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的谍战日记

我的谍战日记 第430节

  说话间,他已经径直走到办公桌前,亲手泡了两杯茶。

  递给张义一杯,自己端着茶杯坐到一边,叹了口气,说:

  “老弟莫要怪我,都是为了工作,怪我,是我太贪心了,才让你受了无妄之罪。”

  “理解,换了是我,说不定也会这样,事情已经过去了,你不用多心。”

  “那就好,那就好!”毛齐五吹着茶沫,透过窗户看着外面湛蓝的天空:

  “今天天气难得这么好。”

  张义也看着窗外感叹:“是啊,雾都,好久没有这么敞亮了。”

  阳光透过玻璃照射进来,两个人都手握着杯子,喝着茶,气氛因为沉默明显有些尴尬。

  最后,还是毛齐五先绷不住了:

  “老弟,你虽然年轻,但论城府忍劲可比我高深多了。我要是不主动找你,你怕是不会找我寒暄吧?”

  张义露出一丝不解的神情:“找你做什么?”

  “我要是你,我就去踹毛齐五家的门,指着他的鼻子骂他个王八蛋,龟儿子。”

  你确实是个王八蛋,龟儿子,不,是乌龟。

  张义心里暗骂,脸上却平静地说:

  “不至于吧?事情都过去了,莫非你老毛心里还存着膈应,惦记着我?”

  “怎么会,我毛善余没那么小心眼。”毛齐五连连摆手,很诚恳地说:

  “局座都训斥过我了,说我急功近利,我也确实看走眼了,我向你道歉。”

  张义倒是笑了:“不敢当,不敢当,是我应该向你道谢才是,多亏毛大秘证明了我的清白。”

  “嗐,我向你道歉,指桑骂槐的话,咱就不说了。”

  “不,我是认真的。”

  张义看着他,继续说:“不过话说回来,这个美人鱼确实是我进入特务处才冒出来的,一件件事串起来看,我还真有点儿令人怀疑。”

  “那是巧合,误会。”毛齐五说着,叹了口气,仰头盯着天花板:

  “说实话,自从接任督查室主任以来,明察暗访,可就是找不出这个内奸,他已经成了我的心魔,白天得了空,夜里一睁眼,我脑子里面全是他。”

  张义坐到他对面,心中也似有感慨,暗忖着,故意逗他:

  “说不定他现在正听着我们谈话呢。”

  毛齐五一愣,不由坐直了身子:“在哪里?”

  张义指了指他的影子,笑了,意味深长地说:

  “你太紧张了。”

  “影子?”

  毛齐五喃喃自语着,“不管他是谁,就算在找到他之前,我已经死了,也得把他挖出来。”

  撂下一句狠话,他话锋一转问:“老弟,你对京沪的情况熟悉,听说过程克祥这个人吗?”

  “同文书院供职过的程克祥?”

  “不错,就是此人。”毛齐五一喜,接着介绍起来。

  今天一大早有两位神秘来客走进了军统局对外联络处“漱庐”,求见面见军统局负责人。

  但除了戴老板,他在局本部谁都不认识。

  这说明他既非黄埔军校出身,也非江浙警校或是军统各大培训班出身。

  他自述自己叫程克祥,是军统运用人员。

  但如此不明身份的人,自然不能让他见戴老板,接待处如临大敌,直接将他看管起来,现在毛齐五就是要核实此人的身份。

  “人事处有他的档案吗?”

  “有,系绝密,只有老板才能看,他已授权我调出来了。”

  毛齐五小心翼翼从保险柜拿出一份档案,递给张义。

  张义翻开,映入眼帘的是一份详尽的个人履历,附有一张黑白照片。

  “照片和本人对得上吗?”

  “是一个人,但”毛齐五叹气说,“看完资料你就明白了。”

  张义眉头一挑,仔细阅览起资料。

  程克祥是江西人,生于1907年,出身书香门第,有深厚的旧学功底,上海大学毕业后,供职于上海东亚同文书院。

  东亚同文书院是日本人创办于金陵,后迁到上海的文化研究机构。

  虽然打着文化交流的幌子,实则是一家间谍机构,在日本对中国的渗透掠夺中,发挥了不少作用。

  在这样的一个机构中工作的中国人,被视为汉奸是必然的。

  淞沪会战爆发后,戴老板在上海组建苏浙别动队,爱国教授章乃器将程克祥和另一位叫彭寿,同样在同文书院供职的学生介绍给他,说二人愿意凭借与日本人的关系做反间工作,为抗战做点贡献。

  要不是章教授名气确实大,戴老板早将他轰出去了。

  做贡献?做什么贡献?自我救赎还是日本人的反间之计?

  他半信半疑,对程克祥和彭寿且用且监视,只当做军统外围运用人员。

  直到上海沦陷,这二人才逐渐被军统接纳,派遣到金陵继续开展情报工作,隶属军统金陵区。

  情报组由程克祥任组长,彭寿为副组长,二人后面又发展了一名同在同文书院任职过的湾岛籍教授彭盛木。

  汪填海叛逃成立伪政府后,戴老板指示程克祥设法和周某海及其妻弟杨腥华结识,以此打入汪伪内部。

  在程克祥的精心运作下,又靠着日本人的关系,很快出任伪社会指导委员会总务处处长,彭寿任伪党部干部,彭盛木被举荐做了周某海的日文翻译。

  三人紧密合作,汪伪内部的情报源源不断传到了军统局。

  但随着军统东南电讯督查李开峰叛变,军统在上海区架设的秘密电台接连被破获。

  原军统金陵区区长钱新民首当其冲。

  此人在金陵沦陷前主动投靠了日本人,导致金陵区彻底覆灭,被日本人任命为上海HK区长。

  但76号成立后,他这个可有可无的上海HK区长名存实亡,钱新民混的不如意,又秘密和军统联系,主动反正,在家里架设电台和军统联系,做起了双面间谍。

  电台破获,他双面间谍的身份自然暴露,从他住处又搜出程克祥几人提供的情报,导致程克祥几人也暴露被捕,直属情报组成员全被被抓进了76号。

  这样一个原本应该待在76号审讯室的人,突然莫名其妙跑到了军统局本部,还点名要见戴老板,确实可疑。

  “戴老板的意思是?”看完资料,张义问毛齐五。

  毛齐五神情凝重:“卧底卧底,卧着卧着把自己底子忘了的人比比皆是。

  老板说,大部分卧底都会有一种心理,直接接触甚至参与敌人的阴谋犯罪,从心理上说,这何尝不是对一个人认知、信念和信仰的重新锤炼,很不幸的事,经不起考验的是大多数。”

  他一脸唏嘘说:“老弟,想当初多少信誓旦旦对党国忠心耿耿的壮士派到宝塔山都沦陷了。

  他们现在不是在挖窑洞,就是被猴子一样拉着招摇过市,成了红党宣传的活材料活标本,有些叛徒干的还很起劲呢。

  所以,不是我们信不过这些打入敌人内部的人,首先要证明他们的忠诚才行。”

  张义心底不由叹了口气,又想起了一句话。

  做卧底的可悲之处在于,扮坏人不像了,会被坏人当叛徒收拾,可扮演得太像,又会被自己人怀疑。

  虽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有时候无关上位者的胸怀胸襟,而是人性使然。

  人性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

  尤其是这个行当,特工本来就是干脏活的,卧底是这个行当中最凶险“恶毒”的职业。

  “那就去见见他?”张义思忖着说。

  “老弟,靠你了,多少日本间谍都被你抓了,你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帮我确认下,他到底是人是鬼,别接纳进来一个日本间谍。”

  “我又没有照妖镜,再说了,知人知面不知心,我的意见只能作为参考,具体还要你和老板拿主意。”

  两人说着,很快就到了漱庐。

  程克祥被安置在接待室,和他一起来的还有他的侄子,直属情报组组员程士大。

  张义站在窗外观察了一会,两人除了略显拘谨外,其他没有异常之处,具体如何,还得通过谈话观察才行。

  他对毛齐五点点头,推门进去,单刀直入:

  “我叫张义,原上海实验区区长。”

  程克祥、程士大叔侄连忙起身。

  “原来是张区长当面,早就听说过您的鼎鼎大名,只恨未能早日相见。”

  “张区长,您好。”

  二人用眼角余光观察,只见这是一个年近三旬的男人,身材笔挺,不胖不瘦,身体也不是很强壮,和普通的特工差不多。

  他说话温和,情绪稳定,唯有那双深邃的眼神格外锐利,被他紧紧盯着,压迫感扑面而来,不觉惶恐。

  “二位快请坐。卧底敌营,惊心动魄,又一路长提跋涉,实在是辛苦了。”

  张义伸手邀请着,和和气气,表情里带着几分景仰。

  “过誉了,张区长,那能和您比”两人见这位张区长说话和气,不觉舒了口气。

  “咱们也别互相恭维了。”

  张义笑着说,“等例行完公事,戴老板还等着为二位接风洗尘呢。”

  不待二人答话,张义继续说:“二位别多心,漱庐是专门接待外勤的地方,每一个回归的特工都要例行公事。

  本着对您二人负责的态度,有几个细节向你们核实一下,希望你们对团体不要有任何隐瞒。”

  程克祥看了看他,点点头:

  “理当如此,侥幸逃脱一命,没什么好隐瞒的。”

  “好。”张义点点头,直接抛出第一个问题:

  “你们是怎么逃出76号的?”

  说话间,他死死盯着二人的一举一动。

首节 上一节 430/6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寒霜千年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