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九龙夺嫡,我真不想当太子

九龙夺嫡,我真不想当太子 第127节

  他希望能够出一个新的太子,上位之后,最好能娶他们家的女子当皇后,从而让佟家更上一层楼。

  更何况太子还让鄂伦岱在家里呆着呢!

  鄂伦岱这个家伙,他自己都不喜欢,如果可能的话,他自己都想把这个不争气的侄子揍一顿。

  不过,打狗还得看主人呢,自己的侄子,他自己可以揍,但是其他人不能。

  因为一旦其他人揍了自己的侄子,那就是对整个佟家不满。

  太子这般的将清缴的任务轻轻放下,是在拉拢群臣啊!

  这对于朝堂无益,但是对于那些欠债的人,却是天大的好消息,自己……

  就在佟国维思索着接下来,自己该怎么给太子上点眼药的时候,就听太子道:“儿臣这些天,会同马齐大人一起进行户部欠银清缴。”

  “在清缴过程中,儿臣发现,有些臣子并不是没有钱,他们之所以借钱,是因为太仓的钱不借白不借,借了就不用还,借到就是赚到。”

  说到这里,沈叶咳嗽了一声,接着道:“欠钱容易催账难,因为有人觉得,我凭自个儿本事借到的银子,你凭什么让我还!”

  “对于这样的人,儿臣以为,当进行惩处。”

  “而这种惩处,不能只是当成一阵风,而应该形成一个制度!”

  “让那些欠债不还的人,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儿臣这《关于拖欠太仓银两不还处理办法》,有以下惩处建议:一、对于恶意欠债不还的欠债人,实行阶梯制利息,多一年不还,增加一年的利息。”

  阶梯制,虽然很多人不明白什么意思,但是凭借着想象,也能猜出来这所谓的阶梯制,恐怕是利息越来越高。

  利息越来越高,那要还的钱就越来越多。

  不过,更多的人关注的却不是这个阶梯制,而是太子前面所说的话。

  要让欠债不还的人付出代价,而且这种代价,还要形成制度。

  对于一阵风式的治理,大多数的人都不害怕。

  风头正紧的时候,大不了我低低头。

  而一旦你那边出现问题,那就不要怪我不客气了!

  可是,一旦形成一种制度,想要改变就难了。

  因为制度确立之后,要是有人违反,那就要为此付出代价。

  “……欠债不还的官员,那就是人品低劣。对于这样的人,不允许升职,每年考核降一等,不允许坐轿子,不允许去馆子吃饭,不允许家族子弟科举……”

  本来还持观望态度的欠债文官,此时差点就炸了。

  不允许升职也就罢了,而且这官是越做越小,不但如此,出门不让坐轿子,不让上馆子,还不让家族子弟参加科举。

  这最后一条,简直等于把人的命脉给卡住了!

  一个文官家族如何能够保持持续兴盛,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不断的科举。

  只要家里能有人考上科举,那么这个家族以后的日子,基本上就不用担心。

  相反,如果考不上的话,那么这个家族就会慢慢衰落。

  毕竟,一个没有进士及第的书香名门,那就是一个笑话。

  现在太子更绝,他竟然禁止这个文官的家族科举,这简直就是要了他们的老命。

  这也就是启奏这个办法的人是太子,如果换成其他人,早有人嗷一嗓子蹦出来了。

  裕亲王听着这些,心中却并不慌张。

  太子只说文官,却没有说勋贵,这自然是自己的功劳。

  如果不是自己,恐怕勋贵也要跟着遭殃。

  不过勋贵怕啥,勋贵又不用科举。

  不让科举就不科举,我们可是铁杆庄稼,完全可以躺在祖上的功勋薄上睡大觉……

  就在裕亲王暗自得意的时候,就听太子接着道:“对于欠债不还的勋贵,除了不能出门乘车之外,更不允许购买奴仆,不允许……”

  一连说了七八个不允许,在场的勋贵,一个个脸色都很平静。

  他们觉得,太子这些东西,都没有触及到他们的根本。

  对他们来说,这都不算个事儿。

  可是接下来的话,却让他们一个个脸色大变。

  因为接下来,太子就说到了继承权。

  “对于欠债不还的勋贵,以三年为一个档次,每隔三年不还,爵位继承下降一个等级,并减少承袭一代……。”

  “……如果爵位降至没有,则国库之欠银可以不用偿还……”

  最后一句听上去好像不错,但是勋贵们一个个听得脸色发冷。

  他们都想要偿还欠债,他们绝对不允许自己有债不还。

  他们的爵位,就是他们一家的命根子,一旦没有了爵位,他们就什么都不是。

  谁还会把他们这些人放在心上。

  所以此时此刻,欠债的勋贵们,一个个心头发紧。

  他们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做。

  而不少人的目光都看向了裕亲王,虽然没有说话,但是眼神就已经代表了一切。

  这就是你说的太子不上门催缴吗?

  好像真的不用催缴!

  但是这般做的话,那绝对是让你自己乖乖的去还钱。

  要不然的话,自己活着还好,死了孩子连爵位都继承不了。

  裕亲王福全并不傻,相反,他也是一个聪明人,听了太子的话,他此时才恍然大悟。

  自己这是被骗了!

  被自己的好大侄子给骗了!

  他不催缴,但是他这般的做法,那比催缴要厉害一万倍啊!

  自己虽然是亲王,但是降等的话,那……

  如果自己的儿子本来应该是个郡王,结果因为自己的原因,直接变成了公爵,他绝对不愿意。

  这代表着他们家族的传承,就要降低很多。

  虽然不至于爵位最后没有,但是早日成为闲散宗室,可不是他想要的。

  一时间,他气得浑身哆嗦,却又无可奈何。

  有心上前和太子理论一番,却又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开口。

  就在他难受的时候,就听有人大声的道:“陛下,太子此法,万万不可行,他伤及的是陛下的圣明,伤及的是朝廷的体面。”

  “它是与民争利,让贤才不能报效于朝廷!”

第152章 又打又拉 两手都要硬

  沈叶定睛一看,就见站出来的人,赫然是吏部左侍郎冯古碑!

  六部的排名,虽然都是礼部第一,但是论起权力,一直都是吏部第一。

  吏部的尚书,更是被称为天官。

  而作为吏部第二把手的吏部左侍郎,同样是一个位高权重的人物。

  在很多人看来,宁愿成为吏部的左侍郎,也不愿意担任工部的一把手。

  因为工部的地位太低,责任太重。

  而吏部管理升降,啥风险不用冒,自然就有人上杆子巴结。

  所以,这也是吏部左侍郎身份高的原因。

  冯古碑五十多岁,身材干瘦,穿着朴素,在很多人的眼中,这位就是一个严于律己的典范人物。

  只不过此时,这位在很多人眼中,都是德高望重的冯侍郎,此时正在义正言辞的批判着太子提出来的管理办法。

  他郑重地跪在地上道:“百官欠债,该催缴催缴,但是,把催缴和惩罚联系在一起,那就会让陛下的仁德,变成苛政。”

  “请陛下明察!”

  随着冯古碑的出面,接着又有人跪倒在地:“陛下,臣赞同冯大人的话!”

  “您允许百官从太仓之中借钱度过难关,本身就是一种君臣相得的仁政。”

  “眼前,太仓虽一时困难,但是欠债的百官却也在急切的筹钱,以报陛下的恩德。”

  “这等好事,如果按照太子这般处理,臣生怕堵不住天下悠悠之口。”

  乾熙帝这个人最爱的就是名声,只要是有损名声的事情,他基本上都不会做。

  他这个爱好,绝大部分下属都知道。

  所以很多人在奏事的时候,都喜欢拿这个说事。

  听到这话,乾熙帝一皱眉。

  沈叶看着那第二个跪倒的中年男子,淡淡的道:“刑部郎中李大人,你这话说得好啊。”

  “如果从太仓中借银子,可以让百官遇到困难时能尽快渡过难关,这是陛下的恩典,那么我请问你,你把借来的十万两银子,拿去放高利贷,这是怎么回事?”

  “我派人打听了,你们家的高利贷铺子,已经占了南城高利贷行业的半壁江山,因为借了你的高利贷而家破人亡的,可不是少数。”

  “我这儿有一个名册,是不是要给你念一下。”沈叶在大兴县观政,大兴县的年栋梁对他可谓是言听计从。

  对于一些事情,作为地头蛇的年栋梁摸得门儿清。

  沈叶虽然不愿意把事情闹大,但是在接了收缴户部清欠问题之后,他就让年栋梁收集这些官员借钱干什么用。

  却没想到,这一打听才知道,这位刑部的郎中,竟然用乾熙帝太仓的钱当本钱,做起了高利贷。

  那跪在地上的李大人,听到沈叶的话,下意识地哆嗦了一下。

  他实在没想到,太子居然对自己家的情况一清二楚。

首节 上一节 127/1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谍战:开局偷听心声,识破日谍

下一篇: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