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从太子李承乾到诸天圣皇

大唐:从太子李承乾到诸天圣皇 第179节

  下一刻。

  一颗高三丈六尺五寸,周长二丈四尺,生有九窍八孔的玄黄色玉石出现在他面前,隐隐散发出玄黄之光,温暖和煦,彷佛跟昆仑在共鸣,近在咫尺的李承乾已经听见了昆仑山的律动。

  作用于山脉的天材地宝,放眼整个大唐世界,除了昆仑有资格使用,没有任何一座山脉更适合了。

  位于雪域高原北端,西起葱岭东部,东到柴达木河上游谷地,全长5000里,山势宏伟峻拔,宛如一条巨龙般横亘在天地之间,被誉为万山之祖的昆仑,终年峰顶白雪皑皑,似乎近距离能触摸到天空。

  “去吧。”

  拍了拍玄黄母晶,李承乾直接用先天真气一送。

  “轰隆!”

  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传遍了天地,整个昆仑山脉为之一颤,无数飞禽走兽都受到了惊扰,大小勃律、象雄、吐蕃、西海大都护府、楼兰都督府等周遭的国家和势力无一例外,全都感应到了。

  玄黄母晶直接融入了昆仑山,一层无形的玄黄氤氲笼罩着这座高大巍峨的山脉,整座山脉在不断凝实,甚至隐隐向上生长了上百米,变得更加像天柱一样耸立在华夏西北。

  “咻!!!”

  随即,李承乾大手一挥,五道璀璨的光芒激射向正在变化的昆仑,或为赤红,或为橙黄,或为翠绿,或为蔚蓝,或为银白,无一例外,全都被昆仑吸摄,覆着其中。

  五行灵珠虽然只是三星级的宝物,却是一方修真大世界,先天生成的五行灵物,融入大地可以孕育出不逊色于灵脉的先天五行灵地,内含庚金、甲木、葵水、丙火、戌土之精。

  但现在被昆仑吸收之后,与玄黄母晶结合,化作先天五行本源,就这样融入了昆仑山,加速了昆仑演化。

  “嗷!!!”

  冥冥中,一声龙吟震古朔今,见证了华夏数千年文明的昆仑诞生了灵性。

  “主人。”

  身为地灵的昆吾感应到了昆仑山的变化,一双巨眼目不转睛的盯着昆仑。

  “嗡!嗡!”

  昆仑山的灵性一经诞生,整座山脉像活过来了一样,天地间滋生出了紫气氤氲,映照着阳光,折射出七彩颜色,微风拂过,淅淅沥沥的小雨点滴落在地面上。

  花草树木、野兽生灵无不愉悦,近在咫尺的柴达木盆地受到的影响最为明显,原本干旱的荒漠、戈壁滩上长出了植被,这是独属于灵气的滋养。

  或许是因为昆吾是昆仑玉点化而出,昆仑山视其为子嗣,倾注了最多的福泽,昆吾的气息随之变化,一度达到了筑基期巅峰,身形随之化作十丈高。

  “不错。”

  李承乾一眼就认出了昆吾这是又觉醒了一种天赋神通雏形,传说中的法天象地。

  “主主人”

  一道懵懂的声音在李承乾脑海中响起,那是独属于昆仑山的灵性。

  现如今,大唐世界还没有实现升格,仅仅靠着玄黄母晶、五行灵珠,昆仑山能够诞生灵性已经很不容易了,想要灵性完全显化身形,这需要一段时间,或者说世界本源增强之后催化。

  “小家伙。”

  “你且安心在这待着,昆吾会在这陪你。”

  “有时间,我会再来看你的。”

  李承乾话语格外温柔,就像哄小孩子一样叮嘱道。

  “好。”

  懵懂的声音又一次在李承乾脑海中响起,刚刚诞生灵性的昆仑山与三、四岁的孩童并无两样。

  随着时间的推移,昆仑山会逐渐释放出微弱的灵气,这些灵气或许并不能凝结为实质,却可以催化植物、动物,改善周遭的环境,地脉会源源不断的与之勾连,想要分润这份福泽。

  假以时日,昆仑山勾连了所有的地脉,那昆仑便是真正的万山之祖,这个世界的天柱,昆仑山灵将会蜕变为先天神灵,主宰天下所有山脉,统御山神地邸。

  之所以李承乾会这么做,就是希望昆仑山脉能够成为这个世界成长的引子,当然,西海大都护府、楼兰都督府乃至雪域高原是大唐的根基,以开拓中亚、南亚,这里的变化可以促进大唐的开拓进度。

  “殿下。”

  远远地,数十骑出现在了视线范围中,西海大都护府裴行俭带着随从赶来。

  “何事?”

  侧身一看,李承乾直接询问道。

  “禀殿下。”

  “葱岭都尉、南蛮都尉有信传来。”

  “罗通已经进驻了大、小勃律,大勃律王、小勃律王自愿臣服,已经被护送前往长安上表臣书。”

  “经统计,大、小勃律有人口约十万,王公贵族上千人全部被抄没,一应田地、牛羊分给了百姓。”

  “葱岭都尉府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官署衙门,得到了当地百姓的认可,罗通在当地分置有十县,征召七千青壮,组成了一万葱岭军。”

  “秦怀道率三千骑入主聿赍城,用随行带去的粮食、茶叶等物换取了周遭羌人的支持,截止到现在,南蛮都尉府治下之民已经达到了万余,还在不断增长。”

  裴行俭一五一十的汇报道。

  “哦。”

  挑了挑眉,李承乾淡淡道:“进度慢了一点,人口是最大的发展动力。”

  “告诉罗通,不要拘泥于教化勃律人,要学会利用商人,身毒商人、象雄商人、吐蕃商人乃至西域商人,用金银购买奴隶,大、小勃律相当于数州之地,别说区区十万人,就是百万人都能容纳的下。”

  “只要人口增长起来,他这个葱岭都尉就是一方封疆大吏,同时威胁西突厥、象雄、吐蕃及身毒各国。”

  “秦怀道那边也是一样的道理,松赞干布把人都撤走了,周遭的羌人部落早就被洗劫一空,想要靠着小恩小惠聚拢足够多的人口,根本不可能。”

  “聿赍城东邻姚州、昆州(昆明),西南邻迦摩罗波,东南邻六诏,南方直面骠国。”

  “这些西南小国发展力落后,四海商行会给他送去足够多的货物,有这些东西,换取奴隶不在话下。”

  “一年之内,孤要五万南蛮军。”

  “是。”

  裴行俭面色一肃,正声应道。

第161章 齐王造反,李世民气急咳血!

  贞观十六年,十月初一,朔日大朝会。

  来自山东的消息震惊了整个朝堂,齐王李佑杀了长史权万纪、典军韦文振,裹挟了齐州造反。

  大唐刚刚开国不足三十年,李世民靠着玄武门之变上位,他这个天可汗才享受到北平大漠,西慑雪域的快乐,却遭到了当头一棒,亲生儿子杀官造反。

  “这个逆子!”

  “咳咳!”

  想到这,李世民气急攻心,用手捂住嘴,咳嗽了几声,掌心中一抹殷红呈现。

  “陛下。”

  在场不少官员都看到了这一幕,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更是焦急出声。

  “齐王叛逆,罪大恶极。”

  “齐州为山东要地,若不制止,局势必将糜烂。”

  “众卿可有建议?”

  摆了摆手,李世民制止了他们的担忧,径直问道。

  ‘这’

  满朝文武百官你看我,我看你,一个个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先开口。

  这毕竟是陛下的亲生儿子,再怎样,骨肉亲情还在,他们可不敢保证自己出了主意,将来不会被清算。

  “父皇。”

  李泰义正言辞的站了出来,大声道:“齐王乃皇子宗亲,公然造反,天下震动。”

  “儿臣以为决不可辜息放纵,须得以霹雳手段,迅速扑灭这场叛乱。”

  “否则,时间日久,恐为后患。”

  “儿臣奏请调河南道府兵进击齐州平叛。”

  唰!!!

  一双双眼睛不约而同的看向李泰。

  满朝文武百官无一不对魏王‘大义灭亲’之举感到不可思议。

  吴王李恪、晋王李治更是心中一寒,李泰能不分青红皂白的对李佑下杀手,痛打落水狗,难保他不会对自己下手,二人不免提起了警惕之心。

  “臣赞同魏王所言,治叛乱必得行雷霆手段。”

  尚书左丞卢承庆率先附和。

  “臣附议!”

  紧接着,御史大夫韦挺、黄门侍郎刘洎、太仆少卿柴令武、军器少监房遗爱、秘书少监萧德言等人全都站了出来,支持魏王李泰之语。

  “臣附议!”

  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尚书左仆射、赵国公长孙无忌也站了出来。

  “臣附议!”

  褚遂良等出身关陇门阀的官员一一表态。

  顿时,不少目光都投向了晋王李治,李治只觉得如芒刺背,这些事,他压根不知道,但关陇门阀是晋王党羽这一点,朝野人尽皆知,这不就是向所有人表明晋王支持魏王吗?

  “稚奴。”

  吴王李恪深深地看了李治一眼,眼中复杂意味完全映入李治眼帘。

  “呼!”

  心中五味杂陈的李治看着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强行压抑住怒火。

  且不论齐王造反究竟是对是错,但对‘兄长’下手,这已经践踏了李治的个人操守。

  现如今的李治还不是后世的唐高宗,他虽然腹黑,却并非为了皇位丧失了全部良心,李承乾还在,他对皇位只是有一些痴心妄想,没有达到癫狂如斯的地步。

  “青雀之言为谋国之言。”

  “诏:兵部尚书、英国公李勣回朝,发怀、洛、汴、宋、潞、滑、济、郓、海九州府兵,与刑部尚书刘德威讨伐平叛。”

  “朕会亲书一封,斥责齐王。”

首节 上一节 179/3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下一篇:红楼:从做黛玉师父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