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战场捡属性开创诸天大明 第219节
“据锦衣卫探查,似乎是沈家不愿履行婚约,故而将朱应安排到了大宁。”
“他们企图让朱应战死在大宁的战场上,如此一来,沈家与朱应的婚约便可自然解除,且无人能指责沈家。”
朱元璋和朱标听到这话,脸色瞬间变得极为冰冷。
朱元璋的眼中透露出愤怒与杀意,朱标的眼神中则透露出失望与无奈。
他们都深知,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道德礼法,更是对朝廷律法的公然践踏。
“沈家,他们是如何操纵新兵入伍的?又为何能让朱应去了大宁?”
朱元璋冷冷地问道,虽然心中已有答案,但仍忍不住发问。
此刻他的声音仿佛带着寒霜,让人不寒而栗。
他深知这背后必然是官商勾结的丑恶行径,这种行为是他最不能容忍的。
“回禀皇上。”蒋瓛急忙回道,声音因为紧张而微微颤抖:“沈家买通了北平负责募兵的募兵官,使得朱应原本应在北平服役,却被安排到了大宁。”
朱元璋听后,脸色愈发阴沉。
他出身底层,历经乱世的黑暗与残酷,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
官商勾结,以权谋私,欺压百姓,这些行为在他眼中简直罪大恶极,恨不得将其族诛而后快。
“混账!”
朱元璋气得脸色铁青,怒声喝道,声音在文渊阁大殿内回荡,震得人耳膜生疼。
“咱最痛恨的就是贪官污吏,最厌恶的就是以权谋私,欺压百姓的行为。”
“好一个募兵官,为了一己私利,为了钱财,竟将我大明的募兵律法视若无物,肆意操纵!”
“他罪该万死,真的该死!”
朱元璋对官吏的约束不可谓不严格,然而贪官污吏却依旧层出不穷,害民之官屡禁不止,这让他感到无比的愤怒与失望。
“皇上。”蒋瓛急忙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试图缓解朱元璋的愤怒:“这个犯官已被处置。是燕王殿下亲自调查并处置的,且已上奏刑部。”
听到“燕王”二字,朱元璋脸色稍缓,他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随后问道:“这里面与老四有何关系?”
“回禀皇上。”蒋瓛恭敬地回答,语气中带着对燕王的敬重:“燕王殿下从麾下北平军指挥使张玉口中得知朱应将军籍贯在北平,心生疑惑,为何朱应籍贯北平却入了大宁,于是派人展开调查,最终锁定了这个募兵官与沈家。”
“查明真相后,燕王殿下依照我大明律法,将这犯官处以极刑,其全族株连,全部贬为奴隶。”
“沈家呢?”
朱元璋冷冷问道,此刻,他对沈家已然动了杀意。
对于商贾,他本就心存轻视,如今出了这等事,更是对商贾的重利轻义,自私自利深恶痛绝。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冰冷的杀意,仿佛要将沈家从这个世界上彻底抹去。
……
第129章 朱元璋:锦衣卫,给咱死死盯着沈家!
奉天殿内,此刻殿内的气氛凝重得近乎窒息,面对朱元璋这一问,蒋瓛此刻却如芒在背,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悄然浸湿了衣领。
“回答咱!”
朱元璋的声音再次响起,震得蒋瓛心头一颤。
蒋瓛不敢有丝毫犹豫,双膝跪地,身子微微颤抖,带着几分惶恐的回道:“回禀皇上,沈家!”
“燕王殿下已彻查到底,可翻遍卷宗,寻遍线索,愣是没找到一星半点能证明沈家参与其中的罪证。”
他一边说着,一边偷偷抬眼,观察着朱元璋的神色,只见朱元璋的脸色愈发冷峻,吓得他赶紧又低下头。
“那以权谋私的募兵官倒是招认了,可与之联系的关键人物都消失得无影无踪。燕王殿下纵使一心想要将沈家绳之以法,无奈证据匮乏,终究是有心无力啊。”
“锦衣卫后来去调查,也是无功而返。”
蒋瓛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把每一个字都说得为清晰,生怕朱元璋听不明白,又怕自己说错一个字便招来杀身之祸。
面对朱元璋,他是不敢有任何的不敬。
每一个朝堂大臣都知道,朱元璋就是杀神。
听到这话!
朱元璋脸色难看,眼中透着彻骨的冷意。
拿人拿脏!拿犯讲究证据!
昔日铲除胡惟庸时,朱元璋在那暗潮涌动的朝堂局势中,精心布局,运筹帷幄,耗费了无数心血,才抓住了胡惟庸的把柄。
这般做法也让朝堂之上的官员们心服口服,也让天下百姓见识到了律法的威严。
律法!法度!乃一国之本!
朱元璋虽威严霸道,在朝堂之上说一不二,但在律法面前,他始终以身作则,奉行律法为先。哪怕是锦衣卫,拥有先斩后奏之权,可行事也必须要有确凿的证据。
“给咱,死死盯着沈家。”
朱元璋咬着牙,一字一顿地说道,每一个字都似带无穷杀意。
“只要沈家胆敢有任何贪赃枉法之事,立刻给咱处置了,绝不姑息!”朱元璋紧紧盯着蒋瓛,带着毋容置疑。
此话落下,感受到朱元璋那恐怖的杀机,蒋瓛浑身一颤,头重重地磕在地,大声道:“臣领旨!”
面对朱元璋,他带着无尽的敬畏与惶恐。
“退下吧。”
朱元璋一摆手,声音里透着一丝疲惫与无奈,对这件事已懒得多费口舌。
对于朱元璋而言,此事不过是他治国之路上的一个小插曲罢了。
说大事,实则也并非关乎生死存亡的大事。
但沈家,却因这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因小失大。
无形之中,已然让朱元璋对他们沈家生出了杀意。
这,也必然会让未来的沈家面临翻天覆地的大变局。
灭族的危机,已然如乌云般悄然笼罩。
“臣告退。”蒋瓛纳头一拜,动作极为缓慢,缓缓起身,倒退着往殿外走去,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直到退出大殿,他才长舒一口气,后背早已被汗水湿透,贴在身上,遍体生寒。
每一次面对皇上,他都是如此恐惧,害怕。
可因为职责所在,他又不得不面对。
待得蒋瓛离开后,朱元璋脸上的怒意稍稍缓和了一些,他微微转过头,看向了一旁的朱标。
“标儿。”朱元璋的声音里多了几分温和,仿佛换了一个人:“你看到没有,这就是商贾。”
说着。
朱元璋微微摇头,眼中满是不屑,还有厌恶:“无利不起早,见利忘义!这些商贾就是贱,绝不可信任。”
“未来你掌国后,对于这些商贾也一定要多有防制,否则这些商贾必会以财帛动人心,官商勾结,祸乱我大明。”
朱元璋一脸严肃,语重心长地教诲道,一边说,一边用手轻轻敲击着龙椅的扶手,似在强调每一个字。
想着让朱标铭记于心。
“儿子明白。”朱标神色凝重,受教般点了点头。
而此刻,朱标眉头紧锁,脸色也是十分难看。
从此番沈家之举来,朱标也似看到了商贾重利祸心。
“商贾!”
朱元璋提高了音量,语气中带着一丝愤慨,猛地一拍龙椅的扶手:“一旦让他们做大,必然是乱国之祸。因为他们有了钱后,下一步就会想要有权!而权,正是他们以钱财来收买!官商勾结,以权谋私,正是如此!”
“昔日,正是如此啊!!”
朱元璋站起身来,脸色带着一种回忆之色,还有愤怒。
仿佛又想到了那段被元庭压迫的苦难岁月。
“咱是经历了昔日的元庭统治的,知道他们的官,他们的商贾有多么可恨。”
“当初你爷爷奶奶,我们一家子,全部都是被那些狗官给逼死的。”
朱元璋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痛苦的回忆,声音微微哽咽:“你一定要记住,对于官吏,一定要死死地看住,对于商贾,一定要加以防止。”
“这,就是咱设立锦衣卫的原因!你手中必须要掌握一把刀,用这一把刀去制衡他们。”
朱元璋再次严肃地告诫道,目光坚定地看着朱标,似要将这些话语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中。
在华夏历史上!
朱元璋是唯一一个以平民之身,历经无数苦难登上皇位的皇帝!
对于朱元璋而言,他深刻体会过民间疾苦,更知道官权如若不加以限制,那将会给天下黎民带来无尽的苦难。锦衣卫的存在!
根本上,便是为了杜绝这些现象的出现。
再而对待商贾多有压制,也是他亲眼见过商贾是怎样的重利无情。
昔日。
商贾屯粮,为了赚取重利,纵然店门前饥饿百姓遍地,尸横遍野,他们都根本不顾,也不降价,宁愿粮米发烂发臭,他们也不会施舍出来。
这些事情都在朱元璋脑海之中回荡。
官!
商!
权!
钱!
这些都是相互的,都是各有影响的。
他深知这些一旦膨胀,不受控制,那将会带来怎样的危害,昔日的元庭不正是如此,民不聊生啊!
“爹。”朱标语气中带着一丝坚定,向前走了两步,站在朱元璋面前:“你说的有理,但儿子始终认为,锦衣卫这把刀还是太利了,影响人心。”
“未来,儿子还是会对锦衣卫有所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