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第240节
“自我幼时算起,世道已丧乱了一甲子,昔年林立的群雄,今剩三四家,而汉魏又强于别家。”
“将来的天下共主,不是姓曹就是姓刘。”
“说不定你有生之年还能再见九州混一的模样……到那时候,这天下终究还是读书人的天下。”
孙狼听到这里,本已无再多言语。
然而想到胡居士屡屡提及读书学问,忽有所悟:
“居士在山中耕读多年,依然熟知天下大势,想必也想下山的吧?”
闻得此言,胡昭目中有片刻慌乱。
但毕竟老眼浊目,轻易便掩饰过去。
抬手道:
“今日你我虽是生别,亦算死离。”
“后事不必多提。”
“去吧。”
……
翌日,孙狼集合青壮部众,约千余员,正式下山。
陆浑虽是山城,却在伊水之滨。
伊水下游注入洛水,洛阳八关之一的伊阙关,就在这里。
孙狼自然不可能去洛阳,所以选择上溯的方向。
一直沿伊水河谷溯行至伏牛山深处。
再往南翻过分水岭,便到达了淯水的上游。
从这里顺流而下,就能进入南阳盆地。
按照关羽使者与山中众豪帅的约定,各路人马将在雉县附近集兵,设法攻下县城。
然后以雉县为立足点,继续顺水南下扰掠博望、西鄂这些淯水上游的县城。
迫使宛城曹军难以获得洛、颍方向的接济。
而关羽已经答应,若此战能取得南阳全境,今后将准许他们就食于这片富庶的土地,封官荫子。
毕竟自襄樊之役后,南阳郡人口大量流失,并不缺无主之地。
于是,一群怀揣着富贵梦想的山中游侠,或者说山贼。
就此翻山越岭,浩浩荡荡杀奔山下。
数日后,孙狼部抵达雉县北界。
此地果然云集了大量人马。
然而。
并不是他预想中的山中“义兵”。
而是一大群逐杀“义兵”的魏军骑士!
第194章 老将遗愿
孙狼记不清自己被官兵追杀了多少次。
眼前这场面,甚至排不进最惊险的前三。
所以只是本能惊了一下,便熟练地指挥手下分头往山里钻
同时不忘派几个腿脚利索的混入乱兵中打探消息。
其后一路北撤到水源的尽头,确保骑兵追不进来,方才停下汇聚部众。
很快,消息便传了过来。
汝南太守满宠意外出现在博望县城,指挥这场针对陆浑义军的猎杀。
这里的意外,并非说孙狼等人没预料到满宠到来。
实际上自仲春开战以来,满宠便一直在宛城以北,叶县以西剿匪。
先前孙狼等人一直不敢下山,正是为了避其锋芒。
但。
这不是关将军的使者入山报信,说汉军会设法调开满宠,给义军们创造攻打雉县的机会吗?
眼前这一幕又算怎么回事?
总不能是被关将军出卖了吧!
孙狼当然不至于盲目相信一个“外国”的将军。
毕竟这年头游侠少年们到山中聚义,尚没有拜关二爷的传统。
他信的不是关羽,而是战局。
孙狼起兵多年,文盲还是那个文盲。
但基本的军事素养,已经在无数次险死还生中被动打磨了出来。
他很清楚,自己这群乌合之众,根本不是曹魏官兵的对手。
唯一能起作用的地方,就是替关羽袭扰对方的粮道。
甚至都不必真的袭扰。
只要有那么一群人游荡在粮道附近,倒逼夏侯尚分出更多兵力保护粮道,就能替关羽减轻攻城的难度。
这一点,他相信关羽比自己看得更清楚。
那怎么可能故意让“义军”们轻易被魏军猎杀?
孙狼百思不得其。
但此时南阳魏军已经布好了口袋阵,下山不再现实。
只能先回陆浑再作计议。
哪知,祸不单行。
刚刚转回伊水河谷,下游便有乡人来报信,说留在山中的义军老弱,悉数被官府擒获。
而官府之所以能准确区分民与贼,乡贤胡居士出力甚多。
事成之后,其人已经举家搬迁到洛水边上的宜阳县。
“原来我们都被胡居士出卖了啊……”
孙狼恍然大悟。
也只有同在山中的胡昭,才能相对准确地掌握自己这些人下山的时间。
而山下,甭管汉军还是魏军。
都只能做个粗略的估算。
失期是常有的事。
所以谁是元凶,不言而喻。
思及两人先前那一番对话。
孙狼发现自己居然不算太愤怒。
那个什么“子”怎么说来着?
道不同,不相为谋。
根本不是一路人,出卖不是理所当然?
倒是读书提升智慧这个建议,应该谨记。
不然被人卖了都不知怎么回事。
总之,南阳去不成,老家也回不去。
自己这千把号人,出路何在?
孙狼未曾多想,就有了主意。
去颍川郡!
且说,颍川虽然名中带个颍字。
但流经郡内的主要河流除了颍水之外,还有一条汝水。
颍、汝二水并行贯穿颍川、汝南二郡,并在期间编织出足以灌溉上百万亩良田的水网。
所以颍汝常常并称,且都是天下一等一的大郡,富郡。
而汝水同样发源自伏牛山脉。
跟伊、淯等河流都有分水岭相隔。
对于孙狼这种常在山中走的本地人来说,也就是多爬几座山,多走几段路的事。
总比被官兵抓到要强。
而更重要的是,从这里顺汝水下山,会途径梁、郏等县。
那里同样有响应关羽的义军!
可以报团取暖。
心意已决,孙狼不再瞻前顾后。
稍作休整,便继续翻山越岭而去。
……
合肥城的望楼上。
张辽如同雕像一般凭栏眺望。
上一篇:大乔尚在,夫人请自重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