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诸天:从时空商人开始

诸天:从时空商人开始 第452节

  城内贩夫走卒,引车贩浆也是天不亮就起。

  沿街的各家店铺,开门倒是稍晚一些。

  门挡板打开之后,也是忙碌清扫,整理货物。

  整个杭州城,都好似活了过来。

  这个时候还在睡懒觉的,估计只有蒙兀人与乞丐。

  杭州城内有许多茶肆。

  提供各类早点餐饮服务,还有专门的台子,供给说话艺人在这里说书。

  敲了敲手中唐伯虎的扇子,林道迈步走入规模最大,人也是最多的茶肆。

  早上就来喝茶听说书的,必然都是闲人。

  不好说一个个绫罗绸缎,可一眼扫过去,绝无黔首布衣。

  黔首布衣们,都在为了生存而奔波。

  伙计热情招待面生的林道,引着来到了一处距离讲台较近桌子旁。

  这些伙计们,除了日常客人的打赏之外,还有提成收入,在杭州城内也算上中产收入了。

  他们的提成,都在于不断的引入新顾客。

  面生没关系,一回生,二回熟嘛。

  伙计非常热情,主动介绍各式茶点。

  林道颔首点了几份“蟹酿橙,葱包桧,粢饭团,再来一壶龙井。”

  “老爷稍等~~~”

  四周喧嚣声不绝于耳。

  众人皆在言语,好在无人高声放话。

  林道倾听一番,却是好几次都听到了自己的名字。

  “那明王林道,虽说占了江都,可却并未断绝漕运。”

  “只要交税,商船依旧可行。”

  “我家有一船,自北地收了皮货回来,路过高邮府的时候,正好赶上那明王林道攻打高邮府。”

  “本以为是连人带船还有货,全都得没得了。”

  “未曾想,竟是被放行了。”

  “侬是不晓得,我见着船回来的时候,人都傻掉了~~~”

  “这明王虽是反贼,可却是个有原则的反贼。”

  “如此人物,将来必然能成大事。”

  听闻有人夸赞明王,一旁服侍的蓝玉,也是与有荣焉。

  至于林道自己,则是默默听着默默喝茶。

  他是造反,不是当山贼土匪。

  只要不是蒙兀人色目人的船,正常来往的商船,他当然不可能去劫掠。

  历朝历代为了方便统治,都是严厉抑制商贾。

  林道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他觉得将这股力量向外引导,去赚取全世界的财货,远比压制更加有用。

  不多时的功夫,众人的欢呼声中,有说话艺人上台行礼说书。

  所谓说书先生,指的就是这些人了。

  这些说书先生们,通常也兼任杂剧作家,说的都是各自的作品。

  “解州关汉卿,今日言四折剧《关大王独赴单刀会》第三折。”

  “哦?”喝茶的林道,抬眼看过去。

  这剧名真的是太熟悉了,三国演义里的名场面。

  “山西解州的?关羽老家?”

  “关汉卿,这名字~~~”

  “听说罗贯中常年在杭州茶肆内厮混。”

  “他的三国演义,想来就是这些元杂剧混在一起写的。”

  台上的关汉卿,声情并茂的开始讲书。

  林道喝着茶,吃着早点,听着说书。

  倒是有些意思。

  具体情节上,与三国演义里的单刀赴会差不多。

  林道还好奇的打量四周,看看罗贯中是不是在这儿。

  待到一折戏说完,众人连声喝彩。

  伙计们端着盘子,一桌桌的收取打赏。

  愿意给的就给,不愿意给的,也不会有人强迫消费。

  林道拿出一张二百文的宝钞,放在了托盘里。

  伙计连连行礼,恭敬询问“敢问老爷贵姓~”

  “姓林。”

  伙计高呼“林老爷,打赏二十文~~~”

  台上的关汉卿,向着林道拱手行礼道谢。

  “等一下。”

  林道示意伙计停步“这明明是二百文的宝钞,为何你说是二十文?那一百八十文,你们吞了?你们这店,比平台还黑!”

  平台也就只收一半而已,你这店铺竟然收九成?

  黑店呐~~~

  “林老爷误会了。”

  伙计喊起了撞天屈“朝廷发了新宝钞,发的太多了。”

  “原本宝钞就折价,现如今更是折价到了一折的程度。”

  “再以后,估计就不收宝钞了。”

  “今天最新的兑比,就是宝钞十兑一。”

  “到了明天,估计就得是十五兑一。”

  这边林道眉头微蹙“新宝钞?”

  之前看邸报的时候,怎么没看到这条消息?

  滥发纸币的事儿,林道倒是清楚。

  后世总说老朱干这事儿,导致货币崩溃,他其实是跟元廷学的。

  毕竟只需要印纸,就能当做钱用,换做是谁也愿意干。

  只不过是过于贪婪,不懂得什么叫做度,疯狂发行。

  结果就是物价飞腾,引起通货膨胀。

  到了最后就是以物货相贸易,公私所积之钞,皆成废纸。

  百姓们也不傻。

  你的钞票没了价值,干脆就不认,不跟你玩了。

  林道挥手,伙计端着盘子去了隔壁桌。

  “真是自寻死路。”

  “本就经济崩溃,你还滥发货币。”

  “百姓们辛辛苦苦的卖命赚了点钱,如今都成了废纸,谁还会给元廷卖命。”

  “这才是真正的民心尽失。”

  “没了民心,就等着灭亡吧。”

  一番热闹之后,关汉卿准备下台,还别的说书艺人上台说书。

  干他们这一行,无论是多么的受欢迎,都不能一直霸着台子说个不停。

  行规就是所有人都有时间,说自己的作品。

  区别就在于是开场与压轴,通常都是名家。

  此时,有一富商起身上前,与关汉卿言语。

  “关先生,老夫姓薛,自吴郡(苏州)而来。过些时日要在家中办宴,还望关先生能到场,说上几段。”

  “薛员外有礼了。”关汉卿笑着拱手“薛员外有请,某自是欣喜。”

  “不知薛员外,想听什么折戏?”

  “哈哈哈~~~”薛员外捋须而笑“我有两个女儿,喜好吟诗作赋。”

  “她们倒是有说,喜欢《杜蕊娘智赏金线池》。”

  “好好。”关汉卿连连颔首“某知晓了,到了时日,必定拜访。”

  薛员外的随从,递上了拜帖与邀请函。

  这边林道听了几句,就没再关注。

  他喝茶听说书,一直到了下午方才离开。

  之后走访了几处城墙军营,拍照记录。

首节 上一节 452/5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红楼:风华首辅

下一篇:长津湖:从新兴里打到汉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