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从太子李承乾到诸天圣皇

大唐:从太子李承乾到诸天圣皇 第111节

  下方站着长史崔虞、中书舍人王弘让、吴王司马王弘直、尚书郎中谢瑜、吴王府记室参军谢曜、吴兴郡男沈智渊、秘书郎陆敦信,全都是支持他的江南士族之人。

  “父皇为何如此?”

  许久之后,李恪艰难的张嘴吐出了这样一句话。

  他实在是想不通,郑国公兢兢业业数十年,不曾有过丝毫懈怠,清苦度日,百官称赞,仅仅是同英国公见了一面,却落得如此下场。

  “殿下。”

  长史崔虞劝谏道:“陛下是天子,万民之主。”

  “他不愿意见到太子势大,皇帝与储君自古以来便是相互忌惮。”

  “郑国公此举无疑是踩到了线,又这般暴烈的回应陛下,陛下难免心中不愉。”

  中书舍人王弘让同样开口:“殿下应当想一想在这件事上,谁才是利益受损的一方,这时候,晋王怕是已经寝食难安了,失去了英国公,关陇门阀如何能制的住魏王党羽。”

  “难道一定要这样吗?”

  吴王李恪脸上露出了痛苦的表情。

  这场夺嫡之争让他一度颠覆了自己的认知,子算父,父计子,兄弟相争,刺刀见红。

  “殿下。”

  “如今不是你想退出就能够退出了。”

  “莫要忘了隐太子、刺王结局。”

  “一旦输了,魏王、晋王上位,哪一个能饶得了我们?”

  尚书郎中谢瑜冷声喝道。

  “殿下。”

  吴王司马王弘直、记室参军谢曜、吴兴郡男沈智渊、秘书郎陆敦信同样目光聚集到了李恪身上。

  “本王明白了。”

  吴王李恪一下子惊醒过来,目光澄澈,面容坚定道:“既已入局,那便再无选择。”

  “本王在此拜托诸位了。”

  “愿为殿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一众江南士族官员无不高声附和,热血沸腾。

第116章 长孙家分裂,父不知子,子不知父!

  “舅父,可有话教稚奴。”

  夜色渐深,晋王府中,李治目光灼灼的盯着长孙无忌。

  “唉!!!”

  长孙无忌深深一叹,苦涩道:“此事确实是臣之过,忽略了郑国公与英国公是故旧。”

  “且不知二者谈了些什么,可我们要拉拢英国公怕是不易。”

  “眼下,郑国公触怒了陛下,一动不如一静。”

  晋王长史、谏议大夫褚遂良提出了一个建议。

  “舅父以为呢?”

  李治还是一副乖宝宝的样子坐在榻上。

  “褚大夫言之有理。”

  “不管是谁,只要是涉及到英国公,必然会引起陛下不愉。”

  “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静待一切过去,再行计较。”

  长孙无忌对此情形也无计可施,面容憔悴。

  关陇门阀光顾着对付山东士族、江南士族,朝堂之争日渐焦灼,却忽略了增强己方实力。

  倘若他们提前加大砝码拉拢英国公,何至于落入这般尴尬境地,进退维谷之中。

  “就依舅父、先生。”

  李治也没发表任何意见,欣然应允了二人的提议。

  “殿下。”

  “我等这就去绸缪。”

  说话间,长孙无忌、褚遂良已然神色匆匆的离开了晋王府。

  二人走后,李治一改方才懵懂无知的样子,露出严肃表情:“郑国公或许只是一番闲聊,英国公没有那么容易倒向东宫,父皇的反应却超出了本王的预想。”

  “看来,大兄在外立下赫赫功勋,确实引起了父皇的忌惮,否则,也不会这般做为。”

  “殿下英明。”

  晋王司马李敬玄、扈从李义府赞同这一判断。

  “舅父认为一动不如一静。”

  “本王却不能坐视不理,郑国公于大唐而言是擎天柱、紫金梁。”

  “若是这般凄凉,天下人该如何看待我李唐宗室、皇族。”

  “司马,以本王的名义准备一份礼物,祝贺魏叔玉新婚之喜。”

  “是。”

  李敬玄应声道。

  “殿下。”

  “太子虽然不在长安,东宫却并非对此毫无办法。”

  “我观太子妃娘娘往日行事作风如春风细雨般润物细无声,一朝触及底线,便似旱地惊雷般霸烈。”

  “陛下此举或许会起到反作用。”

  李义府悄然开口。

  “嫂子?”

  微微一怔,李治还真没想到李义府对太子妃的评价如此之高。

  “过了元月便是殿下大婚之期。”

  “到那时,殿下以成人姿态出现在天下人面前。”

  “不管是否能走到最高处,殿下都必须出面招揽人才,或为关陇门阀,或为寒门士子。”

  “赵国公只是臣,而不是君,殿下才是君。”

  迎着李治的目光,李义府意味深长地说道。

  “本王明白了。”

  李治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把这些话记在了心里。

  元月下旬,来自江南道的一行身影出现在了帝都长安。

  台州刺史苏亶之妻从杭州乘船沿运河最南端直达大江,一路朔流而上在鄂州转入汉水,再由丹水一直经武关道出现在了蓝田,策马加鞭进入了长安。

  当天,台州刺史苏亶认魏叔玉之妻为义女,由其妻亲自见证,这一消息席卷了整个长安,震惊了无数人。

  谁不知道台州刺史苏亶是太子妃之父,一旦认下了义女,那魏叔玉之妻的身份可就蹭蹭蹭的往上涨,还有陛下亲自赐下的五品县君诰命,京中贵女都不及这位农家女。

  一时间,长安达官贵人们对郑国公的嘲笑全都收了回去,许多人更是羡慕不已。

  “混账!”

  太极宫中,李世民勃然大怒,洪亮的声音响彻甘露殿。

  魏徵身为臣子,非但不接受君王的呵斥,反而顶了回来,他只是下了一道诏书,想要让魏徵沦为笑柄,却不料被自己的儿媳妇背刺了,不远千里从台州请来了亲生母亲,见证认亲仪式。

  无论是从礼法,还是私情上,他都拿魏徵、太子妃没有任何办法,只能硬生生的吞下这颗苦果。

  这位高高在上的天可汗、大唐皇帝自从登基之后,还从未体验过这般憋屈无奈的处境。

  “嗒嗒!”

  就在这时,一阵清脆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打破了甘露殿的诡异氛围。

  一个小小的身影扑棱着小短腿,麻溜的朝着他冲了过去,一把抱住了他的腿,眨巴着一双亮晶晶的大眼睛仰望着李世民:“阿耶。”

  “新城。”

  李世民一见萌萌哒的小女儿,胸中愤怒一扫而空,连忙露出了慈祥表情,赶紧把她抱了起来。

  “阿耶。”

  晋阳公主李明达随后走进了甘露殿,依旧病恹恹,只是苍白的小脸上隐约可见一些血色,这都是近段时间,她服用东宫送来的糕点造成的效果,金鸡米、玉蜀黍毕竟是一阶灵米、灵植,滋补效果显著。

  “兕子。”

  “春寒料峭,你怎么不在自己殿中修养,跑到这里来了?”

  瞧见李明达彷佛被一阵风就能吹到的柔弱样子,李世民心疼的关切道。

  “阿耶。”

  “我和阿姊好久没见你了。”

  新城粉雕玉琢的小脸上露出了一抹委屈。

  “好好好!”

  见状,李世民赶忙安慰道:“是阿耶这段时间太忙了,没看新城和兕子,阿耶错了。”

  “父皇。”

  “新城想你了,午膳都没用。”

  晋阳公主李明达和声细语的说道。

  “来人,备膳。”

  听到这,李世民顾不得什么魏徵,赶紧吩咐下去。

首节 上一节 111/3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下一篇:红楼:从做黛玉师父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