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29节
金钞局和各衙门连忙出面解释。
大商人是最支持这个新规的,毕竟金钞局的行为影响的是他们的利润。
所以,他们自发的站出来替朝廷解释。
并且他们的解释更加直接:
商人钱多,把仓库里货全换走了,百姓就没的换了。
朝廷限制商人兑换,是在保护老百姓的利益。
这句话比什么都管用,百姓马上就转变了态度。
限制的好,朝廷还是有能人的。
一场小风波,反而让百姓更加的信任宝钞。
没了商人群体凑热闹,去金钞局仓库兑换物资的人,就更少了。
百官虽然不懂是为什么,却也明白,这一盘死局被皇帝给盘活了。
总体来说,百官也是乐于见成的。
宝钞价值稳定,他们也是受益者啊。
毕竟一半的俸禄都是宝钞,他们比任何人都希望新钞价值稳定。
因为宝钞新政过于顺利,百官对此的关注渐渐少了许多。
真正牵扯大家精力的,是黄河改道的事情。
毕竟这可是大事,而且是一等一的大事。
虽然改道派拿出了足够的证据。
虽然支持这一派的人很多。
虽然皇帝和太子貌似都倾向于改道……
然而,那不是一条小溪小沟,而是黄河。
想让它改道,风险太大了。
大到没人能承担得了这个责任。
反对派的理由也就这一个,谁能对黄河故道两岸数百万生民负责?
其实有人能负责,那就是皇帝。
也能规避这些风险,将沿岸百姓迁走,等完成改道再回来。
但迁徙数百万百姓,也同样只有皇帝能开这个口。
可是谁敢要求皇帝站出来承担这个责任?
所以这件事情就此僵持了下来。
工部尚书王时,在听到黄河改道的风声之后,就觉得自己的心脏受不了了。
为啥在我的任上,出现这种事儿啊?
不行,赶紧辞官吧。
于是他接连上了好几道奏疏,将自己贬的一无是处,就希望皇帝能另选贤能承担大任。
朱元璋其实早就想让他走了,但眼下真不是时候。
他想找一个真正有能力和胆量的人,来做工部尚书,然后主持黄河改道的大事。
在这个人没有选出来之前,还不能让王时走。
王时不知道这些啊,以为皇帝想弄他,结果真给吓出病来了。
陈景恪亲自去府上给他看的病,确实是急火攻心。
心中不禁对这个老头多了几分同情。
于是,就透漏了一些消息给王时。
皇帝不是要弄你,而是没有找好接替你的人。
你先占住这个坑就行了,别担心。
不是他嘴巴不严,而是朱元璋让他这么说的。
马皇后都亲自求情了,老朱也不想真让他死在这个位置上。
王时一听,病立马就好了。
然后该上班上班,该上朝上朝。
工部的一帮子河工,也在考虑改道的事情。
其实一开始他们对改道,是不屑一顾的。
没有人比他们更懂黄河的危险。
改道?闹呢。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证据被摆出来,他们的想法也动摇了。
是危险。
可一旦成功,那就是从根本上解决了,淮水和黄河两个大难题。
他们的工作难度和工作量,将减轻几十倍。
于是有人说悄悄的说了一句:“或许改道真的可行?”
虽然没有人回答他,但大家都很默契的拿出大明水系图。
开始在地图上规划如何改道。
黄河就算改道,也不可能走原来的旧路。
那条道高出地面十几米,用它就是找死。
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它附近的平地上,重新规划一条线路。
虽然黄河没了,可河南和山东境内,还是拥有不少河道、沟渠的。
将这些河道、沟渠连通,再加高部分河堤,就是黄河现成的水道。
而且这么做还能大大的减轻难度。
经过十几天的研究,还真给他们规划出了一条较为可行的路线。
经过大家的评估,至少有五成把握能成功。
之所以如此保守,是以为这条路线是他们根据资料制定的。
还需要实地考察。
如果实地考察也没问题,能在增加两成把握。
七成,已经非常高了。
“如果放在五到七月份枯水期,成功的概率可以达到八成。”
“枯水期黄河泥沙含量减少,水会变清许多。”
“这样的黄河水,最适合用来冲刷拓宽河道。”
“等到丰水期到来,新河道已经形成,也几乎不会有什么危险。”
“就算是有地方决堤,因为是枯水期也不会造成多大的危害。”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拿出了一整套的实施方案。
成功率也提高到了八成多。
对于如此危险的工程,八成多的成功率,其实完全可以开工了。
但随即有人问出了核心问题:“谁出面上奏朝廷呢?”
众人都沉默了。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谁都不敢承担这个风险。
水部郎中连思善脸色变幻不停,旷世奇功就在眼前,不动心那是假的。
可万一出问题,那就是诛九族的大罪,还会遗臭万年。
最终他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时间不知不觉就到了八月初一。
这是很平常的一天,大家一如既往的做着自己的事情。
朱雄英一大早就爬起来,还将陈景恪给拽了起来。
“别急别急,我知道今天是你学习骑射的日子,可也不急这一会儿吧。”
陈景恪连声道:“先吃饭,吃饱了才能好好练习是不。”
朱雄英催促道:“我知道,可一周才有这一次练习骑术的机会,我们要抓紧时间多练一会儿。”
陈景恪无奈:“好好好……”
俩人匆匆吃过早饭,就往宫外走,恰好碰到去上早朝的朱元璋。
老朱慈祥的道:“乖孙好好练,做一个文武双全的人。别和你爹一样,手无缚鸡之力。”
朱雄英匆匆行了一礼:“我知道了,皇爷爷您赶紧去上朝吧。”
话音未落,人就已经消失不见了。
看着如此活泼的孙子,朱元璋笑的别提多开心了。
等朱雄英的背影消失,他脸上的笑容也瞬间消失,又变成了杀伐果断的洪武大帝。
迈步向奉天殿而去。
大明在早朝制度上,也是继承了之前的朝代。
平日里是小朝会,在谨身殿举行,朝中重臣才能参与。
其实说是小朝会,就是重臣碰头,商量一下有什么大事要解决的。
上一篇:我刷的视频成了古人的百科全书!
下一篇:直播穿越:开局给政哥送世界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