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28节
这事儿他确实有发言权。
有他爹朱元璋在一旁做衬托,百官对他确实更尊重。
人没少杀,事儿没少做,还落下个仁厚之名。
确实挺让人开心的。
朱棡陷入了沉思,久久不语。
见此朱标也不再说什么,有些事情还需要他自己去悟透,否则别人说再多都没用。
看了看漏壶,子时已经过半(过零点),忍不住打了个哈欠。
这几天连续赶路,他也确实很疲惫。
要不是兄弟相见太兴奋,早就睡了。
这会儿也终于熬不住了,说了一声倒头就睡。
-----------------
第二天早上,在生物钟的作用下准时醒来。
本来还想着起床动静小一点,别把朱棡给吵醒了。
结果起身,就发现朱棡早已穿戴整齐。
仔细一看……
不对,他穿的还是昨天那一身,这是压根就没脱吧。
在看他的脸色,带着一丝不明显的倦意,就更加肯定自己的猜测了。
“你昨晚没睡?”
朱棡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你昨晚睡着后,还是一副仇大苦深的样子,可是有心事?”
朱标一边穿衣服,一边说道:“是啊,黄河回归故道,这么大的事情我岂能不担心。”
朱棡从衣架上取过外衣丢给他,说道:
“此事不是已经定下了吗,有什么可担心的。”
朱标没好气的道:“你说的到倒是轻巧,那可是关系上百万人的大事。”
“而且,回归故道之后,到底会不会如所想那般好,也未可知啊。”
朱棡摇摇头,说道:“你们就是想的多。”
“就问你,若任由黄河走淮水入海,会不会有害?”
朱标说道:“这是毋庸置疑的,害处很大,且遗祸无穷。”
“若温寒变是真的,后果会更严重。”
朱棡说道:“如果让黄河回去,江淮地区是不是就能恢复正常?”
朱标想了一下,再次点头:“对,江淮之地本就富庶,就是因为多了黄河,才年年发生洪涝。”
“若黄河回去了,朝廷再将堵塞的支流疏通,江淮地区就可以重新富庶起来。”
朱棡说道:“看,道理你都懂。”
“且不论温寒变是不是真的,也不管黄河回归故道,河南和山东能不能恢复昔日盛况。”
“只说江淮地区能变好,对朝廷来说就已经是很划算的事情了。”
“若河南和山东,真能如所想那般变好,那朝廷更是大赚特赚。”
“这种稳赚不赔的局面,你都不敢赌吗?”
朱标摇摇头:“不是不敢赌,我已经下注了。”
“但黄河一旦失控,河南和山东就要有百万人受灾,我如何能不担心。”
倒不是他优柔寡断,作为太子,他本就考虑的更多。
朱棡只是一个藩王,又一直混迹于军伍,想事情直来直去,更加的直接。
朱棡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也没有再说什么,只是道:
“既然担心,那就好好做准备,尽可能减少风险。”
朱标点点头:“好了,不说这个了,咱们去用早膳吧。”
“吃过饭你去帮我查一下,这些年河套地区的气温和降雨变化,越详细越好。”
朱棡道:“我知道……要说起来,河套和陕北的荒漠化确实很严重。”
“每到开春,有一点风就会起沙尘,那沙尘暴都刮到我的王府来了。”
“严重的时候,好几天都沙尘漫天,一张口就是一嘴沙子。”
“要我说,不论温寒变是真是假,这风沙都该治一治了。”
“要不然,用不了多少年,这里就没办法住人了。”
朱标脸色沉重,看来事情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
“所以更要查到详细的数据才行。”
朱棡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吃饭的时候,朱标特意观察了一下,朱棡对待仆人的态度。
虽然有些僵硬,但明显能看得出,在尝试改变。
这让他不禁露出欣慰的笑容,不枉他一番劝说啊。
第131章 天降异象
最近一段时间,大明的一系列政策,着实让群臣有些茫然。
关于宝钞新政,到现在很多人都还稀里糊涂的。
然而更让他们想不通的是,在这一套组合拳下,宝钞竟然真的起死回生了。
新钞已经渐渐被百姓接受,民间交易使用宝钞的频率越来越高。
钱荒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
尤其是五文和十文的小钞,效果出奇的好。
民间交易已经普遍开始使用。
在金钞局的统计里,这两种面额的新钞,竟然出现了紧缺的现象。
这也不奇怪,金钞局初创,对大明的经济总量并不了解。
本着宁愿少发不够用,也不多发泛滥的原则,这一次发行的新钞总量并不多。
不够用也是正常的。
反而是大面额的,有点多了。
比如一贯的面额,普通人是用不起的,只有大宗贸易才会用。
一贯铜钱重达十斤左右,换成宝钞就是一张轻飘飘的纸。
随着新钞信誉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商人喜欢用宝钞结算了。
在大宗贸易中,宝钞所占的比重已经超过了铜钱。
这也是让百官想不通的地方。
你们这些商人就不怕宝钞突然贬值吗?
哪怕只是稍微波动一下,对你们来说都是巨额损失好吧。
更让他们无法理解的是,宝钞竟然真的没有贬值。
价格相当的稳定。
他们隐约能猜到,可能和金钞局的仓库有关。
但现在,去金钞局兑换物资的人越来越少了。
虽然在同时拥有铜钱和宝钞的情况下,百姓还是习惯性将宝钞花出去,把铜钱存起来。
但在收到宝钞之后,也不再和之前那般着急花出去。
而是有需要了,才会花。
以前金钞局的仓库门口,随时都排满了兑换物资的百姓。
现在只有稀稀拉拉几个人。
而且这些人一大半都是商人。
是的,商人越来越喜欢去金钞局兑换物资了。
一般商人,从外地运货物过来,是需要缴纳各种杂税的。
金钞局从外地调运物资,一文钱的税都不用缴纳。
少了这许多的税,他们手里的货物价格,就比正常商人手里的要低一些。
而且质量还有保障。
有这种好事儿,谁还辛辛苦苦自己跑去运货啊。
还好,金钞局只提供几种基础货物,否则跑运输的商人全都要破产了。
即便如此,也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的商业行为。
在陈景恪的提醒下,朱元璋及时更改了规则。
对每个人,每天兑换物资的数量,做出了限制。
且严厉打击商人雇人来兑换物资,一经查实严惩不贷。
这个规则刚实施,确实引起了一些骚乱。
不少人都以为朝廷要朝令夕改,不允许百姓兑换了。
上一篇:我刷的视频成了古人的百科全书!
下一篇:直播穿越:开局给政哥送世界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