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第254节

  “士载,往这边来!”

  邓艾勒停马,抬头望向河边。

  平旦时分,天光曚昽。

  一艘加盖了草蓬的小舸正停泊在滍水东岸,轻轻晃荡。

  背后远处,昆阳城四门紧闭,只能隐隐看见一筐竹篮半吊在城墙上。

  邓艾不敢怠慢,立即打马往河边去。

  不多时,登上船,果然看到了灰头土脸的徐邈。

  连忙躬身拜见。

  徐邈却摆手让他赶紧坐下来,然后一边让仆人点灯,端上简报地图,一边低声道:

  “蜀贼狡猾,见我固守昆阳,便去侵袭周边诸县。”

  “我欲救援,怎奈兵力不足。”

  “不救,又恐将来朝廷怪罪。”

  “或曰,集中兵力直取敌中军所在的叶县。”

  “我不擅长军略奇谋,思虑数日仍不能决也。”

  “你是我部下诸吏中唯一知兵的,速速为我参详一二。”

  邓艾闻言微微吸气。

  稍一揖,便立即捧起简报地图,就着熹微烛火默读起来。

  而徐邈知他说话结巴,故不多问话,默默等候。

  片刻后,邓艾放下厚重的书简,斩钉截铁道:

  “徐公切不可出兵叶县。”

  “敌军所图,正是徐公,正是昆阳守军!”

  徐邈闻声心下顿时一惊,以至于顾不上惊讶邓艾为什么突然不结巴了。

  “何以见得?”

  “关键是那四百余游弋于滍、澧二水之间的敌骑。”

  邓艾指着一份带着血迹的简报。

  “其看似远出下游的偃县,但只要愿意,随时可返身杀回昆阳,封锁道路。”

  “一旦昆阳魏军出击,各城道路不通,敌骑往后抄截,便会陷入无援无后的境地。”

  “反观敌军,各路人马看似分散,其实距离叶县都不算远,随时可回师救援!”

  “而叶县看似距离昆阳极近,可途中却横着一条澧水。”

  “徐公欲攻城,必先南渡澧。”

  “渡河必慢。”

  “一慢,敌军就有足够时间合围上来了。”

第206章 自欺欺人

  徐邈作为魏人,当然知道此间山川地形,更深知骑兵在平地上的便利。

  实际上,当下两军各自据守的叶县和昆阳,看上去距离很近。

  但因叶县背靠方城山,属于山麓地带,并不适合骑兵大范围机动。

  反倒是澧水以北,昆阳到偃县这一线,地势平坦开阔,中途没有大河阻隔,骑兵不惜马力,一天就能在这二城之间跑个来回。

  所以那一路去了偃县的敌骑,看似跑远了。

  其实从行军速度来计算,反而距离昆阳更“近”了。

  若自己冒然出击叶县。

  澧水就是捆住双脚的绊脚绳。

  两翼出击的汉军则是左右夹棍。

  那四百骑将是脑后的一把铡刀!

  这一套下来,自己辛辛苦苦拉扯出来的数千屯兵,便要顷刻瓦解!

  好算计!

  好阴险!

  七月流火,暑气已退。

  徐邈顷刻汗流浃背。

  缓了好一会儿,才颤声道:

  “所以此战我只须固守昆阳城,等待朝廷大军来救便可?”

  邓艾想了想,微微摇头:

  “也不能死守昆阳。”

  “敌将固然存了引诱徐公出击的心思,但未尝不是作了两可的布置。”

  “若徐公固守不出,他便可从容掠取滍水以北诸县,以巩固方城的防御。”

  “如此,将来朝廷大军自诸水南来,到了滍水这一线,便要被阻遏于河道上,难以迅速突破方城塞,驰援宛城。”

  徐邈眉头顿时皱成了八字:

  “那岂不是攻也不对,守也不对?”

  邓艾再次低头看地图。

  好一会才道:

  “也不尽然。”

  “滍南诸县,昆阳正对方城通道,不容有失。”

  “其次则是滍水入汝所在的定陵。”

  “只要守住这两地,敌军便不能完全掌控滍水河道,局面便算不上大坏。”

  “纵然不能同时守住二城,但迫使汉军分兵,或在其中一城蹉跎时日,保住另一座城……总归有益于大局的。”

  徐邈听得暗暗点头。

  不得不说,这位说话结巴的年轻小吏,在军事上颇有天赋,更难得有大局观。

  沉思良久,道:

  “若如此,只怕还要自襄城征兵。”

  “不然定陵守不住的。”

  邓艾闻得此言,终于也皱起了眉头:

  “时,时近秋,秋收,只,只怕……”

  徐邈算是听出了了。

  这邓艾只有谈论军计的时候才会口齿伶俐。

  便抬手打断对方,道:

  “这些我岂能不知?”

  “去年冀州蝗灾,虫害虽然过不了大河,但饥民却来了。”

  “今岁以来,河南谷贵,不少人都等着这一轮收成来养活家中老小的。”

  “前度征发大军,私下找我哭诉、求情的人,就没有一日消停。”

  “如今征完又征,眼看着秋收必要耽误。今后我徐邈怕要落下个酷吏的恶名了。”

  “不瞒你说,前日城中甚至有人要行刺于我!”

  邓艾闻言眼皮一跳。

  “幸而徐某这些年在颍川广施恩德,到底攒了几分好名声,不至于横尸街头。”

  徐邈语气一缓,又指着邓艾吩咐道:

  “然则国事艰难,如我等食禄者,岂能顾念一己名声?”

  “恶名就恶名吧。”

  “若今年解不了宛城之围,只怕来年颍川便要如昔年的汉中、襄樊、皖南一般,百县千乡,成片成片地坚壁清野。”

  “真有那一日,死去的、破家的,只怕会远远多于今日……那时即是保存了名声,又有何用?”

  “自己良心过得去吗?”

  徐邈指了指心口位置,神情激动。

  与其说是说服邓艾,不如说在说服自己。

  而邓艾早已彻底无言。

  这一刻,他不由想起少年时代的经历。

  那时先帝南取荆州,强行迁徙民人至颍川、汝南一带。

  各种家破人亡,人伦惨剧,至今仍不时出现在午夜噩梦里。

  “当下昆阳士气全靠我维持,我便是来见你,也只能这般偷偷摸摸,还不敢走远。”

  “所以募民增援定陵之事,只能交予你去办了。”

  徐邈指着邓艾道。

  “若有难处,可找我家眷帮衬。”

  “徐邈仅剩的几分薄名,想来还是足以取信于二三子的。”

首节 上一节 254/35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乔尚在,夫人请自重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