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妖妃的赤胆忠臣 第169节
几位谢家夫人聊了一会儿家长里短。便有一个谢府丫鬟过来通报:“各位夫人,贵女大人今日有空,马上过来。”
“当真!”
“千真万确。”
“太好了。”
即将面对传说中的“偶像”,没有谁的心里是不紧张的。
谢采韵连忙整理自己的衣衫,见“偶像”一面真不容易,可不能在“偶像”面前失了体面。
很快,一阵轻细的脚步声传来。
这步子又轻又稳,不慌不乱,不急不缓,定是大家闺秀的步伐姿态。
在步子的声音之后,一个身穿浅青襦裙,肩披薄纱短衣,手里拿着绣花团扇的貌美女郎悠然现身。
“晚辈谢晚棠,见过各位姨婶。”
谢晚棠施然一礼。
她在一颦一笑,一步一摇之间,把身姿气质,家学渊源,礼仪心得,展露得淋漓尽致。
不过一个照面,短短数秒之内,便给诸位在场的谢家女眷,一种恍若隔世的冲击感。
谢采韵受到的冲击尤其强烈。她定定地看着眼前这位年轻女郎,心中对于父母曾经严厉指教的怨气,尽数消散。
爹和娘虽然严格,但果然没有骗她,贵女风采,的确不是常人能企及的。
谢采韵哪怕是以最挑剔的眼光来审视谢晚棠,她都无法在谢晚棠的身上,找到哪怕一丝一毫的缺点。
样貌是明眸皓齿,钟灵毓秀,浑然天成,无可挑剔。
身材是标准的葫芦形身材,孩子不缺吃喝的同时,还极好生养。
至于气质、家世之类的,那自然更不用说。
以五姓贵女的条件,只有旁人高攀她们的份,没有说配不上的人。
谢采韵看向谢晚棠的目光,堪称异彩连连,犹见珍宝。
在她眼里,谢晚棠哪哪都好,除了何府娶不起,没有任何毛病。
从前,谢采韵给程家大小姐的心理预期是各项八十分,毕竟理性的讲,程若宁的条件确实很不错,在何书墨发迹之前,她确实是下嫁给何府。
但时代不一样了。
何书墨如今是朝廷五品司正,年轻有为,前途无量。
加上程若宁夜宿书院,再加上谢晚棠的出现。
程家大小姐在谢晚棠的对比之下,在谢采韵心里的评分直线下降。如果以谢晚棠为满分计算,程若宁在谢采韵这里,最多能拿到四十分的平均分,相比之前八十分的高分,直接腰斩。
其实不止是谢采韵喜欢谢晚棠,其余谢家女眷,纷纷把贵女围在中间,有礼貌但也十分大胆地欣赏,谢家这一代最优秀和最美丽的女子。
谢采韵在诸位谢家女眷的地位不算高,因此她也没敢跟“偶像”说话,或者提什么要求。
不过她隐约注意到,贵女大人好像时不时会看她一眼。
但她感觉,这多半是她的幻觉。
毕竟谢晚棠和她非亲非故,此前也从未打过交道,谢晚棠看她做什么呢?她身上,难道有什么值得谢家贵女特地关注的东西吗?
……
晚上,餐桌前。
谢采韵兴奋地给何书墨讲述她今天的经历。
“墨儿,你猜娘今天看见谁了?”
何书墨满嘴跑火车,道:“你看见贵妃娘娘了?”
谢采韵板起脸,训斥道:“瞎说!娘娘何等身份,是你想见就能见的吗?”
何书墨心道:还真是。
谢采韵接着道:“娘今天去谢府,见到谢家贵女了!”
何书墨刚喝下一口热粥,听到这话,差点没把自己呛死。
“咳咳咳咳,你看见她了?”
“可不是嘛,娘跟你说,贵女的模样气质,礼仪举止,娘看得那是赏心悦目,如痴如醉。简直是楚国所有女郎的楷模和典范!”
看着谢采韵兴奋的神色,何书墨默默吃粥,不敢吱声。
他现在在想,什么时候,找个机会,找一个合理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带小谢回家,多跟他娘接触接触。
要不然总是这么瞒着,也不是个事。
谎言总有戳破的一天,万一给他娘带来的刺激太大,吓出心脏病了怎么办?
谢采韵说完她今天的传奇经历,便开始说起另一件大事。
“你爹快回来了。”
“我爹?”何书墨一愣,顺口道:“我爹是做什么工作的?”
“你这熊小子,连你爹是做什么都忘啦!”
何书墨细想了一下,想起来了。
他爹名叫何海富,寓意是拥有海量财富,虽然确实不穷,但的确太庸俗了,拿不上台面。
后来给何书墨起名的时候,必须要雅致一点,不能再当庸俗无比的生意人了,得读书识字,以后当大官。这就是何书墨名字的由来。
当然,虽然何书墨的后续发展,和何海富的预想有些小差别。但总而言之,何书墨现在真是当上大官了。五品京官,这在以前是做梦都不敢想的存在。
……
次日上值。
何家马车如往常那般,接到了提前等在街边的谢晚棠。
谢晚棠一进车厢,何书墨便劈头盖脸地问道:“我娘昨天去见你了?”
谢家女郎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轻声道:“嗯。”
“你没跟她说些奇怪的话吧?”
“没有,姑母是个看着很好说话的人。我都没和她说过几句话,大多数是别人在问。”
“那就好。”
何书墨松了口气,提醒道:“咱俩在外人面前,其实没有相熟的机会。你如果随便暴露了身份,比如和我很熟之类的,可就没法在御廷司里待了。”
“表兄,我明白。”
谢晚棠重重点头。
以她的身份地位,谢家不可能允许她天天像个小跟班一样,跟在何书墨的身边。
但谢晚棠在京城人生地不熟,而且还没有朋友,她想跟她的“朋友”,她的“哥哥”待在一起。
昨日仅仅休沐一天,她便仿佛失去了主心骨一般,完全不知道该做什么了。
……
京查阁顶层。
袁承坐在桌前,一页页翻越手下递送上来的情报。
由于何书墨确实是御廷司新人,因此哪怕是那批被何书墨革职的行走,也并没有多么了解何书墨。
不过,这批情报仍然极具价值。
因为有不少前任使官和前任行走,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人。
唐智全!
甚至有一些人直接披露,他们当初之所以会选择在司正选拔中,公开质疑何书墨,进而导致被御廷司革职,就是受到了唐智全的撺掇!
“唐智全……”
袁承对这个名字有印象。
此人同样是御廷司前任带刀使者,同样在御廷司供职多年,是查案的一把好手。
袁承对门外叫道:“来人,给我去查一查唐智全的资料。他怎么莫名其妙离开御廷司了?”
“是。”
京查阁的人办事利索,加上京查阁本身权限就高,因此想查谁都十分容易。
不多一会儿,唐智全的情报便被送到袁承的桌前。
“唐智全,武举舞弊,查案者——何书墨?”
“有些意思。”
袁承继续往下看,很快发现了异常之处。
按照卷宗对唐智全的记载,此人已经被判处流放,发配北疆,并且死在发配的路上了。
但是,根据唐智全熟人的口供,唐智全明明已经返回京城,甚至开始策划对付何书墨。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袁承再度查看卷宗,很快发现一处细节。
当时牵扯进武举舞弊案的人,其实不止有唐智全,还有兵部侍郎张权的长子,张不器!
袁承猛然想起,他曾经听过一个传闻。
据说在一次贵妃党茶会上,张权衣衫褴褛,当众向贵妃娘娘磕头认错,代其子张不器悔过。
“张权吗……”
按照常理推算,唐智全既然选择自首入狱,要么是诚心改过,要么是背后有人。再结合他“身死”北疆,但重现京城,甚至敢联系曾经的同僚,在司正考核中推动分裂御廷司。
袁承几乎可以断定,唐智全的背后,必然有其他高手撑腰和指点,而那人,有极大可能性是当今的兵部侍郎,张权!
“张权可是只老谋深算的老狐狸呀。”
袁承执掌京查阁,对各部官员最为熟悉。
张权虽然只有三品侍郎,但张家曾经也是京城里的一棵参天大树。
上一篇:长生,从升级祖宅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