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类父?爱你老爹,玄武门见! 第130节
两个时辰后,掩埋的土坑再次被挖开,行刑吏卒开始往里面灌注猛火油,张汤扔入了火把。
热易生疫,又紧邻滋养无数关中田地、百姓的渭河,不能留下任何危险。
一个个“火焰坑”冲天而起,行刑者、观刑者的面容都在火焰中扭曲,燃烧过后飘落的黑灰,落到人的身上,顿时便会让人起一身鸡皮疙瘩。
关中平原的夜空被照亮,直至黎明的到来,方才迟迟熄灭。
余烬未散的坑洞里,没了人的痕迹,只剩下未有完全化成灰的骨头,张汤检验过后,命令行刑吏卒掩埋。
监刑台也被拆掉,那些土全部填回了坑洞之中,刚刚好。
“从今往后,大司空你我,便是后世唾骂的‘狗官’了。”
边通踩着热土,为自己的身后名叹息。
上一个坑杀这么多人的还是秦朝武安君白起,长平一战,白起坑杀了赵国四十万降卒,为之不祥,被秦昭襄王赐死杜邮。
他莫名地觉得,自己的寿短了些。
也在担心死后,后人对主刑的自己如何评价,上君走狗?亦或是鹰犬。
正要上车架的张汤脚步一顿,回头望着他,“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但我相信我之后,会有无数后人为我粉饰是非。”
作为一名纯粹的酷吏,他做了这么多事,在后世的声誉,哪怕再坏,也坏不过商鞅,他和商鞅,也会成为所有法吏的丰碑。
依然是那句话,“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言罢,张汤便上了车架,车轮辚辚驶向长安城。
“大司空,为何这么心急?”
边通望着车尾,十分不明白,只听车过之处,昂然的声音传来,“来不及了,我要去踹儒人的坟!”
第196章 共功
“开门,共功!”
长安城,兒府。
此地距街市不过百步,但所有的喧哗都被一道宽阔的松柏林所阻,阵阵清风啾啾鸟鸣,与身后的大市仿佛隔了个人间。
树木沉沉,极是幽静。
堂堂中大夫府邸,常有拜访者也是轻声细语,何时如今日这般,一大群人过来就拍门、叫门。
门房自然是不敢开门的,不论是外面这些人的身份,或是架势,无不证明来者不善。
百家在朝世职子弟,来讨债的!
从那日廷议后,中大夫回到府上便病了,一直没有下床,吩咐家眷夜行被绣、门房守住门户,以后低调行事,最好别被任何人注意到。
到底没有躲过去。
以朝廷世职太常丞、墨家下代巨子索庐参为首的百家人,清算了一圈中外两朝儒官,最后找上了“共功制”的提出者兒宽。
然而,装睡的人,是永远叫不醒的,紧闭,甚至是封闭的府门,同样永远无法叫开。
这也激恼了百家中人,小小的府门,瞧不起谁呢?
随着索庐参一声令下,墨家子弟立刻搬来了一根前端包裹有铜铁的巨大圆木。
墨家子弟唱着旧日山歌,那歌声仿佛从天外飞来,在松柏林上空飘渺回旋,荡气回肠。
“生人莫要恋乐土噢
乐土原有千般苦啊
何日天下兼相爱也
抛却矛戈共耕织呦
莫道乐土千般苦
甘泉原从苦中出
若得天下兼相爱
犹是日月两聚头”
一声一撞,在能够破城的攻城锤之下,兒府的府门连同门框、门墙都倒塌了下来。
幸亏兒府门房反应迅速,早早地从门后逃到旁边空地上,不然,不被砸死也要被槌死。
闻声强撑着身体来到前门的兒宽,望着恩师孔安国为他亲书的匾额,被百家中人踩在脚下,不由得目眦尽裂。
“呦!”
“中大夫还活着呢?”
这一开口,就知道是出自阴阳家之口,邹平油然感慨,“要不说,还是你们儒家‘心怀天下’啊,换作是我,为师学招惹了这样的大祸,早就找根绳把自己吊死了。”
兒宽强忍着吐血的冲动,低吼道:“竖子!”
“哦呦,还有力气骂人,看样子中大夫的身体还撑得住,中大夫可得看好了。”
邹平竟如沐春风,对着百家中人招呼道:“兄弟们,抄家伙什儿,上!”
“尔敢!”
困兽之斗,是吓唬不住人的,索庐参一把就把兒宽推倒在一边,面对兒宽护卫的怒视和靠近,微微冷笑:“抄没儒家,乃上君敕令,敢动?动则灭族!”
“兒宽,想清楚了!”
时至今日。
大汉朝廷仍然没有“反儒”,虽然官宣抄没儒产,但不代表反儒,根据共功之论,天下臣民只是把自己的东西拿回去。
儒者如有阻拦,那便是抢夺并试图占据天下臣民共功,此乃大罪。
“中大夫,国中曾有秦始皇帝‘焚书坑儒’之言,别让我大汉朝真正上演这幕故事,亦或者事故,勿谓言之不预。”农家赵过友善提醒道。
挨打要立正,既然站错了队,说错了话,那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顽强抵抗,只有死路一条。
“中大夫,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么多儒家都抄了,您也不多什么对吧?”道家许庄好心劝说道。
兒宽喉咙一咸,强行把那口血咽了回去,恨意滔天,“那你们为什么不去抄了丞相府呢?”
百家中人俱是一顿,许庄十分诚实,“老相国有点强过头了。”
黄老道家不是其他百家,在陛下没有崇儒之前,始终作为大汉治术存在,没有人比黄老道家更清楚老相国这一路走来。
老丞相的确是以儒家立身朝廷,过去、现在都没有做更改,以后恐怕也不会更张,但他们这群人要是跑到丞相府共功,十成十会被打出来。
公孙弘,不止是大汉丞相,亦是大汉太傅。
太傅是“古官”,在大汉朝,于吕后称制时期首设,初任安国侯王陵,再任辟阳侯审食其,高后八年便废除。
而今,上君为了赋予公孙弘殊荣,又恢复了太傅之职,这样的存在,连百家也不敢掠其锋芒。
索庐参奔着府中的藏简阁就去了,一脚踹开阁门,临入内前,转头望向兒宽问道:“老相国是儒家人吗?”
闻言,兒宽如遭雷击,而百家中人都绷不住了,放声大笑,跟着进入了藏简阁。
儒皮法骨,从未和儒家同心同德的老丞相,竟然要成为儒家最后一尊大儒,这也太阴间笑话了。
儒家最后的辉煌,是由儒家的掘墓人绽放的。
兒宽吐血倒地。
兒府中人连忙救人。
冲入藏简阁里的百家中人,却有了大发现。
“这不是我道家的《文始真经》吗?”许庄在数以万卷的书简中,找到了道家经典。
“消失的《商君书·君臣第二十三》,原来在这。”
“这是我墨家钜子的《兼爱》篇手札。”
“我阴阳家的《邹子终始》也在这。”
“……”
藏简阁中,惊呼声不断响起,诸子百家不见的典籍著作、残篇、手札纷纷被找到。
根本不是遗失了,而是被歹人刻意藏匿了起来,更过分的是,歹人从中学到了东西,反口说是儒家之原创。
“贼!”
“大贼!”
“儒贼!”
“……”
愤怒的百家中人忍不住大骂出声,把诸子百家集体的智慧化为己用再干死诸子百家,这种绝户之事也就儒贼能干的出来。
“搬走!”
“搬走!”
“搬走!”
“……”
诸子百家中人守住藏简阁,呼唤门人来此迎回先贤智慧,无数的百家门人涌入兒府,直接将整个书阁搬空了,一简不留。
索庐参等人也不忘兒宽靠着百家智慧所换取的财富,除了人不要,地皮搬不走,其他的,该搬都搬,应拆都拆。
偌大的兒府,被“夷为平地”。
次日清早,兒宽感受到强烈日光照射,缓缓睁开眼睛,望着熟悉的人,熟悉的地方,心生疑惑道:“我记得我有个家啊?”
第197章 西狩
山山寒色,天末凉风。
丑时正刻的孔子故里仍陷入无尽夜色的笼罩之中。
“鲁城中有阜,委曲长七八里”,号为鲁国故都的曲阜城,一直是儒家中人梦想的“圣京”。
但在今早,圣人后裔似乎不得不与之说再见了。
自孔子离世,儒家的政治主张始终未能得以伸展,尤其是在孟子之后,这个学派仿佛已经筋疲力尽,奔走仕途矢志治世的精神大大衰减,渐渐地专务于治学授徒了。
上一篇:家父崇祯帝,请陛下称万岁
下一篇:红楼:都是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