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从太子李承乾到诸天圣皇

大唐:从太子李承乾到诸天圣皇 第147节

  “小昆仑(巴彦喀拉山)将会成为我们跟吐蕃的天然屏障,很长一段时间,松赞干布都要在家舔伤口。”“乌海城是未来的西海都护府同吐蕃对峙的中心,更是西海都护府治所。”

  “伏俟城、西宁城、定羌城、白兰城,这些都是大唐重点发展的地方。”

  “孤欲以西海西畔设立西海郡,郡治为伏俟城,辖通海五城,即五县。”

  “西海东畔设立青唐郡,郡治西宁城,黄河谷地设立河湟郡,郡治定羌城,河口地区设立河源郡,郡治白兰城,位于阳关之西的且末城、典合城及二十万吐谷浑部众设立楼兰都督府。”

  “我之所以让你先选出三万人,便是做为西海四郡的郡兵,尤其是河源郡,须得布置一万五千人驻守。”

  注视着唐嘉会,李承乾叮嘱道。

  “请殿下放心,臣一定会在大军凯旋之前搭建起青唐郡、河湟郡的官府衙门,接管定羌城。”

  唐嘉会完全领悟到了李承乾的意思。

  吐谷浑故地幅员辽阔数千里,西海南部有山脉做为天然阻隔,乌海即山脉之间的唯一平坦地区。

  西海都护府设立在这,不单单是屏障,更是进攻吐蕃的前哨站,而吐蕃在北部设立的那秀小东岱、乌海东岱、孙波东岱、多弥属邦、苏毗属邦、白兰属邦人口全部被大唐夺取。

  这样一来,吐蕃面对西海都护府处于下风,大唐就可以趁着这个时间发展西海四郡。

  要知道,西海郡有70万吐谷浑人,青唐郡人口约60万,河源郡有50万党项羌人,河源郡未来会迁移白兰羌人及吐蕃人约十万,但其靠近松州,四海商行不遗余力的招募汉人前来垦荒,不出半年时间,当地人口必然会突破二十万。

  这就是说,西海四郡人口会达到200万,这已经超过了大唐陇右道的在籍人口,吐蕃人口也就三百万,一个西海都护府完全可以单独对付吐蕃。

  如若平灭吐蕃、象雄,大唐将完全占领雪域高原,西海大都护府统治的地区将会匹及北庭大都护府。

  “好。”

  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李承乾头也不回的离开了河西王府。

  与此同时。

  乌海附近,一座夯土筑造的小城。

  这里本来是吐蕃乌海东岱的据点,管辖着乌海东岱一千五百户吐蕃人,更是为了近距离监视多弥属邦,如今成为了十二万吐蕃军队的军营驻地。

  “悉编掣逋。”

  “西宁城传来消息,唐军动了。”

  论钦陵兴致勃勃的拿着一份羊皮纸誊写的讯息进了官守府。

  正在推衍局势的尚囊、赞悉若都不禁抬头看向了他,尚囊直接问道:“唐军出动了多少人?”

  “我们的探子探知唐军已经倾巢出动,西宁城守军屈指可数。”

  论钦陵眼中掠过一抹异色,回答道。

  “哦?”

  闻言,尚囊、赞悉若对视了一眼,看来唐军确实已经做好了灭亡吐谷浑的准备,否则,不会在这个时候出兵,他们的猜想没有错,大唐现在的侵略性太强了。

  “吐谷浑危若累卵,要是不救,恐怕下一个就轮到我们了。”

  禄东赞长子赞悉若沉声道。

  “不。”

  “不能救吐谷浑。”

  然而,论钦陵的一句话打断了他。

  ‘???’

  赞悉若面色不愉的呵斥亲弟弟:“论钦陵,这是军国大事,不是在过家家。”

  “没关系。”

  “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很正常。”

  “大胆的说。”

  已是垂暮模样的尚囊展现出了长者的慈祥和宽容,鼓励着论钦陵表达自己的意见。

  “是,悉编掣逋。”

  论钦陵朝着赞悉若挑了挑眉,一脸不服气的说道:“大兄。”

  “赞普之所以调动如此之多的兵力集中在乌海,并非是为了让我们保住吐谷浑。”

  “吐谷浑对伟大的吐蕃王国同样是一个潜在的敌人。”

  “现下,唐军覆灭吐谷浑,二者必然会在西海畔展开一场史无前例的厮杀,一如多年前那般。”

  “我们加入进去,或许可以阻止唐军灭亡吐谷浑,却同样会让自己损失惨重。”

  “倘若我们不去救援吐谷浑,而是选择从大非川向湟水谷地进攻,一举攻克西宁城,那么唐军的优势荡然无存,只要我们拿下西宁城,就有了谈判的筹码。”

  “到那时,唐军将吐谷浑灭了,吐谷浑近百万部众,还有这片肥沃的土地都将成为无主之物。”

  “我们何不以西宁城为交易物向唐军换取吐谷浑部众及故地。”

  “唐军为了覆灭吐谷浑已经倾巢出动,西宁城守军必然不多。”

  “哦?”

  尚囊、赞悉若听完这些话,不由得对视了一眼,露出了惊异之色。

  不得不说,论钦陵确实出了一个非常不错的主意,一箭三雕。

  “还有,论科尔大人率领的使团已经在前往长安的路上了。”

  “我们夺取西宁城之后,完全可以用飞鹰传信,告知他,直接同天可汗商榷交易。”

  接着,论钦陵补充了两句话。

  “悉编掣逋。”

  赞悉若不再以为自己的弟弟是胡闹了,而是以同样认可的表情看向了尚囊。

  “可。”

  微微颌首,尚囊吩咐下去:“赞悉若,十二万王国军队由你统率赶往大非川。”

  “论钦陵,你统率从三个属邦调集来的两万五千军队,一并前往。”

  “是。”

  兄弟二人不假思索的应声。

  同日,乌海附近的吐蕃大军开始了动作,两万五千附庸军充当前锋,率先挺进了大非川。

  他们并不知道这是敌人早就给他们设下的圈套,更不知道所谓的消息都是有人刻意放出,目的就是为了引君入瓮。

  无独有偶,西海畔。

  “哒哒哒!哒哒哒!”

  沉闷的马蹄声在蓝天白云下响起,一行黑色的身影犹如黑龙般在大地上驰骋而过,三千河西精骑都穿着铁胄细鳞甲,背负角弓弩,另外两匹吐谷浑战马分别驮着背囊、干粮、饮用水、三棱弩箭,还有一柄马穆鲁克军刀及一支精钢打造的长矛。

  “加快速度。”

  刘仁轨身先士卒,胯下一匹半灵兽马,口中不停地高呼着。

  他们这些人不单单是西宁军的先锋,更关系到河西王李象的生命安全,毕竟,李象亲自带着人进了吐谷浑王都为他们提前打开通道,为得就是里应外合,一举攻克伏俟城。

  “驾!驾!驾!”

  身后的三千河西精骑听到他的声音,一个个用手中马鞭抽打着马屁股,速度再度加快了许多。

第140章 吐谷浑灭国,惨遭当头一棒的吐蕃

  贞观十六年,六月下旬,初夏之交,雪域高原上一片郁郁葱葱。

  西海畔,布哈河潺潺而过,冲刷出了一片平坦的谷地,南侧矗立着一座古老的城池,距离西海只有5里,分为内外两城,东西周长4里,南北纵横6里,城墙足有两丈高,城门楼、壕沟、夯台一应俱全。

  东魏兴和二年(540年),鲜卑慕容部首领伏连筹之子夸吕在此建立起了青海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国:吐谷浑王国,定伏俟城为都城,距今已有102年。

  内城不仅仅是王宫所在,更是吐谷浑的官署之地,威信王素日里就在官署坐镇。

  “大人。”

  “王宫内外都被大唐河西王的亲信把守着,我们的人根本进不去。”

  一名吐谷浑官员拉长了一张脸,苦涩道。

  “哼!”

  威信王冷哼一声:“看在大唐的面子上,暂时饶了这小崽子一条命。”

  “且让他嚣张一会儿,若是占着不走,那就别怪我们不讲规矩了。”

  “是。”

  吐谷浑官员暗自松了一口气。

  河西王李象带来了三百多名护卫,一个个凶神恶煞,素日里连吐谷浑最精锐的士兵都见了畏惧三分,这些大唐天兵们不单单守卫王宫,那些送进去的吃食、瓜果、酒水都要一一查验才放行。

  要不是实在没办法,谁都不愿意跟唐军交恶,贞观九年那场战役的阴影还没过去,吐谷浑王伏允自缢而死,吐谷浑由此投降了大唐,他们可不想再重新进行一次噩梦。

  另一边的吐谷浑王宫大殿中,李象正在同慕容诺曷钵、弘化公主交谈着。

  “这些天多谢殿下了。”

  18岁的慕容诺曷钵在面对12岁的李象时,态度极为谦卑。

  他虽然是上一任吐谷浑王慕容融和前隋文帝杨坚之女东华公主的儿子,却并未掌握过实权,幼年嗣位,大臣争权,国中大乱,得到大唐的支持,受封河源郡王,封号‘乌地也拔勒豆可汗’,抵抗吐蕃的进攻。

  贞观十四年迎娶大唐弘化公主,差一点被吐谷浑丞相宣王破坏,幸得席君买援手,诛杀了宣王一党,谁曾想又落在了威信王手里,变成了傀儡。

  李象来的这半个月是他在吐谷浑过得最舒服的日子,至少在王宫之中,无人敢不尊敬他。

  “河源郡王客气了。”

  “从弘化姑母那论,我得称呼你一声姑丈。”

  “大家都是一家人,有些话,我就不藏着掖着了。”

  “这一次,我奉父王之命前来,有两个问题想问你。”

  一身玄色金丝边王袍,紫金冠束发的李象展露出了别样的威严。

  “殿下请讲。”

  慕容诺曷钵端正了身体,侧耳倾听。

首节 上一节 147/3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下一篇:红楼:从做黛玉师父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