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从太子李承乾到诸天圣皇

大唐:从太子李承乾到诸天圣皇 第106节

  不多时,整个大堂只剩下李承乾一人,显得有些空落落。

  “出来吧。”

  眉头微皱,李承乾轻唤了声。

  “参见殿下。”

  一名东厂番子悄无声息的出现在了堂中,单膝跪地行礼。

  “东西呢?”

  “是,殿下。”

  东厂番子赶紧从怀中取出了那一份用海东青送来的消息,递了上去。

  “嗯。”

  微微颌首,李承乾打开帛书一看,眼神变得格外凛冽,冷哼一声:“哼。”

  “好一个高阳,贱婢所生之女,果然还是卑贱货色。”

  “让她闭门思过,还真是便宜了她。”

  “告诉称心,盯紧了高阳公主府,一个苍蝇都不许跑出来。”

  “还有,将这十瓶大还丹送往东宫,交给太子妃。”

  说话间,他取出了十瓶少林大还丹。

  “是。”

  东厂番子赶紧揣进了兜里,匆匆离去。

  目送着他离去的身影,李承乾心中遐想翩翩,少林大还丹,服用一颗可增加二十年内力,总共200颗,加上《紫霞功》中正平和的特性,足以培养出200名相当于三流高手的侍女。

  这些人在太子妃苏子矜手上能够发挥出不少作用,毕竟,东厂的人不能时时刻刻守在东宫,引人注意。

  ‘兕子。’

  想到晋阳公主差一点死了,李承乾对高阳公主的恨意从未有过的浓郁。

  好在有太子妃苏子矜这个一流高手在,足以应对突发事件,等到他回去,再行彻底根治晋阳公主、新城公主身上的先天不足之症。

  远在河西,鄯州。

  四周群山怀抱,南有南山、北有北山,湟水蜿蜒而过,形成了一个盆地,这里不单单是青藏高原的东方门户,更是河湟地区的中心,吐谷浑人、羌人、吐蕃人都在这里汇聚。

  为了更好的监控吐谷浑,李象征服党项羌各部之后,将兰州都督府设在了这里。

  大量羌人的汇聚让这座边境小城一度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铁、铜等矿产资源不断被开采出来。

  得益于当地拥有丰富的粘土、石灰岩、白云岩,工匠大量烧制土法水泥、青砖,一座恢弘的城市在短短数月间矗立于河湟谷地中,枕湟水之南,广二十里,旁开八门,这座城池被命名为西宁,比历史上的青唐城足足早了数百年。

  “郡王殿下。”

  西宁城中,河西郡王府人头攒动,李象端坐上首,下首左位分别是郡王府司马、鄯州刺史唐善识与其胞弟郡王府长史唐嘉会,右侧则是郡王府典军马巍、姜岳,副典军钟骞、邓憬。

  “阿耶命人送来的东西,我想你们都见过了。”

  “是。”

  马巍、姜岳、钟骞、邓憬脸上都露出了惊喜之色。

  三千柄马穆鲁克军刀,全都是精钢打造,弯曲的弧度利于骑兵挥砍,还有一千副元制铁胄细鳞甲,轻便且防御力惊人,能挡住同为骑兵的攒射。

  一千两百副清弓更是让人叹为观止,这种大弓梢,用牛角,木材,和牛筋等材料制成的筋角反曲复合弓,拉力较大,威力十足,远胜于目前大唐拥有的所有强弓。

  一旦用上重箭,一箭下去,除非是重甲,否则,必然会被穿透,可见强悍之处。

  有了这些兵刃,武装起来的军队绝对是这雪域高原上最可怕的猎手。

第113章 李世勣悟了,究竟是希望,还是毁灭!

  “马巍。”

  “你领十六名执乘亲事从党项各部中亲自选出三千人。”

  “三千柄马穆鲁克军刀,一千具铁胄细鳞甲,本王再拨与你两千领细鳞甲,三千熟皮马甲。”

  “本王要你炼出纵横河西的三千甲骑,可能做到?”

  面容稚嫩的李象端坐在上首主位上,开口道。

  “末将定不负郡王重托。”

  王府左典军马巍赫然出身,拱手应道。

  自大唐建立以来,具装甲骑已经消失在了唐军序列中,最后的重甲骑兵是皇帝亲自组建的玄甲军。

  具装甲骑真正的作用在于冲刺步卒,又或者是面对大规模集群的轻骑兵,无论是士卒,还是马匹都需要专门挑选,成本太高,实用性较低,这也是大唐淘汰具装甲骑的原因之一。

  三千河西甲骑虽然算不上真正的具装甲骑,面对吐谷浑骑兵、吐蕃骑兵,却也是无法制的劲敌。

  “姜岳。”

  接着,李象的目光投向了王府右典军。

  “末将在。”

  一名气宇轩昂的英俊青年随之起身答应。

  “你领十六名执仗亲事从河西汉人中挑选两千善射之士,一千二百人持清弓,八百人持角弓弩。”

  “组建弓弩营,为全军掩护压制敌人。”

  “是。”

  姜岳眼中闪烁着精光,大声应道。

  “钟骞、邓憬。”

  “三百三十三名王府亲事由你二人统率,随侍左右。”

  “是。”

  两道挺拔身影同样应声。

  “来人。”

  “将探查所得悉数报来。”

  李象小脸紧绷着,大喝了声。

  “是。”

  一道特别的身影出现在众人面前,戴尖帽,着白皮靴,穿褐色衣服,系小绦,正是东厂陇右道大档头未羊手下的小档头,负责河西情报诸事。

  当着在场所有人的面,东厂小档头嘴里发出了尖锐的声音:“回殿下话。”

  “去岁,吐谷浑丞相宣王及其党羽为果毅都尉席君买带领精锐骑兵一百二十人所诛。”

  “吐谷浑威信王带兵将河源郡王慕容诺曷钵及弘化公主迎回了伏俟城,居于王宫之中,朝政一应事务悉数落在了威信王手中,吐谷浑各部尊奉其号令。”

  “吐谷浑现下有部众十五万户,九十余万人,分布在高原的人口超过了70万,主要集中在青海湖四周,还有20万人分布在典合城、且末城。”

  “吐谷浑国都伏俟城人口二十万,有兵大约六万人,步、骑各半。”

  “位于青海湖西岸,距离西宁城大约500里。”

  ‘咯噔!’

  话音落下。

  在场众人表情变得有些沉重。

  这就意味着他们要拿下吐谷浑,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攻破伏俟城,其次是分布在青海湖四周的50余万吐谷浑部众,至少可以动用十万兵力驰援伏俟城。

  确切来说,吐谷浑真正可以拿出来的兵力不下于三十万,骑兵至少十万,甚至更多。

  从党项八部中征募的六万五千骑还不到吐谷浑兵力的三分之一,差距何其之大!

  “吐蕃人在征服了青藏高原东部之后,于积石山南设有苏毗属邦(孙波王)和多弥属邦(难磨德王)。”

  “这些属邦大致保留了部族形态,贵族往往任职于吐蕃王庭,吐蕃王庭派出大臣、将领出镇属邦,设立东岱(千户所)进行管理,距离吐谷浑最近的有那秀小东岱、孙波东岱。”

  “两个东岱及两个属邦大约能动用数万军队,随时可以威胁到大非川。”

  而后,东厂小档头再度补充了一个消息。

  “呼!”

  这让众人的呼吸变得愈发急促,吐谷浑已经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了,何况近在咫尺的吐蕃。

  如果他们无法速战速决,吐蕃方面得到了消息,数万吐蕃军队进入大非川,局势可就不妙了,吐蕃西面有象雄,南面有泥婆罗,唯一可供扩张的方向就是北部的吐谷浑,松赞干布可不会白白错过这个机会。

  “吐蕃同大唐交锋过,吐蕃大相禄东赞亲自到过长安,见识过大唐的繁荣。”

  “布置在积石山南的军队绝对是吐蕃最精锐的军队之一。”

  河西郡王府司马、鄯州刺史唐善识冷不丁的两句话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姑父有何高见?”

  李象连忙看向了他,询问道。

  “吐蕃盛产精良马匹,骑兵众多,再加上征服了通米、苏毗、安多地区,并不缺乏铁矿。”

  “除了文成公主之外,松赞干布还迎娶了泥婆罗、象雄、木雅、嘉戎、骠国的公主,这些公主带来了她们国家的技术,这让吐蕃的冶炼工艺得到了飞速发展。”

  “铠甲精良,包括皮甲、锁子甲、柳叶甲等,衣之周身,窍两目,劲弓利刃不能甚伤。”

  “弓箭以轻巧坚硬、射程远著称。”

  “乌尔多骑兵,也就是使用投石索的骑兵,射速快、精度高,高原独特的作战力量。”

  “面对吐蕃骑兵,党项骑兵就像是叫花子,完全不存在可比性。”

  “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武装党项骑兵,使其能够对抗拦下吐蕃军队。”

  面容严肃,唐善识通过分析,做出了最正确的判断。

  “长史。”

  听完这番话,李象径直叮嘱郡王府长史唐嘉会:“把我们的工匠全部调派前往定羌城,冶炼铁矿,制造兵甲,就地武装党项骑兵。”

  “是。”

首节 上一节 106/3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我,真皇叔,三兴大汉

下一篇:红楼:从做黛玉师父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