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战场捡属性开创诸天大明 第239节
随后,刘磊迅速转身大步走出营帐,完成任务。
而朱应交代完。
看着刘磊离去后。
“接下来,就等着大军齐聚,开启北伐征程了。”朱应暗暗想到。
燕王营帐内!
烛光闪烁着。
营帐内只有两人。
朱棣坐在主位的椅子上,忽然开口问道:“和尚,你说人死还能复活吗?”
姚广孝坐在一旁的蒲团上,听到朱棣的问题,微微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随后又恢复了平静,带着一丝淡淡的笑意,调侃道:“王爷今日这又是怎么了?怎么突然说起这般胡话?莫不是因为未能直接掌军,心中有所不满?”
他一边说着,一边轻轻转动手中的佛珠。
朱棣微微摇头,眼中带着些许落寞,说道:“兵权之事,本王早已看透。”
“父皇此举,不过是想磨炼本王,日后好为大哥守好这北疆门户。”
说到这里,朱棣的目光望向营帐外,透过那厚厚的帆布,看向了应天所在,自己父皇的脸色。
姚广孝看着朱棣,笑容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丝关切,说道:“王爷既然已经看透,又为何如此闷闷不乐?”
朱棣沉默了片刻,随后缓缓开口道:“人死不能复生,此乃天地常理。”
“可今日,本王却仿佛看到了昔日大侄儿活了过来。”
说到了这。
朱棣仿佛压抑着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脸上则是有着一丝怀念与疑惑交织的复杂。
“皇长孙?”
姚广孝听到这个名字,身体微微一震。
原本平静的脸上瞬间变得严肃起来,眼中透出一丝震惊:“不可能!皇长孙命数已绝,贫僧亲眼看着他离世,还为他诵经祈福。”
“而且……”
姚广孝微微停顿,颇为感慨的说道:“若皇长孙还活着,贫僧可不敢妄言送王爷一顶白帽子。”
“毕竟,他的身份太过得天独厚,无论是礼法还是朝堂势力,都无人能及。”
“或许,这也是一种天妒吧。”
姚广孝一边说着,带着一些感慨。
朱棣点了点头,没有反驳,因为他知道姚广孝所言句句属实。
朱雄英如若活着。
于礼法上。
当之无愧的皇嫡长孙。
于支持者上。
整个淮西都是朱雄英的支持者。
并且朝堂六部,朱标的一切都将是他天然的支持者。
别说朱棣是一个王爷。
就算是再手握兵权也不可能是对手,他这个王爷无论如何都难以与之抗衡!
“不过,王爷缘何有此感慨?”姚广孝好奇地问道,带着几分探究的意味。
“朱应,你可还记得?”朱棣说道。
“自然记得。王爷对他颇为看重,多次设法拉拢。”
“此番大宁边军前来,他想必也在其中。”
姚广孝一边说着,一边微微点头。
突然,姚广孝像是想到了什么,眼中闪过一丝惊,问道:“难道王爷在朱应身上看到了昔日皇长孙的影子?他长得像皇长孙?”
姚广孝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好奇。
也只是单纯的好奇罢了。
毕竟人死不能复生。
这是天地根本。
朱棣微微摇头,眼中有着感慨,说道:“样貌倒并非与雄英幼年时相似,可那一双眼睛,却像极了。”
“若不是亲眼看着雄英下葬,本王真要以为他又回来了。”
朱棣一边说着,一边闭上眼睛,仿佛在回忆着朱雄英的面容,那曾经自己大侄儿的眼睛与朱应的眼睛在脑海中渐渐重合。
姚广孝笑了笑,安慰道:“王爷这是多心了!”
“皇长孙已然故去,世间人口众多,有相似之人也不足为奇。”
“别说是眼睛相似,就算是生得一模一样,也并非没有。”
“王爷不必为此事过于介怀。”
姚广孝声音平和,试图让朱棣放下心中的疑虑。
朱棣点了点头,淡淡一笑:“的确是本王想多了。”
“今日与他相遇,或许是冥冥之中的安排,让本王回忆起往昔之事。”
朱棣笑容中带着一丝释然,可心底深处却依然隐藏着一丝忧虑,这忧虑如同深埋在心底的种子,难以彻底消除。
这时,姚广孝忽然抬起头,神情变得严肃起来,问道:“若这朱应真的是昔日皇长孙,王爷打算如何?”
话音落。
姚广孝目光紧紧盯着朱棣,那目光仿佛能够穿透人心,想要窥探出朱棣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朱棣听到这个问题,脸上笑容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脸冷肃,眼神中闪过一丝杀意。
片刻后,他转过头,目光与姚广孝对视,反问道:“你觉得本王会如何?”
朱棣的声音低沉而冰冷,带着一股令人胆寒的寒意。
姚广孝与朱棣对视了片刻,随后忽然笑了起来。
“贫僧不知王爷会如何,但贫僧确信,皇长孙已不在人世。”
“贫僧答应给王爷的白帽子,定会送到。”
姚广孝笑容中带着一丝自信。
“本王,等着那一天。”
朱棣坚定地说道,眼中闪烁着野心的光芒,似乎将他内心深处对权力的渴望都展现出来。
“不过,这朱应,贫僧也颇感好奇,想看看他的面相,测测他的命数。”
“不知王爷能否引荐一见?”姚广孝笑着问道,眼中透露出一丝期待。
“你要见他?”朱棣听到这话,脸色微微一变,眼中闪过一丝犹豫。
一直以来,姚广孝都隐秘地待在燕王府中,极少有人知晓他的存在。
如今姚广孝提出要见朱应,朱棣心中难免有些担忧。
毕竟,姚广孝知晓他诸多隐秘之事,他担心一旦姚广孝与朱应接触,会引发一些不可预料的事情,这些事情可能会打破他原本的计划,甚至危及他的未来。
“见他一人,并无大碍。”
“王爷单独引荐,即便贫僧见了他,他说出去又有谁会相信?”
“贫僧本就是个离开世俗已久之人,在外人眼中,早已是个死人。”
姚广孝似乎看出了朱棣的担忧,笑着道。
朱棣眉头紧皱,陷入了沉思,心底有着一些挣扎,不断权衡着利弊。
许久,朱棣缓缓开口问道:“你要见他做什么?”
“正如贫僧所言,看看他的面相,探究他的命数。”
姚广孝微微一笑。
朱棣思索了片刻,最终点了点头,说道:“明日,本王叫朱应入营来。”
“如此,多谢王爷了。”姚广孝双手合十,道谢。
翌日清晨,天色微明!
大宁边军驻地。
朱应停止了修炼,穿上衣物,披上战甲,从自己的营帐内走出。
“将军。”
刘磊早已等候在营帐外,手中端着一盆清水。
朱应点了点头,接过毛巾,简单洗漱了一番。
随后,朱应大声道:“出操!”
“是!”刘磊立刻转身,大声喊道:“亲卫营,出操!”
声音散开。
下一刻。
朱应营帐周围的七百亲卫军迅速汇聚,动作整齐划一,迅速排成七列,整齐肃立。
朱应大步走到队伍前,他微微抬头扫过每一位士兵,随后转身,大声道:“出操、”
由朱应亲自带队,向着军营校场跑去。
亲卫们紧紧相随,整齐的脚步声踏动而起。
这是大宁边军的传统,每日清晨出操,围绕校场跑五圈,之后才吃早饭。
而且每次出操,朱应都会身先士卒,指挥同知,各营指挥佥事乃至守备,都会跟随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