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魂穿刘关张,诸侯们被整麻了

魂穿刘关张,诸侯们被整麻了 第230节

“所以虽然这里有子纲的探照灯在防备...”

“但主公也要小心他们大部队假意攻打西门,而分出小队偷袭其他城门。”

刘备笑了笑:“小部队偷袭吗?”

“仲景!”

张仲景面色平静。

之前刘备就找过他商量好了,早有心理准备。

张仲景向前一步,拱手道:“在!”

“你负责用望远镜观察敌方动向,若敌军悄悄分出小股部队攻打其他城门,立刻来报!”

“是!”

荀衍问道:“主公,望远镜虽然能看到很远的距离。”

“但这前面一片漆黑,子纲的光照不了这么远,你怎么看?”

刘备解释道:“仲景的绝技是可以看到别人的病灶发光,越是严重,光芒越亮。”

“即使在夜里他也能看清敌人的病灶。”

“在夜里使用,相当于夜视仪、红外热像仪。”

“目光所及之处都能看到。”

“如果敌人是健康人,或者病得比较轻,仲景自然看不清楚。”

“但我就不信他们常年征战,个个都这么健康!”

张仲景点点头道:

“虽然会被一些路过的动物所干扰,但分清是大军还是动物发出的红光还是比较容易的。”

荀衍抽了抽嘴角。

好家伙。

怎么突然发现张仲景挺适合随军出征的....

这样下来,敌人夜战完全没有优势啊。

刘备叹息道:

“可惜不知道对方的进攻人数和进攻路线,不然高低给他整个十面埋伏。”

....

到了半夜一点左右。

隔着很远的距离,一声声哨响接力传来。

最后传到刘备耳边。

“哔!!!!”

这是刘备安排的暗桩在提醒刘备敌方大军来袭。

刘备顿时困意全无:“准备防守!”

守城士兵们纷纷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弓箭手手持长弓,壮汉民夫搬来滚木和礌石,心中忐忑地望着前方。

夏侯渊听到那暗桩的哨声,并不意外。

刘备早有准备是正常的事。

很快夏侯渊在距离郯县一公里外停了下来,整备军队。

探路的斥候悄然返回,和夏侯渊报告前方情况。

“夏侯将军,恐怕我们潜行靠近城墙是不行了....”

夏侯渊看了一眼斥候脸上写着“王八”两个字。

挑了挑眉道:“你脸上的字是怎么回事?”

斥候有点懵:“什么字,我脸上有字吗?”

“算了。”

夏侯渊摆摆手,军务紧急,夏侯渊无心细究。

他皱眉道:

“怎么?刘备把在城门前堆满火堆了吗?”

“一点视野死角都没有吗?”

夏侯渊想从他们的视野死角潜入到城墙根下,然后出其不意登上城墙。

士兵摇摇头道:

“因为城墙上有个人两眼放光,随时可能发现我们。”

他追问道:“那两眼放光的是绝技吧?有威力吗?”

斥候道:“好像没有什么威力,就只是放光而已。”

夏侯渊终于放心了一些。

没有威力就好。

夏侯渊传令道:“让那三百人佯攻南门,把西门的兵力吸引过去。”

“是!”

夏侯渊又对张郃道:“儁乂,待会儿我骑在你身上。”

“我给你施加三倍移动速度,你同时不断发动位移。”

“我们用最快的速度从侧面冲上去,让那刘备猝不及防。”

张郃抽了抽嘴角:“好吧....”

.....

张仲景拿着望远镜观察,忽然发现远处山林中出现大量红光。

这些老兵浑身上下没有几处好的地方,张仲景观察得非常清晰。

他连忙喊道:“敌军来了!”

果然,刘备安排的暗桩也在这时候吹响了警报哨声。

紧接着南门方向响起了一连串哨声。

这说明敌军选择绕过西门,去进攻南门了。

荀衍道:“主公,看来南门需要支援。”

张仲景抬着望远镜道:

“不!那只是一小股部队佯攻而已,真正的大军还在我们前方。”

在张仲景的视角里,山林深处透着密密麻麻的红光,很显然,那是大军在按兵不动。

在荀衍的视角里,前面就是一片漆黑,什么都没有。

如果不是张仲景,恐怕他们真的会把一部分兵力和武将调到南门防守。

夏侯渊约摸着佯攻部队已经到达南门。

他熟练地骑上张郃,命令道:

“传令!全军出击!”

“杀!”

很快,从黑暗处钻出来乌泱泱的一片人,扛着云梯朝着郯县城墙冲了过来。

这气势,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万人大军袭来。

刘备先是让人来了一波箭雨,地毯式覆盖。

加上张纮的激光眼火力全开,疯狂闪烁干扰敌军视线,闪得士兵睁不开眼。

大军一时难以前进。

忽然!

有一个紫袍人骑着一个蓝袍人从大军中冲了出来。

速度极快!

那蓝袍人跑得很快,跟赛龙舟似地,每划一下长枪就突进一小段距离。

同时紫袍人攻速极快,帮着蓝袍人格挡箭雨,手里还扛着一架云梯。

刘备一脸懵逼。

卧槽!?

你们也会武将组合技!?

第187章 华佗大将

刘备脑袋嗡嗡的。

指着夏侯渊惊讶道:

“我以为赵云当坐骑已经够快了,没想到有人比他还快!”

“这是谁的部将!?”

荀衍大脑快速处理眼前复杂的信息,一瞬间就得出了答案:

“那是夏侯渊和张郃,夏侯渊是能让坐骑三倍速移动,张郃发动攻击能突进两米,附带二倍力量攻击。”

“因此他们两个人组合在一起才能如此之快。”

首节 上一节 230/2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