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第182节
想要扭转,怕是要狠狠栽一次跟头才行。
可自己哪能陪着他栽这个跟头呢?
便道:“无妨,张公已有安排,你到时依计而行便可。”
姜维听出对方暗示将有大行动,顿时转怒为喜。
指着女乐道:“你把刚刚那曲,再吹奏一遍!”
……
洛门。
麋威重新召集各部。
相比起一个月前。
各人面上多有风霜之色。
兵甲多有残破。
更有三四百骑,永久留在了陇右的山沟之间。
但这种牺牲,换来了敌军迟迟未能完成对陇右的整合。
“二三子随我奋战到这一刻,已经不负朝廷。”
“伤病者,家中无兄弟者,可跟随最后一批辎重西转。”
“安国,你为军正,替我主持此事!”
关兴领命,却未即刻离开,反而道:
“剩下的人作何安排,可是还要继续到山中‘游击’?”
麋威摇头道:“春水将化冻。”
“那时关中兵粮一运出来,我军这点破袭手段便彻底赶不上敌军补充的速度,徒劳无益。”
关兴点头,道:“那也跟着西转?”
麋威闻言,招众将上前,坦然道:
“不瞒二三子。”
“我昨日收到军报,言半月前王师进攻陇西首阳不利,敌将郝昭据险而守,抵抗顽强。”
“陛下不愿耽误战机,只能分兵围住郝昭,大军继续西袭狄道。”
“可分兵之后,围攻苏则的兵力就比原定的少。”
“只怕时日还要迁延。”
麋威微微一顿,又指着孟达对众人道:
“孟参军从一位故友处打听到一个消息。”
“张既前日行县到渭北的新阳,明早将南下上邽,与郭淮会面。”
“这或许是一个袭杀张既的机会。”
听到此处,众将原本疲惫的神色一扫而空,再次振奋。
游斗一月后,谁都知道张既对于陇右的魏军意味着什么。
如果说曹魏在关中的支柱人物,是假节都督雍、凉州诸军事,镇西将军曹真。
那在陇右。
这根柱子就是既担任过尚书,又担任过雍州刺史,如今成了凉州刺史的张既。
擒杀张既,比截杀一千个斥候信使,更能打击曹魏。
关兴激动道:“机不可失,师善速速发兵便是,何故迟疑?”
麋威摇头道:
“张既绝非粗疏之人,而孟参军这位故友职位不高,非其心腹。”
“所以情报是否属实,无法保证。”
“换言之,这此突袭,有可能无功而返,甚至是陷阱。”
“我给诸位半日时间考虑,不管参与不参与,今夜皆可遣人投书到我帐中。”
“明日我自有安排,绝不使彼此失去体面、情分!”
第148章 骑兵对骑兵
当夜。
麋威刚刚用过晡食,关兴便来到他帐中。
关兴:“我寻思遣人投书不如亲自来一趟,左右你我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你去哪我便去哪。”
麋威含笑点头,示意关兴坐下稍歇。
不多时,有使者送来马岱的“书信”。
一条用旧的马鞭。
关兴笑道:“他这是怕字写不好被你我取笑,故以鞭代之。”
很快,又有两封信送来。
分别是王平和马忠。
前者字少,只有“从征”二字。
看样子是请麾下会写字的军吏代笔的。
而举孝廉出身且担任过县长的马忠,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大篇雄文。
除了表决心以外,还替麋威稍稍分析了一些敌情。
认为张既虽然未必南行上邽。
但这个时节,张既很有可能前去新阳。
因为新阳是陇右诸县,除上邽之外,距离关中最近的一县。
后续关中辎重从临渭县西出,最先到达的就是这两个地方。
张、郭二人肯定要亲自坐镇的。
这无疑是从战术上同意麋威的选择。
麋威认真收好众将手书,对关兴叹道:
“我这人才疏德薄,没想到居然能得到二三子信任,冒死相随。”
关兴闻言,并未直接反驳。
反而忆起往事,道:
“还记得你我守江陵那段日子吗?”
麋威点头:“没齿难忘。”
关兴道:“那时我困守城北的马牧城,自以为此战必死无疑。没想到最终还能被你救下。”
“那时我便想,我何德何能,竟能得你这当世留侯看中,千方百计营救?”
麋威心道因为我想抱大腿啊。
不过他已经猜到关兴之意,笑道:
“昔年外舅(关羽)身在曹营而心在陛下。”
“虽曹操千般笼络,仍不改其心。”
“想必除了‘殊遇’二字之外,更因他与陛下志同而道合吧。”
“正是志同道合!”关兴抚掌道。
“方今天下三分,陛下龙兴于荆益,矢志匡扶汉室天下……正是英雄建功立业之时。”
“你我皆少壮,恰如那青青园中葵,若此时不努力,难道真要等到秋节之后,老大徒伤悲吗?”
“所以师善啊。”关兴看着麋威。
“我等跟从你左右,固然是信任你的才德,却也是个人志向所在。”
“为壮志而死,死得其所,何足惜哉?”
闻得此言,麋威转头望出帐门外。
望着冬夜清爽的长空。
吐出一口浊气。
今夜星光灿烂。
他忽然感觉。
或许一直以来,自己真正依仗的大腿。
既不是刘关张。
也不是诸葛亮。
而是所有人为之奋斗的,那个至死不渝的理想。
……
理想是丰满的。
现实是第二天一大早依然要钻出温暖的被窝。
然后顶着天寒地冻去干一件随时会没命的事。
不过最先来到辕门集结的,既不是麋威,也不是其余将领。
而是那个最近总是丢脸的孟达。
“张既在新阳的情报是我打听到的,若事成,我论功第一,岂能不来?”
上一篇:大乔尚在,夫人请自重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