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明末,从西北再造天下 第213节

  经过一个月的苦战,贺函手中的三万大军只剩下一万出头。其中有近万伤员在松山的营地当中,战死上万部下。上万士兵不想继续打下去了,他们跟着何可纲回到了松山上的军营,准备投靠大同军。

  而留在贺函身边的,还有上千名士兵。他们和女真人仇深似海,哪怕战死,也要跟着贺函杀女真人。

  贺函看着留下来的士兵,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大声说道:“擂鼓,集结!”

  松山下,女真人营地。

  皇太极此时也骑虎难下。此次和秀字营大战,战死的汉军旗、蒙八旗、女真八旗子弟有上万人,还有上万伤员,没有半年时间难以恢复。可以说,秀子营再次重创了女真军队。更关键的是,他连最低的目标——攻占山海关都没有实现。

  此时,他已经有些进退两难了。女真各级将领都开始埋怨他带领八旗和秀子营死磕。他若不杀了贺函就退兵,只怕这个大汗之位都很难保住。

  虽然他已经废了阿敏,但代善、莽古儿泰他们依旧有很大的威望可以取代他。但继续进攻秀子营,却只是在浪费八旗子弟的性命。

  眼看着大同军已经要攻占整个直隶,尤其是他从探马那里得知,有一支骑兵正朝着他们杀过来,不用想都知道,这必然是大同军的骑兵。金国未来的敌人必然是这个比大明强大十倍都不止的对手,继续战斗下去根本没有意义,他现在应该做的事情是准备如何与大同军相处。

  就在皇太极打算撤退保全实力的时候,松山上突然传来的战鼓声音惊醒了他。他和其他女真将领看向松山方向,却发现贺函带着上千名士兵正朝着他们杀来。

  皇太极愤怒地吼道:“这个贺函真是一个疯子,朕的谋划全被他破坏了。”

  范文程在一旁说道:“贺函只带这点人过来,他是找死吗?”

  皇太极说道:“鳌拜,索尼!”

  “奴才在!”鳌拜和索尼立刻跪下。

  “你去杀了贺函!”

  “喳!”鳌拜和索尼领命,当即带着两甲喇 2500余人,迎向秀子营残部。

  经过一个多月的较量,双方可谓是知己知彼,此时双方都已经弹尽粮绝,交战也没什么试探,只剩下刺刀和战刀的较量。

  两支队伍越来越近,50步、30步……“轰!”双方大军猛烈地冲击在一起。

  贺函手持长枪,刺刀率先刺进一个女真士兵的胸膛,鲜血喷射到他的全身,但他依旧高举长枪,鼓舞士气道:“杀奴!”

  “杀奴!”秀子营的士卒们面目狰狞,他们组成小队,不断用刺刀捅杀女真人。他们紧紧跟在贺函身后,奋勇杀敌。

  鳌拜手持一柄大砍刀,左右砍杀,锐不可当。他高声怒吼道:“杀敌!”

  战场上,贺函舍生忘死,一手刺刀术,勇不可挡,一连杀了 5名女真士兵。鳌拜看到贺函,大吼道:“贺函,有本事和某来较量!”

  贺函叫道:“来的好!”两人带着各自的小队冲了过去。贺函的刺刀直刺鳌拜的身体,鳌拜用大刀格挡住贺函的刺刀,反手用力砍过去,直接把贺函的火枪砍成两截。

  贺函毫不退缩,用手中的半截刺刀直插鳌拜的胸口。然而,鳌拜却先一步砍中了贺函。贺函当即鲜血直流,倒在地面上。

  鳌拜气喘吁吁地说道:“是某赢了!”

  随着贺函被杀,战场上余下的秀字营士兵逐渐被女真人围剿。没多久,松山上除了女真人之外,再也没有一个活人。

  “呜呜呜!”就在这时,一股悠长的牛角号声音响起。皇太极脸色大变,大声说道:“全军撤退!”

  崇祯五年(公元 1632年)1月 22日,保定府

  大同军攻入直隶之后,行军的速度明显放缓。一方面,徐晨下令在当地大范围清洗大族士绅,这一行动需要军队配合镇压,以确保新秩序的建立。

  另一方面,随着战线不断拉长,后方的补给变得不再像最初那样顺畅。中原大户的粮食都已赈济给了当地百姓,直隶虽有一些粮食,但本地粮草一直依赖中原征集。再者,大同军开始着重攻占各个军事要点,第六师的孙可望成功攻占山海关,牢牢掌控了这个最重要的关口;第八师的杨秀头则拿下了天津卫。至此,京城彻底被大同军团团包围。

  京城的士绅大户得知新军和女真八旗在松山火拼的消息后,心知京城已无力回天。他们纷纷开始为自己寻找出路,直隶的大户们唯一能想到的办法,便是跑到大同军营地与徐晨谈判。

  保定府,大同军军营里。

  冯铨身着华丽的皮裘,神情紧张又带着一丝期待,他清了清嗓子,侃侃而谈道:“徐都督,自古以来,皇朝鼎立都需要与大族共治天下。只要您改弦易辙,我等不但可以献出京城,还能联络江南的士绅,让他们也投靠都督您。如此一来,百姓能少遭战火之苦,纷乱了几十年的天下也能再次归于统一。都督,您将会开启一个全新的王朝。”

  此时的他们,武力上已无法与大同社抗衡,这是他们能想到的唯一办法,试图说服徐晨承认他们的土地和地位。尽管他们也清楚希望渺茫,但除此之外,已无更好的选择。

  徐晨听完,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嘲讽的笑容说道:“让百姓受苦的不正是你们吗?大明朝廷征税不过几升,你们却要收走一半以上的粮食。

  是谁给了你们这样的胆子,让你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可以坐享农户的劳动果实?这些粮食都是农户们一滴汗摔成八瓣种出来的,你们没有付出一丝一毫,却像豺狼一般侵吞他们的成果。

  现在却在这里装好人,说要让百姓少遭战火之苦。还想让我改弦易辙,让你们继续当老爷,兼并土地、霸占矿场、偷税漏税,把税务转嫁给普通百姓,然后继续踩在百姓的肩膀上吸血吃肉,逼着天下百姓再次造反。

  你们就别做春秋大梦了,我早已说过,地主阶级终将被扫下历史的舞台,你们这些垃圾就别再丢人现眼了。”

  徐晨话音刚落,周围的大同军将领们都哈哈大笑起来,像看小丑一样看着冯铨。冯铨的脸色涨得通红,却又无言以对。

  他定了定心神,强装镇定地说道:“都督,京城依旧在我等手中,朝廷还有 10万精锐。而且即便您占据了京城,大明还有半壁江山,天下未必会落到您大同军手中。”

  徐晨不屑地冷笑一声,说道:“但凡你们有点本事,也不至于用了十几年的时间,都打不过一个几十万人口的女真小族。但凡你们少贪一点,如今也不至于让我大同军几十万大军包围京城。你觉得你们手中的 10万大军是精锐,但在我看来,不过是些土鸡瓦狗,一战便可将其歼灭。”

  张献忠在一旁大笑道:“都督说得好,还说什么有 10万精锐,就是放 10万头猪在京城,吃粮食都比他们有效果。”众人又是一阵哄笑。冯铨满脸沮丧,一无所获地离开了大同军营。

  就在他刚走出帐篷时,与祖泽润擦肩而过。冯铨大惊失色,他明白祖泽润出现在这里,意味着京城的武将们要出卖朝廷了,这真是“树倒猢狲散”。

  其实早在 5天前,祖泽润就来到了大同军营地。他表示代表京师的将门愿意献出京城,但要求大同军保证他们的财产安全,允许他们带财产和家丁到江南。

  这一要求自然遭到了大同军高层的否定。在大同军看来,京城已被团团包围,吴襄这些人就像待宰的肥猪,他们有十足的把握将其歼灭。如果将门们愿意献出京城,让他们带少量财产去江南,大同军还可以接受。

  但让他们带家丁到江南,那是绝对不行的。这些将领身经百战,再带着家丁去江南,无疑会增加日后统一南方的难度。大同军宁愿在京城歼灭大明北方的精锐,也不愿给自己未来制造障碍。

  吴襄等人不断降低条件,先是说愿意减少财产,后来干脆不要财产,只要求保住家丁,但大同社依旧不允许。他们可以带走少量财产,但带兵走绝无可能。

  祖泽润不断降低条件,最后甚至提出最多只带走 1000家丁,但大同社还是不答应。

  走进帐篷前,祖泽润先叹了口气,然后打起精神,给徐晨行了一个礼,说道:“都督,您也是仁慈之人,何必要把我等逼上绝路。”

  徐晨神情严肃地说道:“你们现在已经没有资格和我们大同军谈条件。你能站在这里,是因为我想减少伤亡,这已经是我最大的仁慈。如果你们不答应,我军直接攻入京城,也并非难事。”

  祖泽润咬了咬牙,说道:“都督可不要逼人太甚。要知道兔子急了也能蹬死鹰,更何况我等手中还有 10万大军。不如这样,我们以良乡做赌。良乡城中有 1万精锐,如果都督能在半个月内攻下良乡,我等俯首称臣,愿意献出京城;如果都督攻不下,我等依旧会献出京城,但要求都督允许我等每家将门带走 1000家丁去江南。”

  张献忠哈哈大笑道:“谁给了你们这些酒囊饭袋如此大的信心?我军一路行军上千里,攻克了几百座城市,还没有一座城池能阻挡我军 10日。”

  祖泽润神色淡然,目光坚定地说道:“就看都督敢不敢打这个赌。”

  徐晨目光冷峻,平静地说道:“你们回去准备吧,我大同军会让你们输得心服口服。”

第303章 ,吴襄的巴掌与为贺函戴孝

  崇祯五年(公元 1632年)1月 25日。

  凛冽的寒风如刀割般席卷着京城。关宁军营房内,气氛压抑得如同即将崩塌的巨石。

  宣大总兵马世龙、蓟州总兵侯世禄、辽东总兵吴襄、山东总兵杨御藩等总兵再次集结在一起。

  营帐内,烛火摇曳,微弱的光芒映照在他们憔悴的脸上。这些平日里威风凛凛的将领,此刻却尽显疲态。一个月前,他们还怀揣着一丝希望,试图力挽狂澜,可如今,局势却急转直下,每况愈下。

  这一个月时间,京城的局势如同坠入深渊的巨石,越发艰难。大同军如同汹涌的潮水,势不可挡地攻克了宣大镇、蓟州镇、山海关,甚至连他们唯一的通道天津卫也被攻克。

  如今,他们被几十万大同军团团包围,仿佛被困在铁笼中的困兽,插翅难逃。大明这棵历经 200多年风雨的大树,此刻已经摇摇欲坠,所有人都有一种即将被大树压死的感觉。他们的内心充满了紧张、惶恐和悔恨,长时间操劳军务,让他们每个人看上去苍老了 10岁都不止。

  吴襄深吸一口气,强打起精神,看着众人说道:“各位,我已经和大同军谈判好了。我们在良乡交手一次,只要良乡守军能坚守半个月时间,大同军就答应我们最多能带走不超过 1000人家丁。

  现在,我们能否延续家族的光荣,能否保住手中的权利,是南下江南享福,还是被大同军抓起来劳改,就全看我们自己的本事了。”他的声音虽然坚定,但却隐隐透露出一丝颤抖,可见他内心也充满了担忧。

  马世龙缓缓站起身来,拍了拍身上的灰尘说道:“我们宣大最能打的 1000家丁已经去了良乡,剩下的 1000军户也是装备精良,能征善战之辈。这些人都是我精心挑选出来的,他们跟随我多年,经历过无数次战斗,个个都是以一当十的好汉。我相信,他们一定能在良乡坚守下去。”

  蓟州总兵侯世禄也站起身来,双手抱拳,说道:“某也一样,蓟州最精锐的 2500家丁和军户都去了良乡。这些人都是我蓟州镇的骄傲,他们在战场上勇猛无畏,从未退缩过。我相信,他们会为了我们的未来,拼死一战。”

  平时这些将门可能会偷奸耍滑,见死不救,甚至坑害友军,但这一次关乎他们所有人的身家性命,没有一个人敢有丝毫懈怠。每家将门都派出了最精锐的家丁和军户去良乡县。

  良乡总共集结了 1万大军,其中光家丁的数量就达到了 5000人。吴襄一家就贡献了五百人,整个辽东镇出了两千人,是所有边镇当中出家丁最多的。这对一直以坑害友军著称的关宁军来说,这次可谓是下了血本。

  吴襄皱着眉头问道:“火炮火药准备得如何?大同军火炮强大,我大明的军队大部分都是被大同军强大的火炮吓破了胆气投降。没有足够的火炮,良乡很难守住半个月时间。”

  杨御藩拍了拍胸脯,自信地说道:“我已经把上百门最大的红衣大炮运到良乡去了,还运了 6万斤火药过去,足够他们打半个月了。山东镇 2000名受过培训的火炮手也全部运输过去了,他们都是经过孙元化培训一年的,火炮打得最准,能够在战场上发挥出火炮最大的威力。”

  整个京城也不过是 200门红衣大炮,火药库存也就不足 10万斤,如今一半的份额都运到良乡去了,甚至京城的火炮手都全部调过去了,可见他们对良乡之战的重视程度。

  吴襄点了点头,神情凝重地说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现在我们已经做了能做的一切了,只能看宋伟等前线的士兵给我们带来好消息了。”

  其他总兵也是脸色凝重地点点头,虽然这种生死存亡的命运掌握在他人之手的感觉让他们恐惧讨厌,但他们已经做了自己能做的一切,只能听天由命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营帐外面忽然传来了嘈杂的声音。士兵们的呼喊声、阻拦声交织在一起,显然有人正在试图闯入营帐。士兵们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慌乱,似乎闯入者来头极大,让他们感到十分棘手。

  没多久,一个文官怒气冲冲地冲了进来。他身着官服,头戴乌纱帽,脸上带着愤怒的神情,严厉地说道:“尔等是不是想造反?没经过内阁,你们怎么敢接触叛军。”

  来人正是去大同军谈判的冯铨。内阁的官员还把朝廷这 10万大军和京城当做自己谈判的筹码,却没想到底下这群武将却私自行动。冯铨回到京城之后,知道他们与大同军接触,当即就来找吴襄这些人算账,却没想到正好看到这些总兵在私自集会。

  当冯铨认为自己抓住了这些总兵的把柄,语气也变得更加严厉起来,他瞪大了眼睛,大声呵斥道:“你们聚众在这里是想谋反吗?”他的声音在营帐内回荡。

  但他万万没想到,以前他这样呵斥这些总兵,这些武将必定会吓得胆战心惊,跪在他脚下请求饶恕。但这次这些人不但一个都没动,而且看向他的目光也不善。吴襄冷哼一声,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愤怒,他缓缓站起身来,大步走到冯铨面前。

  “啪!”吴襄抬起手,一巴掌狠狠地打了过去。这巴掌极重,打得冯铨当场倒下,口吐鲜血,还掉了一颗牙齿出来。

  冯铨被打蒙了,他呆呆地坐在地上,眼神中充满了震惊和不解。他可是做过大学士的人,现在也是兵部左侍郎,是这些总兵的上级,他们怎么敢打自己?

  吴襄冷着脸,指着冯铨的鼻子,大声说道:“谁给你的胆子乱闯军机重地?来人,把这老匹夫叉出去,以后再有敢乱闯者,就地格杀。”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威严,让人不敢违抗。

  “遵命!”两个士兵立刻冲了过来,架起冯铨的胳膊,把他拖出了营帐。冯铨在挣扎中,嘴里还不停地骂着:“你们这些反贼,不得好死!”但他的声音很快就被营帐外的风声淹没了。

  吴襄看着冯铨被拖走的背影,深吸一口气,说道:“各位将军,维持好军中的秩序,毕竟这已经是我们最后的筹码了。”

  马世龙等总兵也拱手行礼,离开了营地,各自回到了自己的驻地。

  “你……你怎么敢,我可是内阁阁老啊!”直到被士兵丢出军营,他都还沉浸在这巨大的震惊之中,心中不断咆哮着:“他们怎么敢,他们怎么敢!”

  他自小就是神童,20岁就考送进士,不到40岁就当上了阁老,可以说冯铨一直是天之骄子般的人物,他不敢相信那些丘八居然敢打他。

  文华殿内

  冯铨失魂落魄地站在殿中,脸上的巴掌印还隐隐作痛。他声泪俱下地把在大同军营的遭遇向李标等阁老和六部尚书诉说着,每一个字都充满了愤怒和委屈。

  成基命等人看到冯铨脸上那触目惊心的巴掌印,顿时怒发冲冠。成基命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大声吼道:“吴襄简直是胆大包天,竟敢对阁老动手!”

  这巴掌,打的不仅仅是冯铨的脸,更是打在他们阁老尚书的脸,打在所有读书人的尊严上,大明上百多年来还没有如此嚣张的将军。

  其他官员也纷纷附和,言辞激烈,仿佛要把这股愤怒都发泄出来。

  但李标却一脸丧气,他缓缓站起身来,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绝望。他长叹一声说道:“诸位,大明这棵参天大树都要倒了,我们还有何能力来指挥这些丘八啊?现在这些武将,是想把我们作为礼物送给徐晨,好让他们自己逃过一劫。大家就不要再心存侥幸了,有门路的就赶快逃吧。”

  这番话,如同冷水浇头,让在场的官员们瞬间清醒过来。他们这才意识到,曾经他们能对武将呼来喝去,是因为有大明朝廷这座靠山。可如今,朝廷摇摇欲坠,他们已经失去了限制武将的手段。那些武将,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对他们俯首帖耳了。

  这些人都是从成千上万的读书人杀出来的天才,智商自然是没得说的,他们之所以反应不过,只不过是大明上百年来以文御武的习惯,深深的刻在他们脑海里,让他们认为这已经是一条不变的真理了,所以他们不会对武将客气,也没想过武将敢反抗自己。

  但现在他们清醒过来了,朝廷已经快没了,再也没有人在意他们这些阁老,尚书。

  哪怕是大同军他们愿意和吴襄等人谈判而他们却连谈判都不愿意,因为这些人手中有军队,而他们手中却什么都没有。

  有了这个清醒的认识之后,成基命,冯铨等人纷纷开始回到自己家,准备逃离京城。

  紫禁城,坤宁宫外。

  一个极其简易的灵台出现紫禁城当中,这是崇祯皇帝为贺函搭建的。

  灵台前,摆放着几盘简单的祭品,香烟袅袅升起,王承恩头在白布跪在一个蒲团上,不断的对着一个火盆烧着黄纸。

  大同军为了震慑京城,几乎每日都会把前线攻占的领地报贴满整个京城。昨日,崇祯得知贺涵战死的消息,如同五雷轰顶一般。

首节 上一节 213/25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最强合成旅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