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386节

  “等将士们轮休回家,也同样会将在军中学到的东西告诉家人。”

  “与你在预备役展开的教化工作齐头并进,我相信效果会更好。”

  朱雄英连连点头,说道:“是极是极……可是要如何轮休,又不影响国家安危呢?”

第271章 大课堂

  “大明的军制存在着很多漏洞,或者说从东汉光武帝改革军制以来,这些漏洞就一直存在,历朝历代都未能解决。”

  陈景恪决定从头梳理一下军制问题。

  他的对面坐着的则是朱元璋、朱标、徐达、冯胜、蓝玉等人。

  朱元璋问道:“具体摊开来说说。”

  徐达等人都是第一次听课,倍感新鲜。

  之前他们突然接到朱元璋的召见,说是有关于军制的事情找他们商量。

  本来他们以为皇帝又有什么新想法,到了才知道竟然是听陈景恪讲课。

  惊讶之余也充满了好奇。

  要知道他们可都是当朝名帅,整天都在研究这些东西。

  莫非这位陈伴读还能讲出什么新花样不成?

  而陈景恪也是语出惊人,一开始就点明军制存在巨大漏洞。

  而且还不是大明一朝的问题,而是以东汉光武帝刘秀为界限,之后的历朝历代都存在的问题。

  这么多朝代都没解决的漏洞,他们怎么不知道?

  还有,为何是光武帝以后才出现的,之前呢?

  倒不是他们无知什么的,作为将领他们研究最多的是如何用兵。

  对于军制变革史的了解,还真不一定比懂历史的文人多。

  朱元璋算是对军制变革最了解的,作为开国皇帝,他要建立各种制度,就必须先了解才行。

  但他的了解依然不够全面。

  毕竟他是皇帝,要兼顾的事情实在太多,没那么多精力放在军制上。

  陈景恪说道:“咱们先说光武帝之前,当时采用的是征兵制,有田有产者都要服兵役。”

  “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义务兵……服兵役是百姓应尽的义务。”

  “但是义务兵是有服役期限的,两年、三年、五年不等,到期轮换一次。”

  “服役期够了,就可以回家过正常生活。”

  “暂时未轮到服役的百姓,或者已经退役的军人,并不意味着就什么都不做。”

  “他们要接受准军事训练,每年农闲季节接受二十天或者一个月的军事训练。”

  “这种方式,我称之为预备役。”

  “这么做的好处很多,大批的预备役稍加训练就是合格的士兵,减轻了军队的压力。”

  “而且预备役平时在乡里,也是维护治安的有生力量。”

  这些事情有人知道,比如徐达、傅有德等人,都了解过。

  但也有人不知道,比如蓝玉。

  不是贬低他,打仗他在行,别的方面……就这么说吧,他就是一纯纯的武夫。

  所以听到陈景恪这番讲解,他非常兴奋:“好办法,真是好办法。”

  “预备役让朝廷拥有了源源不断的优秀后备兵源,轮换制也能让军人有机会喘息。”

  “没想到古代竟然就已经有如此优秀的军制……可是为何后来就废除不用了?”

  朱雄英连忙背过脸,假装不认识他。

  这个外舅公,太没学问啦。

  陈景恪解释道:“站在朝廷的角度来看,这么做确实好处很大,可是此法却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因为在那时期当兵是没有军饷的,士兵还要自己负责采购武器装备,自己负责当兵期间的粮饷。”

  “虽然汉初有授田制,当兵就给分田。”

  “可后来随着土地兼并加剧,朝廷拿不出土地,授田制就名存实亡了。”

  “再之后征兵就反过来了,只从有田有产的百姓里征募,无田无产的连兵都当不上。”

  “对于百姓来说,负担一个义务兵的压力是非常巨大的。”

  “而且每年一个月的训练,大量劳动力无法从事生产,又进一步耽搁了农业生产。”

  “到了西汉中晚期,就已经有大量百姓因为兵役制破产。”

  蓝玉不说话了,他也是普通人出身,对繁重的徭役深有体会。

  只是想一想就知道,一个普通家庭担负一名义务兵,是多么沉重的负担。

  在座的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是贫民出身,对此也是感同身受。

  陈景恪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光武帝虽然是宗室之后,但从小生活在民间,是了解民间疾苦的。”

  “他得了天下之后,就一直在想办法缓解百姓的负担。”

  “于是他将征兵制改成了募兵制,国家包揽了军队的一切开销,还要给军人发军饷。”

  “预备役也被废除,让百姓有更多时间从事成产。”

  朱元璋赞叹道:“此举就可以看出,光武帝是一位懂得体恤百姓的明君。”

  其他人也纷纷点头,光武帝那确实是明君。

  陈景恪自然也认同这一点,光武帝和之后的明章二帝,那都可以说是君主的典范。

  但明君也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现在恰恰就是在讲他们不足的地方。

  所以,他话锋一转说道:“但是光武帝虽然拿出了募兵制,却并未将此制度完善,之后的明章二帝也未能做到。”

  “甚至之后的历朝历代,都未能将此制度完善。”

  众人都竖起了耳朵,终于要开始讲重点了。

  陈景恪说道:“光武帝的募兵制第一个缺点,就是没有考虑兵源问题。”

  “募兵的特点是什么?自愿当兵。”

  “王朝初期人少地多,百姓基本都能分配到土地,能好好种地又有几个愿意出来当兵的?”

  “军队数量不够怎么办?他们采用的方法是,抓捕流民、让市井无赖甚至罪犯当兵。”

  “让囚犯当兵在之前也出现过,但那都是人手不足时期的临时办法。”

  “正常情况下,还是从良家子征募士兵。”

  “将之作为制度存在,就是从光武帝时期开始的。”

  “正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有田有产的良家子更讲规矩,也更便于管理,作战能力也更强。”

  “流民、无赖、罪犯,这些人无牵无挂又道德败坏,上了战场偷奸耍滑,导致军队战斗力不足。”

  “这些人大量充斥军队,也导致军纪败坏。”

  “军人之前地位是很高的,但从这个时期开始将降低了许多。”

  “而且光武帝还未规定轮换制和退役制,这些人一旦加入军队,基本就意味着终身服役。”

  “没有人觉得这么做有问题,因为在他们看来,国家给他们发了军饷,他们就应该一辈子呆在军队里。”

  “这么做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实际上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儿。”

  “人是血肉之躯,有七情六欲,除了吃饭还有别的需求。”

  “当时的统治者,完全否定了军人这方面的需求。”

  “不过在东汉时期,这个漏洞并没有造成太大的恶果……”

  “因为没多久,豪强地主阶层就完成了土地兼并,大量农民失去了土地。”

  “失去土地的农民生无所依,要么卖身为奴,要么就去当兵。”

  “于是职业军人正式出现,他们的职业就是当兵,终身服役对他们来说反而是好事。”

  “还有就是汉朝大量使用蛮夷雇佣军,比如乌桓就是以雇佣军出名的。”

  “这些蛮夷也没有土地,除了打仗别无生计……”

  “但这么做带来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以前当兵是义务,是为了保家卫国。”

  “现在当兵是为了钱。”

  “战斗力会不会因此降低且不去说,就说这种思想就很危险。”

  众人都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朱元璋直接说道:“谁给他们钱,他们就为谁打仗,原来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是从此时就埋下了伏笔。”

  陈景恪却摇头道:“话不能这么说,秦末和西汉末年,也一样演变出了混战局面。”

  “混乱必然会造成军阀混战,这和什么制度没有关系。”

  朱元璋想了想,确实是这个道理。

  他的话相当于是将东汉末年的混乱,归罪于刘秀的政策。

  哪有十全十美的政策,王朝延续两百年基本都会病入膏肓。

  这是什么制度都无法避免的,至少眼下没人能找到跳出这个规律的办法。

  大明的种种改革,眼下看起来很好用,但以后会如何谁知道呢。

  难道就因为王朝灭亡了,就将罪过归于前几代君主吗?

  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首节 上一节 386/10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刷的视频成了古人的百科全书!

下一篇:直播穿越:开局给政哥送世界地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