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从太子李承乾到诸天圣皇 第236节
“汉国以士族为官,治理地方。”
“士族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土地,驱使身毒人为佃户,耕种奴役。”
“汉国律法明文规定,无论士族、百姓,须得纳十之四的赋税,以入少府。”
“汉军有轻骑三万,步卒三万,建立了府兵制,以折冲府统御一千二百府兵,举国设有五十个折冲府。”
“以安州崔氏为首的淮南士族、以琅琊王氏、陈郡谢氏、会稽陆氏、吴兴沈氏为首江南士族已经遍及汉国朝野,唯有军队分掌在中尉程处默、卫尉李崇晦手中,号南军,北军。”
“另有郎中令李宿下辖五官中郎将和左右中郎将三署,每署又分车、户、骑三将,司掌三千郎官,分为议郎、中郎、侍郎、郎中四等衔级。”
“汉国实行了军功赏爵制,计二十一等,彰显尊卑有序,功赏有别。”
“最高等为封君,食邑一郡,其下为列侯,食邑一县,得自置吏于封地,尊荣无比。”
“再然后为关内侯,虽无封地,然有食邑、封户,衣食租税,亦显尊贵。”
“四至二十等依次为大庶长、驷车庶长、大上造、少上造、右更、中更、左更、右庶长、左庶长、五大夫、公乘、公大夫、官大夫、大夫、不更、簪袅、上造。依军功、政绩而授,各有岁俸,以彰其劳。”
“第二十一等,公士,军功之始,凡斩获敌首一级者,即赐此爵,并赐田一顷、宅一处及仆人一名。”
“爵位可世袭罔替,子孙得以承继先人之功业,共享尊荣。”
“目前,汉国仅国相崔虞、御史大夫王弘让、内史王弘直、太仆谢瑜、少府谢曜、廷尉沈智渊、典客陆敦信被授予关内侯,郎中令李宿为大庶长。”
“中尉程处默封列侯,未央侯,卫尉李崇晦封列侯,上林侯。”
锦衣卫都指挥使李君羡有条不紊的汇报道。
“有点意思。”
李承乾玩味道:“老三这是把汉朝早期的那一套全部复制过去了。”
“军功等爵制,这可是一柄双刃剑,汉国现在才设了十二郡,150个县。”
“大手一挥出去了两个县,这要是出现两个封君,啧啧啧,国中之国都得有。”
“不过,你还真别说,大家都想要爵位,这么一来,汉国将会像上了发条一样,不断对外开拓。”
“朕要是没猜错的话,汉国如今的土地应该是一分为三,一分归为朝廷,留待赏赐功臣,一分为府兵所有,最后一分才是士族所有。”
“陛下圣明。”
李君羡都不得不为这位年轻的帝王敏锐的政治目光所惊。
因为,汉国如今的现状正如皇帝所言,朝廷、府兵、士族三分田地,相互制衡。
“钟离国那边咋样?”
“李景恒可是得了不少人的帮忙。”
“朕听说,陇西李氏年轻一辈的杰出者都聚集在了钟离国,为接下来前往各个宗室封国做准备。”
“雪雁还跟禄东赞联系上了,噶尔家族在吐蕃的影响力无疑是巨大的。”
“不仅如此,临近的泥婆罗国,噶尔家族同样拥有一部分势力。”
“近水楼台先得月,钟离国能够发展到什么地步,朕很好奇。”
提及李景恒,李承乾不免联想到吐蕃,禄东赞家族,暗自思量着。
曾经,吐蕃的朝堂主要是以三个地方版块为主,王室的山南老班底、雅江北岸的苏毗旧臣(娘氏、韦氏等)和以琼保.邦色为代表的后藏势力。
这三个势力版块在南日伦赞与松赞干布权利交接期,进行了血腥残酷的倾轧。
先是山南系因不满对苏毗系的优待,下毒杀死了时任赞普的南日伦赞,松赞干布上位之后,采取了雷霆手段,强势摧毁了山南旧臣的势力,使其一蹶不振。
而后,琼保.邦色又出手搞垮了苏毗系的首座,时任大相的娘.芒布支尚囊,并顺带借松赞干布之手,将政治巨头娘氏肢解。
当时,隶属于苏毗系的噶尔家族甚至上台表演的资格都没有,只能在一边看热闹。
偏偏运气就是眷顾噶尔家族,松赞干布任命了噶尔.芒相松囊为大相,琼保.邦色不满,想要在后藏发动鸿门宴,却被年轻的禄东赞发现,一场风波就这么消弭。
琼保.邦色直接被谋反论处,这个吐蕃权臣家族同样覆灭在无形之中。
起飞的噶尔家族接替了娘氏,一跃成为苏毗系的代表,整合了山南系、后藏系,其权势地位仅次于赞普家族,足可见其强势!
“陛下。”
李君羡嘴角抽搐了下,回道:“钟离国全面推行周礼、宗法制,分封制、嫡长子继承制。”
‘???’
原本倚坐着的李承乾都瞪大了眼睛。
周礼确切来说应该称之为周朝的礼乐制度,分礼和乐两个部分,包括饮食、起居、祭祀、丧葬等方面,都纳入‘礼’的范畴,潜移默化地规范人们的行为。
涵盖了官制和政治制度,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
嫡长继承制确立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规则,宗法制将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
宗族中分为大宗和小宗,周王是整个国家的大宗,国王除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被封为诸侯,诸侯对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国内却是大宗,诸侯的其它儿子被分封为卿大夫,以此类推。
这些或流传下来,深深地镌刻进入了儒家文化、历朝历代统治的核心,或随着历史逐渐掩盖在尘埃下。
谁能想到钟离国竟然在异域开国,完全按照昔日的周朝来建立,简直不可思议!
“钟离国以太师为最高军政长官,太保为宗族事务,太史掌管祭祀、天文历法及册命记录。”
“又有卿事寮为太师/太保管辖,治理政务,下设‘三事大夫’(司徒、司马、司空)及诸侯事务。”
“太史寮主管祭祀、文书及历史记录,与卿事寮并列为中央两大行政系统。”
“司徒管民事与土地、司马主军事、司空管工程,是为外官。”
“虎贲为护卫、缀衣掌服饰、趣马管车马等等,服务于王室,为内官。”
“钟离郡王将土地一一分封给诸多陇西李氏出身的宗室、功臣及先贤后裔,诸侯在封国内拥有自治权,但需向王室纳贡并履行军事义务。”
李君羡补充道。
‘还不错。’
当钟离国的全部情况被吐露出来,李承乾眼中满是欣赏之色。
钟离国不似汉国有淮南士族、江南士族的支持,外来人口会源源不断涌入其中,李景恒真正可以依仗的治理班底只有从大唐来的五十万人,这能顶多少用?
因而,最佳选择就是让这五十万人发挥最大的作用,通过分封制为他们确立积极性。
这一制度的实施不只是唐人,还是身毒本地的百姓、投靠的吐蕃人,让他们全都看见了曙光,成为人上人的机会。
既然钟离国没有足够多的人才治理国家,还有继续对外开拓,那李景恒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让宗室、功臣、先贤后裔,自己去做这件事。
土地、权力都分了下去,这些人全都会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而搏命,从而会簇拥在钟离郡王这个大联盟主手中,为之鞍前马后、呕心沥血。
第200章 程怀亮杀鸡儆猴,大唐覆灭阿拉伯!
“看样子,要不了多久,李恪、李景恒就可以全据身毒东北部和西北部。”
“有些东西也该提前做足准备。”
目光幽幽,李承乾莫名道。
“陛下。”
李君羡脸上露出了疑惑之色。
“来人,传诏。”
“命葱岭都督王玄策,领三万葱岭军,持节征伐身毒列国。”
“中山郡王李崇义、孤竹郡王李德懋、武公李道明、郇公李孝协、黎公李仁裕、宿公李孝詧、钟吾公李景仁随行,蜀王李愔改封虞国,治身毒南部。”
“是。”
内侍立即转身下去传诏了。
‘???’
李君羡整个人目瞪口呆。
两个亲王国,三个郡王国,五个公国,则是闹哪样。
这么分封过去,汉王李恪、钟离郡王李景恒还不得炸了呀,他们刚刚建立国祚,压根没有开拓之力,结果,大唐直接来了一个降维打击,三万葱岭军横扫身毒,藩国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
“即日起,军器寺设立江都、会稽、东海、渤海、岭南五大造船坊。”
“包括五牙大舰在内,只要他们给得起价钱,通通都可以卖。”
接着,李承乾脸上带着莫名的微笑,补充了句。
‘天塌了!’
李君羡不由得为汉王李恪感到悲哀。
做为最具备开拓优势的亲王,李恪正在身毒西北部积攒底蕴,正准备一飞冲天,依大宗正院明令法制,亲王国五千里,从长度而言,李恪完全可以打一个时间差,占据身毒河上游的同时向恒河流域开拓。
可现在,皇帝一旨诏书,葱岭军南下攻伐身毒,诸王同时就封,别的不说,中山国、孤竹国这两个郡王国必然是要分封在恒河平原上,那就意味着汉王想要向恒河扩张的梦想破灭了。
一旦失去了恒河方向,汉王可以延伸的无非是身毒河,那里才多大,一直到海边,反而是钟离国的压力变小了,不需要独自一国面对来自汉国的压力。
为了加快汉国的建设,江南士族、淮南士族必然会倾尽全力从朝廷的军器寺造船坊购买舰船,尤其是五牙大舰这等军国利器,因为从海上运送人口、物资远比他们走陆路来的安全、方便。
同时,他不得不赞叹皇帝的高瞻远瞩,这一计无疑是把士族的血心甘情愿的放干,从而肥了大唐。
“时间也不早了。”
“锦衣卫密切关注大食、辽东方向,有任何消息,随时告知朕。”
摆了摆手,李承乾下了逐客令。
“是,陛下。”
李君羡缓缓退出了太极宫。
萨珊波斯,呼罗珊行省,木鹿城,临时王宫。
“伊嗣俟三世殿下。”
“这是大唐皇帝陛下颁布的国书。”
“大唐可以为贵国提供军事援助,前提是贵国承认为大唐的藩属国。”
鸿胪寺少卿程怀亮目光如炬,掷地有声的话语在充满了波斯风格的宫殿中回荡。
‘什么?’
上一篇: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下一篇:红楼:从做黛玉师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