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93节
但依然交了一大笔钱,才被放出来。
从此他再也不信任宝钞,非但如此,还影响到身边许多人。
这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且说那张假钞,衙门的人本来并不在意。
这年头私铸钱币的人多了去了,朝廷都没办法,上报也是无用。
甚至还会被训斥一通,你们这里有假钞,为什么才发现?为何不去调查?
到时候鸡吃不着,反落一嘴毛。
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这事儿就此作罢。
巧的是,这个衙门新来了一个官吏,正是去年恩科新晋进士。
来这里磨砺的。
新官,又是科举进士,自然迫切的想立功。
就力主将此事上报。
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未来前途无量,别人也不想得罪他。
于是就将事情报了上去。
兜兜转转之间,这份报告就到了朱标的手里,看到这张假钞他脸色剧变。
最近一直在跟着陈景恪学习货币知识,顺带也学习了许多经济理论。
他对假钞更加的敏感。
私铸铜钱虽然危害大,但这玩意儿依然是铜铸的,还有一定流通性。
就算明知道是假的,百姓也能捏着鼻子用。
可是宝钞不一样啊,这玩意儿一旦造假泛滥,真就成废纸了。
朝廷所有的计划,都会成为泡影。
而且此事还会影响到朝廷的信誉,以后再想推行别的改革,阻力会更大。
不行,此事必须要尽快解决。
想到这里,他将报告和假钱拿起来,直奔皇宫。
朱元璋见到假钞之后,眼珠子都红了,怒道:
“查,立即给咱查,咱要诛了他们的九族。”
朱标却拦住了他,说道:“爹,且先息怒,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朱元璋瞪着他,道:“怎么了?”
朱标就将铜钱和纸钞的区别,简单讲了一下,然后道:
“私铸铜钱还能使用,也不影响官方铜钱的价值。”
“宝钞不一样,一旦假钞的消息传出去,必然会引起百姓恐慌。”
“到时候宝钞就真一文不值了。”
“所以这件案子要查,但不能大张旗鼓的去查。”
“况且这张宝钞不知道流转了多少次,一时间又哪里能查到是谁造的假。”
“贸然出手反会打草惊蛇,让贼人隐藏的更深。到时我们想查到他们,就更难了。”
朱元璋也冷静了下来,说道:“宝钞的事情我了解的不如你多,你说该怎么办?”
朱标沉声道:“来之前我让人去找了陈景恪,等他过来问问他的意见吧,或许他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正说话间,有内侍进来禀报,陈景恪到了。
第101章 我搞定无酸纸
看到假钞,陈景恪一点都不奇怪。
制作技术不过关,很容易仿造。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真正麻烦的地方在于。
大多数人连文字、图案和印章的真假,都分辨不出来。
感觉像是真的,那就是真的。
在这种情况下,造假就太简单了。
陈景恪也没有隐瞒,直言不讳的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二人。
朱元璋一张脸已经阴沉的,能滴出水来了。
朱标束手无策,单单是制作技术问题,他还可以逼一逼工匠想办法。
可百姓不认识真假宝钞,如之奈何?
总不能挨个教他们怎么辨认吧?
“景恪,你的主意最多,可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陈景恪说道:“只能在制作技术上着手,如果朝廷制作的钱钞谁都无法模仿,百姓一眼就能看出真假,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
朱标苦笑:“这又谈何容易。”
朱元璋却猛然抬头,盯着陈景恪道:“你能做到,对吗?”
朱标心下叹息,老朱这是病急乱投医啊。
陈景恪虽然能力出众,可这工匠之术……不对。
他猛然想到望远镜和显微镜,还有洗盐法……
这些神奇的东西都能弄出来,说不定还真掌握着什么奇特的技艺呢。
想到这里,他也连忙问道:“景恪,你有办法造出这种一眼可辨真假的宝钞?”
陈景恪心下很是得意,你们还不是要求助于我这个穿越者。
嘴上却习惯性保守的道:“我倒是知道一些特殊的技巧。”
“但制作条件极为复杂,能不能成我也不敢肯定。”
朱元璋立即就说道:“那就慢慢做,咱让宝钞提举司的人全力配合你,务必将这种宝钞造出来。”
陈景恪道:“臣勉励一试。”
如果是之前,朱元璋肯定会不满意。
什么勉力一试?必须给我完成。
和陈景恪接触多了,知道他就是这种性格。
当医生养成的,从来不说肯定的话,即便有十足把握,也只会说七分。
朱元璋一开始还觉得,他缺乏自信和担当,后来习惯了也不再说什么。
制作新宝钞的事情有了眉目,可旧钞的事情依然没有解决啊。
谁都不知道市面上有多少假钞,全部回收朝廷也承受不住。
关键是,如果不将造假之风遏制住,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新假钞流入市场。
到时候朝廷怎么办?
朱标就将当前的困境讲了一遍:“景恪可有解决之法?”
陈景恪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陷入了沉思。
朱元璋和朱标也没有打扰他,大殿一时间安静下来。
过了约莫一刻钟,陈景恪终于开口:“之前发行宝钞时,可有统计过每个地方发行了多少?”
朱标摇摇头,苦笑道:“并未具体统计过,近几年发行的情况,我们还能推测出一个大致数字。”
“再往前发行的,就无法统计了。”
陈景恪心下叹了口气,果然如此。
老朱真是啥都不懂,全凭自己的想法来制定政策。
但这会儿说这些已经晚了,只能想办法补救。
“各地域之间流通性很差,那些人制作出来的假钞,只能在本地使用,且很难流入外地。”
“先派人去全国各地,悄悄的查一查当地宝钞情况,看哪里的假钞数量最多。”
“基本就可以确定,当地有人在造假。”
“然后再查,哪些人手中流出的宝钞最多……差不多就能锁定是谁干的了。”
本来朱标想说,万一那些人把假钞运送到异地使用呢。
听到最后一句,顿时就不说话了。
不管他们将假钞拿到哪里使用,只要规模足够大,就必然需要一个有足够实力的人,往外释放才行。
找到那个人,就能揪出造假钞之人。
“此法甚妙,果然还是景恪你对宝钞最为了解啊。”
陈景恪谦虚的道:“殿下过奖了。”
朱标似乎想到了什么,眉头又皱了起来:
“如果百姓拿假钞前来兑换物资,我们是给还是不给?”
“只是一两个人,我们不兑换还没什么。”
“若持有假钞的人很多,我们要是不兑换,恐怕会引起百姓恐慌。”
朱元璋突然开口道:“换,不论真假全换,不论朝廷损失多少钱粮,将来都能十倍百倍的补回来。”
朱标顿时就明白了这话的意思,敢造假宝钞的,必然都是当地有钱有势的人。
上一篇:我刷的视频成了古人的百科全书!
下一篇:直播穿越:开局给政哥送世界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