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第267节
“灭之,只能解一时之围,却不足以动摇大局。”
“此战大敌,终究是曹洪那十万兵。”
诸葛乔听到这里,才知道自己刚刚格局小了。
不由对这个其貌不扬的从事中郎刮目。
这时邓艾又道:
“将军着眼于大局,固然是好事。”
“但夏侯霸若不论宗室身份,只是一个偏将军而已,名位太低。”
“便是有办法离间曹丕和曹洪,只怕夏侯霸也难以成为代替他的‘赵括’。”
“况且,曹洪名高位重,想要扳倒他,谈何容易?”
麋威缓缓点头。
这正他发愁的地方。
他当然是知道曹丕不喜欢曹洪的。
或者说,除了曹丕一力扶上位的曹真、曹休、夏侯尚、夏侯楙等心腹外。
其余宗室,曹丕就没几个喜欢的。
但不喜欢归不喜欢。
曹丕毕竟不是蠢材,而他手底下更是不缺智者能人。
绝不至于因为个人喜好,就将曹洪从帅位上给赶下来。
反正麋威自己实在想不到该怎么做。
而且正如方才所言,就算扳倒曹洪又如何?
没记错的话,历史上曹丕好不容易找到个借口处死曹洪,最后还是被太后卞氏给保下来了。
那自己是不是还得先设法除掉卞太后?
怎么想怎么不靠谱。
况且,正如邓艾所言,就算扳倒曹洪,夏侯霸也不足以上位。
万一把淮南那边的猛将给招来,那就白费力气了。
思虑片刻,麋威已经渐渐倾向于放弃这个构想,先渡过眼前这一关再说。
毕竟连邓艾这位未来大腿都这么想了。
不过就在此时,诸葛乔忽而道:
“夏侯霸此番抢先出击,本就破多疑点,会不会是洛阳有变?”
“要不加派细作往北探听?”
麋威闻言微微一怔,摇头:“若洛阳有变,许昌曹洪那边定有大动静。”
“依我看,此番倒像是魏军故意声东击西,以试探我是否疏于防备。”
“不过你说得对,夏侯霸南下之后,广成关守备必然有所空虚,正好让细作乘机潜入。”
说到这,麋威便准备喊李鸿来负责此时。
然后未等他下令,李鸿已经匆匆而来,脸色慌张:
“将军,大事不好!”
言罢他下意识瞥了一眼诸葛乔和邓艾。
麋威见状,让两人先行离开。
李鸿这才吐气道:
“我遣往洛阳的细作已经数日不曾现身,怕是已经被魏人察觉了!”
李鸿派去洛阳的细作……跟徐庶联络的暗线?
麋威瞬间了然,不动声色道:
“你与他最后一次联络是什么时候,他都跟你说了些什么?”
李鸿稍稍掐指一算,道:
“上月中旬。”
“那时他说徐公被曹氏提拔为御史中丞,算是中枢要臣,身边多了些校事盯梢,所以要减少联络的次数。”
“原本他与我约定这月初见一面,结果失期三日……只怕出事了。”
然后怕麋威不知道什么是“校事”,又稍作解释,说是专门替曹丕刺探百官万民情事的特殊郎官,又称为校郎。
麋威直接理解为锦衣卫一类的官职了。
稍稍沉思,问道:“那他当时有没有跟你说,徐公因何除官御史中丞?”
第217章 粗劣之计
“说是当着天子百官的面,直谏前太尉贾诩,因此得到褒奖。”
李鸿一边回忆,一边细细复述线人提供的情报。
麋威听完后,沉默了好一会儿,才道:
“我不够熟悉当下魏廷的制度。徐公这个御史中丞,到底算不算中枢要臣?”
“或者说,他能参与到曹氏军国大计的决策中吗?”
李鸿不假思索道:
“曹氏虽然一度恢复了御史大夫之职,但御史台主吏,仍为中丞。三独坐之名与汉制无异,故必为中枢要职。”
“但具体是否参与军机要务,却不能一概而论,还得看与魏帝的亲疏。”
也就是说,徐庶的级别已经够了。
但在曹丕近臣中资历可能不足,除非另有机缘。
而李鸿听到这,哪还不明白他的意思:
“将军是否怀疑,徐公近来参与了机要之事,被校事盯得更严,所以才变得更难联络了?”
“有这个可能。”麋威颔首。
“而且夏侯霸这次南下过于蹊跷。看似危害,暗藏契机……总感觉有人在背后推了一手。”
仔细考虑一番,麋威决定暂缓处理夏侯霸。
不仅仅是基于对徐庶的信任。
更基于对手下将领能力的信任。
说实话,他其实并不太相信徐庶能在洛阳搞出多大的动静。
洛阳能人太多,聪明人太多。
徐庶能在保存自己的前提下,给自己这边传递情报,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真指望他替自己覆灭魏国,委实强人所难。
便对李鸿道:“你继续联络细作,趁夏侯霸南下,往北渗透,然后替我办一件事……”
……
作为东汉的末代都城,曹魏的龙兴之地,许昌城外有足够容纳大军屯驻的营地。
甚至都不需要临时加修。
自曹洪将旗插在城头之日算起,从北边来的粮船,车马,每日络绎不绝。
营地日渐喧嚣,仓廪日渐充盈。
一场声势浩大的风暴就在眼前。
然而居于风暴中心的骠骑将军曹洪,每日却只在官廨里饮酒作乐,跟女伎们嬉戏游乐。
一来二去,自是有人看不惯。
“将军为国出征,不思军计,反倒醉生梦死,莫不是要败坏先帝和陛下创下的基业!”
大门外,一道不合时宜的声音传来。
曹洪无需抬头便知道是谁。
随手打发女伎们离去,却并未起身相迎,懒洋洋道:
“佐治有话便说,何必冷嘲热讽?”
“莫不是怪我没有邀你同乐?”
“实不相瞒,自当年在下辩被杨义山骂为桀、纣之后,我便畏于与直士饮宴。”
“无他,只是免得彼此都不痛快而已!”
佐治便是军师辛毗了,闻言顿时气结。
若在平时,他定要据理力争,以明礼、义。
但此时非曹洪不足以调度大军,只能暂且放下私怨,质问道:
“夏侯仲权围城不克,向将军请求增兵。将军为何不应?”
曹洪无所谓道:
“仲权麾下皆是中军精锐,何须增兵?我看他是初次独立领军,胆气不足。”
“况且,佐治前番不是说那麋威手下一群乌合之众吗?”
“既如此,就更没有必要仓促增兵了。”
辛毗闻言眉头一皱:
“将军怎能断章取义?”
“我明明说的是关羽大军聚于宛城,麋威暂时兵弱!”
上一篇:大乔尚在,夫人请自重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