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的谍战日记

我的谍战日记 第29节

  “我倒是听说听说啊,行动科抓了一名日本间谍,红蔷薇,听说过吧,嘿嘿,那身材身段小嘴.听说组长和此女走得近所以你懂得”

  “真的假的?”

  “那”这人刚要说话,就听拿着望远镜的那人突然说道:“有人!”

  吃饭的两人立刻放下碗筷,拔出手枪,警惕问:“有人和王仁民接头?”

  监视的特务郁闷道:“刚才明明看到一个人影在移动,虽然看不见他,但是有影子啊。”说着还轻轻跺了下脚道:

  “肯定就在我们下面。”

  但这话却让另外两人犯愁了,他们是警校毕业的,当初选拔的标准是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而又较为聪明机警的直接进入情报队受训,

  那些身体强健、学识稍差却胆大勇敢的才加入行动队。

  他们虽然也经过几个月的军事化训练,会开枪打枪,

  但基本学习的还是情报的搜集、编审、研判、分类以及秘密机关的布置、联络、盯梢、脱梢以及情报网络的分布、传递情报的方法等。

  要是直接和人短枪相接还真不一定是人家的对手,万一下面是个高手,下去不是送死吗?

  长官在的时候还可以表现一下,现在何必呢?

  几人对视一眼,都有些踌躇,一来怕受伤,二则怕惊动了下面的人再引起王仁民的怀疑就不好了。

  小头目找了个理由道:“我们的任务就是王仁民,只要他不脱离我们的视线就好,万一此人要上去接头,那.那只能汇报给科里面了。”

  “对对对。”剩下的两人齐齐点头。

  找到这么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后自己都觉得心里舒服了一点,彼此有了这么一个小秘密,感觉关系也近了一些,见那个黑影没了动静,又埋头吃起面条来。

  张义自然不知道自己的探访惊动了情报科的三个小特务,但他看了一眼头上的茶楼,尤其是两间亮着灯的包厢,无疑是最好的监视视角。

  他本想以刘不同的名义给几人写一份书信来点刺激,但想想了又打消了主意,要写也要等确定了药店掌柜的身份通知对方转移了才行。

  到时候让王新年的人和一处的刘不同干起来,他才好浑水摸鱼。

  张义勘察完新民药店后就直接离去了,他刚走,黑暗处突然现出一个黑影。

  此人正是一处的特务刘不同,刚才张义和特务处的人抓了他的手下,刘不同却逃过一劫,本想趁着张义睡熟后实施报复,却不想张义竟然乔装打扮后出门了。

  这个发现让刘不同惊喜万分,他对张义的身份更加好奇了。

  小心翼翼尾随到了此处,刘不同可谓绞尽脑汁费尽心思,此刻虽然已经累的满头大汗,脸上却神采飞扬。

  他冷笑一声,喃喃自语:“红党?”

  月色下,那张疲倦苍白的脸格外的狰狞阴森

第37章 行动

  一夜无话。

  第二天张义来到特务处的时候就听闻了一个坏消息。

  昨晚抓捕的红党嫌疑人老周在医院手术取出子弹后,清醒过来竟然选择了咬舌自尽。

  咬舌自尽在古代或许可以,因为止不住血,最终会失血而亡,但现在西医发达,即使咬断了也可以抢救。

  再者如果不能齐根而断,舌头上只是毛细血管,流血也不会多。

  幸亏看守的特务发现的及时,此刻已经在抢救了。

  只见杨文轩拿着电话,阴沉着脸道:

  “全力抢救他,金陵的医生不行,就找上海的,洋人也行,总之一句话,要保证人活着,舌头没有了可以,他还有手,能写字就行。”

  张义听着这冷血的话,想的却是一个人得多有勇气和毅力才会为了保守秘密这样摧残自己,他心里由衷的向老周致敬。

  看杨文轩阴晴不定,张义也懒得触霉头,借着尿遁出了办公室,就见刘魁一边打着哈欠一边吃着茶叶蛋。

  “队长,今晚一起聚聚?”

  “哦,有什么好事吗?”张义明知故问。

  “嘿,这不是队长主持队务以来带着兄弟们屡立新功,手下的弟兄们就想请队长吃个饭好好感谢一下。”

  “应该是我请你们才对。”张义点了点头。

  按理说他当了队长就应该请的,不过当时和杨文轩一起请的,接着事情又多,手下的二十个兄弟认识是认识,有些人却叫不出名字,更别说了解了。

  特务处虽然讲究职务服从,但任何单位,论资排辈和站队都在所难免,他初来乍到,现在确实要理顺这些关系。

  今晚上肯定不行,张义沉吟道:“明晚吧,先定明晚,如果科里没有安排,我们就找个地方好好聚聚。”

  看着刘魁点头离去,张义想了想,转身去人事科借出了自己队员的档案。

  档案是快速了解一个人的最好方式。

  自己初来乍到,虽然带着手下人立了不少功劳,但是想让组员信服你,除了立功外,还要对这些人做到奖惩分明,恩威并用,当然了,特别不听话的,那只能借用纪律和手段了。

  一早上都在档案室度过,再回到办公室就听到几个消息。

  第一,那位红党老周的舌头已经接了回来,杨文轩已经在医院开始了询问。

  第二,王新年和赵友新已经被放出来了,至于机要科那位女科员直接被下令再关一年禁闭。

  张义瞬间有了一种时不我待的感觉。

  在煎熬中度过了一下午,到了下值时间,张义立刻返回了家。

  看着夜幕降临,他泡上一壶好茶,等着情报的刷新。

  【今日情报已刷新】

  【1、您昨天去过和平巷,获得相关情报——老鹰小野昭昨晚杀死了巡警孙二,他已乘坐下午的火车到达上海。】

  【2、您昨天见过日本特工山田的尸体,获得相关情报——山田在长安路22号的安全屋藏有汽车一辆、枪支弹药若干。】

  【3、您昨天抓捕了刘不同的手下,获得相关情报——刘不同昨晚躲在林有才家里,并且秘密跟踪了你,明天下午刘不同将陪红党叛徒王秀琴去中央商场逛街。】

  【4、您昨天去过新民药店,获得相关情报-——药店掌柜王仁民红党身份已暴露,现处于特务处情报科秘密监视中。】

  第一条消息张义只能感叹小野昭老奸巨猾,果然逃了出去,也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和此人交手,下一次一定要手刃此寮。

  看到第二条消息,张义感叹日本间谍经费的富裕和准备充分,此人竟然连安全屋都准备了,不过现在只好便宜自己了。

  第三条情报,张义看到的瞬间不由呼吸急促,难以抑制内心的恐惧。

  他开始检讨自己的轻率和大意,刘不同虽然带着一群乌合之众,但此人不愧是老牌特务,奸诈狡猾,手段老练,非一般人可比。

  此人既然跟踪自己去了新民药店,说不定已经对自己的身份开始了怀疑。

  他自己想着做黄雀,却成了别人眼中的螳螂。

  张义眼中闪过一丝杀机,这个刘不同不能留了。

  浏览完情报,张义只觉得身上出了一身冷汗,烦闷的夏日夜晚,树干上的知了半夜还在反复聒噪着,更加让人心里烦躁。

  张义冲了个凉,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他打开所有的灯光,仔细检查了一番屋内的布置,尤其是电话和灯泡,确定没有窃听器后才舒了口气。

  片刻后,张义关闭灯光,拉上厚厚的窗帘,只点起一盏油灯,开始了乔装打扮。

  凌晨两点钟。

  又到了夜宵时间。

  三个监视王仁民的情报科特务今晚吃的饺子,饭菜刚送上来,就听见小心、富有节奏的敲门声。

  几人屏住呼吸,小心拿出配枪,侧耳听了一会,确定是自己人后纷纷松了口气。

  一个特务将门打开,就见风尘仆仆的王新年一脸阴鸷地走了进来。

  “组长。”三人连忙敬礼。

  王新年看了桌上的饺子一眼,笑呵呵地从兜里掏出一叠钞票放在桌上,道:

  “辛苦几位兄弟了,这两天王仁民还正常吗?有没有特别的人和他接触?”

  三人对视一眼,小头目立刻道:

  “没有,他接触的那些病人我们都派人跟踪了,重点对象已经上了手段,暂时没有什么发现。”

  “哦”,王新年闻言点了点头,翻看了监视记录几眼,又道:“有没有办法给他店里装上窃听器?”

  “这此人基本不出诊,偶尔出诊店里也有两名伙计”头目犹豫道。

  “想想办法嘛,将他们引出来,装个窃听器几分钟的时间罢了。”王新年吩咐一声,接过望远镜居高临下看了看对面的药店,皱眉道:

  “都吃点好的,一会给我打起精神来,这个点是人最困倦的时候,红党说不定就选择这个时候前来接头。”

  “是。”三人凛然应答。

  看着街口阴影处的一辆轿车离去,张义小心翼翼地从汽车上下来。

  刚才在日本间谍山田的安全屋,不仅获得了这辆汽车,还有两把装有消音器的勃朗宁手枪,两支盒子炮,还有两颗手雷。

  消音器的发明者是马克沁机枪发明者海勒姆的儿子最伟大的杰作,从1909年到1920年取得了一系列专利,在特务处张义却没有见过,或许这玩意只是应用在暗杀场合上。

  紧了紧手套,将子弹上膛,张义缓缓靠近茶楼,蹑手蹑脚地上了楼梯。

  刚靠近二楼,就听一名男子在前台打电话,“行了,没有两只那就送一只过来,搞快点。”

  说着啪一声挂了电话。

  听着那人走远,张义缓缓靠上去看了一眼,见此人进了一个包厢,心里一动,再次下楼梯躲了起来。

  半个小时后,远远就见一辆黄包车驶了过来,车上下来一个系着白色围裙伙计模样的男子,手里提着一个食盒。

  张义立刻一个闪身出来,低声呵斥道:“怎么这么慢?”

  伙计见一个高大的身影站在阴影中,似乎还特意压低了帽檐,声音沙哑,说不出的鬼祟阴森。

  “.爷,是您叫的烧鹅?这好不容易才找了一辆黄包车”

  “少废话,不要靠近,将食盒放下,快点滚蛋。”张义冷哼一声,从兜里摸出一块大洋弹了出去。

  “叮叮叮”大洋掉在地上,发出一阵清脆的响声,伙计搞不清楚状况,恐惧之下根本不敢细问,连忙捡起大洋踉跄着上了黄包车。

  张义看两人远去,这才提着食盒拾级而上,到了前台,根本看不见人,张义压着嗓子喊了一声,

  “谁要的烧鹅?”

  只见一间包厢门打开,一个穿着白衬衫挽着袖子的青年探出头来,骂骂咧咧道:“怎么磨磨唧唧的?”

  等他到了近前,看送食的小厮帽檐压低似乎有些不对,下意识摸枪的时候已经晚了,只见对面抬手一扬,火星一闪,“嗤”一声,男子已经倒在了地上。

首节 上一节 29/6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寒霜千年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