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都是我的! 第346节
可出乎他意料的是,当他与妙玉一同将请求道出后,甄士隐几乎没有太多犹豫,便点头应了下来,明确表示往后再也不会帮太虚幻境的人做事。
可赵驹一番思索之后,还是决定叫甄士隐继续呆在这道观。
一来,太虚幻境的动向始终是颗不定时炸弹,眼下唯有甄士隐能以“自己人”身份潜伏其中,悄悄传递消息。
若是此时带他离开,等于断了唯一的眼线,后续再想掌握对方的动作,只会难上加难。
二来,香菱那边的态度也让他有些顾虑。
虽然香菱对自己亲生父母存在很大的期待,但这些年的过往经历,让她对甄士隐始终存着些隔阂,短时间内有些无法接受。
既定下主意,离别便也来得快。
道观外的青石板路上,马车早已备好,赵驹几人迎着甄士隐那饱含不舍的眼光先后上了车。
车帘落下的瞬间,观内那道孤寂的身影被隔绝在外,车厢里的气氛也随之沉了下来,只剩下车轮碾过路面的“轱辘”声。
沉默持续了片刻,妙玉终是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侧头看向身旁的赵驹,轻声问道:“侯爷怎知那觉明是茫茫师伯的弟子?”
这话让正望着车窗外沉思的赵驹微微一愣,随即回过神来。
他嘴角勾起一抹轻笑,语气带着几分随意:“我哪里知道那癞头和尚的事?只不过知道有这么个人,想故意往那和尚身上泼脏水罢了。
哪曾想那觉明竟真的是那癞头和尚的弟子?”
“原来是这样……”
妙玉听得有些无语,感情之前的步步推算,到头来竟是瞎猫碰上死耗子。
可她心中的疑问并未完全消散,又接着追问:“那后边侯爷怎么打算?”
赵驹收敛起笑意,指尖轻轻敲击着膝盖,思索片刻后,神色变得凝重起来:“你师兄已经答应帮忙传递假消息回太虚幻境,想来应当能稳住一段时间。
这段时间,咱们先将扬州城这边的局势整理清楚再说。”
最重要的是,得把甄家那边的情况搞清楚。
既然甄家暗中掌握着这么一股武装势力,那不管是帮别人起事,还是自己对那把龙椅起了兴趣,随时都有可能再起战乱。
到时候战火一开,势必会对大景朝的国力造成不小的影响。
届时大景朝对太虚幻境里的人压制力变小,他们定会趁乱出来搞事情。
这可不是他能容忍的。
-----------------
另一边的荣国府,丝毫没有比扬州城安稳半分。
扬州那边是明面上的局势动荡,荣国府里却是暗潮汹涌的内宅纷争,正搅得人心不安。
事情的由头,还是荣国府的中馈之事。
在王夫人和王熙凤的大力推荐下,贾母终究还是同意了将荣国府的中馈之事交由探春暂管。
可谁也没料到,事情到这里竟生了变故。
不知王夫人是真担心探春年纪轻、性子刚,怕她独掌大权会失了分寸,还是另有盘算,竟又在贾母面前撺掇,说不如让李纨和薛宝钗一同协助探春管家,也好有个帮衬。
这话听着是为探春着想,可明眼人都能瞧出几分不对劲。
荣国府的家事,何时轮得到一个外姓人来插手了?
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贾母竟没多犹豫,一口就应下了王夫人的请求。
消息传到探春耳中时,可着实把她气得不轻。
探春倒也并非在气李纨。
李纨是大哥贾珠的遗孀,也是自家明媒正娶的珠大奶奶,跟着一同管家,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
更何况探春深知李纨的性子,素来温和寡淡,万事只求安稳,平日里遇到需要拿主意的事,多半只会笑着推脱,从不轻易表态。
说白了,李纨不过是个“挂名”的帮手,府里真正主事的,终究还得是她。
可薛宝钗算什么?
论亲疏,她只是王夫人的外甥女,只是客居在荣国府的表亲;
论身份,她既非府中主母,也非未出阁的贾府姑娘,不过是个暂住的外姓女子。
如今却要和自己一同执掌荣国府的中馈,这算哪门子的规矩?
原先探春还觉得这宝姐姐是个不可多得的玩伴,这会也是开始看她不顺眼起来。
更叫她恼火的是,薛宝钗管家的理念竟是跟她背道而驰。
眼下荣国府早已不比从前,府中积弊重重,账目混乱,下人更是借着主子们的疏忽偷懒耍滑,若不及时整顿,怕是要越发衰败。
所以探春一接手,便主张锐意改革,兴利除弊。
她重新核对库房账目,将那些长期被下人私占的物资尽数收回;
又立下新规,要求各院按人头领用月钱,杜绝铺张浪费;
碰到下人消极怠工或是中饱私囊的情况,更是毫不留情地惩处、问责,只求能让府中事务重回正轨。
可薛宝钗却完全是另一副做派。
她总说“下人也是人生父母养的,何苦对他们这般严苛”,主张对下人宽容以待。
前几日厨房的婆子偷偷克扣食材,被探春查出后,本想按规矩罚她个月钱,再当众警告以儆效尤。
可薛宝钗却在一旁拦着,说“不过是些小事,婆子们也不容易,训诫几句也就罢了,真罚了钱,倒显得咱们主子小气”。
还有一次负责打理花园的小厮弄丢了几盆珍贵的兰花,探春要追查责任,薛宝钗又劝“花草本是外物,丢了便丢了,若因此闹得人仰马翻,反倒伤了府里的和气”。
这般理念不合,让两人时常发生争执。
甚至有几次在管家议事时,两人各执一词,吵得面红耳赤。
探春觉得薛宝钗是“妇人之仁”,这般纵容只会让下人越发肆无忌惮,到最后坏了府里的规矩;
薛宝钗却觉得探春是“过于刚硬”,不懂变通,容易失了下人的人心。
站在一旁的李纨,见状也只是频频叹气,既不帮着探春,也不附和薛宝钗。
只在两人争执得厉害时,轻声劝上一句“都是为了府里好,有话慢慢说”,终究还是起不了任何作用。
第386章 诉苦
这日,两人又因库房采买的事吵了起来。
探春认为采买的布料价格虚高,要彻查采买的婆子,薛宝钗却觉得“账目上多年都是这么采买的,冒然查问会寒了府里老人的心”。
争执过后,探春只觉得胸口憋得发慌,满肚子的委屈和怒火没处发泄。
她思来想去,这会府里能懂她难处、又能说上几句话的,也就只有王熙凤了。
于是也顾不上丫鬟的劝阻,转身就气冲冲地往王熙凤的院子走去。
此时的王熙凤,孕期已深,肚子越发显怀,平日里大多时候都靠在软榻上养着精神。
见探春掀帘进来时,一张俏脸绷得紧紧的,眉头拧成了疙瘩,满脸都是掩不住的不忿之色。
王熙凤先是一愣,随即忍不住笑得花枝乱颤:“哎哟,我的三妹妹这是受了多大的委屈,竟跑到我这来寻安慰了?
快坐,平儿,给三姑娘倒杯茶来,让她顺顺气。”
探春见她嘴角噙着笑,眼神里满是幸灾乐祸,心中的火气越发往上冒。
自己这边焦头烂额,她倒好,当个甩手掌柜还看起了笑话。
可她转念一想,二嫂子如今怀着身孕,身子金贵,若是跟她计较,反倒显得自己不懂事,便强压下心头的不爽,在软榻旁的椅子上坐下,一言不发地生闷气。
王熙凤见状,也不再打趣她,接过平儿递来的茶盏,轻轻抿了一口,才笑着开口宽慰:“看你这模样,不用猜也知道,定是又跟那位起了争执?”
探春本就憋着火,被她一语点破,更是绷不住脸,声音带着几分委屈:“要不然还能是为了什么?你说太太为何偏生要指了薛姑娘来一旁捣乱?”
是的,在探春看来,薛宝钗如今哪里是“协助”管家,分明就是来给她添乱的。
她要整顿,薛宝钗就拦着;
她要问责,薛宝钗就劝和。
加上这段时间薛宝钗有意无意给她造成不少麻烦,先前对“宝姐姐”的那点好感早已荡然无存,这会连称呼都冷硬地改成了“薛姑娘”。
王熙凤听着,眼底的笑意淡了几分。
她先前执掌中馈时,被府里大小事务绊住,每日里费心费力,有些事当局者迷,倒没细想王夫人的心思。
如今将管家权交了出去,反倒成了旁观者,许多之前没看透的关节,此刻竟清晰起来。
她放下茶盏,手指轻轻摩挲着软榻的扶手,忽然冷笑一声,语气里满是讥讽:“还能为了什么?
不就是在有意培养和考察那位薛姑娘,给她机会熟悉荣国府的家事,为她日后成了‘宝二奶奶’、名正言顺地接手荣国府的中馈提前做准备?”
“啊?”
探春闻言,猛地抬起头,满眼都是震惊,愣在原地半晌说不出话来。
可她静下心来仔细一想,好像也只有这个说法,才能解释王夫人这一连串反常的所作所为。
探春的目光落在王熙凤那略带讥讽的脸上,迟疑了片刻,还是忍不住开口:“可是,就算薛姑娘将来真嫁给宝二哥,成了宝二奶奶,这荣国府的中馈也轮不到她来管吧?”
王熙凤见她语气真诚,心中不由得欢喜,可听到探春的疑问,她又忍不住冷笑一声:“要不然你以为,那薛姑娘为何这般大度,直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不明摆着是在收买人心?”
王熙凤顿了顿,眼神越发锐利:“府里的下人精着呢,谁待他们宽和,谁对他们严苛,心里门儿清。
那位这般处处维护他们,不就是想让下人们念着她的好?
等将来她真的嫁进府里来,这些人自然会站在她那边,府里的事也就由着她拿捏了。”
探春听得一愣,细想这些日子薛宝钗的所作所为,确实如王熙凤所说。
每次她要动真格整顿府里的下人,薛宝钗总能用各式各样的理由挡回来。
久而久之,下人们见了薛宝钗,都满脸堆笑地奉承;
反观她自己,倒落了个“严苛、不近人情”的名声,连平日里亲近的小丫鬟,都敢在她背后嘀咕几句。
这么一看,王熙凤的话竟半点没错。
可想通这一层后,探春心中的火气又忍不住蹭蹭往上冒。
薛宝钗这般行事倒是落了个贤良宽厚的好名声,可她这般体恤下人、顾全和气,花的可都是荣国府的银子!
上一篇: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