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四合院里的阿婆主

四合院里的阿婆主 第239节

  军舰这玩意儿不是什么小东西,是不可能藏得住的,毕竟有万吨这么大的个头,停在哪儿就是一座小岛啊。

  过了大概一个礼拜,七点钟的新闻播放了授旗仪式,新闻当中说这艘舰满载万吨,七十多个群发单元,吆五五口径舰炮,还有万发近防炮。

  每一个数字都挑动着军迷的心弦,可是大吃一惊的可不仅仅只有咱们的军迷。

第534章 加一把火

  据说当天的大老美的航母打击群退后五百公里,朝着菲猴子家驶去,根据其官方说法,是回菲猴子家补给,但是全世界都知道,它刚出港还不到一个月。

  随着更多的细节被披露出来,咱们这艘军舰叫无支祁级,这和以前的命名方式大有不同,后来才知道原来这是军民两用试点公司,帝俊公司设计、江南制造造船厂制造的。

  广大军迷们终于知道,原来咱们国内有一家民营公司可以进行军工生产,以前制裁的新闻毕竟没有泛起水花。

  NATO组织相关的专家还研究了这个命名方式。为什么和以前的不同,后来知道无支祁是传说当中的水猴子,曾经在淮水一带翻云覆雨。

  于是NATO组织顺势就给这艘舰命名为水魔王级,根据他们的命名规则,名字越凶悍,代表着武器越先进,那么命名为水魔王级,就说明了他们确实对这艘军舰比较忌惮。

  广大的军迷喜大普奔,咱们的主力战舰终于有过万吨的,这绝对是值得庆祝的一天。

  对于咱们的国家来说,无支祁正式踏上征程,但是对于刘华和帝俊公司来说,这件事就算是告一段落,他们也要踏上新的征程。

  星斗航天研究火箭发动机不是很顺利,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所有的研究人员都是一帮刚出学校没有多久的半大孩子。

  他们有激情、有理想、有能知识、有抱负,唯独就是即战力稍微差了一点,所以需要有个人带一带。

  刘华忙完了手头的所有工作以后,准备去充当这个领头人,带着这帮半大的孩子工作一段时间,把他们带上正轨了,那以后的工作就会顺畅很多。

  这群单纯而又清澈的孩子们,跟刘华工作了以后,才知道什么叫做实力,以前上学的时候,他认为那些教授是非常有实力的。

  因为不管他们有什么难题,总能在教授那边寻找到答案。

  但是他们没有想过,他们那时候的难题基本都是书本上的难题,现在工作以后碰到的难题是书本上找不到的,即使他们回去打电话问教授,教授也不可能立即给他们答案,甚至有可能都不会给他们答案,因为有些问题涉及到保密。

  现在刘华来到实验室,带领着他们做实验,他们终于知道信手拈来这个词是怎么说的。

  每一天做实验之前,刘华会给他们上一个小时的课,下班之前,刘华又会给他们半个小时来答疑解惑。

  每天就得一个半小时,他们感觉学习到的知识,比以往过去四五年都要多,他们在研究过程当中遇到的一切问题,好像就没有能难得住刘华的。

  “两百吨推力,老师,咱们就得搞一个全新的重型火箭吧?”

  刘华摇摇头:“我从来也没有想搞重型运载火箭。或者更明确的说,我从来就没想搞火箭,哪怕是可回收的,火箭限制很大。”

  “不搞火箭,您搞这个火箭发动机干嘛?”

  “年纪轻轻的,怎么一点想象力都没有?”刘华嫌弃的说:“就不能搞一个更有想象力的东西,比如说宇宙飞船还不是那种绑在火箭上发射的宇宙飞船,跟飞机一样,随时随地可以起飞,随时随地可以通过卡门线的宇宙飞船。”

  另一个学生玩笑的说:“老师,我看人家科幻电影里面那个宇宙飞船的喷口都是蓝色的等离子火焰,咱们这个发动机装上去,到时候可是火红的火焰。。”

  “废话。”刘华没好气的说:“现在的电离子推进技术也就那样,在大气层内部连张纸都推不起来,但凡他的推力能达到摩托机发动机功率,人类早开始星际殖民了。”

  一群人嘻嘻哈哈的在实验室里面,一边做实验一边开玩笑,刘华的梦想无疑给了他们更大的动力。

  这是一艘史无前例的宇宙飞船,无论是前大毛熊还是大老美,他们都有宇宙飞船,不过在大气层内都需要另外的动力,比如火箭,或者说大型运输机。

  这要是真让他们设计成功了,那绝对能了彪炳青史,未来地球航天史和咱们中华家的航天史,都将有他们的名字,并且是最醒目的那一行。

  “老师,大气层内使用火箭发动机的话。我要不要考虑到火箭发动机会因为过多重复使用,而导致喷口损坏之类的故障。”

  刘华点点头:“那是肯定的呀。现在我们还是在使用化学涂层,使要全新的高热材料,其实最理想的我觉得应该是使用磁约束,比如核聚变发电的那种托卡马克装置。”

  果然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工作进度就是不一样,两百吨推力的氢氧发动机研究工作已经渐渐的走上了正轨。

  当刘华宣布他将暂时告别星斗实验室的时候,这些科研人员那叫一个不舍呀。

  刘华教给他们知识,帮他们理顺了科研的顺序,剩下的就要靠他们自己了,刘华带着他们做研究,就像热刀切黄油一般的顺滑。

  “行了,你们不要依依不舍的,我是老板,偶尔还会来实验室视察的,到时候把难题准备好了我来给你们解答,但是千万别过分依赖我,要养成独立研究的习惯。”

  这些半大的孩子,就是刘华洒下的火种,刘华马上也要六十岁了,他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几年,他只是寄希望于在自己有限的时间里,让更多的种花家的科研人员成才。

  离开星斗实验室那边,那边太一新材料也传来了喜讯,他们成立的碳纳米管研究团队终于能够在实验室里面小规模量产碳纳米管了。

  接下来就是要进行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刘华迷迷糊糊的记得,上一辈子咱们国家对碳纳米管的研究基本上和世界的进度持平。

  从九十年代开始,经过二十年的不懈努力,在一零年以后才成功实现小规模量产。

  刘华决定给他加一把火,提前十年实现我们国家碳纳米管的量产。

  第二天,刘华的秘书就给实验室送去了几块U盘,这是刘华昨天晚上刚刚兑换的技术路线。

第535章 卯上了

  “这太不可思议了。我有一种感觉。”

  “什么感觉?”

  碳纳米管研究项目负责人惊讶的说:“我感觉咱们老板一直在研究碳纳米管,而且研究程度相当深,比我们要厉害很多。”

  一个研究员纳闷的说:“不可能啊,如果老板有研究的话,不可能让我们来立项研究啊。”

  另一个研究员附和着说道:“对啊,如果是老板亲自出手的话,估计要比咱们快得多,也要省钱的多。”

  “那老板送过来这些资料怎么解释?”组长指着电脑屏幕说道:“虽然说老板给的资料并不是直接就能让我们找出量产的办法,但是他的思路跟我们的研究思路简直是一脉相承啊。”

  众人也是百思不得其解,过了一会儿有人说道:“我想到一个可能的,其实咱们的研究进度一直都有向他汇报,这说明咱们的老板确实是仔细看了我们研究报告了,另外就是在咱们研究的过程当中,老板也给了我们很多指点,我想是不是这就是一脉相承的原因。”

  “也只有这种解释了,你们看看,老板思考的比我们要深多了。”负责人佩服的说:“不客气的说,有了这个份资料,半年之内,我们就能拿出合格的量产方案。”

  这就是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平常刘华也只是在哪个关节点稍微不经意的透露两句,就能带给他们很大的启发,事后回想起来,也不会觉得这全是老板的功劳,最重要的是,人才还培养出来了。

  今年过年,刘国栋带着全家回来了,大包小包的拿了不少东西。

  “爸,过完年之后,我就不去琼崖了?”

  刘华纳闷的问道:“为什么,你这是准备跟老袁分道扬镳吗?”

  “老师说我现在可以独当一面了,让我单独负责一个项目。”

  刘华皱皱眉头,然后笑了笑:“你确定老袁是在说你可以独当一面吗,不是说对你们这群猴孩子感到厌烦了,你要知道,当导师的对于手下的研究生可都是头疼的很啊。”

  “应该不是吧,老师还是很看重我的。”

  刘华摇摇头:“我也看中我那些学生了,但是头疼的时候是真头疼,有的时候真想一脚把他们踹的远远的。”

  刘国栋脸都拉下来了,他好歹也已经结婚生子,竟然让老师这么嫌弃,而且老爸还嫌弃,多少觉得有点脸上挂不住。

  “可我确确实实要负责新的项目了。”刘国栋狡辩的说:“我准备在青岛这边组织一个团队,研究海水稻项目。”

  “海水稻,这玩意种出来还不得又咸又涩啊。”

  “爸,不懂你就不要乱发表意见了。”刘国栋无奈的说:“海水是海水,海水稻是海水稻,你以外海水又咸又涩,就说海水稻又咸又涩,那海鱼还很鲜美了。”

  “隔行如隔山。”刘华笑着摆摆手:“我不插手你的研究,你这研究出来注定也没办法吃,还不如研究一下到沙漠里面去养鱼虾呢。”

  “爸你就异想天开吧,沙漠里面怎么养鱼虾?”

  “海水里面都能种水稻,凭什么沙漠里面不能养鱼虾。”

  刘国栋笑着说:“爸,你就不要胡搅蛮缠了。”

  “你还不信。”

  “我当然不信了。”刘国栋笑着说:“我估计我的海水稻丰收了,您的虾也活不成。”

  刘华一拍桌子:“小子,你跟我叫板是不是,你老子我跟你卯上了,过完年我就投资个公司,去西疆那边养海产品,咱俩比一比谁先能成功?”

  今年过年分外热闹,他们搬到了亚运村别墅来往方便了,一大波人来给刘华拜年。

  各个公司的负责人,刘华的学生,还有一些政府部门的领导,人跟走马灯似的,过个年喝掉了刘华好几斤好茶。

  年后,刘华就让公司的人去注册了一个海产品养殖公司,公司所在地在哈密。

  当时负责的工作人员揉揉眼睛,不敢置信的问:“你没说错吧?海产品公司在哈密,祖国的最西端,那地方有海吗?”

  太一集团的工作人员也是郁闷的回答:“你别管有没有海,帮我注册吧,反正公司给我这个任务,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办不成那是我没有能力。”

  正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工商局的办公人员就把这事给反应上去了,一层一层的,一直反应到最高层。

  最高层的领导也纳闷儿,跑西疆去买养海产品,这事儿怎么听怎么像天方夜谭。

  于是他提着两盒稻花村的点心,亲自登门拜访:“刘院士,你们公司刚刚注册了一个分公司在西疆地区养殖海产品。”

  刘华点点头:“对啊,我亲自交代他们去办的。”

  “我以为这事是下面人瞒着你办的,太胡扯了吧?”领导笑着说:“您但凡说您在河里面养殖海虾我都相信,西疆那地方可是很缺水的。”

  刘华摇摇头:“哪儿缺水了?人家雪山上融化下来的水,水质很好啊,那边还是著名的水果生产地,缺水能种水果吗?”

  “那倒是,就是这事儿怎么听怎么感觉天方夜谭。”领导摇摇头:“我不敢相信你们能在那个地方养殖出海产品,那地方距离海十万八千里呢。”

  “有志者事竟成,等我那边养殖成功了我送你几斤大虾。”刘华笑着说:“科学就是要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太一集团虽然对老板的安排万分不解,但是对于他的指示,还是第一时间办理。

  这不刚过完年,就开始招收海产品养殖专业、水环境专业的人才,最低都得是硕士生。

  京城相关专业的学生都快高兴疯了,太一集团工资待遇那是顶尖的,可惜人家以前只招收机械、物理、化学、化工专业的学生,这雨露从来就没有撒到他们养殖专业的头上。

  现在太一集团招收这些相关专业的学生他们也要享福,这泼天的富贵他们一定要接住,还得接稳。

  一百多名相关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那是从全国各地高校招聘来的,齐聚京城,就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第536章 享受享受

  这群踌躇满志的养殖专业学生,原本以为自己要到哪个风景如画的沿海地区去搞研究工作,再不济也是在海上养殖平台,虽然辛苦一点,但至少能过上惊涛骇浪的日子。

  “啥玩意,西疆?”

  百十号人都傻了,海水养殖专业,跑到西疆去工作,这不是风马牛不相及吗,西疆有海吗,据说数千万年前是有的,他们去干嘛,去进行海洋遗址考古吗?

  有人问道:“向经理,您事先知道吗,去西疆搞水产养殖,这是什么国际笑话?”

  “我确实知道,但是我不明白,你们这群天之骄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向经理是刘华挖角挖过来的,他刚开始知道工作地点在西疆的时候,他也是惊慌失措加无语。

  后来经过跟刘华的详聊之后,他认可了刘华的想法,所以这会儿表情才这么淡定。

  “难道不该是这个反应吗?”有人问道:“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那个地方有海吗?怎么搞养殖?”

  向经理却很冷静的说道:“没有海就不能搞海水养殖吗?咱们国家的科研人员在南极没有土地的情况下一样搞蔬菜种植啊,咱们这些搞海水养殖的,我们的本领不是在海里面培养海产品,那算什么,不用我们培养海里面也有,人在戈壁滩上培养出来,那才算是我们的本事。”

首节 上一节 239/2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重生1960,我的工业时代

下一篇:镜穿诸天从射雕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