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第25节

  其三,命原明东平伯刘泽清麾下总兵柏永馥、马化豹领兵合计一万,一同参与征讨苏州之役。

  其四,调吴胜兆为苏松常镇提督,统领江南水师,配合博洛、柏永馥等人围剿叛军。

  此时的多铎也顾不上他即将要被平南大将军勒克德浑取代,以及江南天气炎热,八旗兵水土不服等因素了。

  若是不能将苏州贼军镇压下去,即便是他北返京师,消灭弘光小朝廷、活捉伪福王等功绩也会因此蒙上一层阴霾。

  因此,他决定在勒克德浑抵达之前尽可能将苏州之乱平定,受他调动的博洛所部虽然没有传说中的二十万大军那么多,但也有满蒙汉旗军、外藩蒙古兵、绿营合计三万余。

  再加上柏永馥、马化豹二人所率一万四镇降军,吴胜兆所部三千水师,就有足足四万大军。

  这四万大军若是还不能平定苏州之乱,那他多铎自认也不用返回京师了,直接在这江宁自杀得了!

  -----------------

  感谢【老书虫辉】、【琉璃婵】、【鹿鸣叶静羌】的打赏,感谢打赏。

  第一次使用插图功能,各位如果觉得好的话,以后我会常用的。

第56章 鲁王封赏

  苏松战事并不仅仅局限于江南一地传播,在众多反清志士的口耳相传之下,无锡之战的消息也很快传到了闽浙等地。

  鲁王朱以海是最先获知此事的。

  尽管唐王朱聿键已经于闰六月在福州称帝,改元隆武,但浙东反清势力另有考量,仍然选择迎鲁王朱以海出任监国。

  朱以海此前还在海上漂泊避难,并不清楚隆武称帝,他抵达绍兴后,于七月十八日正式就任监国,以分守台绍道公署为行在,立妃张氏为元妃,改明年为监国元年。

  在他就任监国后不久,无锡大捷的喜讯就迅速传到了浙东,这无疑极大激励了浙东反清势力的士气。

  获知喜讯后,朱以海便召集群臣,商议该如何对还在苏松坚守的义军进行嘉奖,以激励各地抗清志士。

  东阁大学士朱大典最先出列,道:“殿下,苏言此人虽然只是在籍生员,但兵法韬略了得,可破格升拔,封其为苏松经略,加兵部侍郎衔,暂理江南军务。

  殿下破格赏拔,苏言可谓一步登天,必会对殿下感激涕零,忠心耿耿,殿下可再令其出兵嘉兴,牵制北虏博洛部,我军趁机渡江攻打杭州,省城光复,再兴师北伐,即可克复南京,还于旧都!”

  听到克复南京、还于旧都这八个字,殿内的大臣们都不由得心潮澎湃起来,他们拥立朱以海不就是为了从龙之功么。

  如果他鲁王军能先一步光复南京,还于旧都,放眼天下哪一个宗室会比鲁王更具有正统?而他们这些具有拥立之功的文官武将们,也定能名垂青史,地位稳固。

  不过,廷臣们很快冷静下来,有一人出列反驳道:“敢问朱阁老,我朝有苏松经略这一职称吗?”

  朱大典摇了摇头:“没有,但事急从权,暂设又有何妨?待光复江南后再取消也不迟。”

  “国家名器,岂能滥设,今日设一经略,明日设一督师,届时岂不是将军多如狗,督师遍地走了?”

  一个御史毫不客气地说道,在他说完后,殿内的将军们眉头一皱,面露不悦。

  还有一人出列道:“苏言只是小小生员,都敢自号大将军,若是命其总理江南军务,岂不给其跋扈自专之机?

  臣以为可封其苏松总兵之职,以原两广总督沈犹龙改任南直总督,赐其节制之权。”

  朱大典一听顿时就乐了,心想是谁提出这么愚蠢的主意,连忙扭头看去,原来是鲁王的小舅子张国俊。

  他自是看不起张国俊这种自恃皇亲国戚,行事招权纳贿之人,正欲开口,却见右侧又有一人出列,高声道:

  “殿下,苏松地处敌后,危机重重,若是行此掣肘之举,恐令义师内部相互猜忌,难以同心御敌,甚至内讧哗变,还望殿下三思!”

  朱以海定睛一看,说话之人原是富平将军张名振,一时陷入沉思,大学士张国维这时出列道:

  “殿下,臣与沈犹龙也有所交集,此人胸无韬略,无锡之战又远在苏州,若以其为主,苏言为副,定会引苏言不满。

  臣以为可依朱阁老之言,拜苏言为苏松经略,国朝可再派一员巡抚苏松,兼任监军。”

  朱以海听了,认为有些道理,不免点了点头,道:“张阁老言之有理,此关键之时,不应令义军内部相互掣肘。

  就封苏言为苏松经略,加兵部左侍郎衔,节制江南军务,理粮饷事,加封伯爵,封号由内阁商议吧。

  至于原兵科给事中陈子龙等有功之人,也一并升官嘉奖,也都由内阁商议决定。”

  说到这,他顿了顿,有些迟疑地看向众人,巡抚苏松和监军可不是什么美差,别看苏言刚刚无锡大捷,大败清军,可苏松总归还是在敌后,清廷随时可能集结重兵围剿。

  到时候,被派过去的监军运气好点能顺利逃命,运气差点就要和苏松兵马一块嘎在那了。

  见鲁王这种表情,朱大典正欲开口,队列末尾却突然站出来一人,自告奋勇道:“殿下,微臣愿毛遂自荐,前往苏松!”

  ……

  绍兴与松江就隔着一条杭州湾,乘船过去只需要短短几天就能到达,因此七月二十三日,苏言就见到了来自绍兴传旨的鲁监国朝廷官员。

  来者身着一袭青色儒服,蓄有短须,身形虽然略微纤瘦,但并非弱不禁风的类型,而是孔武有力,腰间还配着一把三尺长剑。

  苏言一开始还对这位鲁王使者兴致阑珊,可在听了对方自报家门后,他顿时就来了精神。

  “下官苏松巡抚张煌言,奉监国殿下敕谕前来,见过苏将军。”

  谁?

  张煌言?

  苏言听了对方的自称,又看了看对方的长相,顿时来了精神,但他同时也注意到了对方官职的自称。

  “苏松巡抚?”

  见苏言疑惑,张煌言微微一笑,道:“还请苏将军先召集所有人前来,准备接谕吧,一会下官再向您解释。”

  苏言眉头微蹙,因为见到偶像而激动的心情也蒙上了一层阴霾,他没有继续追问,而是命人设坛,接令。

  “监国鲁王敕:

  监国鲁王敕谕生员苏言,孤闻苏言克复苏州,败北虏于无锡,扬国朝之威,实国家之栋梁,兹以苏言敕封嘉定伯,授苏松经略职,加兵部左侍郎衔,暂理江南军务粮饷事宜。晋锡之敕命于戏,威震夷狄,暂锡候弁,另加丕绩。钦哉特敕。

  弘光元年七月二十日”

  “臣,苏松经略苏言,恭奉王诏!”

  苏言沉声应下,双手呈过王诏,接过这份王诏后,就代表他正式成为大明朝廷的一名官员了……虽然只是残破的南明。

  什么鲁监国,隆武朝廷,正统不正统的对他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没人拖他后腿就行,反正到最后不管是哪个朝廷,都是要被他干翻的。

  系统在手,他要是当大明朝的忠臣那不是白穿越了,朱家有什么好效忠的,他可是要当皇帝的人!

  站起身后,苏言正欲开口,张煌言却又拿出了一份诏书,笑道:“苏经略,这里还有一份敕谕,您稍安勿躁。”

第57章 张煌言

  第二封敕谕是对沈犹龙、陈子龙等人的封赏。

  沈犹龙虽然是苏松原官职最高的,但他对于战事没有太大贡献,因此并没有得到额外的封赏,只是得到加赠太子太傅的名誉头衔。

  一干参战人员都有封赏,陈子龙授分巡苏松兵备道兵备佥事、黄蜚晋镇南侯、侯承祖封鹰洋将军。

  就连吴志葵也被封靖海将军、右都督。

  在宣读完敕谕后,张煌言这才注意到吴志葵并没有在场,他不禁疑惑道:“吴总兵为何不在?”

  “吴志葵延误战机,贪生怕死,我已经夺去他的总兵之职,命其部将鲁之屿暂代吴淞总兵了。”

  “什么?”

  张煌言吃了一惊,他眉头微蹙,提醒道:“苏经略,吴志葵毕竟是朝廷任命的吴淞总兵,你夺其官职,也应该先向朝廷通禀啊。”

  说完,他沉吟片刻,道:“也罢,若真如经略所言,夺其官职也合情合理,不过还请经略向朝廷上书,汇报此事。”

  苏言点了点头表示应下,他当然不可能自己去写了,到时候让顾炎武或者夏完淳帮他代笔写一封应付应付就行,绍兴那帮人也不可能认真去看。

  接下来,苏言也没有忘记一开始的疑惑,他抬手邀请张煌言到书房议事,后者也正有此意,两人便一同转移到了书房。

  苏言没有一上来直入主题,而是先询问起浙江的局势。

  现在的浙江战局还处于僵持状态,自绍兴、宁波二府光复后,明清两军隔钱塘江遥相对峙。

  此时博洛已率军自杭州北上,但杭州仍然有重兵把守,明军一时也没有渡江攻打杭州的计划和实力。

  准确来说,现在的鲁监国朝廷还深受军阀之害,手握重兵的方国安、王之仁二人意图效仿弘光朝的江北四镇,拥兵自重,抢夺朝中的话语权。

  他们自恃麾下兵马为正兵,排挤熊汝霖等人募集的义军,竭力主张分地分饷政策——正兵应该瓜分全部正饷,即按亩计征的正额田赋,义军只能食义饷,即通过劝输等办法取得的银米。

  这实际上就是沿袭了弘光朝四镇和左良玉等军阀割据的旧习,使义军处于没有固定粮饷来源而自生自灭的困境。

  这样一来,等义军无法维持后,他们就只能自行解散,届时鲁王朝廷内还手握兵权的便只有方国安、王之仁二人,朝廷上下也只能全赖二人掌控。

  朝廷中不乏有人看出了方王二人的野心,遭到许多廷臣反对,但两方不断争执,到现在都还没有找到让双方都满意的处理办法,时间就这样浪费在了无意义的争辩上。

  张煌言谈及方王二人之举,也不免义愤填膺,愤愤道:“此二人虽手握重兵,却不思进取,沉迷于争权夺利之中,若是不能收回兵权,谈何收复杭州,光复金陵?”

  苏言听了只想发笑,和这样一帮虫豸在一块,还想反攻江南还于旧都,真是痴人说梦了。

  他毫不怀疑,这个世界线就算有他横空出世,在江南牵制大量清军,鲁王朝廷的北伐大业也还是会惨遭失败。

  了解了浙东局势后,苏言这才询问起这苏松巡抚是个怎么一回事,张煌言也没有卖关子的打算,直接解答了他的疑惑。

  当然,张煌言也不可能直接说自己是代表鲁监国朝廷来这里监军的,他只是说自己是奉命来为苏言打打副手,并作为双方沟通的桥梁。

  对于张煌言这番话,苏言只能呵呵一笑,就算对方没有明说,苏言也能猜出来张煌言的另一层身份。

  监军什么的他倒是无所谓,准确来说,如果对方是张煌言的话,苏言倒还挺放心的,这不仅仅是苏言对他的偶像滤镜的加成,对方在历史上的表现也足以让他信任。

  “苏经略……”

  张煌言正欲开口询问苏言接下来的军事计划,话才刚出口,就被苏言打断,后者微笑着说道:“张抚台可以直接称呼我的表字语轩,你我二人未来将要一起共事,也不必那么生疏。”

  张煌言微怔,很快反应过来这是苏言想要和他拉近关系,也露出了笑容,道:“既然如此,语轩兄也称呼在下的表字玄著即可。”

  苏言笑着应下,张煌言随后补上了刚刚的话题,道:“语轩兄接下来可有何计划?北虏若是获知无锡军情,必定会再调重兵前来攻打,必须要早做准备。”

  苏言点了点头,道:“玄著兄所言不错,北虏已经开始调兵遣将,将集结重兵围剿我等了。”

  “根据我军在南京的眼线,北虏豫亲王多铎连下数道军令,命博洛率军自浙江而来,又命降清的东平伯部将柏永馥、马化豹二人自南京出兵,合计兵力足足四万之众。”

  说到后面,苏言顿了顿,半开玩笑道:“玄著兄来的可真不巧,北虏大兵来犯,若是我军无法抵挡,败亡于此,玄著恐怕也难逃一死。”

  张煌言嘴角扯了扯,他是知道来到这里当监军的危险性很大,却没想到自己初来乍到就正好碰上清军的报复了。

  这运气,也没谁了。

  不过他并没有因此感到胆怯,反而笑着说道:“语轩可别小看我了,我立志弃笔从戎,早已将生死置于度外,待清兵杀至,我定当与语轩一同并肩作战,只求死得其所。”

  “说得好!”

  苏言称赞道:“玄著这番话令人钦佩,当浮一大白,今晚我就命人设下宴席,为玄著接风洗尘,等明日再去军中巡视检阅,如何?”

  “那煌言就却之不恭了。”张煌言微笑道。

首节 上一节 25/3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LOL:我觉醒了三国杀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