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魂穿刘关张,诸侯们被整麻了

魂穿刘关张,诸侯们被整麻了 第228节

心腹道:“因为中间又杀出了个叫典韦的人。”

沮授诧异道:“典韦?我记得他也是郭嘉的副将,跟着郭嘉剿匪的校尉,身上没有绝技。”

“颜良这都没打过吗?”

心腹一脸无语道:“颜将军又把那个典韦打觉醒了。”

沮授:“......”

好家伙!

颜良这一趟非但没有拦住援军,还给刘备整出了两个绝技武将!?

要不是知道颜良对袁绍绝对忠诚,沮授都怀疑颜良是刘备的内鬼。

许攸听说颜良战败回来,连忙赶过来查看。

整个人都麻了。

怎么颜良的骑兵团变成裤衩子骑兵团了?

但他现在无心探究原因。

他和沮授说道:“既然颜良战败,那东海战事就没有悬念了,我们可以撤军了。”

“不论偷袭东海成功与否,眼下我们在这里都没有任何作用。”

“而且张飞已经把我们大营摸透了,数万大军在长清县虎视眈眈,随时出动。”

“颜良身受重伤,我们根本不是张飞的对手,应及早撤离。”

“否则我们这两万大军就要被张飞重创。”

沮授抿了抿嘴。

他不甘心啊。

明明很多时候已经接近成功了。

无论是主公安排的奇袭寿春计划...

程昱设伏打断关羽蓄力....

田丰两万人拖住数万援军...

戏志才偷袭东海的奇谋....

明明每个人都做得很好。

偏偏意外频出,被刘备军一一瓦解。

难道天命在刘备身上?

沮授点点头,遗憾道:“撤吧,回防冀州。”

“希望夏侯渊能比许褚先一步到达郯县,擒获刘备吧。”

于是沮授安排大军紧急撤离。

果然,他们刚撤离不久,张飞就带人杀过来了。

看着颜良军空荡荡的大营。

张飞咬牙切齿道:“这颜良军真滑头。”

“要是他们晚一个小时跑路,他一半人都得给我留下来!”

不过他们走得匆忙,许多军粮和装备还留在这里,倒是一笔巨款。

忽然有人来报:“张将军,许将军和典将军遭到了颜良部队的拦截。”

张飞有些惊讶,这颜良部队是怎么潜入后方的?

他竟然没有收到狼烟预警。

张飞心情沉重地打开信件。

随后很快眉头舒展,面露狂喜。

许褚和典韦竟然打赢颜良了?

颜良真是个好人呐....

竟然还把许褚和典韦的绝技给激活了!

而且颜良被放走了,此时颜良应该已经回到大营,身受重伤,所以他们才紧急撤军的吧?

张飞收起信件,高声道:

“诸位将士,随我追杀颜良军,将他们赶到黄河对岸!”

....

夜幕降临。

郯县不远处,夏侯渊和张郃正在骑着各自的战马,带着两千人一人双马,朝着郯县冲刺。

一路上,夏侯渊看到东海的基建,颇为感慨。

“刘备倒有几分本事,短短几个月,便把东海治理成这副盛世模样。”

“且不说是不是荀衍的功劳,刘备若是能从善如流,倒也不失为明主。”

张郃点点头道:

“可惜他选择了袁术这个草包,天下不能落在袁术手里!”

夏侯渊点点头道:

“所以...儁乂(iùn yì),这是我们最后的机会了!”

第185章 城中无大将,老头作先锋

郯县。

按照荀衍估计,敌方大军今晚午时期间就会到达郯县附近。

因此城防布置紧张而有序地进行了一整天。

为了百姓的安全,刘备把城外的百姓都收了进来。

并且为他们安排好了军用营帐,将就一晚。

小孩不懂事,突然来到陌生的环境一时不适应,于是营帐区一片哭闹声。

“娘!我要回家!”

父母其实也很惶恐,只是在孩子面前强装镇定。

好不容易过了几个月安稳日子。

眼看日子越过越红火了,能勉强果腹,不至于饿死。

好赖能养活一家子。

怎么又要打仗了?

战乱的日子他们真是受够了。

他们心中默默祈祷自己的茅屋不要被那些贼兵糟蹋了。

马上就要过冬了,没有屋子可咋办啊。

父母只好安慰孩子道:“乖...太守说明天就可以回去了。”

但孩子听不懂这些话,只是一味哭闹着要回家。

最后孩子他娘带着孩子画火柴人,孩子才停止了哭闹。

张纮来安抚百姓道:

“诸位乡亲,虽然敌军来得突然,但相信我们,我们很快就能解决战斗。”

有人站起来道:“张曹掾,若是防守艰难,我申请出战!”

“绝不能让贼军打进来!”

“对!我也申请出战!”

“好!都是爷们儿,算我一个!”

百姓守城的热情高涨,都想守护好来之不易的好生活。

许多老人从出生到现在,都没有见过像刘备这么好的官。

他们不知道什么袁术草不草包,袁绍英不英明。

他们只知道,刘备不在,他们就没有好日子过。

在他们看来刘备才是最英明的那个官。

他们愿意一辈子都活在刘备的统治之下。

张纮不禁感慨道:“这就是民心所向啊....”

他对百姓们说道:“我代主公多谢各位了。”

“若是撑不下去,还请诸位能协助我们守城。”

汉子们皆拍拍胸脯:“尽管叫咱们好了!不用客气。”

张纮点点头,低头看见小孩在沙地上画火柴人。

别说,还挺有天赋。

画的是两军骑兵对冲的场面。

张纮蹲下来笑问道:“小朋友,你画的人怎么只穿了个裤衩啊?”

小孩觉得张纮这么大个人了,怎么连这个道理都不懂。

于是解释道:“我爹说了,打架要脱衣服,不然衣服就坏了。”

“咱们村里人打架都是穿着裤衩打的。”

首节 上一节 228/2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