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754节
等生活条件达到了,风气自然就扭转过来了。
所以,他也没给孩子取正式的名字,而是用了乳名。
嗯……他知道近亲结婚不好,但只是一代人是不会有问题的。
怕的是三五代近亲结婚,甚至几百年上千年,都是几个固定家族联姻。
这样才会导致可怕的后果。
所以,并没有强行反对这门婚事。
等后面科技水平略微提高了,在顺理成章的提出相关理论,并禁止近亲结婚。
这样更加的水到渠成,遇到的阻力也会小很多。
言归正传。
对于大家迫不及待讨好未来皇后的行为,陈景恪又好气又好笑。
你们现在就送礼,是不是忒早了点?
福清倒是非常开心。
陈远和冯氏就更别提了,陈家娶公主就算了,竟然还能出皇后。
搁以前,他们做梦都不敢想这样的好事。
不光是外人对陈家的态度有所改变,就连亲朋友的态度,都有所变化。
比如徐达,直接就将圆圆当自己家的了。
至于老朱、马娘娘他们,就更别提了,就差把孩子抱宫里自己养了。
朱雄英更过分,直接以爹爹自居。
关键他不光喜欢圆圆,连团团也一起喜欢。
一见面就是‘爹爹来看你们了’,完全无视了他和这俩孩子同辈分的事实。
不过也没人纠正他就是了。
大家各论各的就好。
而且他喜欢两个孩子,不是更好吗。
太子嫡长子的诞生,也让许多人看到了机会。
这是天大的喜事,那自然要‘喜’起来,沾了血岂不是就不美了?
万一血煞之气冲撞到这孩子怎么办?
于是,就有人借机上奏,希望太上皇能暂停杀戮,为孩子祈福。
孔家的人,也上了贺表以及请罪书,希望太上皇能看在圣人的面子上饶过他们一次。
以后他们保证悔过自新。
然后……这些人就全部被罢官了。
朱元璋在朝堂明确表示,孔家罪大恶极天理难容,不查清楚愧对天下苍生。
敢再有为其求情者,以同罪论处。
至于孔家,老朱也没忘了他们。
下旨将其家族子弟全部圈禁在曲阜祖地,没有圣旨不得放任何人外出。
并命军队进行封锁。
执行此事的,正是刚刚参拜过孔庙的李善长。
这下,朝野终于明白了老朱的决心,再也没人劝说。
但也有很多人开始担心孔家,害怕朱元璋惩处太过。
很多读书人自发前往曲阜,准备保卫圣裔。
老朱听闻此事,冷笑道:“既然他们要去送死,那就随他们去好了。”
“让方孝孺将此事发表在报纸上,咱倒要看看,有多少人效仿。”
陈景恪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连忙劝道:
“陛下,这么做要死的人就太多了。”
老朱训斥道:“妇人之仁,到现在你还不明白吗?”
“顽固腐化之辈,是不会被教化的,只有以雷霆之势将他们彻底扫除。”
“才能为新法腾出施行的空间。”
朱雄英也支持道:“纵观史册,不流血的变法有几个能成的?”
“什么叫革?剥下来的兽皮叫革。”
“革新就是要把旧法的皮剥下来,换一层新皮,是注定要流血的。”
“况且,这次去守护孔家的,要么是儒家的死忠,要么是沽名钓誉之辈。”
“这些人活着,只会成为新法的障碍。”
“借此机会,将他们一网打尽,是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办法。”
朱元璋大笑道:“雄英说的好,为君者就得有此雷霆手段。”
然后对陈景恪说道:“你啊,仁慈是你的优点,但也是你最大的缺点。”
陈景恪苦笑道:“是我太天真了。”
他自然知道,革新必然要流血。
上一世流了多少血,才升起了太阳。
但真正深处其中,看着这么多人送死,他还是有些于心不忍。
正如老朱所说,这是他的优点,但却是政治家的最大缺点。
当然了,反过来说,这也是皇家敢于信任他的主要原因之一。
-----------------
新一期的报纸,措辞更加的严厉。
再次质问理学大佬,你们被百姓称作大明的良心,道义的守护者。
扪心自问,对得起这个赞誉吗?
并直接点明有人在朝堂作妖,试图保住孔家免受责罚。
只不过太上皇这次不没有退让,罢免了所有求情的官员。
这里,狠狠的吹捧了一波老朱。
为何当初理学逼迫太上皇惩罚皇子和驸马,太上皇容忍并照办了?
是他老人家怕了吗?
不是,是他老人家知道,百官说的是对的。
即便是他自己的亲骨肉,也忍痛惩罚了。
就是为了还百姓一个公道。
所以,太上皇并不是逼迫着这么做的,而是他自己想这么做。
只不过理学派那些官吏沽名钓誉,将这个功劳揽在了自己身上。
现在处理孔家,就是最好的例子。
孔家可是圣人之家,对他们的犯罪行为,太上皇依然要求秉公执法。
反而是之前咄咄逼人,以道义自居的理学派官吏,拖拖拉拉到现在都没个结果。
通过这件事情就可以证明。
真正心怀天下的,是太上皇他老人家。
理学和理学官吏,不过是伪君子罢了。
这篇文章一出,那可真的是啪啪打脸。
很多官吏受不了这委屈,要求太上皇严惩方孝孺。
然后,他们自己就被严惩了。
反倒是刘敩、赵叔才这些理学领袖,全都选择了三缄其口。
如果说影响力最大的,还要属最后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讲的是,有很多儒生无视孔家的恶行,竟然不顾朝廷禁令前往曲阜试图营救罪犯。
这就是你们所谓的道义?
你们到底是在追求道义,还是在追求权力?
在民间,这篇文章坐实了理学派伪君子的标签。
原本很多迟疑的人,也终于认同了这个道理。
有人或许会说了,这就相信了?也太无脑了吧。
然而这才是符合传播学规则的。
传播学最大的规则是什么?
两个词概括,简单、肯定。
简单就是,传播的东西必须简单易懂。
肯定就是,话语不能模棱两可,必须铁口直断,事情就是这样的如何如何。
越是这样的话,传播的就越快,范围就越广。
辟谣的话为何没人听?
因为太复杂了,不利于传播。
现在也是类似的道理,理学肯定有其长处,理学派好人也非常多。
上一篇:我刷的视频成了古人的百科全书!
下一篇:直播穿越:开局给政哥送世界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