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战场捡属性开创诸天大明 第436节
朱元璋一字一顿地说道,每一个字都仿佛重若千钧。
随后,他目光紧紧盯着朱应,缓缓开口道:“对此,你可满意?”
朱应一听这话,心中猛地一惊,脸上瞬间闪过几分讶异之色。
他不由自主地将目光投向朱标,眼神中满是难以置信。
显然,对于朱樉的处置结果,朱应着实没有想到,这一次朱元璋父子竟如此果断,直接废除王位,将其囚禁宗人府。
在朱标派人将朱樉接走的时候,朱应还想着老朱或许会从轻发落,轻轻放下此事,却万万没想到此番处置竟如此严苛。
“只要皇上与太子依国法处置,臣并无异议。”
朱应很快便恢复了镇定,双手抱拳,恭敬的回道。
“看你的样子是没有想到咱这一次会对老二处置这般严厉吧?”
朱元璋敏锐的捕捉到朱应脸上的讶异表情,莫名的摇了摇头,继而缓缓说道:“实则!也是太子开口,咱的确是太过纵容老二了。”
说着。
朱元璋微微眯起眼睛,眼中透露出一种懊悔来。
“他在封地时,便已经做出了许多畜生不如的事情。”
朱元璋的声音里带着愤怒,微微提高了音量:“只是咱顾念父子之情,一再偏颇。”
“这一次,咱不再惯着了。”
“说起来。”
朱元璋微微顿了顿,目光变得有些悠远:“或许你有一句话说的没错吧,他除了生得好,一无是处。”
显然。
能够让朱元璋说出这话,对于这个二子,他是真的感到无比失望。
“也是这句话点醒了咱。”
朱元璋继续缓缓开口说着,声音中带着无尽的感慨:“当初咱还在元庭掌控下时,面对那些权贵,命如草芥。”
“如今咱成了皇帝,咱的儿子成了权贵了,反倒是去草菅人命了,这何尝不是有违初心啊。”
一边说着,朱元璋微微闭上眼睛,脸上满是痛苦的神情。
显然或许真的有自责在其中吧。
而听到这里,朱应心中豁然开朗,彻底明白了。
此番真正决议处置朱樉的,仍然是朱标。
“皇上能够有此心,大明必成为千古以来最昌盛的王朝之一。”
朱应神色庄重,缓缓说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这,的确是朱应的几分感慨与赞誉。
权贵的命与平民的命不一样。
朱应这些年在世间摸爬滚打,早已看了太多这样的事情。
朱樉在封地究竟杀了多少人?草菅了多少人命?
具体数字无人知晓,但若是按照大明的法度,寻常人犯下如此罪行,早就死透了。
可因为他是皇帝的儿子,自然就能逃脱制裁。
如今被囚禁,已然是能做到的最大化惩处了。
无论在哪一个时代,这样的现实都是如此残酷,难以改变。
命,从一开始便有着天壤之别啊!
投胎,有时候也的确像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
“孤说了会给朱卿一个交代,那便不会食言。”
朱标神色严肃,一脸正色的对着朱应说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说着,朱标微微抬起头,却是带着莫名感慨:“孤知道不可能完全施行,但也必须起到真正的震慑。”
“等到此番大捷宣告结束后,孤会让宗人府宣告秦王的罪行,震慑天下不法之徒。”
朱标再次看向朱应,眼中透出一股坚毅的决心。
“太子殿下圣明。”
朱应反应迅速,立刻抱拳附和道。
他心中暗自感慨,这一对父子,的确与寻常的皇帝大不一样。
他们是真的有与万民公天下之心。
至少。
这般囚禁,而且还废了王位,已然是对皇子最大的惩罚了。
等到消息传开,也的确是有很大震慑之用。
“好了好了。”
朱元璋摆了摆手,脸上重新露出了笑容,打破了略显沉重的气氛:“这件事就这样定下了。”
“今天可是朱卿凯旋的喜庆日子,可别被那个逆子给打搅了心情。”
“云奇,给咱上酒上菜,提前开宴吧,就这样干聊着,太无趣了。”
朱元璋转头看向一旁候着的云奇。
“奴婢领旨。”
云奇听到吩咐,立刻恭敬的应道。
随后,他脚步匆匆,立刻就去安排准备了。
“朱卿。”
朱标忽然开口,脸上带着强烈的兴趣,笑着问道:“今日第一次见到孤与父皇,感触如何?”
“与你心中所想又有何区别?”
问出这话时,朱标也是格外的期盼。
朱标一发问,朱元璋也被勾起了好奇心,他微微侧过身,同样十分好奇地看向朱应。
不知怎么的,在看到朱应后,朱元璋就莫名地有着一种无言的亲近感,心底深处十分想要与之亲近。
这是他面对其他臣子时,从未有过的奇妙感觉。
“皇上与太子想要听真话还是假话?”朱应闻言,思索了一刻,脸上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反问道。
“咱要听的就是真话。”
朱元璋立刻神色一正,语气坚定的说道。
“那臣就说真话。”
朱应毫不犹豫,当即回答道。
然后。
朱应脸上露出几分思索之色,先是看向了朱元璋,继而缓缓道:“臣以前在北平府的时候就听过皇上的威名。”
“民间都在说皇上乃是穷苦出身,嫉恶如仇,对待贪官污吏更是绝无容忍。”
“而且皇上赐天下百姓良田可种,更尽可能的削减赋税,乃是十足的明君。”
“皇上从微末出身,一路舍命拼杀,开创了大明帝国,从元庭百年奴役下解救了无数子民,重塑汉家尊严!”
“此更是千古唯一,可与昔日一统天下的始皇帝相媲,皆可称之为千古一帝。”
朱应神色庄重,语气坚定的说道:“对此,臣深以为然。”
听到这。
朱元璋脸上的兴奋之情再也抑制不住,不由得大笑了起来,一边笑,他还兴奋的用手指了指朱标,说道:“标儿,你听到了没有。”
“民间说咱是嫉恶如仇,说咱是千古一帝。”
此刻的朱元璋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以前听着说书的说祖龙始皇帝是千古唯一,没想到咱也成了千古唯一了。”
作为一个皇帝,能够得到千古一帝的赞誉,这无疑是莫大的殊荣,这是任何一个皇帝都难以抗拒的诱惑。
如果说武将的追求是封狼居胥,那皇帝的追求便是千古一帝了。
“民间对父皇的传言,儿臣也早有听闻。”
朱标神色庄重,认真的说道:“在儿臣看来,父皇当得起这千古一帝。”
朱标也是毫无掩饰对自己父亲的崇敬。
“那朱应。”
朱元璋又转头看向了朱应,眼神中透露出几分急切,似乎是非常看重朱应的想法:“你觉得咱当得起吗?”
面对这一问,朱应神色变得愈发正色,毫不犹豫的回道:“当得起。”
这回答简洁有力,没有过多的废话。
千古一帝秦始皇之功,在于凝聚华夏,一统文字,制定华夏之本,这功绩彪炳千秋,没有任何华夏人可以质疑。
因为没有他,或许偌大的神州大地仍然会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天下也不会有大一统的概念在。
而朱元璋,灭元庭,塑大明,重塑华夏汉家,功绩同样是不遑多让。
用千古一帝形容,同样恰如其分。
当然,相比于始皇帝影响千古的功绩,朱元璋似乎还是稍差了一些。
如果始皇帝真的要称,那是万古一帝。
“好,好。”
得到朱应的肯定,朱元璋兴奋得再次大笑了起来,脸上的满足之情溢于言表。
“那孤呢?民间是如何说的?”
朱标也是一脸好奇,目光紧紧的看着朱应。
上一篇:我有点不对劲
下一篇:圣子六岁,左手奶瓶,右手镇万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