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四合院里的阿婆主

四合院里的阿婆主 第211节

  “你还真去考察了,这不纯纯浪费时间吗?”

  柳霏霏没好气的说:“我去那些学校的时候,那个学校的校长啊,什么主任啊,那是热情接待。跟我又是介绍插花课的老师,又是马术课的老师,还有高尔夫老师,都是什么国际有名的大师。”

  “假的。”刘华不屑的说:“人家国际有名的大师也会自恃身份,不会随便接受一个学校的邀请就过来教课的。”

  “没错。”柳霏霏点点头:“都是些花里胡哨的东西,我打听教学质量的时候,他们就有点顾左而言了,强调他们是双语教学,还有外教什么的。”

  “那些外教就更假了。”刘华笑着说:“只要能拿个国外的教资身份,就能当外教,大老美这个教资身份很松懈的,哪怕有前科的都能拿。”

  “还是让巧彤继续在现在的学校吧。”柳霏霏后怕的说:“我要是真把孩子的学籍给转过去,孩子这一辈子就废了。”

  “你甭管外国怎么样,咱们国家的教育肯定要比他们要认真负责。”刘华笑着说:“我自己就是老师,我能不知道这一点吗?”

  刘巧彤浑然不知,反正又闯祸了,让老师给叫家长了。

  在他们家叫家长,都是柳霏霏过去,用柳霏霏的话说:“你是知名学者,两个大学的教授,你要是让过去让老师批评,咱家的脸就真的丢尽了。”

  其实刘俏彤犯的错误都是大差不差的,跟同学打架之类的,还不是霸凌同学,都是为好朋友出头。

  这种行为在纪律上要严格禁止,但是从道德品质上来说是需要提倡的,所以屡次批评也没有到得到改善。

  工业部要召开会议,探讨一下进入新世纪工业发展的方向,这场会议非常热闹,也吸引了很多媒体前来采访。

  刘华既是企业代表,又是工业部单独发展顾问,他出现在会场门口,那是相当轰动的。

  好几十个话筒杵到他嘴边,记者们连珠箭似的提问,让他有些招架不住,只能不停的抱歉:“不好意思,不好意思,要入场签到了,想采访的会后再聊。”

  工业部发表了一篇二十一世纪工业展望的报告,博得了全场的掌声。

  今天没有刘华讲话的安排,因为接下来还会有分组讨论之类的,到那时候是刘华发挥的时刻。

  第一天开幕式结束以后,工业部安排了记者来采访各位专家。

  十几家权威媒体围着刘华采访,问他关于21世纪工业发展的预期是怎样的。

  刘华按照自己的记忆当中说了一些,他说的相当保守,因为很多东西现在咱们已经达到门槛了,可能还没跨世纪就已经实现了。

  简而言之,就是今天的采访基本上没提到什么干货,采访的显然觉得不过瘾。

  于是有一个记者就开口提问:“刘教授,您作为材料学、机械学方面的权威,请问您对现在网络上有一种言论是如何评价的?”

  “什么言论啊?”

  “现在网络上说,我们国家虽然钢铁产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但其实都是一些最为普通的钢铁,并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连个圆珠笔芯的钢珠都造不出来。”

  刘华笑了笑,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那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我自然是感觉到义愤填膺,还有一点点沮丧。”

  刘华点点头:“这说明你是爱国的啊,但是关于这个圆珠笔芯钢珠造不出来的事情,咱得分好几个方面来讲。”

  “哪几个方面?”

  “第一,我们现在需不需要找这玩意儿?”刘华笑着说:“刚刚这位是记者同志也说了,咱们国家钢产量都是普通钢铁,技术不先进。”

  “这一点我还是很赞同的,因为特种钢铁的需求量并不是很高,特种钢铁的冶炼是需要从普通钢铁的基础之上进行再演练,普通钢铁产量高了,才有可能诞生特别钢铁,你随便找个非洲国家,他们一点儿普通钢铁都练不出来,又从何谈特种钢铁的事情,所以对于大部分钢铁产量都是普通钢铁的事情,不要介怀,这是工业基础提升的表现。”

  众多记者点点头,算是了解了普通钢铁产量高的含金量了。

  “第二,我们现在需不需要造圆珠笔芯的钢珠。”刘华反问道:“很明显没有,我们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各种各样的特种钢品都没有能满足需求,所以圆珠笔芯这种无足轻重的项目暂时可以放一放。”

  “那不是受制于人了吗?”

  刘华嫌弃的看着那个记者:“圆珠笔芯受制于人,这句话你是怎么说出来的,不过一过脑子吗,没有圆珠笔用,我们可以用钢笔,还可以用铅笔、毛笔,它不是生活的必需品,更不是国家建设的必需品。”

  “还有原因吗?”

  刘华点点头:“当然有,你们想象一下,一颗圆珠笔芯的钢珠有多重,微乎其微吧,哪怕全世界所有的圆珠、笔芯、钢珠加起来,恐怕也没有多重吧?”

  众人点点头,刘华接着说:“我们国家的工业走的是大工业路线,因为我们国家体量大,我名下太一新材料,现在有一个新的钢铁厂,正在唐山那个新建,年产量那也是上千万吨的。”

  有人问道:“这跟造不造圆珠笔芯钢珠有什么关系?”

  刘华笑着说:“就我那个炼钢厂里面最小的炉子,如果造一炉子圆珠笔芯钢珠的话,那么全世界所有造圆珠笔芯钢珠的企业都得破产。”

  刘华打趣的说:“”些说我们造不出圆珠笔芯钢珠的人,他们什么立场想必你们心知肚明,要是有一天我们造出来,恐怕他们的主子得恨得咬牙切齿吧。”

  众位记者都哈哈大笑,有个记者笑着说:“该,说风凉话的人最终都会被反噬。”

  刘华摇摇头:“别这么极端,虽然他的用心不好,但他这些话确确实实起到了鼓励作用,也正是有他们的风凉话,我们才会不蒸馒头争口气的。发展到今时今日这个局面。”

第471章 瘸腿

  “刘教授,那咱们到底有没有技术能够制造这种钢珠?”

  有人是打破砂锅问到底,刘华叹口气:“像你这么小肚鸡肠就不对了。咱们国家工业现在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可以上天,可以入海,不可能说连一支圆珠笔新的钢珠都造不出来。”

  “那为什么不研究呢?”

  “现阶段我们研究它干嘛?”刘华一摊双手:“投入是巨大的,产出是少少的,不符合经济利益,这就好比咱们饭还没有吃饱呢,你偏偏要去研究点心的做法,这不符合发展规律,等哪一天我们真的富裕起来了,会有人去研究这个东西的。”

  刘华看着众人,然后笑了笑说道:“你们也不要着急,我给你们提前打个预防针,越往后发展这相面的谣言就越多,要么就提高大上的东西,要么就提那些个不值钱的玩意儿,反正就是我们造不了,果真是造不了嘛,其实只是我们暂时不去研究而已。”

  “刘教授,请问咱们国家现在大部分企业都以低端加工业为主,给人家提供原材料,大家什么时候才能改变这一现状。”

  “这是发展规律的问题。”刘华笑了笑:“因为没有钱,所以科技水平低一下,因为科技水平低下,所以只能做初级原材料的生产,等通过原材料赚到钱发展科技。然后我们就可以向中端产业进发,再然后一直遵循这种规律,一直发展到高端产科技。”

  有人天真的问道:“为什么不能集中力量发展某一项高科技,然后以点带面了。”

  “这位同志啊。”刘华摇摇头:“咱们国家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十几亿人口,你不能忽视大众的需求啊,仅仅发展某一个产业,而其他产业都忽视了,咱们北边邻居的前车之鉴可不远啦。”

  刘华停顿了一下说道:“而且,仅发展某一些产业而忽视另一些产业,就相当于一个人瘸一条腿,你认为一个瘸腿的人跑得快、跑的远呢?还是一个腿脚健全的人跑得快、跑的远呢。”

  这么一说大家都懂了,于是第二天很多媒体就写了一篇关于不能瘸腿走路的工业化的报告。

  领导也看到了这篇报纸,第二天开会的时候,刘华做了一个工业发展报告受到了全场掌声,但是他的发展报告里面并没有讲瘸腿走路的事情。

  最后一天大会结束以后,形成了一个工业发展白皮书,对未来几年的工业发展起一个指导作用。

  当天晚上,领导和几个专家还开了个闭门小会,领导对刘华说:“你那个瘸一条腿的理论说的非常好,北边邻居的教训我们一定要吸取。”

  “其实,全门类工业的好处并不仅仅如此啊。”

  领导眼睛一亮,笑着问道:“还有什么好处,你详细给我们说一说。你这个做企业做科研的,看问题的角度跟我们坐办公室的不一样啊,我倒是想听一听,还有什么新鲜的发言。”

  “咱们国家商品现在能进入大老美,那是因为价格便宜,大老美之所以让我们加入WTO,也是因为我们能够提供廉价的商品。”

  领导点点头:“说起来很沮丧,我们是一个大国,却只能生产廉价的商品。”

  “其实也没什么,发展的必由之路。”刘华笑了笑:“我们商品之所以便宜,是因为我们的人工便宜,但是我们的人工不可能一直便宜啊,老百姓的工资得往上增加呀,发展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富裕百姓吗?”

  “对啊,到时候咱们的优势是什么,我估计,那时候我们的科技应该还没有能够独领风骚。”

  “全产业链和便捷的供应链。”刘华笑着说:“这就是我们的优势,这些都可以节省成本,而且可以引进大量的外资和品牌。”

  “哦,这对于招商引资还有什么好处吗?”

  刘华点点头:“当然有了,比如戴尔电脑想在我们亚洲投资一个生产基地,他可以选择小东洋、选择咱们、选择越猴子,还可以选择阿三,这时候咱们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

  “怎么体现?”

  “跟小东洋相比,我们的人力资源优势明显,跟越猴子和阿三比,咱们的人员素质要高。”刘华笑着说:“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咱们是全产业链,无论他是想找一个电子元器件儿,还是一个螺丝钉,咱们这里都有,但是在其他国家可能就需要进口,从咱们这里进口,这个成本增加是不得了了的。”

  领导一拍桌子:“这个说法很好啊,当前就可以作为招商引资的一种优势,咱们的技术确实差点意思,但是咱们产业够全,不管你想找哪种零件,我们都有,而且便宜,这是一项绝对的优势,全世界哪怕是大老美也比不过。”

  领导特地嘱咐自己的秘书,把这个说法形成书面意见,转给招商部门。

  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利用这条建议招来商引资,简直无往而不利,企业家们固然对退税、免税这些政策很感兴趣,但是如果有配套的产业链,能够让他平稳的生产,无疑更加加分。

  开完了大会以后,刘华去了唐山,自己的工厂,从开工建设到现在,他还没看过一眼。

  一个投资数百亿的庞然大物,作为老板连看都没看一眼,只能说这人心真大。

  何建国这小子现在基本上常住在这里,除了沟通官方以外,他还成了刘华的私人代表。

  这也是他们部里面看他跟刘华的关系,才默许的,可以说他在这里发号施令,基本上就代表了刘华,那几个合并的小钢铁厂长领导都得听他的。

  “叔,你终于来了。”何建国一见面就抱怨:“您的心可真大呀,数百亿的投资,您就交给我这么一个小年轻看着,我承受着与我年龄不符的重担啊。”

  “我这不是好好锻炼你吗?等这个项目做成了,你估计也得升上一级了。”

  何建国点点头:“那是,等这个项目做成了,我就是钢铁厂建设方面的专家了,不得不说,您给的设计方案太先进了。”

第472章 来活

  “前一段时间,宝钢那边儿来了个工程师要参观,陪同的是我的上司。”何建国试探着说:“我当时带他参观了,但是没有把设计图纸给他看。”

  “其实你给他看见无所谓。”刘华笑了笑:“技术都是大同小异的,无非就是我加入了很多先进的半导体技术而已,也算是这方面的一个试探而已,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成熟,他们也会进行这方面面的改造,我只是早了一步而已。”

  “钢铁厂是传统企业,现在传统企业都应用了这么多计算机的技术。”何建国感慨的说:“看样子,未来计算技术是大热门啊,我有点后悔当初没有选择计算机专业。”

  刘华笑了笑:“其实你的选择也没有错,钢铁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工业的脊梁,而计算机的技术更新换代太快了,我现在都快力不从心了。只做一些指导性的工作,具体的研究全是由我的学生进行,只有年富力强的人才能扛起这杆大旗。”

  “我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就是因为我爸当年看您当总工程师特别威风,所以怂恿我选这个专业的。而我也觉得您威风啊,尤其是从小到大,您家里面不缺零食,对我的诱惑力巨大。”

  刘华哈哈大笑:“人都喜欢服从于口腹之欲,正应了那句老话,民以食为天。”

  “你们家国栋才是民以食为天。”何建国笑着说:“他现在跟在袁老后面研究粮食,以后找不得也是这方面的权威啊,我比他差的就不是一星半点了。”

  基础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现在钢铁厂一期工程建设了一半还不到,刘华也明白这件事情急不来。

  他其实已经准备好了新钢铁厂的第一项产品,船用钢,还不是普通的船用钢。专门用来造军舰的船用钢。

  等到刘华这边产品能够面世,咱们国家的那些新舰船就可以像下饺子一样了,什么零五二、零五四,最好还有零五五。

  何建国狐疑的说道:“船用钢?”

  刘华点点头:“准确的说是舰用钢。”

  “造军舰的?”何建国兴奋的说:“这个有意思啊,不过了,我觉得要想赚钱,还得把船用钢一起纳入经营范围,毕竟民用船只用量更大。”

  “这都不是问题。”

  何建国想了想,摇摇头:“光有船用钢有屁用啊咱们的动力系统不行,要不然去年也不会从大毛引进两艘现代级的军舰,咱们的钢铁行业再也不行,至少造建用的钢铁还是能提供的。”

  刘华一拍胸脯:“忘了你叔叔干嘛的吗?你叔我有个厂是专门生产发动机的。”

  “别闹了,叔。”何建国摆摆手:“这汽车发动机和轮船发动机可不一样,你就用一百辆汽车去拉,也拉不过军舰啊。”

  “这我能不知道吗?”刘华笑着说:“我是告诉你。在发动机这方面我是很有研究的。”

  “您研究的是摩托车发动机、汽车发动机。”

  刘华摇摇头:“小瞧人了不是?叔把你当自己人,今天给你放个狂话,你叔我设计过轮船发动机,设计过坦克发动机,还设计过飞机发动机,甚至还有直升机发动机,唯独没有设计军舰发动机。”

首节 上一节 211/2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重生1960,我的工业时代

下一篇:镜穿诸天从射雕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