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第275节

  指出各屯军吏去年一年是如何假借北伐的名义,让佃兵帮助他们修建宅邸,谋取私利的。

  而这些宅邸,大多属于南郡、襄阳的地方士族。

  麋威仔细看了看,这份证词大部分来自从军屯逃到民屯的佃兵。

  小部分来自耿直敢言的军吏。

  当然也可能是有人见麋威有革新的倾向,特意投机。

  但无论如何,邓艾作为新近归汉的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把罪证公开,那十之有九是真的。

  对此,麋威居然丝毫不感到惊讶。

  甚至暗暗庆幸关羽威望尚在,这些人好歹没敢私吞军粮,兼并土地。

  那样问题就真的严重了。

  而且还惊喜于邓芝治下的江夏郡竟连这种“小问题”都罕见,着实难得。

  难怪刘备将他当作救火队长,最近又迁调至襄樊了。

  不过眼前的问题还是要处理的。

  事关“二田”大计,又涉及荆州地方士族。

  一有不慎,就会动摇根本。

  想了想,麋威干脆转去后堂另开个小会。

  只让杨仪、邓艾等少数人心腹跟来。

  杨仪这时候才作声:

  “自古以来,天子、诸侯、士人、丘民如何分利,就是社稷根本所在。”

  “所以孟子才说,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丘民者,百姓也。百姓者,士族与黎庶是也。”

  “方今朝廷厚恩于黎庶,却寡恩于士,此为患。”

  “前度大将军北伐宛,乡野黎庶皆望风而降,独城邑大姓与魏将同守,便是由此而来。”

  “使君欲求州郡大治,切不可再厚此薄彼。”

  言罢,杨仪躬身拜退。

  显然不想为此得罪麋威。

  而麋威自然不至于为这事怪罪杨仪。

  他只是从对方这番言论,验证了先前猜想。

  这时邓艾见他蹙眉,自以为给他招来了麻烦,不由愧色告歉。

  麋威却摆手道:

  “经此一事,我已经知道了士载的才能。”

  “区区兵曹从事,确实不适合你。”

  邓艾听到这里,以为麋威迫于压力,只能罢免他的职务。

  虽能理解,但心中难免失落。

  哪知下一刻,麋威语气一转:

  “我门下尚缺一位功曹书佐,不知士载是否愿意屈就?”

  邓艾闻言先是一愣。

  然后又一愣。

  再一愣。

  三愣之后,才惊声:“啊?”

  麋威笑着重复道:“我欲辟你为功曹书佐,你可愿意?”

  邓艾这才意识到麋威不是在开玩笑,顿时喜形于色。

  那可是“功曹书佐”!

  按照两汉制度,州牧刺史门下佐吏,以州别驾和州治中最尊贵。

  二者又有纲纪吏之称。

  往往委任本州的名士,以此获得地方上的支持。

  而二者之下,又以州主薄和功曹书佐职权最重。

  其中主簿直接服务于州牧、刺史本人,如今是诸葛乔在兼任。

  而功曹书佐则为州治中的主要佐吏。

  之所以叫这么一个奇奇怪怪的名字。

  是因为在司隶,对应州牧刺史的官职叫做司隶校尉。

  对应治中从事的官职叫做功曹从事。

  其书佐自然要加一个“功曹”作为前缀。

  外州这些门下吏职本就是参照中央司隶来设置的。

  所以外州治中从事的首席佐吏,仍然叫功曹书佐。

  而眼下,麋威因为并未实据有豫州,两大纲纪吏暂时寻不到适合人选,都是空置。

  所以门下众吏,实际上就以州主簿和功曹书佐为最贵。

  后者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州治中职权的下级替代。

  从一个名不经传的魏降人,一跃成为州部顶级实权佐吏之一,邓艾怎能不惊喜?

  但他好歹是奔三的人,不至于得意忘言。

  一番感激之后,却未忘本职所在,问麋威打算如何处置眼前这个难题。

  感谢书友【20220318221219690】的打赏!

第224章 我有一计

  麋威沉吟道:

  “正如杨威公方才所言,这事本质上就是一个怎么分利的问题。”

  “法度、军纪,都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设立的。”

  “所以咱们不能只讨论怎么遵纪守法,却忽视背后的分配问题。”

  “这是本末倒置。”

  如此绕口的一段话,旁人听得头疼。

  但邓艾久处底层,反而一听就懂。

  深吸一口气,缓缓道:

  “屯、屯民之利,在,在于耕织。”

  麋威闻弦知音,颔首道:

  “确实。”

  “屯民只务稼穑,一辈子所求,无非是粮食和布帛。而归根结底还是土地的产出。”

  “不管怎么分,都只能从这里面去增减。”

  “多了便是多了,少了便是少了。”

  微微一顿,接着道:

  “而士大夫除了土地吃穿,还有入仕的需求,还会追求名声和功业,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也。”

  “若要分利,只能从取士、任官上有所倾斜。”

  “这些朝廷已有制度,我萧规曹随便是。”

  “至于说推广纸书,兴办州学郡学,广开民智这些事,却不是一年半载能见效,暂时不必多论。”

  “但在眼下,大战迫在眉睫,却不能只有长计,没有短策。”

  说到此处,麋威看着邓艾,以及随行在旁的诸葛乔,目光炯炯道:

  “我有一计,或能纾解眼下不得士心的问题。”

  “但此事需要多加打听,好好筹划……”

  旋即麋威将计划仔细道出,并让众人帮忙参详。

  ……

  就在麋威愁着怎么治理荆州之时。

  远在洛阳的石韬石广元,同样为了前途愁白了头。

  作为颍川中流家世的士人,他当年在襄阳或能称得上俊彦。

  但在人才济济的洛阳,那就泯然众人了。

  定个“乡品”进不了上品。

  做官也只能做个冗繁浊吏。

  这次入京,正想寻个门路,换个好差事。

  哪知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最好的门路居然是好友徐庶。

  特别是近来,徐庶因为弹劾曹洪一战成名,入了太尉钟繇的夹带。

  一下子便成了洛阳炙手可热的人物。

  每日不是去钟繇的府邸厮混,便要在家中见客。

首节 上一节 275/35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乔尚在,夫人请自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