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第223节
更别说在这背后,还有更为严肃的军事议题。
且说。
就在麋威因为日食而痛失第一套雕版的时候。
远在三千里外的淮南战场,魏吴大战也发生了极为戏剧性的一幕。
据说,曹魏征东大将军曹休中了孙权诱敌深入之计,在皖城下铩羽而归。
后又被吴军追击到石亭一带,彻底击败。
麋威听到这里时,便下意识想起前世历史的“石亭之战”。
除了时间和部分人物对不上之外,地方几乎是一样的。
不过有趣的是,原本历史上曹休是因为军中夜惊而溃败。
而这一次虽然也发生了啸营,却是因为白天突发的日食。
当然,啸营这种事,根源在于人心,在于指挥失序。
不管夜晚还是日食,都只是诱因而已。
甚至考虑到这个时代世人对“灾异”的本能恐惧,说不定日食的效果比之夜晚更佳。
不过,若仅仅如此,并不足以让孙权自信心膨胀到这个地步。
原来,就在曹休营盘彻底崩溃,继而带领少量亲卫北走的当口。
濡须督朱桓自领一部人马西出,恰好撞上了曹休。
然后,没有任何悬念,朱桓生擒了曹休!
简而言之。
这一战孙权不但成建制地消灭了曹魏部署在扬州的一路大军,更是直接生擒了扬州的最高军事统帅!
甚至可能是曹仁那一辈之后,曹魏宗室连上姓夏侯在内的,能排进前二的大将!
这换谁来不得膨胀一下?
当然,这些说法都来自孙权派来的使者,刘备的老熟人陈郡人郑泉。
事情真相如何,仍有待查证。
比如郑泉宣称此战歼灭了扬州方向十万魏军。
这里面到底有多少水分?
所谓生擒了曹休,是真的曹休,还只是个替身?
甚至更直白一点,孙权若果真一战而灭魏军十万兵。
那扬州余下的六安、合肥、寿春等战略要地,不就成了他的板上鱼肉,唾手可得?
真有那一日,是否并称东西帝尚可商榷。
但趁曹魏虚弱,立即发动北伐则势在必行。
因为如果孙权攻下了寿春。
吴军将可随时兵出中原,与南阳方向的关羽形成东西呼应之势。
若能借孙权的势头一举全取南阳盆地,便是稍稍搁置关中方向的进展,都是值得的!
东西并帝都不是不能谈!
归根结底。
比起实实在在的开疆拓土,名位什么都是可以暂时往后靠一靠的。
所以刘备过了气头之后,没再继续骂人。
甚至让麋威都暂时别去传播那篇重新定义天谴的小作文。
一边让马良等人继续敷衍着孙权使者。
一边加派斥候东下大江探明军情。
同时发信关羽,让他在攻取南乡丹水通道之后,不必再顾及关中,可择机往宛城方向发动进攻。
以此试探淮南战场是否真如孙权所言那般取得了决定性的战果。
而随着春日临近,时间来到章武三年的正月。
各路消息终于汇总而来。
可以确定的是,淮南一战,确实是孙权方获胜。
甚至可以进一步确定,此战最初构想是由吴国副督陆逊提出,大督朱然负责配合。
虽然最大一颗桃子,反而被撞了大运的濡须督朱桓摘取。
是的,曹休也被抓活捉了。
甚至还白送了一个越骑校尉薛乔。
当然,水分肯定也是有的。
比如说曹休因为轻骑奔袭,实际上带到皖城下的主力并没有十万,只有不到三万。
就算把随后退守石亭的后续人马算上,顶天也就五万,远不到十万。
这不是说曹魏养不起十万兵。
而是因为曹魏部署在扬徐方向的“外军”,除了曹休本部以外。
尚有驻守在合肥一线的张辽等将。
而张辽战前得到的命令,是负责牵制濡须方向的吴军,根本就是一直未曾出动的。
也正因张辽按兵不动,才让朱桓寻隙偷溜出来,干了件震惊天下的大事。
至于曹魏镇东将军臧霸,因为曹休败得太快,加上进军途中遭遇“中渎水”封冻的问题,甚至都未来得及赶到广陵。
但不论如何了。
这一战,孙权方确实取得了足以称道的战果。
据说孙权已经亲自督师北上濡须坞,打算等春夏水丰之后,正式北伐淮南。
于是季汉君臣一番深思熟虑之后,终于还是决定公开回应孙权的提议。
以荆扬两个方向协力北伐为前提,暂时接受孙权以“吴帝”的尊号自居。
决意既下,刘备立即任命使者。
侍中,昭汉将军,左领军麋威,假授天子符节,出使江东。
第180章 尚能饭否
出使不是一蹴而就。
事前有大量准备工作要做。
比如挑选随行的吏员、护卫
比如提前准备各类文书。
而最重要的是,需要针对不同的意外情况,作好备案。
毕竟从成都到建业,隔着好千里路,信使往来动则以旬月计。
一旦遇到紧急状况,肯定来不及沟通的。
只能在出发前先做好“庙算”。
然后授予麋威便宜行事之权,临机决断。
假授的天子符节,主要就是干这个用的。
除此以外,既然是“两国”级别的结盟,那么彼此互赠礼物就理所当然。
实际上,郑泉这次入蜀,就带来了好几十艘以彩缯装饰的精美舫船。
船上还装载了不少江东特产。
比如丹漆、玳瑁、茗粥,还有各种麋威说不上什么品类的宝石。
作为回礼。
刘备赠孙权骏马二百匹,车舆二十乘,还有源自南中和西域的各色奇珍。
另外麋威还额外带了十箱加急版印的《法言》,和三十箱“麋氏纸”,作为沿途结交士人的礼物。
其实就是顺路给新纸打打广告。
说不定将来还能多一种贸易进项。
至于为什么选择《法言》而不是其他经籍。
一来,《法言》作为两汉大儒扬雄的代表作之一,本身是拿得出手的礼物。
而且扬雄又是蜀郡成都人,更有传世名篇《蜀都赋》(扬雄版)。
堪称一位量身定造的季汉代言人。
二来,按照经史子集的传统分类,《法言》属于“诸子”而非“经”。
这就不容易牵涉到今古文经之争的问题。
不怕送错礼物得罪人。
三来,麋威的文学师承潘濬,潘濬师承大儒宋谦,宋谦曾为《法言》作注,而潘濬当初就曾传授麋威一卷《扬子法言注》。
有这一套师承关系在,麋威赠送《法言》就变得理所当然,不会被认为是附庸风雅。
总之,忙碌了一旬,一切打点妥当。
麋威拜别父母和刚刚显出孕肚的妻子,正式踏上东行之路。
随行的部下除了自江陵时期就追随过来的詹思服。
还有书佐诸葛乔,部将马忠、王平。
值得一提的是,后两者跟姜维一样,都获得了羽林郎的身份。
上一篇:大乔尚在,夫人请自重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