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都是我的!

红楼:都是我的! 第59节

  探春妹妹平日里多顾着宝玉那边,实属无奈,姑姑这边得多多体谅下才是。”

  贾探春听闻,微微一怔,抬眸看向赵驹,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有诧异,也有几分感激。

  她轻轻咬了咬下唇,似是想说些什么,却又咽了回去。

  赵姨娘闻听赵驹所言,不禁微微喟叹,眸光缓缓落在贾探春身上,那眼神之中,交织着诸多复杂意味,既有无奈,却又隐含着丝丝心疼。

  -----------------

  夜晚,勇毅伯府,内室,纱帐在微风中轻轻飘动,烛火摇曳,映照着床上紧紧相拥的两人。

  赵驹和秦可卿刚结束一场大战,此时正惬意地搂着寸丝不挂、浑身雪白的秦可卿,手指轻轻在她如羊脂玉般的脊背上摩挲着。

  赵驹嘴角噙着一抹笑意,言辞轻柔:“国子监得过了元宵才能入学,咱们家的演武场倒是修缮得差不多了。

  明日便接了鲸卿、环哥儿来咱们府上操练,打熬身子,可卿,你意下如何?”

  秦可卿听闻,原本慵懒的双眸瞬间熠熠生辉,难掩欣喜之色,“那自然是极好的!只是……环哥儿那边来咱们这儿,不方便吧?”

  赵驹手上动作不停,笑着解释:“环哥儿的院子就在咱们隔壁,翻墙过去就是了,方便得很。”

  秦可卿一听这话,脑海中瞬间浮现出自己还在宁国府的时候,赵驹那时候天天翻墙来与她相会的场景。

  她不由得轻笑出声,笑声如银铃般清脆,在这静谧的内室里回荡。

  “你笑什么呢,这般开心?”赵驹见她笑得开怀,不禁好奇问道。

  秦可卿双颊泛红,娇嗔地白了他一眼,“还不是想起你以前在宁国府,像个采花贼似的,天天翻墙来找我,也不怕摔着。”

  赵驹见秦可卿这般可人模样,当即便是欺身而上,眼眸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嘴角那抹笑意愈发浓烈,“将你这朵花采到了,摔几次都不成问题!”

  微风拂过,纱帐飘动得更为欢快,烛火晃了几晃,似是也被这满室的旖旎羞红了脸。

第106章 操练,报信

  次日破晓,赵驹吩咐亲兵前往梨花巷秦家,将秦钟接来府中。

  随后,他又亲自前往隔壁荣国府,将尚在睡梦中的贾环唤醒并带了过来。

  贾环睡眼蒙眬,望向窗外漆黑如墨的夜色,神色间满是倦怠,有气无力道:“表哥,咱有必要起这么早起吗?”

  赵驹嘴角微微上扬,轻笑一声:“嫌早?那我送你回去如何?”

  贾环闻言,赶忙收敛了那副不情愿的神情,赔笑道:“那倒还是不必了。”

  昨日赵姨娘便是放出了话来,说他若是胆敢违抗赵驹的安排,她便去叫了贾政来好好收拾他。

  赵驹估摸着秦钟还有段时间才能到,便提前向贾环交代道:“等会跟你一道的,是你嫂子的弟弟,叫做秦钟,字鲸卿。

  往后,你们便一同读书,一同习武,鲸卿性子有些腼腆,你可不许欺负他。”

  贾环苦着脸,无语道:“那秦钟又没招惹到我,我干嘛去欺负他。”

  赵驹颔首,面露欣慰之色,缓缓道:“都是亲戚,年后你二人同入国子监,彼此也好有个帮衬。”

  贾环平时在荣国府,能跟他玩在一起的只有贾琮和他院子里两个小丫鬟,这会听赵驹这样说,心里琢磨着多一个伴儿倒也不错,便点头应下。

  正说着,门外亲兵高声通报:“伯爷,秦公子到了。”

  赵驹闻言,对贾环笑道:“人来了。”

  贾环转头往门口看去。

  只见一与他年纪相仿的少年,身着素净长衫,身形清瘦,面容白皙,双眸明亮而灵动,眉梢眼角尽是柔和秀气,正站在门口,略带拘谨地向里边张望。

  贾环望着秦钟,一时间竟失了神,目光不自觉又转向赵驹,下意识抬手摸了摸自己的脸,神色瞬间黯淡,面皮也随之耷拉下来。

  赵驹看着他这幅不成调的样子就来气,一巴掌拍在他的脑门上,没好气地道:“大清早的就摆出这幅死人样,能不能精神点!”

  贾环被拍得龇牙咧嘴。

  总觉得自己迟早有一天会被赵驹几个拍成傻子。

  待二人操练完毕,赵驹便将贾环送回荣国府。

  贾环回到自己房中,径直躺倒在床上,神色间满是疲惫。

  恰在此时,赵姨娘从外步入,见贾环仍赖在床榻上,不禁柳眉微蹙,问道:“你怎还在这儿?族学不是过两日才休学么?”

  贾环面露苦色,生无可恋道:“姨娘,今儿便不去学堂了吧?”

  赵姨娘一听,眉头瞬间竖起,声音尖锐道:“怎么,你也要学那宝玉逃课?这才积极几天,就想偷懒?

  赶紧给我起来,收拾妥当去学堂!不然小心等会老爷知道拿了大棒来收拾你!”

  贾环有气无力地哼哼道:“姨娘,今儿在表哥府里练得狠了,身子乏得厉害,要不今儿就歇上一日吧。”

  赵姨娘冷笑一声,满脸鄙夷,“休要在老娘面前耍滑!你表哥特意与我讲过,晨练不影响你在族学读书。

  莫要拿你表哥当借口,赶紧给老娘起床!若是再磨磨蹭蹭,仔细你的皮!”

  贾环满心不情愿,却又不敢违抗赵姨娘,只能磨磨蹭蹭地从床上坐起,哼哼唧唧地收拾东西。

  赵姨娘实在看不下去,便是亲自动手帮贾环收拾了几本常看的书,而后骂骂咧咧地将他推出了院子。

  之前都是赵国基负责接送贾环去族学那边,现在赵国基放了良,接送贾环去学堂的重任便是被赵姨娘交于了丫鬟小吉祥。

  小吉祥是荣国府的家生子,比贾环还要小上个两三岁,平日里就在赵姨娘院子里做事,乃是赵姨娘的‘左膀右臂’。

  路上有个婆子见贾环二人一大一小两个人几乎是被赵姨娘赶出院子,眼珠子咕噜噜转了转,便是往王夫人的屋里走去。

  此时,王夫人正安然端坐于自己屋内的榻上,神色间隐隐透着几分疲惫。

  身为贾家当家太太,每日琐事如麻,作为儿媳,侍奉贾母更是半点不敢懈怠。

  每日清晨,贾母尚未起身,王夫人便得早早筹备妥当。

  待贾母用膳之际,她还得在一旁小心伺候,直至贾母用完饭歇息着了,王夫人方能回到自己屋子用饭。

  平日里,贾母大多会象征性地让王夫人帮她夹上几筷子菜,便叫王夫人一同坐下用饭。

  如此,既显儿媳的孝道,又显长辈的慈爱。

  可这几日,不知为何,贾母似是心情欠佳,竟接连着让她伺候,可把她累得够呛。

  她轻揉太阳穴,靠在榻上,刚想稍作歇息,便见李嬷嬷匆匆走进来。

  这李嬷嬷是贾宝玉的奶娘,儿子李贵在贾宝玉跟前听用。

  王夫人抬眸,瞥了那婆子一眼,轻声说道:“李嬷嬷,今日怎么来了?快请坐。”

  李嬷嬷小心翼翼地在王夫人对面坐下,而后笑着说道:“太太,我方才瞧见一件趣事。”

  王夫人颇为给面子,接话道:“哦?是何事?”

  李嬷嬷便将方才看到贾环被赵姨娘赶去族学之事,一五一十地讲给王夫人听了。

  王夫人转动手中佛珠,面上闪过一丝满意之色,悠悠说道:“环哥儿不想读书,他老子娘再怎么逼着又有何用?

  这孩子年纪还小,心思不在读书上,就由着他闹去吧,等过上几年,自然就开窍了。”

  李嬷嬷在一旁赔笑附和:“太太所言极是,环三爷平日里看着就不上进,是万万不能宝二爷相比的。”

  王夫人微微点头,又叮嘱道:“今日这事,你也莫要再四处宣扬了,万一被老爷知道了,环哥儿怕是没好日子过。”

  李嬷嬷听闻,连忙堆起满脸笑意,附和道:“可不是嘛,唯有太太这般仁慈,才对府里的哥儿们处处上心!环三爷那副模样,太太还能如此宽厚以待。

  再看咱们宝二爷,自小就机灵聪慧,可也全亏了太太平日里精心教导、用心照拂,才有如今这般出色。”

  王夫人嘴角微微上扬,眼中闪过一抹得色,轻轻摆了摆手,说道:“都是府里的哥儿,我自然都得帮忙操持着。

  宝玉那孩子虽说伶俐,却也顽皮,还得时刻提点着。

  至于环哥儿,他若能自己奋发上进,那自然再好不过;若实在难以进取,我也不好强求不是?”

第107章 新军,手册

  是夜,赵驹秉烛而坐,手中捧着本兵书,目光却时常游离,思绪飘向远方。

  他肩负着安朔帝交付的重任,负责统领训练十五万新军。

  这看似简单的数字,实则如山般沉重,压得他有些喘不过气来。

  真正着手操练,赵驹只觉其中艰难远超想象,仅后勤一事,便已让他焦头烂额。

  所幸,安朔帝并未将这千钧重担全然压在他一人肩头,而是将十五万新军均分为五大军。

  赵驹统领全局,并亲率一军操练,其余四军则分别由忠顺亲王、贾永祥、刘猛与周正各负其责。

  忠顺亲王不必多说,从其封号便能看出,乃是安朔帝最为坚定的拥趸者,昔日安朔帝能登顶大宝,忠顺亲王鞍前马后,功不可没。

  贾永祥原本是属于景宁一脉,在太上皇与安朔帝的抉择中,他选择了更年轻的安朔帝而事之,自此备受安朔帝器重,仕途顺遂。

  刘猛,是原来的禁军统领,侯孝安出征时,禁军几乎是倾巢而出,安朔帝便是命其负责操练部分新军。

  周正,乃周皇后一母同胞的亲弟弟,是原来的禁军副统领。

  安朔帝登基之初,有意提拔后族,以彰显皇恩,却被周皇后婉拒,仅叫周正协助安朔帝掌管禁军,低调行事。

  赵驹正沉吟思索间,一阵细碎的脚步声从外边传来。

  他抬眸望去,只见秦可卿款步而入,身姿袅袅,如弱柳扶风。

  身后宝珠瑞珠两个丫鬟,恭谨地提着食盒,饭菜的香气隐隐从盒中飘散而出。

  自他们从赵府迁至勇毅伯府,生活起居便有了诸多变化。

  之前赵府的下人,皆被留在赵府看守府邸。

  勇毅伯府内,前院由赵驹的亲兵戍守,日夜轮值巡逻,守护着府中安宁,这些亲兵自大同边关便是追随赵驹,忠心可鉴。

  而后院诸事,则由亲兵家眷操持,有秦可卿主持大局,倒也打理得井井有条。

  秦可卿款步至赵驹身畔,柔声道:“瞧你这一整晚都在书房忙碌,想着这会子应该是饿了。

  我便特意吩咐厨房做了些你爱吃的小菜,快趁热用些。”

  言罢,向身旁丫鬟递了个眼色,宝珠瑞珠会意,将食盒中的饭菜逐一取出,摆放在案几之上。

  烛火摇曳,光影在桌上精致菜肴间跳跃,亦勾勒出秦可卿满含关切的面庞。

  赵驹抬眸,见到秦可卿,原本略显疲惫的面庞上浮现一抹笑意。

  他长臂一伸,轻轻拉过秦可卿,温声道:“刚好饿了,可卿来得正巧,陪为夫一同用些。”

首节 上一节 59/3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