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系统在末世 第496节
第619章 挣脱文明桎梏的希望
夜色深邃如水,整个渝城大地沉浸在一片黑暗荒芜之中,唯有湛江工业区灯火通明,宛若一颗黑夜里闪闪发光的山城明珠。
嗡嗡嗡~
在车队通过卡哨进入湛江工业区的高墙之内后,看着连路一排排璀璨明亮的路灯,饶是作为湛江军分区司令员的陆冲,也仍旧忍不住产生一种巨大的割裂感。
“娘了个逼的,这他妈还是末世吗?怎么有种穿越回末世前的感觉?”
猛士3装甲指挥车内,陆冲狠狠的甩了甩脑袋,继续饶有兴致的往窗外看去。
只见沿街都排布着不同的工厂,底盘厂、车身厂、外饰厂、电子电器厂、发动机厂等等。
灯火通明,一片繁忙景象
哪怕现在已经到凌晨了,每个工厂也都还光如白昼的轰鸣着,一刻不停地进行着生产工作。
这个时候,一旁平时负责和军工区对接的参谋适时介绍了起来:
“报告首长,为了抓生产,湛江工业区采取的是24小时3班倒,人停机器不停地生产制度!”
“24小时三班倒?”陆冲微微诧异,好似在合计什么。
“那也还行嘛,挺人性的,虽然时间不对,但也是8小时工作制了。”
....
很快,陆冲的车队就来到了位于装甲战车生产区最内侧的装甲战车总装厂。
“陆司令辛苦了,没想到这么晚了你还过来!”
陆冲刚一下车,就听到了李天临院士热情招呼的声音。
“哈哈哈,第一辆装甲车下线这么意义重大的事,就算是我老婆要生了,我也必须得过来啊!”陆冲一边接过参谋递来的大衣,一边朝李天临院士笑道。
“外面冷,陆司令里面情请!”说完,李天临院士做了一个请的姿势。
“好好,那我就不客气了!”随即,陆冲一马当先,跨步往装甲总装厂内走去。
“话说李天临院士您是真辛苦了,为了生产建设任务,这么晚了都还在熬。”
在进入生产区的路上,陆冲随口寒暄起来,但脸上流露出的敬佩却是真情实感。
他是真觉得这老头厉害,好几次打电话给自己寻求帮助的时候,都是大半夜。
闻言,李天临院士不禁大笑,同时也带上了一丝回忆往昔峥嵘岁月的感觉:
“哈哈哈哈,习惯了!习惯了!几十年前最难的那会儿,我老师带着我,那经常都是几个通宵几个通宵的熬!”
“但那时候是真不觉得累,浑身都干劲满满,就想着多干一点、干快一点,早点造出先进武器,来保卫我们的国家!”
“现在我们这几个老家伙也都是同样的想法,没几年活头了,趁着还没倒下,赶紧多做一些,我们着急啊...”
“怕脑子里的东西还没来得及倒出来,人就先没了!”
此刻,光是从语气,陆冲就已经感受到了李天临院士心中那股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这才是真正人民的科学家..
“其实您和其他老院士们也不用太着急...”陆冲稍微斟酌了一下,好似突然想到了什么。
“我听说..省军区生命科学学院那边,在丧尸脑核的应用技术方面有突破,据说研制出了一种可以增强人体质的药剂。”
“现在正在临床试验阶段,一旦成功,对您的身体应该有帮助..”
“增强体质?”
话音落下,李天临院士脸上立马露出一副难掩的喜色,忍不住念叨道:
“是增强人的身体机能?提高人体状态?”
“如果真是就太好了,到时候我们这帮老家伙再努努力,争取再为首长、为人类工作五十年!”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到如今,寿命已经成了桎梏人类科技进步的枷锁。
通常科学家的黄金研究期是30-60岁,然而,随着现代科学体系的复杂化,年轻科学家需要用来学习的时间周期正在变得越来越长。
比如一个理论物理学家,光是完全掌握已有的前沿领域知识,可能就需要一直学习到40岁,这还是天赋比较优秀的。
随着时间越往后、前人涌现的科研成果越多,未来科学家学习的时间周期只会越来越长,而留给他们研究的时间也会越来越短。
寿命就像是一个套住人类科技的铰链,越往后,越窒息!
而现在丧尸晶核在人类生命科学的应用,却是让李天临院士看到了一种解套的希望!
倘若人类能够因此而拥有更长的寿命、或者因此能够保持更长时间的巅峰状态,对于人类科学发展来说,简直就是宇宙大爆炸级别的突破!
纵观人类历史长河,多少巅峰人物不敌岁月?
他们那群人,别说多活20年,就算只是多活5年,对人类的推动也是难以估量的!
所以光是想到这些,李天临院士就已经忍不住激动到颤栗了!
什么破装甲车?是个人就能造的玩意儿!跟这种能改变人类文明尺度的成果比起来,不如一根!
所以在进去的一路上,李天临院士死死的缠着陆冲,问了许多关于丧尸脑核的成果问题。
以至于让陆冲产生了一种自己是来成果汇报的错觉...
...
“看吧,就是那辆车!”
车间内,仿佛进入贤者模式的李天临院士随手一指,满脸的索然无味。
....
呃...
不是?你这副表情,那我是应该激动还是不激动呢?
李天临院士的这副模样,把陆冲都搞得不会了...
不激动吧,对不起这么有意义的一刻,激动吧,显得自己很没见识,跟土包子似的...
“咳咳~那个,李院士,咱这个生产线年产量能达到多少?”上去围着汽车像模像样的摸了一圈回来,陆冲强忍着内心的古怪问道。
“在24小时三班倒、零部件供应不出问题的情况下,全年产能可以达到2万辆。”
“一年两万辆??”
闻言,陆冲也顾不得心中古怪了,眼睛直接在冒光,立马计算了起来。
一年2万辆,那一天岂不是54辆?
一天武装一个步兵营?!
第620章 军工厂复产
“不过有点我得跟陆司令您解释清楚。”
看到陆冲这副模样,李天临怕对方误会了,于是赶紧解释道:
“这个装甲车虽然用的是猛士3装甲突击车的图纸、外形也没多大区别,但实际上只能算是猛士3装甲车的阉割版本。”
“比如底盘、发动机、还有内搭的电子设备等等,都是采用的现有替代方案,整车性能大概只有猛士3装甲突击车的70%左右。”
“并且在信息化整合方面,也基本于无...”
李天临本以为陆冲听了后会失望,没想到陆冲却是无所谓的摆了摆手:
“没事没事!”
“这就已经很够用了,起码比让步兵旅乘坐民用的货车机动强!”
“最重要的是防护能力!”
“我们目前作战的主要对象只是丧尸,并不是大国军队,能用就行。”
“至于后续,我相信您这些专家院士肯定还能再优化的!”
闻言,李天临院士跟着点了点头,而后又忍不住强调道:
“不过虽然只有猛士3装甲车70%的性能,但比起周邦现役的同等级装甲车,性能还是要高出10%左右。”
说到这里,李天临院士语气中也是忍不住带上了一丝骄傲。
现在这座战车总装厂,主要设备、生产线都是来源于湛江区原452战车工厂。
部队在收复这座工厂的时候,也接收了一部分完成、半完成的周邦现役“腾龙”系列装甲车。
如今战车总装厂之所以选择生产低配版猛士3装甲车,也不是一拍脑袋做的决定,而是经过了专业人士综合测试对比。
对比分析下来的结果就是:低配版猛士3装甲车,比腾龙系列最先进的腾龙二代更具性价比!
正因如此,才有了生产线调整,确定了现在的低配版猛士3装甲车。
“那就更好了,对了,李院士,除了装甲车外,其余的武器装备不知道生产情况如何?”说到这里,陆冲脸上少见的露出了一丝热切。
如果换成他只担任空突旅旅长、或者是合成营营长的时候,他对于这些装备必不可能这么上心。
毕竟嫡系部队,从来就不需要为武器装备发愁。
但现在可不一样了,回想起以前的自己,陆冲是真觉得“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如今作为湛江军分区司令员,下辖四个夜州步兵旅,孩子那是天天饿得哇哇叫!
本来不在意的,也被哭得在意起来,下面哪些旅的旅长也不知道跟谁学的,是真不要脸!
这次开战前,为了能够多分点省军区调拨过来的作战物资,直接把地铺打到了他办公室门口的都大有人在,一个劲的哭穷,把陆冲烦得头都炸了!
关键还不好骂什么,步兵旅穷也是事实,作为领导为了单位奔走,更没什么错。
真算起来,陆冲还得夸他们负责呢!
所以逼不得已,陆冲只能强行把省军区划给夜州第2步兵旅的一百多辆猛士3装甲突击车给均分了。
3个旅长烦自己,跟1个旅长烦自己,孰轻孰重,陆冲还是清楚的。
如果说陆冲曾经是一头没有拘束的雄狮,只管战斗,不管吃喝,那现在他就是带了许多头小狮子的单亲爸爸,看到武器弹药眼睛就发绿光!
这次好不容易来一趟,他自然是想拿点东西回去。
看到陆冲这副表情,李天临本就是军工方面的院士,少不了和部队领导打交道,自然明白陆冲此刻在想什么。
“陆司令,现在武器弹药的生产线都已经全部开动了起来,并且还在持续进行产能扩张!”
上一篇:世界之主,从道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