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上公,替关羽守荆州开始 第126节
也甭管曹丕是不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但既然历代史家基本认可这两个定谥。
那还不够说明问题吗?
每与操反,事乃可成……又岂止一家一姓?
只能说。
庆幸这一世。
季汉没有浪费这两年时间。
……
数日后,樊城。
徐晃屹立城头,凝望着城外三处打着关字旗的营盘。
久久无言。
此时此刻,无数身影正从北方延绵而下。
又在敌营军士、角围的主动或被动引导下,缓缓南渡汉水。
直到身后有部将不安地动了动身,发出甲胄铿锵之声。
徐晃才缓缓回头,对一名斥候道:
“邓城果真的一夜尽空?”
那斥候早就跪得膝盖发软,此时只能勉力支撑起身体,沙哑道:
“不但邓城,就连附近乡野亦是如此!”
“据说邓县本地人也多有避居,乃是顾虑后续两军鏖战于此城,万一破城……”
斥候说不下去。
而徐晃也没有追问。
城头再次陷入一片诡异的死寂。
良久。
徐晃回转目光,对众人沉声道:
“二三子陪着徐某坚守到这一刻,已经不负曹车骑,不负朝廷。”
“撤屯吧。”
众将轰然应诺,各自释然。
可释然之后,望着远方乌央乌央南渡汉水的无数身影。
心头难免想起十二年前那段志怪传说一般的往事。
然后再次寂然无声。
当夜,徐晃使者去见关羽。
以不焚毁樊城为条件,准许他全师而退。
而关羽同意了请求,但附加一条。
只准许徐晃本部正卒退兵,且只能带十日人马的粮秣。
其余辅兵、役夫、辎重,通通要留下。
徐晃爽快答应,但请关羽明日朝食之后,主动让开北道。
于是关羽也爽快答应。
翌日约定时间一到,关羽如约让道。
而徐晃也没有爽约,只领本部人马,十日粮秣,撤出樊城。
大军逶迤向北,路过关羽的军阵前时,有使者来传信。
说关羽想邀请故人饮一杯送行酒。
但徐晃却绷着脸道:
“前为国事而来,今为国事而去。”
“待他日黄泉路上,再饮不迟!”
言罢径自打马向北。
第101章 竹牍易去,心粮难除
且不提关羽没能跟这位同郡的故旧饮上一杯,有所遗憾。
却说徐晃振旅北行了大半日,前部终于抵达邓县地界。
行经那座十二年间不知路过多少回的城池时。
一抬头。
城头正飘扬着一面陌生的“麋”字将旗。
徐晃勒住马头,对左右道:
“听闻这个麋都尉是关云长新得的婿子?”
左右立即有人应声:
“其为徐州麋子仲长子。”
“听闻先前曾在江陵屡屡献策,替关云长南压吕蒙,东退孙权,又索土于江夏。”
徐晃恍然,道:
“早前盗取襄阳城的敌将,也是他?”
不等左右应声,他已确信笑道:
“竟是个惯盗。”
左右纷纷嗤声讥笑。
徐晃喊来一骑哨骑,吩咐道:
“你替我问一问那麋威,先前汉水浮桥之约还作不作数?若还作数,何妨今日单刀俱会,以全始终!”
哨骑领命打马而去。
不多时,哨骑回报道:
“那贼将说,彼时两军交战,兵不厌诈。今日既已罢战,就不耽误将军北归之路了。”
徐晃闻言对左右哂笑道:
“果然做贼心虚!”
又将手上马鞭抛给哨骑,道:
“你再跑一趟,就说我与他外舅称兄道弟,便也算他长辈。”
“晚辈大婚,不能不赠礼。”
“听闻南人乏马,若他将来执此马鞭北投,我就赠他骏马百匹!”
哨骑再度领命而去。
这次稍微耽搁了一小会儿。
归来时,手上的马鞭已经换成了一根竹牍。
那竹色泽青翠,未经烤火去汗的处理,分明现削现写。
跟徐晃那根虽然用旧,但绝对精良的马鞭完全不在一个档次。
然而徐晃瞥见“豫州粮”三字时,一时怔然。
只听哨骑如实转述道:
“……长辈所赠不敢推辞,即以此粮牍回礼。他日将军持牍归正,可得良田千亩,封妻荫子!”
此言一出,左右将校、佐吏纷纷开声怒骂。
又说所谓粮牍粗制滥造,真假难辨,恰如其主臣,皆为虚伪无用之辈。
然而徐晃却阴沉着脸道:
“真不真,重要吗?”
“便是有人私下伪造,然后南投。”
“难道刘玄德和关云长就会拒人于门外吗?”
众人闻得徐晃之言,一时默然。
但仅仅数息后,便有几个头脑泛活的佐吏露出惶然不安的神色。
重要的。
从来都不是粮牍。
更不是辨认真伪的办法。
重要的,是人。
更是……
“民心!”徐晃一语道破。
“此贼及其主盗窃的不仅仅是三座城城,而是荆州士民之心!”
“此乃窃心贼也!”
言罢,徐晃将那竹牍狠狠投掷于地,打马直追前部。
众将忙乱跟从,却又下意识勒马躲避地上那根青竹。
仿佛那是一件不祥之物。
上一篇:大乔尚在,夫人请自重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