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292节

  信以八百里加急送入皇宫,朱元璋看到之后又急又气,但更多的是高兴。

  “这个小王八蛋,回来看我不打死他。”

  马皇后拿着信,高兴的说道:“吾孙成材矣。”

  朱标也同样是既担心又欣慰,不知不觉儿子已经长大了。

  随后朱元璋又给朱雄英写了一封信,让他一定要注意安全。

  同时也叮嘱陈景恪,务必照顾好太孙。

  第二天早朝,他当众宣布在江南展开灭杀血吸虫行动,并将此项成绩,列入官吏的考核。

  群臣很是不解,皇帝这是又咋了?

  好好的为什么突然和血吸虫干上了?

  还将此事纳入官吏政绩考评,这是前所未有之事啊。

  不少人站出来反对,认为此事有待商榷。

  甚至很多南方官吏,一样反对如此大动干戈。

  但更多南方出身的官吏,此时站出来支持。

  他们都是血吸虫病的见证者乃至受害者,知道这种寄生虫造成的危害。

  朝廷下这么大功夫除虫,受益的是南方百姓啊。

  他们要是不支持,会被家乡人戳脊梁骨的,这辈子都别想抬起头做人。

  事后能不能埋在祖坟里,都还要两说。

  于是双方就发生了争执,眼看就要吵起来。

  朱元璋一拍御案,大怒道:“都闭嘴,太孙就在江西,此事乃他亲自上书……”

  “他给咱说,除虫之役一日不进入正轨,他就一日不还朝……”

  将朱雄英的信拿出来,说道:“你们都看看,咱的乖孙甘冒天险,你们还要反对?”

  “咱把话撂在这,在此事上谁敢拖后腿,咱就把谁的皮脱了塞满稻草。”

  放在平时,听到这个威胁群臣肯定会瑟瑟发抖。

  然而这会儿大家都顾不上这些了,纷纷传阅朱雄英的书信,看完之后众人心中只有一个想法。

  太孙乃圣君也。

  以前他们认为太子是仁君,后来也回过味儿了。

  不能光看一个人嘴上说什么,更要看他做什么。

  太子是满嘴仁义,杀起人来从来都不手软。

  太孙不一样,他在身体力行的去行仁道。

  不歧视蛮夷,允其入籍欲用文教教化他们。

  这不正是圣人之道吗?

  现在明知道江南有危险,还要留在当地,和百姓共渡难关。

  这是什么?

  这是真正的仁圣之君啊。

  难怪苍天都要为他降下异象,他的行为确实配得上天命之君啊。

  这不正是我们苦苦寻找的明君吗。

  可一定不能让他出问题啊。

  于是,很多大臣上奏,让太孙回来。

  必须立刻马上回来,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只要太孙愿意回来,啥条件我们都答应。

  不就是将治理血吸虫列入政绩考核吗?

  列,必须列。

  谁反对我就和谁拼命。

  也有些人站了出来,不过不是要求太孙回来,而是请命前往江西协助太孙。

  尽快将防虫治虫工作展开,让太孙尽快还朝。

  将太孙叫回来,已经不可能了。

  谁都知道太孙不可能回来,那就只能尽快落实防虫政策。

  文官集团在毫无交流的情况下,达成了一致意见。

  全力支持太孙。

  于是各种防虫政策一路绿灯通过,没人有提出反对。

  嗯,也不是没人反对,他们反对的理由是,朝廷支持的力度还不够。

  退朝之后,朱元璋将徐达、汤和等人留下。

  “哇哈哈哈……天德、鼎臣,你们看到了吗,看到了吗?”

  “咱的乖孙长大了,哇哈哈……”

第219章 太简单了没意思

  几天后圣旨送到,着太孙全权负责除灭血吸虫行动。

  同时到达的还有大批药物,部分医生以及白英团队。

  老朋友到来,陈景恪自然要亲自出迎。

  只是见面后他简直不敢相信,眼前这个身材瘦弱,弓着背的中年人,会是他认识的白英。

  也就只有那一双清明的眼睛,还能看出一点往日的神采。

  要知道,三年前白英还是一个身材高大的青壮年。

  去年他们也见过,虽然略有些削瘦,但还算硬朗。

  这半年多没见,怎么就变成这个样子了?

  白英没有注意到他的表情,一见面就大笑着招呼道:

  “哈咳咳……陈伴读,劳你亲迎实在愧不敢当。”

  陈景恪已经猜到了缘由,心中一酸,道:

  “白兄,你这是……”

  白英倒是豁达,说道:“没什么,干粗活老的快。倒是陈伴读,风采更胜往昔啊。”

  陈景恪叹道:“和白兄一比,我实在惭愧。”

  白英正色道:“不一样,我没有别的本事,只有一把子力气。”

  “能一展所学造福于百姓,人生无憾矣。”

  “你的事情我也知道一些,做的是高屋建瓴之事,非我所能比也。”

  “若没有你,我恐怕还在大运河上摆渡呢。”

  陈景恪摇摇头,没有再说什么,拉着白英去见了朱雄英。

  朱雄英对白英印象不深,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触,只是询问了淮水水系的事情。

  白英回道:“……淮水主干道和重要支流,都已经梳理完毕。”

  “剩下的部分,臣也已经留下了治理方略,各地衙门只需依法施行即可。”

  “最多三年,淮水水系即可恢复往昔。”

  朱雄英夸赞道:“白郎中辛苦了……”

  陈景恪也很高兴,淮水水系疏通,受益最大的是谁?

  答案是淮北。

  前世有本书叫《被牺牲的局部》,是一位大学教授,用自己的学识,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为家乡鸣不平。

  内容讲的是在古代淮北是如何被朝廷,以大局的名义牺牲的。

  从经济、政治、水系、漕运等等方面,综合分析了淮北的困境。

  淮北被牺牲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淮水水系遭到破坏,而他的下游就是地上悬湖洪泽湖。

  洪泽湖是如何祸害淮北乃至河南南部地区的,前面已经说过,这里不做赘述。

  这一世,黄河成功改道,洪泽湖没有机会成为在地上悬湖。

  淮水水系全面被疏通,整个淮水流域都会重新焕发生机,这自然也包括淮北地区。

  以后朝廷自然不会再轻易牺牲这些地方。

  陈景恪穿越以来,做了很多事情。

  但总结起来,其实就三件事:

  一,发展医学。

  二,为百姓解绑。

  三,布局让各个地区都能有发展的机会。

  迁都、黄河改道、疏通淮水,只是第一步。

  后续要做的还有更多,他有的是时间,可以慢慢布局。

  总能给各个地区的人民,找到合适的道路。

  就在他胡思乱想的时候,场上的对话也接近了尾声。

  朱雄英说道:“调你过来的目的,想必你也已经知道了吧?”

首节 上一节 292/10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刷的视频成了古人的百科全书!

下一篇:直播穿越:开局给政哥送世界地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