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从太子李承乾到诸天圣皇

大唐:从太子李承乾到诸天圣皇 第202节

  “魏王府中间作来报,魏王也动了。”

  “呵呵。”

  撇了撇嘴,李承乾不屑道:“现在才反应过来是不是有些太晚了。”

  “不必理会潜龙卫,也不用设置什么阻碍。”

  “他要找,那就让他找,看看找到最后发现的真相是不是他想要知道的。”

  “孤就怕到时候,咱们这位陛下接受不了事实。”

  “殿下,那魏王?”

  称心抬起头,小心翼翼的补充了句。

  “无妨。”

  摆了摆手,李承乾随意道:“要的就是他动,他不动,孤怎好动。”

  “你且传信吴王、晋王,让他们做足准备,别到时候功亏一篑。”

  “我们的人先不动,看着他们动,我倒要看看这场闹剧能发展到什么程度。”

  “范阳卢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晋阳王氏之人,一个都不许放过,牢牢地盯住了。”

  “还有关陇门阀那边的人,既然够胆子参与,就要想到会有今日。”

  “是。”

  东厂督主称心随之退出了明德殿。

  在场众人,唯有武媚、徐惠瞪大了美眸,满脸吃惊的看着李承乾,这些话蕴含的信息量实在是太大了。

  “媚娘,惠娘。”

  “安排开宴,迎接殿下回宫。”

  苏子衿冰雪聪明,哪里会不明白这是太子对二女的一次考验,开口解围。

  “是,娘娘。”

  二女强忍住心中的惊惶,脚步阑珊的离开了明德殿。

  “爱妃心善。”

  李承乾微笑着调侃了句。

  “殿下。”

  苏子衿娇声道:“媚娘年岁倒是够了,惠娘年方十六,现在让她们接触这件事,未免有些残忍。”

  “是吗?”

  目光幽深,李承乾想到方才两个女子,心中生出了一丝莫名之感。

  毕竟是历史上的大周女皇武则天、徐惠妃,若是连这点小小的冲击都挡不住,未免有些太没用了。

第175章 魏王:失败了叫叛乱,成功了那叫改天换地!

  贞观十七年,二月下旬,北庭大都护府,科布多城。

  十万北庭军、五万居延军、十五万铁勒骑兵啸聚于此,三十万人噤声,一片肃杀之气。

  铁勒八旗旗主、外铁勒五州刺史一个个面容肃穆的站在了下首。

  “踏踏.”

  伴随着沉闷的脚步声响起,一行甲胄身影出现在了军阵前,领头的赫然是居延都督秦怀玉,左右两侧则是北庭副大都护张公谨、宋君明,北庭左将军达哥支,北庭右将军药罗葛.乌纥。

  “大唐太子令,西突厥不服王化,擅起刀兵,贼酋欲谷设公然袭杀我大唐册封乙毗沙钵罗叶护可汗,自号:乙毗咄陆可汗,罪大恶极,今起大军三十万攻伐西突厥,平灭叛逆。”

  俯瞰三十万大军,秦怀玉掷地有声的话语传遍了全场。

  “大唐万岁!太子万岁!”

  “大唐万岁!太子万岁!”

  “大唐万岁!太子万岁!”

  三十万人齐声怒吼,声音震天动地。

  见此,秦怀玉大手一挥:“出兵!”

  “踏踏.”

  五万居延军率先出击,十万北庭军及十五万铁勒骑兵紧随其后,大军乌压压向金山(阿尔泰山)涌去。

  同一时间,坚昆国王李昭亲统五千坚昆精骑,并坚昆将军李孝、李悌、李忠、李义各领五千骑,计两万五千人渡过黠戛斯水(鄂毕河),进攻西突厥所属叶护阿史那贺鲁所部,于多逻斯川大败阿史那贺鲁,灭处密、处月、哥舒、歌罗禄、弩失毕等部,大获全胜,俘虏二十余万人,牛、羊、马匹不计其数。

  西突厥位于夷播海(巴尔喀什湖)以北的力量全部被坚昆国一扫而空,坚昆国将部众从剑河(叶尼塞河)上游迁徙至多逻斯川(额尔齐斯河流域),驱使二十余万俘虏筑李广城,以为国都。

  五万楼兰军在楼兰都督席君买的统领下,沿昆仑山北麓一直向西,直逼于阗;葱岭都尉罗通率一万葱岭军从大、小勃律出发,灭亡了葱岭以西的商弥小国,开始征伐吐火罗各部。

  “都护。”

  “陛下诏书何意?”

  西州,安西都护府中,长史张澄注意到了郭孝恪的脸色有些不对劲,赶紧询问道。

  “陛下有旨。”

  “居延都督秦怀玉统御北庭军、居延军、铁勒骑兵三十万人越过金山(阿尔泰山)攻西突厥。”

  “楼兰都督席君买领五万楼兰军西进,还有葱岭都尉罗通率部攻吐火罗各部。”

  “让我等统率安西军配合他们,一举覆灭西突厥。”

  郭孝恪神色凝重道。

  ‘什么?’

  听到这话,张澄露出了震惊之色。

  大唐出动了数十万人进攻西突厥,他们竟然一点风声都没有收到,这简直不可思议!

  “局势已经很清晰了。”

  “楼兰军攻于阗、疏勒,进而配合葱岭都尉,完全征服吐火罗各部。”

  “居延都督那边有三十万人,一旦越过金山,葛逻禄人、突骑施人都将为其击溃全歼。”

  “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那便是进攻焉耆、龟兹,汇合楼兰军、居延军、北庭军各部合围在三弥山的西突厥王庭,这也是大唐西疆的最后一战。”

  “此役若胜,大唐拓土六千里,相当于十道的疆土,这将是中原王朝有史以来最显赫的胜利。”

  “西突厥治下人口多达八百万,这是一个远胜于薛延陀、吐蕃的强大对手。”

  目光幽深,郭孝恪沉声道。

  昔日,侯君集只是灭了一个高昌,而在西域,于阗、疏勒、焉耆、龟兹哪一个都是不逊色于高昌的大国,何况还有吐火罗各部、河中诸国。

  这一场仗的规模史无前例,别说一个国公,就是四、五个国公都能容得下。

  错过这场仗,郭孝恪此生恐怕都会悔之晚矣。

  “都护。”

  “那为何你愁眉不展?”

  长史张澄愈发有些摸不着头脑。

  “唉!!!”

  郭孝恪长叹了一声,无奈道:“安西都护府不同于居延都督府、楼兰都督府。”

  “这些都督府都是新近设立,军政一体,可自行募集五万大军。”

  “而都护府只有兵权,没有治理地方之权,能够调动的兵力仅万余府兵。”

  “焉耆、龟兹城高墙厚,治下数十万人,光靠这万余府兵,如何能拿下它们?”

  “都护莫不是忘了西突厥前莫贺咄侯屈利俟毗可汗之子,阿史那乙毗。”

  就在这时,张澄提到了一个人。

  “你是说?”

  郭孝恪眼前一亮,心中生出了不一样的心思。

  “都护。”

  “阿史那乙毗可是得到了五弩失毕部和乙毗咄陆部的支持。”

  “现如今,欲谷设都未必有他的实力强。”

  “他一直想要得到大唐的敕封,何不借此机会”

  “好主意。”

  闻言,郭孝恪心中的难题迎刃而解。

  西突厥治下分为五弩失毕,五咄陆,即十姓部落,以碎叶川(楚河)为分界线,五弩失毕居碎叶川以西,五咄陆居碎叶川以东。

  阿史那乙毗除了得到五弩失毕部的支持,还有乙毗咄陆部,十姓部落有六姓支持他,而支持乙毗咄陆可汗欲谷设的只剩下了四咄陆及昭武九姓、吐火罗各部。

  如若以大唐之名驱使阿史那乙毗,焉耆、龟兹何足挂齿!

  数日后,大唐安西都护郭孝恪聚兵出征,西突厥首领阿史那乙毗率数万骑随行,一场烽火从西域点燃,逐渐蔓延至整个中亚地区。

  二月二十八日夜,长安,魏王府。

  经过半个月的准备,所有一切已经就位,明日便是三月初一,他们现在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出现正殿中的不单单是魏王党羽,还有陈国公侯君集、潞国公薛万均,所有人眼眸中升腾起了火光。

  “诸位!”

  环视众人,李泰一改往日之风,穿上了一身甲胄,显得分外冷峻。

  “殿下!”

  所有人齐齐抬头,瞩目其上。

  “事已至此,我等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潞国公,你领三千死士随本王进太极宫,觐见父皇。”

首节 上一节 202/3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下一篇:红楼:从做黛玉师父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