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阿婆主 第208节
采访刘华的记者把这一段话原封不动的给刊登了出去,据说当天好几个,气的吐血进了医院。
这次风波以某些人的败退为结果,就算是过去了。
但是这次风波还带起了一些其他的涟漪。
中核集团的一位副总找到刘华,他跟刘华也是老相识了,因为钍基熔盐反应堆的合作,两个人没少打交道。
“最近我们跟ITER接触了。”
刘华笑着说:“看你的表情知道没什么好结果,是不是一如既往的让你们出钱?”
“没错,光特么出钱就算了,还拒绝我们派科学家参与研究。”副总恨恨的说:“这不是拿我们当冤大头吗?”
“上杆子不是买卖,你们这么着急要和他接触,可不就拿你当冤大头呗。”
“这次谈判我亲自参与的,那帮欧洲的白人老爷,一如既往的傲慢。”副总锤了一下桌子:“从骨子里就看不起我们,认为我们没有实力参与这么高端的科研。”
刘华摇摇头:“表面上,他们是傲慢,是看不起,但实际上骨子里面他们是怕,恐惧到了极点。”
副总不解的问道:“什么意思?”
刘华笑了笑问道:“你觉得咱们在外国人眼中的形象是什么?”
“贫穷落后。”副总皱着眉头说道:“一天到晚只敢喊着抗议抗议,却不够强势,完全是无能的表现。”
刘华摇摇头:“恰恰相反啊。”
“那你说是什么形象啊?”
刘华耸耸肩:“咱们还没有建国的时候,就敢在长江上攻击他们的军舰,我们刚建国,一穷二白的时候就敢直面硬刚十七国联军。”
刘华笑了笑:“大毛熊,咱揍过,大老美咱揍过,大老美搞不定的猴子,咱们也揍过,咱们周围这一圈儿都让咱揍服了,我们说不开第一枪,就没人敢开第一枪。”
刘华最后问道:“咱们的战绩还历历在目。你猜他们是怎么看我们的。”
“果然是应该害怕啊。”
刘华点点头:“不说现代,就说古代,整个欧洲的兴衰都和咱们有关,他们能不能吃饱饭,全看咱们赏不赏脸,你说他们怕不怕?”
第464章 我是一毛
“都和咱们有关吗?”
刘华点点头:“上帝之鞭,匈奴的残部,被咱们揍的生活不能自理,只能往西逃窜,跟咱们学那一点儿皮毛,就能把欧洲揍的生活不能自理,往后的各个王朝的兴替,打残的这些草原部落都往西去了。”
“所以归根结底他是怕我们?”
刘华点点头:“怕,非常怕,咱们一穷二白的时候都能揍得他们鼻青脸肿,要是再让咱们掌握高科技,你说他们会怎么想?”
“可我们是爱好和平的。”
“别扯淡了。”刘华笑了笑:“我们自己知道爱好和平,他们可不这么认为啊,他们是强盗的后代,他们的基础逻辑里面带来的观念就是抢夺才能富强,富强之后就要奴役的道理,他们怕我们强大以后奴役他们。”
副总站起来,叉着腰:“跟你这么一聊,我心里豁亮了好多,不带咱们玩儿,就不带咱们玩儿,咱们自己玩儿。”
刘华点点头:“没错,你会发现咱们自己玩儿的效率会比他们联合起来要高很多。”
“怎么可能,他们一群还玩不过我们一家吗?”
刘华点点头:“没错,纵观历史,从十八路诸侯联合讨董开始,你见过有几个联盟能成事儿的,人越多,越是乌合之众。”
“有道理。”副总笑着说:“心里舒服多了,你那个钍基熔盐反应堆怎么样,短期内核聚变是指望不上了,假如你的钍基熔盐反应堆能成功,那也是令人振奋的。”
“实验堆已经进建好了。”刘华笑着说:“现在正在进行实验呢,一边实验一边修修改改,第一代的技术还是不够成熟。”
“第一代的技术已经出来了吗?”副总副总高兴的说:“这就已经是一项伟大的胜利了。”
“在我们的时间表里面,最早今年年底,最迟到明年年中,应该能够并网运行。”刘华笑着介绍道:“最迟三年之内,我们的技术能更新迭代两代。”
副总拉着刘华的手:“走,咱出去喝点,此时此刻,我的心情不来点儿酒不足以表达高兴。”
“不用这么高兴,这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而已。”刘华摇摇头:“咱们现在还在从阿山进口钍矿石,国内虽然也有钍矿,但没怎么开采啊。”
“就先紧着阿三的用呗。”副总乐呵呵的说:“国内的作为储备资源,您不是一直这么提倡的吗?”
“阿三那个国家你又不是不知道。”刘华无奈的笑了笑:“一心想要当亚洲的霸主,但是又没有那个命,跟咱们起纠纷不是一天两天了,我怕那边儿的矿石不保险啊。”
“所以趁着现在保险就多进口一些,我们中核的仓库,随便你怎么用。”副总拉着刘华:“不谈其他的,今天得喝酒,我今儿高兴,刚来的时候,我是满肚子不乐意,现在就是高兴,等喝完酒回去以后,我们内部还得商量一下这个钍基熔盐反应堆,咱们两家怎么合作。”
“你就做主了?”
副总拍拍刘华:“放心吧,刘教授不会亏待你的,我们就是有这个心,也没这个胆儿,您这个项目可是重点项目,多少大人物看着了。”
说到这里,这个副总挠挠头:“当初我们中核内部把这个钍基熔盐反应堆当成跨世纪重点工程,照您这个发展的速度,用不着跨世纪就完成了。”
“二十一世纪有二十一世纪的使命。”刘华笑着说:“到那时候,咱们的重点工程应该是探月、应该是开发火星、应该是核聚变。”
“你的心真大。”
作为中核集团的副总,他一年的招待费都应该有很多,但是今天自掏腰包,就跟刘华找了个小饭馆,要了三个下酒菜,两瓶二锅头,越喝越开心。
在欧洲那边受的气全部忘到脑后了。
回去之后,他就着手商议和太一新能源的合作,这块蛋糕要切好,不偏不倚。
国网那边消息也灵通,中核这边刚商量合作,国网那边就开始拜访刘华了。
“刘教授,听说您的核反应堆可以发电了。”
刘华摇摇头:“没有,还不是很稳定。”
“那就是可以了。”国网的副总恭维的说:“您不愧是国士,咱们国家核电工程刚刚起步没多久,您竟然另开辟一条新路。”
“因为钍基熔盐反应堆稳定安全。”刘华笑着说:“搞核电的永远都不能忘记切尔诺贝利。”
“那是。”副总点点头:“经验教训都要牢记,我们国网这边想要跟您合作。”
“早了点吧。”刘华摇摇头:“现在只是实验堆,虽然能发电,但是不稳定,没办法并网运行啊。”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副总笑着说:“陇西那边缺电非常严重啊,您这个反应堆至少能发电,至少可以解决一部分缺口,而且我相信,会越来越稳定的。”
副总语重心长的说:“要知道缺电的可不仅仅是陇西啊,整个西北地区都缺电,我们国网也头疼啊。”
“你们不是一直在建设新能源发电吗?”
“是,太阳能,风能建设一直没有停过,但是经济发展加速了,我们的增速比不上需求啊。”
刘华想了想:“我没办法答应你们,这不是一件小事,你得征求相关部门的同意。”
“您是行家,您说可不可以并网,只要您有积极的建议,上面我们去交涉。”
刘华想了想说道:“如果你们出一笔钱,搞一个电池中转站,我想应该可以并网的。”
“没问题啊。”国网副总一口答应下来:“这种电能中转站我们一直在建设,新能源发电需要中转站,我们有经验。”
“你们去跟上面商量吧。”刘华笑了笑“不过该给我们公司的钱可不能少啊,为了这个核反应堆,我可投了不少钱,都快入不敷出了。”
“您说笑了。”副总乐呵呵的说道:“您是咱们国内首富,您都要入不敷出了,那我们国网不得破产啊。”
“寒颤我是不是。”刘华假装严肃的说:“跟你们一比,那就是九牛一毛啊,你们是九牛,我是一毛。”
第465章 我也行
当然,现在的国网还只是国家的电网,再发展个十来年,那就是国际的电网了,到那时候,恐怕刘华连一毛都比不上了。
国网现在有点疯狂,全国上下到处有在建的发电站,只要哪里有电,国网就把线路拉到哪里。
没有办法,他们承受了太多的压力。
经济要发展,工厂要运行,没有电,这一切都是空谈,很多地方的工厂都是上着班儿,突然就接到电话要拉闸限电了。
都说铁老大、电老二,现在他这个电二哥被全国人民温馨的祝福,电费一分不能少你的,还动不动的给我拉闸限电。
好多工厂的老板都快疯了,有的时候,因为通知不及时,突然间就断电,厂里的设备都要报废了。
国网的动作很快,从刘华这里采购了大量的锂电池,钍基熔盐反应堆实验基地外面架起来了电网。
那边负责人打电话给刘华:“老板,电网的人说要把咱们的发的电进行并网,可是咱们现在还没有平稳运行啊。”
“如果不是必要的,那就不要停了。”刘华只能叹口气说道:“只要咱们这个反应堆能够进行发电,那就一直运行下去,我想你们第一代技术已经更迭的差不多了,可以建设第二个实验堆了。”
“早就等老板您这句话了。”负责人开心的说:“建设实验堆太费钱了,您不开金口,我还真张不开这个嘴。”
“现在有回头钱了。”刘华笑了笑:“国网全额收购我们的电,不怕研究没有钱,第一个实验堆的收费,全部用来支持第二个实验堆的建设。”
刘华他们第一个实验堆是两兆瓦级别的,如果一天24小时运行的话,大概就能发四万八千千瓦时的电。
在九十年代,工业刚刚起步,那些工厂的用电还不是很多,一个小的中型的工业园区,一天用电量也不过就在一两万千瓦时左右。
刘华他一个是实验堆的发电量,最起码可以解决四五个社区,再加两三个工业园区的用电量。
刘华的实验基地位于一个小城市,也就二三十万人口,原本因为基础设施比较差,三天两头儿停电。
自从刘华他们这个反应堆并网运行以后,当地的居民赫然发现,不停电了,一天到晚都不停电。
就那小城市里那仅有几个工厂也稳定了,供电局再也不会三天两头的打电话告诉他们几点钟会停电,现在生产运营稳得一塌糊涂,除非原材料不够或者订单不够。
甚至刘华他们反应堆发的电还有富余,又往远处延伸了两个城市,造福了大概百十万人口,效果绝对是立竿见影。
国网西北区的负责人都快高兴疯了,他这边供电压力实在太大了,国家好不容易发点电都得往东部送,因为那边是发展经济的排头兵,他们只能剩点儿残羹冷炙。
现在钍基熔盐反应堆发的电全供给他们,虽然一个实验堆发的电也不算多,但给他解决了好大一部分缺口。
于是他隔三差五的就往实验基地这边送给养,上好的牛羊肉,还有从沿海地区运过来的海鲜,南方运过来的蔬菜水果。
好的让实验基地负责人都有点不敢置信,但是经过交流,终于知道为什么了。
这位负责人就是想给他们扫除一切后患,让他们安心的建设反应堆,早一点建设成功,早一点并网运行。
国网全国有那么多负责人,其他人都在盼着三峡大坝早一日竣工发电,这位只判了一件事情,盼着刘华他们的实验基地多建几个反应堆。
他心里很清楚,三峡大坝大坝发电量再大,最后留给他们的还是残羹冷炙,但是太一新能源建的反应堆就不一样了。
这个反应堆的发电量,他们能都包圆儿了,是真正能够解决他们燃眉之急的东西。
国网投喂的太成功了,两年时间,基地科研人员的平均体重增加了二十斤,谁也撑不住是两天一只羊,五天一头牛的投喂啊。
反正那边儿牛羊又不贵,贵的反而是水产和绿色蔬菜,为了给科研人员解决后勤供给问题,刘华要花大价钱从南方运蔬菜和水果。
并网运行的那一天,七点的新闻播放了三十秒,全世界最安全的核裂变反应堆在我国陇西地区正式并网运行,这一实验性质的反应堆可以解决数十万人口的用电问题,这是全世界第一座正式投入商业运营的钍基熔盐反应堆。
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那时候不先进,所以有点什么先进的事,都会振奋国人的精神。
央妈也没想到后续影响很大,刘华更没有想到。
上一篇:重生1960,我的工业时代
下一篇:镜穿诸天从射雕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