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第235节

  而后本地的读书人道:“天如兄,现在京城讲的是人人平等,人生而自由,务实为用,我等早就做到了,现在要有更高的追求了。”

  张溥惊愕,他在江南可以引领风潮,但在京城却成了落后的份子,他甚至有点听不懂京城的读书人在说什么。

  金圣叹说道:“这某相信。某曾经和徐社长交流,徐社长就说过,天下的百姓太老实,遇到不公总期望有青天帮助他们主持公道,总认为天子是好的,坏事都是天子身边的奸臣做的。但却从未想过天子也贪,坏事就是天子想要做的。徐社长写这个戏曲就是想要告诉天下的百姓,天子不是好人,皇权也不是好东西。”

  “就这点某是极其钦佩徐社长的。某知道皇权不是好东西,天子不是好人,但某不敢说,更加不敢对人宣扬。而徐社长是距离龙椅最近的人,他不但放弃了这把龙椅,还想要把这把椅子给砸烂,对皇权的诱惑毫不在意,其意志之坚硬宛如钢铁,大明历代君主也只有太祖、成祖可比。”

  金圣叹叹息道:“但太祖成祖终究私心太重,把天下看成一家之私产,不像徐社长,他是真把天下看成是天下人的天下。如此大公无私之人,我华夏几千年历史也只有传说当中的三皇五帝可比。”

  顿了顿,他又感慨道:“如此想来,我等还是太过于亏待先帝了,面对如此英雄豪杰,先帝败得不冤。”

  此前,他们来到京城后,曾讨论过是否要去见见崇祯。当时,金圣叹就直言:“一个亡国之君又何必去见,见了我又该说什么?”

  崇祯在后世的地位比一般昏君稍高,是因为他做到了“君王死社稷”,再加上后来大顺,南明,满清的糟糕表现,后世对他多了一份同情。

  然而在这个时间线里,崇祯没有自缢于歪脖子树,而大同社接管北方后,流民迅速得到安置,各类灾害也被有效赈济,北方很快恢复生机,宛如盛世。如此鲜明的对比,让崇祯的统治显得更加失败,就连江南的人都对他极为鄙视。

  几人商议一番后,最终决定不去见崇祯这个昏君。他们转而前往紫禁城参观,在那里,他们看到一些有钱的商人花钱请太监扮演皇帝。

  起初,这一幕让他们震惊得说不出话来。即便大同社宣传人人平等,但让百姓扮演皇帝,这也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不过,也正是这些行为,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徐晨摧毁皇权的坚定意志,他甚至愿意让百姓体验一把当皇帝的感觉。

  此时,楼下传来一阵锣鼓声,演出开始了。他们停止讨论,静静地坐在座位上。

  只见舞台上,戏曲里本该有的锣鼓声并未响起,一块巨大的幕布缓缓落下,展现在观众眼前的是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紫禁城的承天门口。

  接着,一个身着大明官员服饰的人跪在幕布前。这时,一个洪亮的声音从幕布后面传来,清晰地传遍整个戏院:“已经腊月二十九了,嘉靖三十九年入冬以来京师地面和邻近数省便没有下过一场雪。一冬无雪,明岁准定是虫蝗大作,饥馑临头,老天爷要收人了。人心于是惶惶,民间传言如风。”声音沉稳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敲在观众的心弦上。

  随后,一个装扮成太监的演员走到跪着的钦天监面前,尖着嗓子说道:“奉旨,最后问你一次,今年入冬以来为什么不下雪?”

  那钦天监的演员眼睛依然坚定地望着幕布,大声答道:“我已经说了。宫内开支无度,阁衙上下贪墨,国库空虚,民不聊生,这是上天示警!”

  “唉!”身后问话的太监失望地叹息一声。紧接着,四名东厂行刑太监的廷杖立刻舞动起来,“啪啪啪”的声音清脆而刺耳。

  这种全新的表演模式瞬间吸引了所有观众的目光。当看到忠臣被厂卫仗打时,观众们义愤填膺,纷纷喊道:“厂卫该死!”

  张溥等人一脸愕然地看着舞台上的一幕,这种话剧形式他们还是头一回接触。与以往看过的戏曲相比,它显得更加真实,仿佛将历史的画卷活生生地展现在众人眼前。

  第二幕开朝会的场景中,那名扮演严嵩的演员一登场,便以阴阳顿挫、不紧不慢的语调说道:“仰赖皇上如天之德,和大家实心用事,最艰难的日子总算过去了,去年两个省的大旱,三个省的大水,北边和东南几次大的战事,再加上宫里一场大火。说实话,我都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皇上宵衣旰食,大家累点全都应该。”他的表演惟妙惟肖,仿佛严嵩真的复活了一般,让张溥等人仿佛真看到了严嵩,看到了大明内阁是如何处理政务。

  接下来,舞台上清流与浊流围绕朝廷亏空的问题,展开了一番甩锅与搜刮银子的精彩演绎。看着这一幕,众人仿佛真的置身于一场激烈的朝会之中,紧张的氛围让他们屏住了呼吸。

  金圣叹不禁感叹道:“在江南肯定看不到这么精彩的戏,这不就是江南朝廷现在的情况吗?”

  张溥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反驳。几个月前,他亲身经历了一场资政会,其情形与舞台上所演的虽不能说一模一样,但也大致不差。如今的南明朝廷,天灾不断,朝廷亏空严重,甚至比戏曲中描绘的还要悲惨。北方的半壁江山已归大同社所有,剩下的江南也岌岌可危。

  金圣叹趁热打铁,继续说道:“天如兄,江南朝廷皇室无能,官员腐败,将军蛮横如土匪,士绅奸诈如盗贼,那就是一个无可救药的腐朽王朝。你们又何必为它卖命?

  不如留在江北,在这里可以正大光明地结社,可以正大光明地讨论天下大事,不用担心厂卫的监视。这里的官员廉洁奉公,大同社员各个能力强悍,徐社长也大公无私,这里人人平等,没有任何人高高在上。这样一个新世界难道不值得天如兄你们留恋吗?”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希望张溥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张溥面露迟疑之色,金圣叹所言确实在理。江北的政治气氛清明,不禁止结社。据他所知,大同社还保留了许多官职,留给其他会社。如果复社留在江北,或许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在江南,东林党人依旧霸占着官位,阻碍复社的人进入官场。

  然而,张采冷哼一声,说道:“但北方的繁华是建立在士绅的血肉基础上。你金家在江南也有几千亩地,你这样的出身是会被大同社打倒的。你愿意家族的土地被大同社没收,让你兄长戴着高帽被审判吗?”

  金圣叹听到这话,也迟疑了一下。如果只是几千亩地,他或许还能不在意,但兄长从小对他照顾有加,他实在不愿意看到兄长受辱。

  张采冷笑道:“你看你自己也不愿意,那你能想象江南也像北地一样,上百万士绅被杀戮,被贬到荒野。”

  这句话让众人陷入了沉默,他们心中都明白,留在江北意味着要与过去的一些观念和利益决裂,而回到江南,又要面对那个腐朽不堪的朝廷。

第331章 ,想要求和的皇太极与立规矩

  张溥等人所在的包间不远处,有一个装饰风格略华丽的包间,这里正坐着孙可望和一众蒙古部落首领。他们围坐在一起,眼睛紧紧盯着戏台,看着演员们正演绎着一场精彩绝伦的勾心斗角戏码。

  对于普通观众而言,这出戏里复杂的权谋争斗或许晦涩难懂,但对这些在草原上摸爬滚打、历经无数权力博弈的部落首领来说,台上的场景就如同他们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

  他们在部落权力的金字塔中层,他们既要牢牢压制住下面的小部落首领,确保自己的权威;又要像走钢丝般小心翼翼地讨好并防备着上面的林丹汗、皇太极,以及如今崛起的大同社。

  曾经,蒙古铁骑纵横天下,开启了黄金家族的盛世。然而,时移世易,如今的天下格局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不得不认清现实,现在已经不是蒙古人独霸一方的时代了,他们甚至没有资格登上争霸天下的舞台,为了部落的生存与延续,他们必须讨好各方霸主。

  在这些部落首领心中,皇太极曾是一个相对容易接受的选择。皇太极对他们的要求主要是出兵协助征战中原,对于他们在部落内的权力和地盘基本不予干涉。部落首领们依旧可以在自己的地盘上发号施令,大漠广袤无垠,别的或许稀缺,但从不缺能骑马打仗的士兵。他们可以轻松地从部落中挑选出精壮的勇士,为皇太极的征战提供兵力支持,而皇太极也能回馈他们战利品,同时还不影响他们的权利。

  但大同社的出现,却打破了他们原有的平静,原本中原的霸主被他们三拳两脚打的半身不遂,战无不胜的女真人,被他们压在辽东一小块土地上,不敢动弹,林丹汗更是被大同社一击格杀,连他的妻儿都臣服了。

  大同社在他们的地盘和部落推行改土归流政策,这极大的动摇了他们的根基。

  大同社的官员深入部落进行管理。这些官员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管理制度和文化理念,改变了他们延续已久的生活习性,现在牧民更加适应大同市的官员,部落首领们的权力和威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们感到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

  然而他们却不敢轻易反对大同社。首先,在武力方面,他们与大同社的差距犹如云泥之别。

  孙可望一万多骑兵,就能够轻而易举地横穿整个大漠。草原上的任何一个部落,在这股强大的力量面前,都如同脆弱的纸糊堡垒,根本无法抵挡孙可望的一击。在场的部落首领们心里都清楚,与孙可望为敌,无异于以卵击石,所以他们都极力避免与大同社发生冲突。

  其次,大同社的政策对底层牧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大漠底层牧民的生活充满了艰辛和不确定性,游牧生活居无定所,时常面临着自然灾害和食物短缺的威胁。

  而大同社的官员来到草原后,给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他们为牧民们分配牲口和牧场,帮助他们建造更加结实耐用的砖石房屋。还教会牧民们搭建青储饲料塔,让他们能够用更少的牧场饲养更多的牲畜。

  底层牧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日子越过越安稳。在这种情况下,底层牧民对大同社充满了感激和信任。如果部落首领们反对大同社,底层牧民很可能会站在大同社一边,甚至会为了保护自己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而砍下他们的头颅,他们太熟悉蒙古人的习性了,有奶便是娘,根本不会有什么忠诚可言。

  最后,大同社在经济上的大方让利,让部落首领们也难以拒绝。今年从大漠运输到中原的黄牛数量超过了五十万头,每头黄牛的平均售价达到了十两白银,这个价格是以前晋商收购价的两倍多。仅仅这一项,就为草原带来了超过五百万两的收入。

  此外,卖给大同社的羊多达几百万只,各类马匹超过二十万匹,羊毛更是超过了三百万石。大同社还设立了大漠商社,部落首领们只要拥有百分之一的股份,一年就能赚得上万两银子。

  有了这些丰厚的收入,部落首领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可以品尝到中原最昂贵的茶叶,穿上中原最华丽的服饰,住进中原风格的顶级宅院。就连喝马奶,他们也要加上最多的糖和最贵的茶。闲暇时,他们还能出门欣赏戏曲、听评书、观看各种杂技表演,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比在单调乏味的大漠中不知好了多少倍。

  在大同社强大的武力威慑、惠民政策的吸引以及经济利益的诱惑下,对他们则是以金钱收买,每一项都打到他们的软肋上,他们既不敢反抗,也不想反抗。

  这时,额泽眼神中带着一丝期待和小心翼翼对孙可望说道:“将军,我等有一事相求。我等希望能请元首修建一条从大漠联通长安的轨道。”

  现在这些蒙古部落首领我知道大漠的货物如此值钱,羊身上的每一样东西都能卖钱,牛马更是如此,以前他们的钱都被那些奸商赚,现在他们没有中间商自己赚这份钱,对于商路他们就更上心了,大漠上一年只能卖几百万头牲口到中原,这个数字太少,已经严重影响到他们的收入,他们迫切需要一条更加便利,用量更大的商路,大同社建立的轨道就给了他们希望。

  要是有了这条轨道,大漠的货物就能快速运到中原,运输量必然能翻上一倍,他们的财富也能增加一倍。可现在距离他们最近的轨道在延安府,他们得赶着牲口走上几百上千里的路程才能到那里,这一路上既浪费时间,又消耗牲口,实在是太不划算了。所以,他们希望大同社能把轨道修到大漠当中来。

  孙可望微微点头说道:“某可以向元首转达你们的请求。而且,你们也可以在公民议会上正式提案。以大同社对发展商贸的重视程度,这个提案通过的可能性非常大。”

  经济上的让利他不在意,他更加在意这条轨道联通大漠之后,大同军可以在一日之内杀到大漠,对于镇压大漠极其有利。

  额泽听了,脸上立刻露出了欣喜的笑容,他连忙起身,双手抱拳,恭敬地说道:“如此就多谢将军了。若真能建成这条轨道,我等部落与大同社的情谊必将更加深厚,往后定当全力支持大同社的各项举措。”其他部落首领们也纷纷附和,脸上的笑意是忍不住的,仿佛看到一条金河涌向他们。

  吴克善看着被各大部落首领围着的孙可望,露出了迟疑的脸色。

  这段时间科尔沁部落发展的不差,去年他领兵帮的大同社攻占了北地,战事结束之后,大同社极其大方,他本人得到了五千两赏赐,元首在京城还赐了一座宅院,两个店铺给他,每个蒙古士兵都得到了10两银子的赏赐,战死的士兵也得到了抚恤。

  元首和他父亲商议之后,把那些士兵的家属接到了直隶,愿意种地的就种地,不会种地的也给了他们一份差,由大同社来养着父母孩童,这把其他的蒙古士兵羡慕坏了,一群蒙古人的后代却成为了京城百姓。

  对科尔沁部落也是极其大方,大同社的商队直接来到他们的部落,高价购买他们的羊毛。牛羊战马,草药等货物,同时低价卖给他们粮食,铁器,布匹各种生活用品和工具。

  这一套连环的经济拉拢直接让科尔沁成为了大同社最忠实的盟友。

  他父亲也表现出高超的外交技巧,派他两个弟弟和科尔沁中小部落首领的子嗣来到京城,加入了大同社创办的军校和政务学院,表现出全面臣服的态度。

  而他之所以如此迟疑,是一个月前,他妹夫皇太极派了使者到科尔沁部落,请他父亲牵线搭桥与大同社商议议和,最后这件差事被他父亲安排在他头上,他担心很难完成这份差事。

  等其他部落首领和孙可望交流完之后,他小声询问道:“将军,皇太极派遣使者,托我父亲给元首递个话,他愿意去国号,帝位,让出沈阳的地盘,向元首投降,他将带领女真人撤到辽北,为元首永镇北方,只求元首给女真人一条活路。”

  孙可望听到这话脸色迅速冷淡下来道:“在女真人叛乱之前,辽东有500多万百姓,而如今只剩下几十万了,大同5年,皇太极领兵入关,杀入了上百万直隶的百姓,你认为这笔血海深仇,女真人不付出代价,战争能停止。”

  “这笔血海深仇只能是以血还血,以命偿命。皇太极如今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无条件投,让我大同社审判所有女真人的罪孽,要不就是我大同社打到沈阳,以战争罪审判皇太极他们,除此之外别无他路。”

  吴克善当即严肃道:“我只是传话,对于元首的任何决定,我科尔沁部无条件赞同。”

  当世最强大的英雄就是元首,他们科尔沁部落好不容易投靠了大同社,抱住了元首的大腿,他可万万不敢因为女真人的事情,得罪元首,所以他在知道大同社的态度之后,马上和皇太极切割,并向元首表达忠心。

  孙可望这才满意的点点头。

  大同八年 11月 12日,京城,太和殿。

  万人瞩目的公民议会终于在此日召开,整个北方行省议员,官员,西域各国的使者,蒙古的各部落首领,甚至还有很多江南学社都汇聚一堂。

  徐晨本不想在紫禁城当中开这场会议,只可惜6月的大雨打乱了建设的步骤,原本要建设的议会大殿,因为下雨还没完工,而整个京城适合开这种大型会议的建筑,只剩下紫禁城的几个大型宫殿。

  这场议会极其庄严~~~。

  选取了徐晨为战时元首,拥有行政,军事,立法等权利~~~。

  这之后才是各个行省争夺支付转移的话题,大家都想要元首府提供财政支持,修水坝,水渠,水利设施,优先修筑他们境内的轨道,请元首府支援作坊工匠,支持他们建立工业区等等。

  但哪怕是大同社财政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度的支持所有的要求。

  徐晨道:“各个行省优先修水利设施,以各个行省水浇地数量决定修建轨道的工程。”

  “想要作坊和工业区,就比孩童上学率,义务教育普及的好的行省,元首府优先支持建设工业区。”

  罗伟问道:“元首,我等自己筹集资金修筑轨道,只求元首府提供技术支持可不可行?”

  徐晨一脸诧异,去年才清洗了江淮地区,这么快他们就有了有钱人?

  会议结束后徐晨调查一番,才知道支持他们修轨道的居然是关中的商贾,他们这几年在大同社的支持下,发展极其迅猛,尤其是大同社铁拳镇压了其他地方的士绅,他们的竞争对手也一扫而光,现在关中的商家在整个北方扩张。

  徐晨看着刘永道:“你家人也想要修轨道?”

  刘永尴尬道:“我父亲说要给我留下一份铁杆庄稼,元首你拒绝就是了,不必在意。”

  赶到京城的李文兵道:“这其中还有不少家族都是我大同社员,就像这个起头的高秀英,以前高迎祥是义军,她经商还说的过去,但现在高迎祥已经成为了我大同社将军了,难免会有人为了讨好高迎祥而给高秀英带来便利。”

  “大明是如何亡的,不就是这些勋贵,官员家族霸占田地,矿场,而后偷税漏税,把一个大明王朝蛀的千疮百孔,今日不限制他们明日大明就是我大同社的下场。”

  刘永道:“元首,某可以让刘家把产业都给捐出,我的俸禄足够养活一家人,但大部分大同社员他们的俸禄最多养活自己的妻儿,顾及不到家族之人。

  如果一刀切不允许他们经商,允不允许他们去做夫子,做我大同社的官员,如果允许,一地官吏都是社员家眷,我大同社干脆弄个传俸官得了。

  如果不允许,那我们大同社是不是要养着他们?

  但这又不成了我大同社的皇亲国戚,现在我们光社员就有十几万,他们的家人只怕突破了百万了,这么多人,我们大同社又怎么养得起?”

  听完刘永这番话,大家也觉得很有道理,总不可能一人当差,其他的所有人都不能做事吧。

  但如果现在不堵住这个口子,大明已经给他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大明任何赚钱的行业都被这些地主士绅把持着,不给普通百姓留任何一条出路。

  徐晨想了想道:“现在我大同社已经立国一些规矩现在就要立好,县令以下的官员,不限制他们家属从业,但经商不允许在他们的属地,县令,知府以上不允许在同行省经商,尚书以上的职位,家属特定行业不允许进入,同时为了取信天下的百姓,尚书以上的官员要定期公示财产。大家觉得如何?”

  李文兵点头道:“这样既可以兼顾社员的家庭,又可以向天下人展示我大同社公平,某同意。”

  刘永想了想也同意,大同社三巨头都同意了,其他执政也纷纷同意

  而后他看向赵叔道:“统计一下,有家人经商的社员,告诉他们设立新规,该禁止经商的禁止经商,该上报财产的上报财产。”

  赵叔道:“遵命!”

  徐晨看到这次各地的商人联合当地官员提议修轨道之事,这种事情堵是堵不住的,只能正确引导。

  他想了想道:“为了支持产业的发展,我提议再成立一个经济产业省,每年定期召集民朝的行业巨头议事,帮他们解决发展的难题和困。”

  刘永点头道:“某同意。”

  李文兵道:“同意!”

  其他大同社执政纷纷同意。

首节 上一节 235/25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最强合成旅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