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从太子李承乾到诸天圣皇

大唐:从太子李承乾到诸天圣皇 第171节

  育灵阵是修真世界中应用最广的初阶阵法之一,主要是为了培育灵米、灵植、灵药,以玉石雕刻阵盘,玄铁为骨、蚕丝织面,制作出阵旗,启动之时只需要安放灵石即可,一颗下品灵石足以支持育灵阵运转数月。

  而李承乾手中还有三千块下品灵石,足以同时供给上百座育灵阵一年之用,血牙稻的种植可以推广开来。

  毕竟,血牙稻的生长只需要一些微弱灵气,用血液浇灌即可,一座初阶育灵阵足以满足三十颗血牙稻的生长,一百座育灵阵那可就是足足三千株血牙稻,一年足可产出61200石血牙谷,折合血牙米不足40000石,米糠约24500石,供应东宫八百卫士,绰绰有余。

  一座大型传送阵可以跨越万里,一次性传送五千人,每一次使用须得消耗一枚上品灵石,好在李承乾上次开盲盒开出来了一百颗上品灵石,足够支持使用一百次了。

  五行灵珠,诞生至五行灵蕴之地,若以此融入大地,能够衍生出五行灵地,孕育出对应的灵物,五行灵地可是具备五行灵根的修真者福地,能够辅助筑基。

  精元大丹、龙津丹都是出自玄黄大世界的丹药,前者采集珍贵草药,混合纯净精气,历经十年才可炼制一炉,后者以数百种灵药在海岛地火深处用先天真气炼制了数十年,可见其珍贵。

  日月宝鉴是出自玄幻世界的宝器,可接引日精月华,这对于李承乾修炼《赤明九天图》有着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

  无独有偶,长安,第一批宗室亲王已经返京,其中就包括蜀王李愔、蒋王李恽、越王李贞、纪王李慎。

  大唐皇帝李世民的诸多子嗣,除了尚且年幼的皇十三子李福、皇十四子李明,只剩下齐王李佑、太子李承乾没有回京了。

  诸多亲王同时汇聚到京中,引起了一片喧闹。

  “哥。”

  “你说老大把这么火急火燎的把我们叫回来做什么。”

  “总不能是把我们兄弟当枪使,给他挡箭吧。”

  杨贵妃宫中,一向性情顽劣的蜀王李愔口不择言的说道。

  “啪!!!”

  李恪一巴掌拍在他脑门上,呵斥道:“老大也是你能叫的,说了多少遍,他是太子,他是储君。”

  “你是不是想挨打了。”

  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东宫的实力,这宫里宫外谁知道会不会有东宫眼线,把蜀王李愔这番话传了出去,传到李承乾耳朵里,李愔能有好日子过吗,真把太子当仁善之辈了。

  “母妃。”

  “哥又打我。”

  蜀王李愔拉着杨贵妃的袖子,可怜兮兮的告状。

  “你呀你,你哥说的,你都不听。”

  “日后若是出了事,谁护得住你。”

  杨贵妃对幼子确实心疼,但她又不傻,知道轻重缓急,同样训斥道。

第156章 天家无父子,李恪为弟入东宫!

  “你去了魏王府?”

  从李愔的行为中,李恪敏锐的察觉到了不对劲,目光凝视着自己一母同胞的亲弟弟。

  “愔儿。”

  杨贵妃那如水般的眸子同样注视着自己的小儿子。

  朝中局势瞬息万变,吴王李恪身处夺嫡之争,稍有不慎,便是粉身碎骨。

  在这个时候,李愔的一举一动都能为李恪带来难以言喻的影响。

  “没”

  “就是前几日,我和李恽他们在胡姬酒肆遇见了李欣那小崽子。”

  “这家伙上来就是六叔、六叔的叫,这不他把我们哥几个的账都买了。”

  “今日又派人送来请柬,我就去赴了一顿宴。”

  李愔讪讪一笑。

  “嘭!!!”

  听到这话的李恪直接一巴掌拍在了桌案上,面容青紫交加。

  “哥。”

  “我不就是吃了一顿饭,至于吗。”

  李愔压根没想到李恪会这么大反应,身形有些畏畏缩缩。

  “愔儿。”

  杨贵妃玉手直接拍在了小儿子身上,雍容华贵的脸庞上满是忧色,无奈道:“你可知李欣是何人?”

  “李欣是河东郡王,魏王的庶长子,与太子庶长子,梁王李象曾在去岁中秋夜宴中争锋。”

  “你哥如今站在东宫一边,你和李欣来往,这不是在给你哥上眼药吗。”

  “啊???”

  微微一怔,李愔有些傻眼道:“哥不是参与夺嫡了吗?怎么又变成东宫的人了。”

  “你个蠢蛋,你被人算计了还不知。”

  注视着面前懵懂的李愔,李恪气得心脏疼。

  诸王刚一回朝,那些年长的亲王,皇帝李世民的兄弟,一个个都躲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唯独蜀王李愔、蒋王李恽、越王李贞、纪王李慎大摇大摆的在长安溜达,活像街溜子。

  河东郡王李欣是什么样的人,那是皇室第四代中最杰出的子弟之一,若无梁王李象,他便是所有人看好的皇孙,一身心眼子学了魏王李泰,多不胜数。

  跟这样的人相处,不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保不齐什么时候就成为了别人的棋子。

  “算计?”

  李愔愈发摸不着头脑。

  “我且问你。”

  “李欣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你们饮酒作乐的时候来。”

  “你在封地时可曾接到一封来自魏王府的问候书信?”

  “你们几个糊涂虫到现在还不知道被人当枪使了。”

  “四个亲王,全都是当今陛下之子,同魏王之子交好,长安明日就会漫天的谣言,说你们全都支持魏王上位太子,说我已经暗中和魏王勾结到了一起,图谋储君之位。”

  李恪对自己这个一向顽劣的弟弟已经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这么简单的道理还需要别人来提醒。

  “这”

  直到此刻,李愔才反应过来,恨声道:“这狗崽子竟敢算计老子。”

  “好一个魏王,自己不出面,反教狗崽子咬人,一窝子流脓的坏种,要是让他当了皇帝,哪还有我们兄弟的命在?”

  “我这就叫上李恽、李贞、李慎,管教他一个好看。”

  说罢,李愔气势汹汹的就准备离开杨妃居住的百福殿。

  “坐下。”

  李恪冰冷的话语骤然间响起,让李愔浑身一颤,不情不愿的坐回了胡凳上。

  “我且问你,你打算怎么对付李欣?”

  “把他揍一顿?”

  “不揍他一顿,我们怎么出气。”

  李愔耿直的回道。

  “愚蠢!”

  瞥了一眼李愔,李恪骂道:“你这猪脑子,就封这么多年,一点长进都没有。”

  “先前你是襄、岐二州刺史、益州都督,品阶在正三品。”

  “如今你是什么?只是一个亲王,位同正一品,身上没有一官半职。”

  “李欣虽然只是河东郡王,可他还是陛下亲封的雍州刺史,开府建衙,京畿十九县都是他的地盘。”

  “你们几个玩意去寻他的霉头,出了这扇门,信不信消息马上就传到他耳朵里。”

  “我们还怕他不成?”

  李愔一脸不服气的昂着头,一向在封地称王称霸的他养成了一股嚣张跋扈劲,时常游猎无度、殴打官员,多次被李世民下诏贬斥,又怎会瞧得上魏王李泰的儿子。

  “呵呵。”

  见状,李恪都被气笑了,质问道:“你以为他会怕你们吗?”

  “你们四人现在过去揍他,信不信,李欣会上赶着挨打。”

  “四个亲王殴打一个郡王,你们还是他的叔叔,长辈。”

  “你猜到时候,父皇是惩罚你们,还是惩罚他。”

  “我告诉你,你身上只有实封八百户,他身上足有三千户。”

  “你,蜀王李愔,还有蒋王李恽、越王李贞、纪王李慎,全加在一起也就跟人家差不多。”

  “我”

  李愔直接被噎住了,只能忍着怒火,闷声闷气道:“父皇也太偏心了。”

  “你懂个屁。”

  李恪脱口而出,指着李愔的脑袋,训斥道:“知不知道他为什么会有今时今日的威势?”

  “那不是因为父皇钟爱这个皇孙,那是因为东宫的存在影响所致。”

  “大兄身为储君,平定草原有功,陛下迁恩于太子嫡子李厥,封唐王,食邑五千户,位列诸王之上,与魏王齐平。”

  “眼下,吐谷浑已然覆灭,党项诸羌臣服,吐蕃更是大败一场,大唐设立了西海大都护府、楼兰都督府。”

  “因太子庶长子,河西王李象之功,陛下恩赏,封其为梁王,食邑万户。”

  “东宫一时风头无两,待大兄与梁王回京,这朝堂还有何人能制得住东宫势大。”

  “所以,陛下为了制衡东宫,不得不加恩魏王府,连带着李欣都得了不少好处。”

  话音落下。

  蜀王李愔抬起头,眼神中充满了茫然和不解。

首节 上一节 171/3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下一篇:红楼:从做黛玉师父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