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603节

  但前世证明过自己的人才,更容易培养,提前发掘也没什么问题。

  更何况,自己方才说了不干涉对方成长,朱雄英也不会随便乱伸手。

  只是单纯了解一下他的详细资料,也没什么问题。

  前世他不是研究历史的,只知道有‘三杨’,并不知道他们的具体情况。

  根据他有限的了解,杨士奇出身低微,后身居高位。

  算是寒门贵子的代表了。

  然而这个寒门贵子的人品不太行,性情敏感、肚量狭隘。

  掌权之后就成了恶龙,纵容家人为恶。

  最关键的是,交趾战略上他是投降派。

  蹇义、夏原吉等人表示,国库的钱粮足以支撑继续打下去,不能放弃那里。

  杨士奇等人则力主停战,允许交趾独立。

  可以说,陈景恪对他没有什么好感。

  这也是方才没有上前结识对方的主要原因。

  换成是于谦于少保过来,他早就上去要签名了。

  不过不管怎么说吧,杨士奇能在永乐、仁宣、正统初期执掌朝堂,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如果用好了,不失为革新的闯将。

  至于他为恶乡里……希望这辈子能改一改,否则三族难免吏治成绩单上走一遭。

  不过杨士奇的出现,也让陈景恪意识到了一件事情。

  大明立国前后出生的这一代人,已经开始崭露头角。

  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老臣经历过战乱,深知乱世的可怕。

  他们或许会保守,但一般都比较务实,对底层的认识也比较清晰。

  承平年代生长起来的人,对世界的认知又是另外一副样子。

  如果朝廷无法意识到这一点,很可能会生出乱子。

  打个简单的比方,我国无菌手术室的标准,是九五年才由军医总确立的,进入二十一世纪才开始普及。

  然后他穿越那会儿,网上很多人就开始认为,没有无菌手术室不能做手术。

  这只是一个小的方面,放大到全社会,类似的事情非常多。

  比如有人认为古代盛世时期百姓能温饱,十天半个月能吃一次肉。

  然而事实是,盛世时期也是土地兼并最激烈的时期,百姓开始失去自己的土地。

  温饱?

  饿不死就算命大了。

  反倒是立国初期百废待兴,百姓分到了土地,靠辛勤劳作能混口饭吃。

  但能日两餐七分饱,那都算是富裕人家了。

  至于油腥?想多了。

  饭里面能多放几粒盐,那都是改善生活了。

  普通人产生认知误差,影响还不大。

  如果掌管国家的官僚系统,也普遍持有这种认知,那将是底层百姓的灾难。

  作为统治者,必须要认识到这一点。

  想办法让新一代官僚了解基层情况。

  陈景恪已经决定,回去就写一篇相关的文章,发表在新一期的周报上。

  大明已经将基层工作经验,列入任选官吏的硬性标准。

  但他认为还不够,不光要写在大明律上面,还要鼓动老朱,将其写在皇明祖训里。

  还必须通过宣传,让所有人集体排挤违规晋升之人。

  一个规矩,光靠律法是无法维护的。

  只有整个官僚体系集体认可,才可能长久存在下去。

  就和前世‘不入翰林不入阁’一样。

  陈景恪也准备把‘不下基层,不入部阁’,弄成新大明公认的选官标准。

  -----------------

  本来就是闲来无事瞎转,离开书店后,两人在大街上信马由缰的走着。

  杜同礼警惕的跟在后面,目光如鹰一般,打量着路过的每一个人。

  搞的大家像是看神经病一样的看他。

  朱雄英没话找话的点评道:“太刻意了,不如蒋瓛自然。”

  杜同礼连忙道:“让殿……大郎失望了,我哪敢和蒋指挥使比。”

  朱雄英说道:“以后锦衣卫可都要交给你掌管的,这样可不行。

  “来来来,我教你该怎么做……”

  杜同礼先是给手下打了个招呼,让他们提高警惕,才小心的靠过来。

  看着一通瞎白话的朱雄英,陈景恪心下莞尔:

  “你好一点,别把人给教沟里去了。”

  朱雄英回怼道:“废话,这事儿我心里能没数吗。”

  一旁的杜同礼听的羡慕不已,同时也深深为自己当初的选择感到庆幸。

  否则锦衣卫指挥使的位置,哪轮得到他来坐。

  是的,现在他就是新任锦衣卫掌门人。

  锦衣卫扩编,朝廷趁机对管理层进行了调整。

  这么紧要的部门,不可能让一个部分人长期把持。

  比如蒋瓛这个锦衣卫指挥使,是必须要下的。

  陈景恪也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帮他成功退居二线。

  朱标也没有卸磨杀驴,给他封了个轻车都尉的准爵位。

  蒋瓛虽然没有上过战场,但靠着提供情报也没少立军功。

  所以他这个轻车都尉不是赏赐的,是计算军功之后给的。

  只是锦衣卫指挥使这个位置太敏感,给他封爵文武百官都要造反了。

  一直等到退居二线才封。

  即便如此,也引起了百官的反对。

  不过老朱从来都不是会考虑别人意见的人,那些反对声音统统被无视。

  前天老朱离京,还将他给带在身边一起离开了。

  这让很多等着报复他的人失望不已。

  关于新的锦衣卫掌门人,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朱标竟然选择了杜同礼。

  要知道,杜同礼身上可是明晃晃打着‘陈系’标签的人。

  选他掌管锦衣卫,相当于是将这个机构,交到了陈景恪手里。

  别说文武百官了,陈景恪自己都吓了一大跳,连忙去婉拒。

  这个东西太敏感了,他一个臣子哪敢碰。

  朱标是这么问他的:“你想当内阁首辅吗?”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没兴趣,给陛下当智囊轻松又自在,功劳还一分都不少,何必给自己找罪受。”

  朱标说道:“那就是了,你一不当政府首脑,二不掌握军方,怕什么?”

  “难不成你还能靠着锦衣卫造反不成?”

  靠锦衣卫造反?想多了。

  这部门名声臭大街了,百姓听说他们要造反,估计能拎着菜刀上街平叛。

  “你手中总要握有实权,才能更好的主导变革。”

  “我想来想去,锦衣卫是最适合的。”

  “……”

  “之前你和蒋瓛配合的也不错……”

  “……”

  “况且锦衣卫扩编之后实力大增,交到外人手里我也不放心。”

  “以你和雄英的关系,交给你掌管我才能安心。”

  “……”

  “让你掌管锦衣卫还有个目的,就是对其进行改革。”

  “现在锦衣卫职权太大了,必须要加以限制。”

  “如何才能限制它的权力,又能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

  “这件事情就交给你了,尽快明确锦衣卫的职权范围。”

  之后老朱、马娘娘、朱雄英,全都出来说让他执掌锦衣卫。

  如此,陈景恪还能说什么,只能无奈的接下了这个活儿。

首节 上一节 603/10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刷的视频成了古人的百科全书!

下一篇:直播穿越:开局给政哥送世界地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