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从时空商人开始 第545节
林道要重现汉唐雄风,甚至还要远迈汉唐。
这些失去多年的土地,必须全都拿回来,还要附加这些年的利息。
正因如此,都城定在北方,是必然的选择。
天津港这里,到处都在施工。
地面翻开来做硬化,大批苦力搅拌水泥铺设路面。
借助简易铁轨以及各类杠杆吊索等工具,将一块块以吨为单位的钢筋混凝土送入海中,建造护岸与防波堤。
一条条伸入海中的栈道,同样在加班加点的建造之中。
这里,将会被打造成世界范围内,最为庞大,最为先进的港口。
无数的中土船只,将会从这里出发,抵达世界各地,将日月龙旗插满阳光下的土地。
“欧罗巴人的大航海时代,简陋到可笑。”
站在岸边,望着不远处海上正在工作的疏浚船,林道豪气顿生“让你们好好看看,什么叫做大国工业!”
来到空旷的存货场,林道动身去往现代世界。
大批量订购的钢筋水泥等物资,不断的被运送过来。
原本空旷的地方,已然是堆积如山。
见着这一幕的众人,都是行大礼高呼。
“万岁~”
“万岁~”
生产力低下的时代里,林道运来的每一项物资,对于这个世界的人来说,都是宛如神迹。
如此之多的钢铁与石粉(水泥)真是让人看的心潮澎湃。
“陛下~”
因为过于激动而面色潮红的罗贯中,上前见礼“动用如此之多的物资,是否会影响到仙界的使用?”
这话说的林道翻白眼。
“瞧不起谁呢?”
“这么亿点点东西,在仙界那是真正的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喂,别瞧不起大国工业!”
他是真没吹牛皮。
对于产量以亿吨为单位的大国工业来说,他买下运来的这些东西,真是不值一提。
别的不说,他连承接落后淘汰产能的资格都不够。
没什么缘由,就是买的太少了。
港口之中,还有配套的造船厂也在建造之中。
成百上千的苦力们,正在奋力挖掘大坑。
这是在修建三面陆地,一面临水的干船坞。
不是什么高科技,这东西早在宋时就有了。
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中,就有详细的记载。
当时不叫船坞,叫做大澳。
《金明池争标图》这幅画作之中,就有画出船坞来。
发明这东西的人,叫做黄怀信,是一名宋朝的宦官。
后世之人,将其称为世界船坞之父。
中土能人辈出,各类跨时代的发明太多了。
只可惜,一次次的蛮夷入侵打断了知识传承。
一颗颗聪明的脑袋,都被蛮夷给砍了。
现如今,林道要反过去,把蛮夷们的脑袋都给砍了。
“有最为详细的图纸。”
跟过来的鲁渊,在一旁言语“之前在其他的港口里,按照图纸操作已经建造了好几个。”
“各处港口都在大规模建造船只,船队规模不断扩大。”
“很好。”林道失笑颔首“按照图纸上的去造,别担心缺少物资,造的越多越好。”
“陛下放心。”鲁渊昂首挺胸,干脆回应“臣必当为陛下打造一支世间最为庞大的船队来。”
天边的太阳逐渐下沉,远处海面上出现了船队的身影。
十几艘大型渔船逐渐靠向临时栈道,其中几艘船尾被开了舱门,有外挂式的螺旋桨辅助动力船外机。
粗壮的缆绳抛上了栈道,港口干活的熟练接住套在石墩上。
船只一一停靠。
当先一艘最大的渔船上,船头位置射鲸炮上的长柄钩上还染着血渍。
渔民们开始操作船上装着的半机械式吊轮机构,将一条偌大的鲸鱼吊向栈道。
船上下来一个光着脚,衣袖裤腿挽起的汉子,一路跑向了大纛。
“张士诚,拜见陛下~”
这位渔民出身的盐枭,此时是大明的海船队负责人,同时兼任渔船队的队长。
日常工作就是打渔,外加培训水手。
他也是有正式官职的,水师记名提督。
就是没得封爵。
毕竟唯有军功方能封爵,打渔捕鲸可不算军功。
“做的好。”林道热情招呼“你打造了大明水师的雏形,当赏五百贯。”
张士诚大喜。
如今天下初定,货币价值逐渐平稳下来。
五百贯,足够在城里买一座大宅子了。
虽说他的俸禄不低,而且天天都有新鲜的海鱼吃,可谁会嫌弃钱多呢。
“船队准备的如何?”
“陛下,如今已经有了大小船只超过百艘,若是只装人,一次可送三万人马至辽阳路。”
张士诚说的都是新船,拿着现代图纸制造的那种新船。
布局合理,航速更快,有着更大的储存量,更加适合远洋航行。
这些新造的船只,林道是打算用来开拓进取插旗子的。
现在的话,则是为攻打辽阳路送人。
元廷的确是被灭了,可云南,辽东等地的元廷余孽,还在负隅顽抗。
云南那边是仰仗着山地难行。
至于辽东,则是道路难行。
的确是有官道,但是承载能力有限。
历史上经过明朝二多年的开发,明末的时候辽东才算是真正成为熟地。
在那之前,则是属于半生不熟。
大小水泡子,茂密的树林,泛滥的河水等等。
规模越是庞大的军队,行动越是困难。
尤其是庞大的后勤物资运输线,压力极大。
既然道路难行,林道干脆选择走海陆。
从天津上船,一路北上直接抵达盖州。
“做好准备。”
林道嘱咐“等到出征兵马汇集过来,即刻渡海出兵。”
驻扎各地的出征兵马,在半个月内逐渐云集天津港。
林道亲自跟随第一批前锋兵马出征。
为此,他还专门购买了一艘不知道几手的拖船。
翻新改造之后,拖拽着专门制作的简易浮动码头,跟着船队一路去盖州。
盖州的海湾最深入,就是营口。
这里位于辽河入海口处,此时还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地方。
船队抵达之后,林道先行乘坐小船上岸。
来到岸边,他穿越去现代世界,将专门订购的简易浮动码头带过来。
轰然声响中,重达数百吨的钢结构组件,落在了大海之中。
溅起的浪花,浇了林道满头满脸。
这里可不是几百年后,别说是港口设施了,人影子都见不着。
近海的地方,全都是浅滩礁石,大船压根靠不过来。
就算是乘着涨潮过来了,可时间不够用来不及下船,一旦退潮可就全完了。
好在现代世界的工业产品,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林道不断的来回,将一条条的浮动码头运过来。
足足在海边,落下了十六条长达一百多米的栈道来。
上一篇:红楼:风华首辅
下一篇:长津湖:从新兴里打到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