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大明:从战场捡属性开创诸天大明

大明:从战场捡属性开创诸天大明 第228节

  “刚刚我可听到了。”卜万微微仰头,笑着说道,“朱熈。好名字!不过这种名字偏文,不符合你这小子的性子啊。”

  卜万一边说着,一边用略带调侃的眼神看着朱应。

  “我是武将出身,自不想第一个儿子也是步入这武将一途,所以就偏文了一些。”朱应笑着解释道。

  “也好。”卜万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期许:“等以后这小朱熈,我来当他的老师,教导他识文断字。”

  “有卜叔教导,自然是求之不得。”朱应当即一笑,脸上也满是促成之意。

  “得了。”卜万摆了摆手,笑着说道:“我也来看了,不耽误你高兴了,等到时候满月可不能少了我的酒。”

  “还有,给你一封朝廷户部下来的调拨册录,你自己看吧。”

  卜万一边说着,一边从怀中掏出了一封册录,递给朱应。

  然后也是怕耽误了朱应的事,转身就离开。

  见此,朱应跟着送卜万出了府门,看着卜万离去的背影,心中满是感激。

  然后,他打开了册录一看。

  “户部调粮入大宁,入北平。”

  “三十万大军半年所需粮草将在三个月时间运至。”

  看着这册录上的消息,朱应只是一眼,瞬间就明了了。

  “看来,朝廷是准备开春之后直接对北元动兵了。”

  朱应眼中也是带着一种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即将到来的大战。

  毕竟。

  从这册录上就可以清晰地看出朝廷的目的了。

  显然,这些粮草辎重调集是暗中进行,属于机密。

  不过卜万拿来给朱应,自然也是因为朱应是大宁指挥使,有权知晓。

  “粮草辎重运送至大宁还有北平府。”

  朱应微微低头,继续思索着:“这一次出兵,我大宁府也有份。只是不知道究竟是何人为大将军了。”

  “历史上击溃北元,让北元四分五裂的大将军是蓝玉,只不过经过了辽东之战,朝廷应该也不会让蓝玉单独领兵吧?”

  看着这册录,朱应陷入了深深的思虑。

  不过在沉思了片刻后,朱应也将册录直接收起来。

  “管他呢。”

  朱应微微摇头,脸上露出一丝洒脱的笑容:“三个月筹划时间,也是要过了年开春才会动兵。”

  “现在还早着呢。”

  想来。

  朱应自己儿子才刚刚临世,现在就是好好陪着沈玉儿母子就行了。

  至于战事,等到朝廷旨意再说吧。

  ……

  北平城,燕王府!

  “父王。”朱高炽双手捧着一封册录,小心翼翼地走进大殿,满是恭敬之色:“这是刚刚方知府派人送来的辎重调拨册录。”

  朱高炽一边说着,一边将册录高高举起,递给朱棣。

  朱棣伸手接过册录,目光快速扫了一眼,然后看向了朱高炽,问道:“这份册录看了没有?”

  “回父王。”朱高炽立刻抱拳回道,动作干脆利落:“已经看了。”

  “有何看法?”朱棣的目光中带着几分考校意味,紧紧凝视着朱高炽,似要从他的回答中看出他的真实能力。

  “依儿臣之见。”朱高炽清了清嗓子,有条不紊地回道:“朝廷是要对北元动兵了。此番自户部调拨的粮草辎重不少,足够三十万大军半载所需,分三个月时间逐步运送至大宁,北平府。”

  “足可看出这一次动兵必然是北平府,大宁府,乃至于朝廷驻守在辽东的大军一起出征。”

  “而三个月为期,那就代表会在过了年关,开春之后动兵。”

  听着朱高炽的回答,朱棣微微点头,脸上露出满意之色。

  自己这个儿子虽然身材肥胖了些,身体虚弱了些,不善武,不善军。

  可在政务方面却是极为了得,王府的诸多政务也都是经过朱高炽处置,一切都处理得安稳有序。

  “不错。”朱棣赞许地说道。

  “父王。”朱高炽微微抬头,眼中闪烁着思虑之色:“此番动兵如此,足可见朝廷对击溃北元之心。”

  “不过统兵大将军为何人,这些还未定下。”

  “以儿臣推测,既有北平府,那父王必能够统领一军,成为主将征伐。”

  朱高炽说着,一边用肯定的眼神看着朱棣。

  “恩。”朱棣点了点头,对此,他也早有所料了。

  正在这时。

  “报。”金忠脚步匆忙地快步走入了大殿内,满是严肃之色,躬身对着朱棣一拜。

  “何事?”朱棣一抬手,示意金忠起身,随后问道。

  “王爷提醒属下要特别关注大宁指挥使朱应,此番又得到了朱应的消息。”金忠恭敬地回道:“就在日前,朱应妻已成功产子。”

  闻言,朱棣微微点头:“以燕王府的名义准备一份厚礼送至大宁,替本王恭贺朱应得子。”

  “属下领命。”金忠一拜,动作迅速而干练,当即退了下去。

  待得他一退下,朱高炽则是带着几分笑意道:“父王一向眼界不凡,这朱应能够得父王如此认真对待,也是唯独一人了。”

  “人才,自有人才的对待方式。”朱棣平静地说道,目光深邃:“吾北平府与大宁府相邻,与这朱应交好并非坏处。”

  对于更深层次的原因,朱棣自然是不会说。毕竟他心中所图太大了,哪怕是自己亲儿子也不能乱说。

  “儿臣受教。”朱高炽十分知礼地回道,脸上满是谦逊之色。

  “你啊。”

  “如今也不小了。”

  “也该有想想子嗣问题了。”朱棣又带着几分关切的道。

  “儿臣……这个……”

  朱高炽有些尴尬的看着,不知道怎么回答。

  ……

  大明都城,应天!

  文渊阁大殿。

  兵部,户部,吏部,刑部。四部的尚书汇聚于此。

  大殿内庄严肃穆,气氛凝重。

  众臣的表情都十分严肃。

  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之上,哪怕没有开口,也是透露出威严与霸气。

  太子朱标静静地站在了一旁,脸上带着温和的神情。

  “皇上,太子。”

  唐铎站了出来,向前走了几步,双手抱拳,恭敬地启奏道:“历经九个月时间,大宁边军,北平边军,都督府军,所有损耗的兵力已经全部得到了补充,已经恢复到了满军制。”

  “除此外,兵部与户部互通,所有阵亡,伤残将士抚恤都已经发放,并无遗漏。”

  “这些详细发放的册录,请皇上与太子一阅。”

  一旁的云奇立刻快步走上前,双手接过册录,恭敬呈奏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打开册录,目光快速地翻阅了几眼,脸上露出满意的神情,点了点头:“做的不错。唐卿不愧是咱大明的栋梁。”

  听到这一声夸赞,唐铎当即一拜,脸上满是感激之色:“多谢皇上夸赞。”

  而在心底,唐铎也是松了一口气。

  这等大差事,他是不敢有丝毫的疏漏的,毕竟面前的朱元璋可是一个手段狠辣的大杀神。

  不过好在,他过关了。

  “皇上,太子。”

  户部尚书赵勉站了出来,同样恭敬地启奏道:“经过九个月时间,辽东因战争而影响的百姓,流民之事也已经定下了。”

  “在大宁府与辽东府合力下,诸多流民已经得到了妥善安置,辽东户籍人口情况也得到了统计。”

  “如今辽东人口,尚有四百八十余万,其中还有五十余万人逃到了大宁府安置。”

  “不错。”朱元璋点了点头,沉思了片刻后说道:“咱还是老规矩,对于辽东府,安民为主,如今又已入冬,辽东府所需粮食,木炭等御寒之物都优先供给。”

  “臣明白。”赵勉立刻回道。

  随着赵勉退下,吏部尚书陈敬也是立刻站了出来。

  “启奏皇上。”陈敬向前走了几步,恭敬地说道:“这九个月时间来,吏部着重对辽东调派官吏,经过吏部筛选,由太子钦定,吏部已经调动了知府下大小官员七十余人,文吏五百余人,如今辽东府全境已经彻底推行我大明律法,施行我大明国策,辽东官府已经走上正轨。”

  “不过,据铁铉知府上禀,辽东府多年来处于北元掌控,纳哈出穷兵黩武,压榨汉民,这也造成了整个辽东府财源流失,短时间内,也难以让辽东府恢复生产力。”

  “所以,铁铉知府上奏,希望皇上与太子能够酌情对辽东府再降恩泽,在赋税上再有减免。”

  “此事。”朱元璋缓缓说道,脸上露出深思的神情:“咱会与太子商量的。”

  “臣明白了。”陈敬一拜,恭敬地退下。

  就在众人议事正酣之时,刑部尚书沈溍神情庄重,稳步从队列中站了出来。

  沈溍上前几步,在距离御座几步之遥处站定,双手抱拳,微微躬身,高声启奏:“启奏皇上,太子殿下。”

  “刑部派遣官吏在辽东府履职已有九个月之久。”

  “在此期间,全力肃清冤屈错案,广布线人,深入街巷市井,将那些隐藏在暗处、昔日为非作歹的恶徒以及北元遗留的权贵一一缉拿归案。”沈

  溍一边说着,一边微微抬起头,目光偷偷看着御座上的朱元璋与朱标,满是认真谨慎的神情。

首节 上一节 228/26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有点不对劲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