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第1065节

  【十个穿甲士兵结阵,能轻松击溃五十个无甲暴民。】

  【这就像现代社会中,政府可以容忍个人持有水果刀,但绝不会允许民间出现防暴盾牌方阵。】

  【另外古代铠甲的制造难度,更是让它成了造反资格证。】

  【一套标准锁子甲重达30斤,由20000枚铁环精密编织。】

  【打造一副标准的明光铠,需要铁匠铺全负荷工作三个月。】

  【消耗的熟铁足够打三十把腰刀。】

  【正统年间制造一副铁甲的成本,相当于知县半年的俸禄。】

  【这么金贵的装备,普通土匪根本玩不起。】

  【这种战略级物资的流向,就是国家安全的晴雨表。】

  【能批量囤甲的,不是豪强就是军阀。】

  【所以《唐律疏议》说得明明白白:蓄甲三领者,视为谋逆。】

  【元朝更是直接规定:诸私藏甲全副者,处死;不成副者,笞五十七。】

  【严控更深层次的原因,是铠甲背后的社会组织能力。】

  【打造铠甲需要稳定的铁矿供应。】

  【专业的工匠团队。】

  【长期的资金支持。】

  【这些资源,恰恰是地方豪强割据的资本。】

  【西汉七国之乱,叛军能迅速动员,就是因为吴王暗中经营了几十年的冶铁业。】

  【唐朝安禄山造反前,以边防需要为名在范阳储备了数万领铠甲。】

  【这些历史教训让后世帝王形成条件反射。】

  【宁可放过一百个带刀的游侠,也绝不能放过一个囤甲的土豪。】

  【在募兵制下,铠甲属于国家财产,士兵在战斗结束后需要归还铠甲和兵器。】

  【而在府兵制下,虽然士兵可以将铠甲和武器带回家保养。】

  【但私自交易或藏匿铠甲同样会遭到严厉惩罚。】

  【在律法的严管之下,还私藏铠甲的话。】

  【几乎可以确定,伴随着非法的用途和不可告人的意图。】

  【因为平民百姓既买不起。】

  【也没有使用铠甲的正当途径。】

  ……

  【某些朝代对铠甲过敏到,连戏曲道具都不放过。】

  【比如十三副铠甲骑兵的清朝。】

  【嘉庆年间有个戏班,因使用真铁甲表演《长坂坡》,班主被杖八十并发配边疆。】

  【而其他戏班,用的真刀真枪反而没事。】

  【这种宁杀错不放过的管控,催生了民间的规避方案。】

  【在当时,民间发展出用硬纸板刷漆仿制铠甲的工艺。】

  【官方也默认这种皇帝的新甲的存在。】

  【只要不用真铁,您爱怎么演赵云都行。】

  【而我们对比东西方的铠甲管控史,会发现一个有趣现象:】

  【欧洲贵族可以合法拥有全身板甲,日本武士能世代传承胴丸具足,但中国自秦汉以来就严防死守。】

  【这背后其实是集权体制与封建制的根本差异。】

  【欧洲领主需要铠甲保护自己的封地。】

  【而中国皇帝,则需要确保普天之下没人能武装出第二支禁军。】

  【回望这套延续两千年的禁甲令,它本质上是一道计算精密的权力防火墙。】

  【古代朝廷精准抓住了“攻击性武器”与“战略防御系统”的本质区别。】

  【刀具引发的治安事件不过是疥癣之疾。】

  【但成建制的铠甲装备,足以催生地方武装割据。】

  【如果下次你看古装剧,里面出现侠客穿着明光铠大杀四方的情节,尽可以发弹幕吐槽:】

  【这身行头足够编剧全家穿越回去,领个满门抄斩套餐了!】

  视频到此结束,弹幕纷纷出现。

  《周亚夫:谢谢科普。》

  《一甲顶三弩,三甲进入地府,清朝开局13甲,获得一清朝。》

  《一人披甲能顶20个杂兵,乘法换算就知道可怕了。》

  《唐朝巅峰时期,一线作战的士兵几乎全团披甲,这样大家就知道为啥大唐那么猛,一言不合就灭国了吧?》

  《那我问你,你身为一个普通百姓,你要盔甲干什么?》

  《才知道盔甲这么猛。》

  《土匪要是穿上盔甲,地方部队怎么玩?》

  《古代边军披甲率都不高,何况地方驻军。》

  《小官兵基本没资格穿重甲,基本布甲或者皮甲。》

  《当年学校约架,一哥们身上捆书,外面披上军大衣,戴了工地安全帽,那一天,我们见识到了什么叫吕布。》

  《丐中丐版阿斯塔特是吧?》

  《小时候看花木兰,花木兰爸爸不是有套盔甲吗,这算私藏甲胄吗?》

  《不算,花木兰是军户,可以合法拥有规定数量的盔甲。》

  《这就是阿美莉卡不禁枪,但禁重型防弹衣。》

  而天幕外。

  明末。

  “的确,盔甲是非常危险的。”

  “想当初那建奴就是十三副盔甲起兵,如今却成为了我大明的心腹大患。”

  “他要是起家的时候,有个几百副几千副盔甲,那会怎么样?”

  “会发展到什么地步?”

  “朕连都不敢想!”

  “这还是我大明已经盛行火器,对许多普通的盔甲有很强的克制效果的情况。”

  “如果是在那数百年、上千年之前的古代。”

  “就凭着普通的刀枪箭矢的话,面对做工精良的盔甲,那更是随随便便以一当十。”

  而在战国时期,吴起看完了视频之后。

  也是结合自己一手打造的魏武卒部队,说道:

  “我打造的魏武卒战绩不错,天幕也专门的介绍过。”

  “而魏武卒作为重装步兵,之所以能够称雄一时。”

  “除了严格的训练和管理,以及合理的战术之外。”

  “在装备层面上,最重要的就是他们的盔甲!”

  “相比其他国家步兵的简陋盔甲。”

  “魏武卒的盔甲简直就是刀枪不入!”

  “真在近距离绞杀当中,一千名精锐的魏武卒,随随便便在上万敌军中冲阵肉搏,平推碾压,都是寻常之事。”

  “这就是成规模,成集群的铠甲武士的威力!”

第852章 最成功的摔杯为号,吴侯妙计除贾华

  新的天幕开始播放:

  【在我们看《三国演义》小说的时候,经常能看到这样一个场景:】

  【一方设下鸿门宴,邀请另一方过来赴宴。】

  【提前埋伏好刀斧手,只等摔杯为号,便由刀斧手一拥而出。】

  【将对方乱刀砍死。】

  【然而这样的一个计谋,在整个《三国演义》中虽然出现过多次,却成功率颇低。】

  【基本上就没有几次成功的。】

  【不过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一次,倒是相当的成功。】

  【究竟是如何成功呢?】

  【请看VCR。】

  随后天幕开始播放老三国电视剧的片段。

  根据视频播放的内容,古人们大概了解了前提剧情:

  乃是刘备到东吴进行外交访问,顺便迎娶东吴之主孙权的妹妹孙尚香。

  两家联姻,以达成更友好的同盟关系。

  联姻嘛,自然就要见父母。

首节 上一节 1065/11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第一国舅

下一篇: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