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430节
“不可理喻,我不和你说了……晚饭也不用喊我了。”
说完就往后院走。
冯氏拔腿跟了上去:“为啥不和我说,晚饭你想不吃就不吃吗,饿坏了还不是要我伺候……”
看着两口子离去的背影,陈景恪相当无语。
以前两口子也没这样啊,怎么年龄越大就越喜欢抬杠了。
当面抬杠气的不行,一会见不到人又开始到处找。
可能这就是少年夫妻老来伴吧。
福清羡慕的道:“希望我们老了,也能如爹娘这般……”
陈景恪暗暗摇头,他无法理解吵来吵去有什么意思。
表达感情的方法很多,没必要非用这种吧?
当然,这话他肯定是不会说出来的。
随着年龄的不同,心态也会出现变化,万一自己老了也变成这样了呢。
谨防回旋镖。
最近大明最热闹的事情,不是过年,也不是要对北元用兵,而是远洋商队的返回。
那些奇珍异宝,确实闪瞎了大家的眼睛。
关于要不要下西洋的争论,也消停了下来。
陈景恪是知道为何朱棣时期,群臣反对下西洋的。
为了杜绝这种情况,他给出的建议是,下西洋的利润内帑和国库三七开。
这一下子,就让群臣没有理由反对了。
而内帑呢,其实也不缺钱。
不说别的,玻璃的利润就足够了,朝廷还需要内帑出钱来填补亏空呢。
朱元璋很舍不得这么多钱,老子辛辛苦苦赚的钱,为何要分给国库?还让国库拿大头?
还好,朱标是知道事情轻重的,在他的劝说下老朱才不情不愿的同意了这个分配方案。
这个举动果然堵住了群臣的嘴。
再大的道理,在堆积如山的金钱面前,都显得有些虚。
况且,群臣又不是真的迂腐,他们反对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怕入不敷出。
现在能赚钱,而且钱还归了国库,自然就不担心了。
徐达等权贵也赚的盆满钵满,引起无数人的羡慕。
然而就在此时,他们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的决定。
卖船。
将所有的船全部出售,一艘不留。
一般人还在奇怪,不确定能不能赚钱的时候,你们那么积极的打造船队出海。
现在确定能赚大钱了,为何反而将船队给卖了?
聪明人则都佩服不已,这政治智慧……难怪人家能坐在那个位置。
朝廷对远洋使节团的封赏,也在新年的前一天宣布。
赵秩灭吕宋、出使海外……诸功并赏,被封为博望侯。
耿子茂也因灭国、出使等功绩,被准许继承祖上爵位。
不过考虑到其祖父耿再成的爵位,都是死后追封的。
而追封爵位带有荣誉性质,说白了就是有些虚高,不好直接继承。
于是礼部重新核对了耿再成的功绩,认为其理当封侯。
朱元璋就同意了这个决定,封耿再成为高阳侯。
并由耿子茂继承此爵位。
总算是圆了耿氏一脉的心愿。
而勋贵群体,也都是乐见其成的。
对耿子茂的封赏,再次证明皇帝是念旧情的。
大家都可以安心享富贵了。
不过徐达等人卖船的行为,也确实给权贵们提了个醒。
要掌握好分寸,洪武皇帝可不是心慈手软之人。
真犯了忌讳,恐怕死的比谁都惨。
眨眼又到了新年。
因为远洋使节团的事情,今年的新年尤为热闹。
五十余国家、势力、部落的使节前来朝觐。
再加上跟随远洋使节团一起来的各国使节,总数超过了一百家。
终于有了点万国来朝的架势。
朱元璋本来想过完年就让位的,却再次被朱标阻止了。
“这种大事,必须要等三弟四弟回来才行。”
“况且他们统兵在外作战,国内应该以稳定为主,不适合发生皇位更替。”
“且等他们得胜归来,再说此事也不迟。”
于是,皇位更替的事情,再次被推后了半年。
陈景恪啼笑皆非,这都特酿的第几次了。
人家是巴不得赶紧上位,生怕晚了出变卦。
这一家子倒好,你让我推的。
不过虽然没有登基,却不耽误一家子商量朱标的年号问题。
朱元璋是武皇帝,按照规矩朱标应该是文皇帝。
所以大家想来想起,都和文离不开关系。
最后两个年号获得了最多人赞同。
老朱一脸得意的道:“建文建文……洪武,建文,一看就是爷俩。”
其他人也都觉得不错。
只有陈景恪一脑门黑线,什么玩意?爹用儿子的年号是吧?
朱老四有没有做噩梦?
马皇后说道:“嘉文也不错啊。”
陈景恪:????????
好好好,嘉文一世是吧。
以我和老朱家的关系,是不是改个名字叫盖伦啊。
不过还好,朱标哪个都没选,他有自己的想法:
“建章,这个年号如何?”
建章,是汉武帝处理政务的宫殿的名字。
而它的字面意思,就是建立规章制度。
可见朱标的雄心壮志。
最终,这个名字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同。
不过这个年号还要等明年才有机会使用。
陈景恪也终于松了口气,还好没有选那两个名字,否则他都要吐血了。
这天他下班回家,刚到门口,就见一名长相奇特的人出现在他面前,用怪异的腔调说道:
“陈伴读,我是一名来自西方的学徒,希望能拜访于您。”
第296章 无题
“什么人,站住。”
眼见陌生人靠近,陈景恪身边的护卫立即上前阻拦,他们的一只手甚至已经抓在刀柄上。
来人吓了一跳,连忙举起双手示意没有敌意:
“我叫阿扎萨,来自西域,和赵少卿认识,今日特来拜访陈伴读。”
他汉语说的本就不好,着急之下就更是含混不清,根本就听不清在说什么。
陈景恪只一眼就认出了他的大致来历,大胡子、头巾、长袍,标志太明显了。
虽然听不清对方具体在说什么,但赵少卿这三个字还是听懂了。
十有八九是跟随赵秩的商队一起来的。
但他并没有放松警惕,反而后退了两步。
万一是帖木儿派来刺杀自己的呢。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他在大明的真实地位。
作为大明的敌国,派人来刺杀他是很正常的事情。
虽然可能性不大,但小心点总是没错的。
上一篇:我刷的视频成了古人的百科全书!
下一篇:直播穿越:开局给政哥送世界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