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穿刘关张,诸侯们被整麻了 第173节
“特别是泡泡仙境,我感觉用任何语言去描述都显得苍白无力。”
“因为他们根本想象不出来当时是个什么盛景。”
“现在好了,有了这些画,我都不用描述了,直接给他们看,他们就了解了。”
王朗恍然大悟。
对啊!
如果他直接描述那婚礼场景,恐怕家人朋友们都想象不出来。
若是拿出这些画展示给他们看,那就很明了了。
于是王朗深吸一口气,也挤进了人堆里挑画。
尽管他已经尽力克制地消费,但还是买了11幅画。
孔融也挑了13幅画,心满意足地抱在手里。
这些画由于过于畅销,很快就卖光了。
有些来晚了的世家买不到了,干脆在当地买下一批浅色布料。
不管是麻布,绢布,还是帛布,统统买下来。
然后还是按照两万钱一幅的价格,让张纮印出来。甚至要求在每个场景上p上自己的合影。多出来的材料费就当p图费用了。
等他们回去再裁成画卷。
其他人一听,还能p图?于是一时间郯县布行的布料也售罄了。
布行小商家们第一次感受到世家恐怖的消费能力。
咋滴?
你们买菜啊?
我买菜都得砍价啊!
你们买这么贵的东西都不讲价的吗?
张纮的纪念画挥舞了最后一次镰刀,割得世家满心欢喜,激动不已。
他们心满意足地从郯县离开,各回各家。
王朗坐在马车上,欣赏着张纮的画作。
此时他归心似箭,恨不得马上拿着这些画分享给家人和朋友们。
可他从马车里伸出头回望郯县时....
竟莫名地觉得心里有些空落落的。
终究还是没守住钱包...
说起来....
刚才买画的时候他就注意到了。
没有一个人付现金,全是现场贷款。
不是....
难道来参加婚礼的世家豪商,一夜之间全负债了?
第138章 笮融的下落
刘备日上三竿才起来。
昨天多亏了鲁肃燃尽了最后一丝体力给他充电,不然也不能这么精力充沛。
今天中午得给他加个鸡腿。
刘备拍了拍糜贞的胳膊:“起床了。”
糜贞翻了个身,撒娇道:
“再睡会儿....”
“你难道忘了?”
糜贞抬眼问道:“忘什么了?”
“作为刚入门的新妇,你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做。”
“什么事?”
“今天你要亲自做菜给你那两位哥哥吃饭,展现新妇的勤劳和手巧。”
糜贞重新闭上了眼睛,挥了挥手:
“算了,他们那么大个人了,会自己找吃的,不用我做。”
刘备:“......”
“这酒食也要给刘家祖宗吃的。”
糜贞这才起床,揉了揉惺忪的睡眼:
“可是我不会做菜....”
刘备道:“随便把肉煮熟就好,反正老祖宗以前就吃水煮肉,不挑食。”
“而且伙房里有味精,精盐,怎么煮都不会难吃。”
糜贞懵懂地点点头:“好吧....”
刘备起身:“那我先去开会了,中午我带你大哥回来吃饭。”
“行...”
....
刘备趁着大家难得聚在一起,召开了一次全体大会。
墙面上挂着一张大纸,充作幕布。
张纮眼睛一闪,把“全体大会”四个字印在了上面。
糜竺和糜芳也参与会议。
刘备道:“休若,这两天郡府收入都统计完了吧?”
荀衍道:“还有些世家和豪商暂时逗留,但也不会差多少。”
刘备笑道:“大致说说。”
荀衍道:
“三个晚宴会场,共销售味精二百五十多斤,获利两千五百多万钱。”
“肥皂获利一千多万钱。”
“纪念画除去绢布的成本,大约有一千五百多万钱。”
“贺礼总获利两千多万钱,其中袁术贺礼一千多万钱。”
“放贷获利约一千多万钱。”
“鸡尾酒、纪念品等小项目,获利一百多万钱。”
“约获利,8100万钱。”
刘备挑了挑眉:“咱们大费周章,还不如袁公路大手一挥买下一千斤味精赚得多啊。”
荀衍叹了口气:“现在看来是这样的,整个徐州世家加上各地豪商的消费能力还没有袁术一个人强。”
刘备不禁感叹世家之间亦分三六九等,徐州这些边缘世家果然无法和袁术这样的顶级世家比啊。
刘备问荀衍:“三郡百姓大约有多少人缺少过冬的衣物?”
荀衍道:“泰山、琅琊、东海三郡共两百万人口,约有二十万人缺少足够的衣物过冬,若天寒一些便会冻死。”
“这里面有八成流民,两成本地贫民。”
自古以来,过冬就像渡劫,和平时期,一个县冻死一百人都不奇怪。
就如旧唐书记载,安史之乱刚结束,长安大雪,冻死者塞路。
与如今的乱世相似。
无数人流离失所,衣不蔽体。
为什么衣不蔽体?
因为他们把衣服卖了换成了粮食,只为了多活一两个月。
若不是刘备及时接济了这些流民,恐怕他们还没等冬天冻死,就已经饿死在荒野了。
而这些流民因为刘备挺过了饥饿,现在又面临着过冬的问题。
如今东汉处于小冰河期,气温比以往都要寒冷。
若没有足够的衣服保暖,恐怕渡不过这个冬天。
这个年代保暖的衣服叫做缊袍。
也就是《送东阳马生序》中的“缊袍敝衣”。
一种用乱麻作为保暖填充物的衣服。
和平时期,一件全新缊袍要150钱左右。
但如今战乱,生产停摆,一件全新缊袍已经暴涨到了1000钱。
给20万流民每人一件缊袍就需要2亿钱。
所以刘备只能寻求购买二手缊袍。
在这信息缺乏的时代,只能通过糜家的人脉网络进行收购了。
于是刘备问糜竺:“子仲,旧缊袍收购上来大概多少钱一件?”
糜竺道:“看成色,目前祖传缊袍收购价是200钱,成色比较新的500钱左右。”
上一篇: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