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从太子李承乾到诸天圣皇

大唐:从太子李承乾到诸天圣皇 第242节

  最后一种是羊驼,提到这种生活,李治就有种被哔了狗的感觉,这玩意太不讲究了,见人就喷口水,最大的体型约三尺高(一米),皮毛与羊毛相似,肉质比羊肉更硬。

  多亏了来之前,他从北方采购了大批驴、骡才勉强缓解了畜力需求,现在的商国主要驯养的大型牲畜中,牛是第一位,其次是驴、驮马,战马反而没那么重要。

  “额额。”

  李象还真没想到这一环。

  殷国确实通过驯化野外捕捉的驼鹿、马鹿、野牛解决了畜力问题,甚至提供了大量肉类、皮革、兽角。

  制作皮甲最佳的材料是犀牛皮,其次是牛皮,美洲野牛体长可突破一丈,肩高五尺至七尺,体重能达到两千斤,野牛皮坚韧不亚于犀牛皮,鹿角、牛角、鹿筋、牛筋都是制作强弓劲弩的最佳材料。

  殷国三师加上禁卫八万人,大量装备了皮甲、强弓劲弩,实力在众藩国中绝对是第一等。

  “大侄子。”

  “九叔拜托你一件事呗。”

  就在这时,李治眼神期盼的看着李象。

  “九叔但可直言,小侄一定全力以赴。”

  拍了拍胸膛,李象大包大揽的说道。

  “你看能不能让人搜集一些马鹿、驼鹿、美洲野牛,公、母都有。”

  李治连忙提出自己的请求。

  “九叔。”

  眉头微皱,李象疑惑道:“这倒是没什么问题。”

  “不过,殷国和商国相距如此之远,该如何送过来?”

  从盘庚城到晋城走海路至少需要几个月时间,何况,不管是殷国,还是商国都没有可以能够漂洋过海的舟船,用于近海捕鱼还行,想要承受风浪,根本不可能。

  “我准备回长安一趟。”

  深深地看了一眼李象,李治意味深长道:“第二批宗室即将就封,想必大侄子,你也是为了这件事来的吧。”

  “嗯。”

  李象眼神一凝,对自己这个嫡亲的九叔又多了一份莫名的情绪。

  “让你不惜动用唯一一次传送阵的机会。”

  “我想这件事一定关系到殷国的发展大计。”

  “说说吧。”

  李治笑了笑,直接问道。

  “玛雅人。”

  迎着他的目光,李象嘴里吐出了三个字。

  “哦?”

  挑了挑眉,李治诧异道:“殷国想要联手我国对付玛雅人。”

  “玛雅人可是在商洲跟殷洲中间,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活。”

  “不对,你是想利用这一次宗室分封的机会,把大家都拉到一起,由殷国、商国牵头,共同掠夺、覆灭玛雅人?”

  政治天赋拉满的商王李治瞬间意识到了李象的想法,或者说,了解了商国的阳谋。

  “九叔。”

  “不管分封宗室有多少,玛雅人都足够我们吃下去。”

  “我的人已经探查清楚了,至少1400万人口,而且不是像生活在商洲、殷洲的印第安人那般原始,玛雅人建立了辉煌的城邦文明,这些人服用翻译魔芋之后,将会更容易被同化。”

  “我只要5成,剩下的如何分配,交给叔父您来处置。”

  李象眼神坚毅的伸出了右手,五根手指在李治眼前高举。

  “胃口太大了。”

  然而,李治并未直接答应他,摇了摇头:“700万人,就算宗室愿意,陛下恐怕都不可能允准。”

  “你想过没有,这700万人用巨鲸灵舟运送,至少需要14次。”

  “而且,我仔细研究过玛雅人所在的地域,主要是面向东侧汪洋,靠近我们所在的这一边是山脉,再怎样,携带如此之多的人口前往西海岸这边,绝非易事。”

  “这一次开拓的宗室不同于身毒,别的不说,你蒋王叔、越王叔、纪王叔都还没有分封呢。”

  “大宗正院待封的郡王16个,公爵4个,侯爵3个,伯爵7个,子爵4个。”

  “大唐跟大食的战争估计已经进入尾声了,可要分封宗室前往昆仑洲,还需要一段时间。”

  “昆仑洲有三分之一都是沙漠,主要集中在北部,想要开拓,难度远远超过了身毒、商洲、殷洲。”

  “以大兄的性格,第二批分封绝对会涵盖大部分即将就封的宗室。”

  “你想要借助大唐的力量,首先就要联合这些就封的宗室,利益上面必然要让步。”

  “这么多亲王、郡王、公爵等,你拿走一半,我拿走一半,那还玩什么?”

  话音落下。

  李象陷入了沉思中,许久才抬头问道:“九叔以为该如何安排?”

  “殷国可以承担主要的作战任务,分润两成,我要一成。”

  “剩下7成全部交予此次分封的宗室,任由他们掠夺。”

  当即,李治做出了安排。

  ‘280万、140万!’

  目光闪烁,李象暗自思索着,殷国、商国得到十分之三的玛雅人口,还剩下近千万玛雅人。

  假使这一次分封以李治猜测为准,这么多宗室加在一起,这些人口还真不算多,就算是蒋王李恽、越王李贞、纪王李慎这样的亲王,护卫不过五千人,能抢多少,撑死不到五、六十万。

  “听叔父的。”

  于是,李象同意了这一提议。

  “好,那我们现在就回长安。”

  李治也很干脆,带着李象搭乘商国境内的传送阵返回了大唐。

  与此同时,大唐刚刚征服了雪域高原、辽东,又接到了来自西南的好消息。

  “陛下。”

  “南蛮都督秦怀道领五万南蛮军,并昆州刺史爨弘达领五万南中军征六诏。”

  “于六月下旬覆灭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收降数十万六诏之民。”

  “南中行省奉旨设立黔中、牂柯、朱提、建宁、永昌、云南、兴古7郡,置郡、县,吏部、兵部已经安排了官员搭建郡衙、县府,一应太守、郡尉、郡丞、县令、县尉、县丞均已到任。”

  “南中千户所携文明魔具,令南中百万边民归为唐人,不复西南蛮夷。”

  “七月初,南蛮都督举五万南蛮军再下骠国,破其国都室利差呾罗,擒获敌酋以下数百人,再伐阿拉干,收其民,聚兵继续南下,先后覆灭堕罗钵底、迦乍、陀温诸小国,至海边。”

  “昆州刺史爨弘达领五万南中军攻真腊、林邑、扶南等国,大获全胜,所获颇丰,一应金银玉石等物正在运送回长安,当地的王公贵族无一例外,尽数被诛。”

  “中军大都督府、尚书省乞圣意!”

  锦衣卫都指挥使李君羡有条不紊的将来自西南的讯息一一汇报。

  历时数月,大唐继漠北、西北、辽东等地归顺之后,收西南,拓土五千里,令人振奋。

  昔日,汉武帝灭南越,于安南设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现如今,大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好!!!”

  李承乾大喝一声,赞赏道:“来人,拟诏。”

  “南蛮都督秦怀道骁勇善战,平定西南,功高社稷,赐开国公爵,封号:翼。”

  “昆州刺史爨弘达协助南蛮都督平定西南,为次功,赐开国公爵,封号:滇。”

  “合骠国、堕罗钵底、迦乍、陀温诸小国之地,设天南行省,合安南、真腊、林邑、扶南等国之地,设安南行省,滇国公爨弘达为安南总督,竺国公王玄策为天南总督。”

  “召秦怀道、裴行俭、贺兰楚石回京,湟水郡公唐嘉会调任安息总督,协助定国公、乾国公从征大食。”

  “是。”

  御前内侍懂事的下去安排了。

  “陛下。”

  “辽东千户已经寻到了李谨行、黑齿常之和高侃。”

  李君羡补充了一则消息。

  “不错。”

  听到这个消息,李承乾心中有些异样,后世高宗朝的名臣名将都已经被提前寻得了。

  “传诏,命李义琰为纪王傅,李客师为纪王傅,程务挺、高侃分别为纪王左、右卫将。”

  “朕要是没记错的话,李贞那个混账东西还缺一个右卫将,就给黑齿常之吧。”

  “夏王长史郭孝慎改任夏王傅、典军贺兰安石改任左卫将,王方翼任右卫将。”

  摆了摆手,李承乾吩咐了声。

  “是。”

  又一名内侍匆匆离去。

  闻言,李君羡眼中掠过一抹异色,朝中还未就封的亲王只剩下夏王李祐、蒋王李恽、越王李贞、纪王李慎,太上皇李世民还有两个在襁褓中的皇子:皇十三子李福、皇十四子李明。

  显然,陛下所为是打算进一步分封诸王、宗室,从而解决大唐内部的诸多士族、不稳定因素。

  “朕交代你办的事情办的怎么样了?”

  倚坐在龙椅上,李承乾有些神情慵懒道。

  “启奏陛下。”

  李君羡连忙回神,补充道:“臣已命关中千户、长安千户查阅了关中地理志、舆图。”

  “经过比对之后,确认了合适的地点有二,一为岐山,二为骊山。”

  “前者距离长安大约三百里,后者距长安不足五十里。”

首节 上一节 242/3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下一篇:红楼:从做黛玉师父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