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竞技 >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人在弘光,全战伐清 第16节

  随着明军入驻嘉定,苏言也能够从系统层面对此城进行管理了,他还是先将部队营房和火炮铸造厂投入建造,就地招募长矛手。

  虽然苏言能够从系统层面管理城池,但知县还是需要委任的,他便邀请侯峒曾出任嘉定知县。

  侯峒曾曾经被崇祯皇帝召任为顺天府丞,可惜还未赴任,京师就被闯军攻陷,这就足以证明他有一定的能力,不然也不可能被调往京师任职。

  他没有拒绝苏言的邀请,欣然接受了嘉定知县的职位,随后邀请黄淳耀出任县丞,作为自己的副手。

  侯峒曾走马上任后,随即张榜安民,解散嘉定城中丁壮及周边各镇乡兵,令其恢复日常生产。

  当天,他又主动找上了苏言,询问苏言准备怎么处置那些清军俘兵。

  询问后,未等苏言回答,他便说道:“都督,那些清兵劫掠乡里,犯下累累罪行,嘉定民众皆仇恨至极。

  下官希望都督能够将其中罪无可赦之人筛选出来,交由下官处置,以安抚民众。”

  “很合理的要求。”苏言说道:“但是,那些清兵大多参与了劫掠,每个人都不甚干净,若是真要细究,只怕所有人都要被处死了。”

  “那便让他们相互检举如何?”侯峒曾想了想,建议道:“将他们每十人分为一组,相互检举揭发,从中选出最为凶残之人处死,如此即可安抚民心,也可震慑降兵,使其不敢生乱。”

  苏言思索片刻,同意了侯峒曾的提议,命苏辅前去负责执行这个任务。

  对于那些新的降兵,苏言准备将除了炮兵之外的所有人都编入惩戒营,炮兵与新缴获的火炮一并编入炮队。

  而第一批惩戒营的罪兵们已经通过他们的勇敢证明了自己对苏言的忠诚,洗刷了身上背负的罪过,苏言将赦免他们,将他们编入忠武镇内,填补阵亡的空缺。

  当苏言的命令传到惩戒营内,那些幸存下来的惩戒营罪兵们纷纷喜极而泣,相互拥抱在一起,为自己能够重获自由而欢呼雀跃。

  能够从惩戒营升为忠武镇战兵,仅仅用重获自由来形容还是有些不够贴切,或许应该用重获新生来形容更加合适。

  从这一刻开始,他们也能够得到与战兵相同的待遇,不再是军中歧视链的最底层,能够堂堂正正挺起胸口做人了。

第36章 计划

  叩叩叩——

  “虎子,快去看看是谁在敲门。”

  一道温柔的声音从里屋传来,在院子里蹲着捉泥鳅玩的虎子听到母亲的话,连忙站起来,擦了擦流出来的鼻涕,屁颠屁颠地走到院门前,将院门打开。

  在虎子打开院门后,入眼的是两个身着衙役皂袍的陌生人,他们见开门的是一个懵懂小儿,先是一愣,随后其中一个年纪稍大的人连忙挤出一个笑容,俯身问道:

  “小孩,你家大人呢?”

  “我娘在里屋呢。”虎子吸溜着鼻涕说道,一边扭头朝里屋喊道:“娘,有人找你!”

  他话音落下后没多久,里屋便走出来一名身着粗糙短袍的妇女,女人的衣袍陈旧,洗得发白,却是十分整洁。

  女人看见门外站着两个衙役打扮的人,脸上露出一抹不自然的神色,但还是强撑着胆子迎上去,将虎子拢到身后,笑道:

  “两位爷,请问有什么事吗?”

  两名衙役相互对视一眼,还是那名年纪稍大的率先开口,他抿了抿唇,用女人最不愿意听到的语气说道:

  “夫人,很遗憾,你的丈夫在嘉定之战中阵亡,他在战斗中表现得非常勇敢,杀死了两个清兵,洗刷了过去犯下的罪行……”

  妇女没有听完衙役的话,或者说,在听到她的丈夫阵亡时,她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内心被浓浓的悲痛充斥,几乎要站立不稳。

  见妇女如此表现,那名衙役很明智的没有继续说下去,一直等妇女缓过来后,他才接着说道:

  “都督有令,惩戒营在此战骁勇异常,凡在此战阵亡,明确有杀敌战功之人,以战兵待遇为其遗孀发放抚恤金,这是五十两白银,另有五亩田亩地契,未来三年免收赋税。”

  “当家的——”

  在衙役说完后,看着他捧着的装着白银地契的盒子,妇女终于再也承受不住,发出凄厉痛苦的哭喊。

  她身后的虎子虽然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但见母亲痛哭流涕,也跟着仰起头嚎啕大哭起来。

  类似的场景在苏州城内的各处街坊都有上演,此战明军毕竟阵亡了一千一百多人,这背后便是一千多个家庭,几乎每条街道上都能看见挂着的缟素,战死者遗孀的哭声不绝于耳。

  ……

  另一边,闰六月二十二日,由吴易领导的原太湖义军组成的定武镇终于抵达嘉定,与苏言汇合。

  在他之前送达的,还有卓文义收复常熟的捷报,常熟民众同样不满清廷的剃发令,虽然不至于像江阴、昆山和嘉定那般举城起事,但城中也是暗流涌动,起事的声音此起彼伏。

  在卓文义率军兵临常熟城外后,城中百姓纷纷奔走相告,预谋起事响应明军。

  而那常熟知县在明军兵临城下之前就已经得知了明军杀来的消息,他担心自己会步入苏州府其他县城的知县的后尘,丢掉性命,提前卸印跑路了。

  城中守军在知县跑路的情况下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境地,面对城中汹涌的反清浪潮,他们也没有抵抗的想法,就直接打开城门,向明军投降。

  常熟就这样不费吹灰之力,兵不血刃光复。

  说完常熟,就来说说与苏言汇合的定武镇吧。

  吴易并非寻常百姓,他是崇祯十六年的进士,南明时投靠史可法,被史可法授予兵部职方司主事的职位。

  他身形修长,虽然弃笔从戎,但举手投足之间还带着书生气质,在见到苏言后,吴易先是称赞了一番他在嘉定大败李成栋的战绩,随后询问道:

  “都督调我等前来,可是准备乘胜追击攻打太仓州,将李成栋部一举歼灭?”

  苏言没有给出答案,而是反问道:“日生,李成栋虽然伤亡惨重,但还保留一定实力,若是我军强攻太仓州,你有几成把握能够在北虏大军兵临苏州之前将其攻陷?”

  吴易一听,顿时就明白了苏言的意思,他有些羞愧地低下头,道:“是下官失虑了,不过都督难道就放任李成栋据守太仓吗?”

  “我军能够在野战击溃李成栋已是侥幸,攻坚更是我军的缺陷,只要李成栋固收太仓不出,我们的确奈何不了他。”苏言有些无奈地说道。

  “不过。”他又话锋一转,道:“如果我们能够引诱李成栋出城的话,或许就可以在野战中将他击溃,彻底消除这一隐患。”

  听言,吴易眼前一亮,他只思索了片刻,便有了推断,试探道:“都督可是准备做出清军攻打苏州,我军被迫回援的假象,引诱李成栋追击?”

  苏言微笑着点了点头,道:“日生推断的不错,我的确有这个打算。”

  “只不过,真要施行这个计划,难度恐怕不亚于在野战中全歼李成栋部。”

  吴易深有同感地点了点头,道:“李成栋新逢大败,只会谨慎行事,下官猜测,即便是那鞑子亲王亲自命令他出城与我军作战,他也会装聋作哑,置之不理。”

  “话虽如此,我们也要做好防备。”苏言说着,将自己接下来的战略部署简单介绍了一遍:

  “根据镇南伯提供的情报,鞑子从南京开拔的兵马将在七月初抵达苏州,这是所谓的八旗精锐,我准备到时候放出将要调集全部兵力围攻他们的风声。

  我推断李成栋不敢眼睁睁看着这支八旗大兵被我军歼灭,所以我需要你率领定武镇围攻太仓,先做出长期攻城的假象,在我军准备对八旗发起进攻之前再解除围城。

  李成栋若是不敢驰援,袖手旁观,那我军便将这支八旗吃掉,他若是胆敢出城,那就围点打援,让死亡的命运落在他的头上吧!”

  吴易听完苏言的部署,思索片刻后,问道:“都督,既然是要将他引出太仓,又为什么要让定武镇北上围攻太仓呢?”

  “有两个原因。”

  苏言回答道:“其一,将李成栋堵死在太仓城内,让他们无法祸害太仓周边的百姓。

  其二便是增加风声的可信度,李成栋在听到风声后又目睹定武镇解围,往苏州方向移动,只会对此深信不疑。”

第37章 正中下怀

  在苏言的命令下,次日吴易便率领定武镇北上围困太仓州城。

  听到明军是想要攻打李成栋部,嘉定周边乡镇本来已经解散的乡兵皆自发响应,前往吴易军中投效,希望能够与明军一起攻打李成栋。

  吴易考虑到他的本部相较于李成栋部,兵力并不占优势,若是李成栋大胆出城迎战,定然不是李军的对手,他便对那些乡兵来者不拒,悉数收下。

  一直等到吴易率军兵临太仓城下时,已经有近万乡兵加入明军,他们声势浩大,都喊出“诛杀李成栋”的口号,战意昂扬。

  李成栋站在太仓州城头,向城外黑压压的人群不断眺望着,脸色已然十分难看。

  自从嘉定之战败北,李成栋逃回太仓后,他的心情就一直很差,行事也愈发暴戾,经常动不动打杀服侍的下人,就连劝说的义子李元胤也被他呵斥,赶出去把守城门。

  因此,现在留在李成栋身边的只有他的次子李建捷,这李建捷也同样是他认下的义子,在这军中是除了李元胤最信任的第二人了。

  “父亲,这贼军简直欺人太甚。如今更是将我太仓城围得水泄不通,这该如何是好?”

  “直娘贼,早知今日,老子当初就该将这嘉定刁民全都杀光。”李成栋愤恨道,“唯今之计,只有固守太仓,向南京的豫亲王求援。”

  李建捷听了主动请缨,道:“父亲,孩儿愿领骑兵趁贼人合围之前冲杀出去,前往南京求援。”

  “你?”李成栋瞥了他一眼,面露犹豫,他对自己的这个次子还是有些感情的,要是李建捷在突围路上发生了什么意外,对他来说不异于一次惨败。

  李建捷看出了义父的犹豫,他抱拳说道:“父亲培养孩儿至今。孩儿已能独当一面,还请父亲信任。”

  听他这么说,李成栋这才同意下来,他抚摸着养子的手背,叮嘱道:“此去南京路途危险重重,你可要万般小心。”

  “还请父亲放心,孩儿定会安全归来。”

  说罢,李建捷便离开了城楼,凭借李成栋的命令调集一百名骑兵,趁城外明军还未彻底对太仓州城完成合围,一路强行杀出重围。

  李建捷这一百骑兵的动作没有瞒过吴易,吴易思索片刻后,便命人将这一消息汇报给苏言,继续指挥定武镇与乡兵将太仓州城四面合围。

  苏言很快便得知此事,他听完信使的汇报后,不禁笑出声来,一旁的苏辅见他发笑,面露不解,道:“大哥,那李成栋向南京求援,鞑子肯定会派大军前来解救,你怎么还笑得出来呢。”

  “不,你高看了李成栋在清廷眼里的地位了。”苏言收住笑容,认真地说道:“我推断,多铎肯定不会派兵驰援太仓,鞑子起家的战术就是围点打援,他如何不会多加防范呢?”

  “在我看来,多铎肯定会坚持派兵攻打苏州,苏州毕竟是我们的大本营,一旦苏州有危,我军只能迅速回援,鞑子自认为八旗战无不胜,对我军极为轻视,定会想着以正面决战将我军击溃,太仓之围也就顺势解除了。”

  苏辅听言,心中的疑惑还是没完全消除,接着问道:“那这和大哥刚刚的发笑有什么关联吗?”

  苏言耐心给他解释起来:“李成栋派出骑兵向南京求援,这队兵马不管得到了鞑子怎么样的回复,都一定会试图回到太仓城。

  我们就在这期间散布要调集重兵对付鞑子援军的消息,让他们将这一消息也带给李成栋,届时让定武镇撤围,往苏州行军,李成栋只会对这一消息更加信任。

  届时,若是他选择出城追击定武镇,试图参与我军与鞑子援军的决战,我们就在途中设伏,将李成栋这支兵马吃掉,可若是他选择据城不出,那么被吃掉的就是鞑子的援军了。”

  听完苏言的解释,苏辅恍然大悟,不免由衷称赞道:“大哥此计甚妙,简直将李成栋玩弄于股掌之中,即便李成栋选择固守,等鞑子援军被我军歼灭以后,他也难逃一死。”

  “不错。”苏言笑着说道:“李成栋必败无疑,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

  苏言备战准备迎接清军的同时,他也不忘将目光投向与苏州相邻的松江府。

  松江府并未被清军控制,府城于数日前在前兵部右侍郎沈犹龙、兵科给事中陈子龙等人的号召下起事反清,除松江府城外,青浦、上海二县也都被义军控制。

  此时的松江虽然不及三百多年后那般繁华富庶,但也同样人口稠密,商贸发达,苏言若是能控制苏州、松江二府,往西有太湖屏障,就只需面对常州与嘉兴两个方向的清军威胁。

  更重要的是,拿下松江后,苏言就能建造港口,打造西式炮船,未来不管是想要攻打南京还是其他地方,强大的水师都是必不可少的。

  不过,沈犹龙在起事后便自号总督兵部尚书,他的官职还是明廷正式授予的,苏言也不敢保证他愿不愿意将松江拱手相让,甚至还可能被沈犹龙主动要求自己受他节制呢。

  不管怎么说,苏言还是选择先礼后兵,他命忠武镇屯兵两府交界,自己带着几名家丁卫队乔装前往松江府城。

  闰六月二十五日,苏言来到松江城下,他在出发之前,就先书信一封命人送到父亲生前交好的夏瑗公手上,借口看望伯父,实际上是想要先探探对方的口风,获取支持。

  夏瑗公便是夏允彝,这个名字或许许多人不太了解,但如果提到他的儿子的话,那许多人就会印象深刻了,他的儿子是著名的少年民族英雄夏完淳。

  夏允彝也参与了松江起事之中,在起事后他本想写信给自己从前的学生吴志葵,邀请他攻打苏州,随后收复杭州、进取南京,恢复江南半壁。

首节 上一节 16/3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LOL:我觉醒了三国杀系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