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剧透历史:从世界大战开始 第1040节

  【在毛公和薛公的劝说下,魏无忌意识到魏国的安危关系着天下局势,也关乎自己的命运。】

  【魏无忌幡然醒悟,立即回国,被任命为上将军。】

  【但魏军只有十万,不是强秦的对手。】

  【好在赵国回报当年的支援,见是魏无忌领兵,第一个响应,派出大军支援魏国。】

  【随后韩、楚、燕各国听说魏无忌担任主帅,也纷纷派兵支援。】

  【无需魏国官方出面,就凭魏无忌的面子,天下诸侯大军云集。】

  【魏无忌任主帅,指挥五国合纵大军四十余万攻秦。】

  【秦国派出倾国之兵三十余万。】

  【结果连战连败,魏无忌指挥联军灭秦军十五万。】

  【一度打到函谷关下,逼得秦军闭关不出。】

  【这是战国末期最后一次成功的合纵行动,魏无忌也因此达到人生巅峰。】

  【魏无忌的威名再次响彻天下,各国诸侯都对他敬佩不已。】

  【然而,正是这样的辉煌,埋下了他悲剧的种子。】

  【功高震主的魏无忌,再次引起了魏安釐王的猜忌。】

  【秦国见无法在军事上击败魏无忌,便使用反间计,派人到魏国散布谣言。】

  【还代表大秦恭贺魏无忌登基。】

  【以此离间魏无忌与魏安釐王的关系。】

  【魏安釐王本就对魏无忌心存忌惮,听到谣言后,更是信以为真,收回了魏无忌的兵权。】

  【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公子,最终在酒色中郁郁而终。】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他死后仅十八年,魏国就被秦国灭亡。】

  ……

  天幕外,汉初。

  刘邦看到这里,看到天幕上讲述信陵君最后的结局。

  配合天幕上那信陵君落魄的神情,心里也蛮不是滋味的。

  作为信陵君粉丝的刘邦,自然知道信陵君最后的结局。

  但是尽管知道,可从天幕上看到画面和演员的演出。

  还是让刘邦心里有些感慨万千。

  然后,刘邦不由得发自内心地说道:

  “这魏王真是昏聩无比!”

  “可以说,像信陵君这样本身有才有德,并且能够调动魏国之外其他诸侯资源的一世之人杰,是上苍赐予魏国最后的守护神。”

  结果,这样的守护神,魏国却不懂得珍惜。

  把自己手下最得力的干将、最能抵抗强敌的名将给雪藏。

  导致其郁郁不得志而终。

  魏国也错过了秦国最后的蛰伏期。

  有这样的人当君主,连容人的能力都没有,又怎么能管好一个国家呢?

  这一段话是刘邦发自内心的感受。

  但是,忽然间,刘邦就愣住了。

  他看了看镜中自己衰老的面容。

  又想起了自己那些跟着自己一起打天下,同样也是满头白发、步入人生后期的老兄弟们。

  看着天幕上的信陵君魏无忌。

  刘邦忽然想起了,同样是自己手下最得力干将的韩信。

  而韩信才三十多岁啊!

  刘邦内心忽然如坠冰窖,产生了一股莫名的冲动。

  却又强忍住这股冲动,恢复了寻常放松的表情。

  继续看着天幕。

第833章 门客体系,帝王所不能容!

  天幕也在悠扬舒缓的音乐中,继续讲述着。

  【不过,魏无忌虽然没能挽救自己的国家,他的精神却在另一个草根英雄身上得到了延续。】

  【当刘邦还是沛县小混混时,就梦想着能像信陵君那样招揽天下英才。】

  【当他率军攻入咸阳时,采用的正是魏无忌联合诸侯的策略。】

  【甚至在他晚年时,还在遗憾自己“恨不能与信陵君同时”。】

  【这种跨越时空的偶像崇拜,或许就是对信陵君传奇一生的最高致敬。】

  【魏无忌的晚年虽然郁郁而终。】

  【但他的政治遗产却像一粒火种,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被后来者拾起、传承。】

  【与战国四公子中的其他三位——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相比。】

  【魏无忌有一个根本区别。】

  【他的一切行动,始终以国家存亡而非个人权势为核心。】

  【孟尝君养士是为了巩固自身地位,甚至不惜联合外敌攻打母国。】

  【平原君的门客多是装点门面的“面子工程”。】

  【春申君最终卷入楚国宫闱政变而惨死。】

  【惟独魏无忌,从窃符救赵到五国合纵,每一次重大决策都着眼于遏制强秦、存亡继绝。】

  【这种格局,让后世史家王世贞感叹:“四君皆好士,然信陵实为国。”】

  【这种“为国养士”的理念,在魏无忌的门客体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他门下三千食客并非乌合之众,而是一支高度专业化的“智库+特种部队”组合。】

  【除了前文提到的战略家侯嬴、力士朱亥。】

  【还有精通密码学的门客、擅长伪装的间谍、甚至专门研究各国法律的学者。】

  【这支团队的运作模式,堪称战国版的中情局+参谋总部。】

  【借助团队的力量,魏无忌的军事水平也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地步。】

  【邯郸解围后,魏无忌特意派门客编撰《魏公子兵法》,系统总结对抗秦军的战术。】

  【可惜这部兵书后来失传。】

  【魏无忌的另一项超前创举,是他打破了春秋战国时期“士为知己者死”的单向忠诚模式。】

  【建立起一种双向的共同体。】

  【典型事例发生在救赵之后。】

  【当魏无忌带着部分门客留在赵国时。】

  【魏国境内的封地仍由这些门客的家族世代管理,形成了一种“你在前线立功,我替你守护家园”的默契。】

  【这是一种相当先进好用利益绑定机制。】

  【即便在被魏王猜忌、罢免兵权后。】

  【魏无忌的门客体系依然没有溃散。】

  【据《战国策》记载,魏无忌晚年门客数量不减反增,因为列国志士认为“公子虽不见用,其志不可夺”。】

  【魏无忌对历史更深层的影响,在于他无意中摸索出了一套对抗专制君权的“软实力”。】

  【战国后期的君主集权已初现端倪。】

  【而魏无忌通过门客网络、跨国声望和军事才能,形成了一种独立于王权之外的力量。】

  【当他窃符救赵时。】

  【本质上是用个人权威凌驾于国家程序之上;】

  【当他联合五国攻秦时,实际上是以非正式会盟,来绕过官方渠道。】

  天幕外。

  明朝。

  朱元璋也是津津有味的看着整段视频。

  但是看到这里的时候,朱元璋还是在顿了顿之后说道:

  “信陵君的确是一位英雄人物,有才有德,国之栋梁。

  “咱当年小时候听天桥下讲的信陵君的故事,也是听的津津有味。”

  “但是……”

  “假如是咱的话,呵呵。”

  朱元璋略带一丝冰冷的神情,冷冷说道:

  “身为一国之君,又岂会容忍信陵君的存在?”

  “如果在大明出现一个信陵君的话,那咱是真不知道,到底咱是皇帝,还是说信陵君他是皇帝了。”

  “在先秦时期,四君子可以出现。”

  “但是自从秦始皇统一六国,统一华夏之后,像这样的人就绝对不允许再出现了。”

  “一旦出现,那皇帝这位置也就不用再安心的坐了。”

首节 上一节 1040/11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大明第一国舅

下一篇: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