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妻武则天 第87节
两人却都不肯落座,李治也没有强求,开始细细打量两人。
尉迟恭人高马大,脸比刘仁轨还黑,双眼像两个灯笼,气势惊人。
程知节虽矮小一些,却极为健壮,仿佛一块泰山磐石,坚不可摧。
两人虽然都上了年纪,却并不显老态,李治暗暗点头,微笑道:“不知两位老将军深夜来访,所为何事?”
程知节跪倒在地,叩首道:“臣特来请罪,请陛下惩处!”
李治道:“请什么罪?”
程知节深吸一口气,将自己在废王立武时为何没有偏向皇帝,领兵西征时为何行军缓慢,回到长安后为何去找尉迟恭。
种种内心想法,全都一字不漏、毫无隐瞒的说了。
李治听完后,盯着程知节看了一会,道:“老将军既肯坦诚相告,朕也说几句心里话。”
“两位老将军,都是为国家立过汗马功劳的人,朕一直敬重二位,然而对两位的一些行为,却困惑不解,这才产生种种猜疑误会。”
“朝中大将中,真正令朕信赖的人没几个,两位老将军便是其中之二。朕也希望与两位坦诚相待,还想借两位之力,守护四方,威慑宵小。”
两人听天子坦露心声,都觉心潮激荡。
程知节老泪纵横,叩首道:“老臣定披肝沥胆,竭尽所能,以报圣恩。”
尉迟恭单膝跪地,道:“只要陛下还瞧得上臣这幅年迈老躯,臣便是陛下手中之刃,陛下指向哪,臣就杀向哪!”
李治命人取来三杯酒,道:“以前的事朕不会再过问,喝下这杯酒,你我君臣,尽释前嫌。”
两人接过酒,举杯与李治喝了。
程知节和尉迟恭欣喜之下,又开始手舞足蹈,还把上衣给脱了,露出布满伤痕的累累身躯。
李治赶忙道:“两位老将军回去歇息吧,朕还有点公务要处理。”
两人顿时有些失望,本来还盼着李治像先帝一样,跟他们一起跳舞。
只好穿上衣服,告退离去。
李治坐在龙椅上,静思片刻后,睁开双眼,道:“传王及善觐见。”
半晌,王及善来到大殿。
李治朝他微笑道:“王卿,你的计划大功告成,从现在起,你就是朕的内领卫将军了。”
王及善跪倒在地,肃然道:“臣领旨谢恩。”
这时,王伏胜忽然走了进来,拱手道:“陛下,皇后派人请您过去一趟。”
李治微微一愣,武媚娘有事的话,都会亲自过来,很少派人请他过去。
“出什么事了吗?”
王伏胜顿了一下,道:“皇后殿下……梦日了。”
唐朝时期,孕妇梦见日月入怀,便是腹有贵子的征兆,故而宫廷之中,都把怀孕称为“梦日”。
李治听到自己又多一个孩子,霍然起身,朝立政殿急步而去。
第96章 杨夫人入宫
唐高宗给儿子起名颇有意思,大儿子叫李忠,二儿子叫李孝,三儿子叫李勇(字上金),四儿子叫李廉。
加起来就是“忠孝勇廉”。
武媚娘能获得唐高宗专宠,其中一点便在于她能生,一个人就生了四个儿子。
后宫母以子为贵,她又是皇后,自然贵不可言。
武媚娘已生了两子,这第三个儿子就是历史中的李显。
当然,李治与唐高宗房事习惯不同,这个李显未必就是原来的李显。
孟诜已给武媚娘把过脉,武媚娘已有近两个月身孕。
也就是说,肚里的小生命,应该是一月末到二月初产生。
宫廷内侍们,记录着皇帝与皇后嫔妃们的每一次房事时间。
在这半个月期间内,李治临幸了武媚娘四次,一切吻合,皇帝没有被带绿的可能性。
武媚娘慵懒的靠在榻上,一只手按在跟正常人没有任何区别的肚子上,微笑的望着身侧的李治。
“陛下,想不出就不必心急了,这孩子还要大半年才出来呢,慢慢想也行呀。”
李治摆了摆手,道:“左右无事,给他早点起个名字也好。”
他原本想给李显取一个更好听的名字,然而想的越多,越拿不定主意。
隐藏在他体内的选择恐惧症,似乎又犯了。
“皇后,不如你来想一个?”李治提议道。
武媚娘略一沉吟,微笑道:“不如叫李哲吧?”
李治没有吭声。
原来的李显本名就叫李哲,册封太子时,才改的名。
武媚娘瞧出他不喜欢,又道:“那取个裕字,如何?”
李治问:“何解?”
武媚娘微微一笑,道:“裕者,丰饶富足也,《荀子·富国》中,有裕民足国之说,希望借这孩子的降生,能让天下百姓富足安康。”
李治点点头,正要答应时,脑海中浮现出一个怂怂的“太子”形象,仿佛还在呼喊:“阁老,救我!”
李治深吸一口气,心中拿定主意。
“就叫李显吧。”他说。
保持原名,可以让自己保持警惕,时刻关注李显的教育问题。
就跟李弘一样,李治一想到李弘,就想到这孩子活不长,时刻注意给他锻炼身体。
武媚娘点头笑道:“多谢大家赐名。”
古时胎儿易折,皇家同样如此。
为了保证孕妇的身心健康,皇帝都会特下恩旨,允许怀孕嫔妃母亲,入宫照顾。
武媚娘身为皇后,自然更加如此,不仅杨夫人入了宫,武顺也三天两头的往宫里跑。
杨夫人除了陪武媚娘说话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胎教。
太任生周文王时,就严格做好胎教工作,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以胎教子,而生文王。
所以杨夫人平日时时提醒武媚娘,注意言行,武媚娘也无法再侍寝,手上戴了枚金戒指。
戒指在唐朝被称为指环,戴上指环,便代表戒身之意,妊娠期间,绝不可再侍君王。
武媚娘怀孕的第三天下午,武顺又进宫了,脸色很不好看。
“顺儿,心情不好就别进宫,别惹皇后心烦。”正在陪武媚娘说话的杨夫人训斥道。
武顺握住母亲的手,道:“母亲,您该知道,为自个的事,儿能忍则忍,可这与敏之有关,儿不能不说啊。”
武媚娘眉头一皱,挥了挥手,屏退下人。
杨夫人平日最钟爱的就是贺兰敏之,直当成了心头肉,忙问:“敏之又怎么了?”
武顺道:“母亲,您也知道,敏之教习不好找,如今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冯夫子,最近课业长进很大。”
杨夫人连连点头:“冯老先生是有大学问之人,老身当然知道。”
武顺气愤愤道:“可那帮金吾卫也太过霸道,把冯夫子抓了起来,说要关半个月,如此一来,敏之课业岂不是要耽误半月?”
转头又朝武媚娘说:“妹子,你总要我好好教导敏之,如今我好不容易请来一个有学问的夫子,你可得救他出来。”
武媚娘道:“平白无故,金吾卫为何抓他?”
武顺嘟囔着:“说什么冯夫子违反宵禁,冯夫子身上明明有母亲名刺,他们竟还无礼!”
武媚娘抬手道:“等会,冯夫子违反宵禁了?”
武顺道:“是我为感激他,留他在府中用宴,耽误了点时辰,怎能算违反宵禁呢?”
武媚娘面色一沉,道:“暮鼓一歇,正街行走,便是违反宵禁。你为何不留他在府中客房住下?”
武顺跺脚道:“以前也有过类似情景,金吾卫可都放行了呀,谁知忽然变了规矩!”
武媚娘斜了她一眼。
“陛下最近下旨,册封尉迟恭为左金吾卫大将军,程知节为右金吾卫大将军,你不知道?”
武顺见她盯着自己,微微有些慌张,低头道:“听是听说了,可没想到他们会严查宵禁。”
武媚娘哼了一声,不做声了。
杨夫人迟疑片刻,低声道:“媚儿,敏之功课为重,你就下一道旨意,放冯夫子出来吧。”
武媚娘气急道:“母亲,这是能随便下旨的吗?”
杨夫人大吃一惊,急忙道:“孩子,你可别生气,莫吓着胎儿,我不说就是了。”
武媚娘叹了口气,道:“母亲,您久居后宅,不明局势,长安城最近并不平静。”
杨夫人毕竟是前朝皇室出身,听她一说,脸色凝重了几分,道:“与程知节、尉迟恭有关吗?”
武媚娘看了武顺一眼,道:“阿姊,你经常与命妇走动,总该听到些风吹草动吧?”
武顺用手指戳了戳下巴,道:“你这样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了,她们都在说,长安城最近不太安定。”
杨夫人道:“这是为何?”
武顺道:“听说与长孙无忌有关,自从长孙无忌致仕后,就出了不少事。”
杨夫人微微一愣,道:“莫非是长孙无忌暗中挑事,给陛下施压?”
武顺吃了一惊,道:“不会吧。”
武媚娘暗暗点头:“母亲果然比阿姊有见识多了。”
她说道:“长孙无忌还没那个胆子,是那些世族见长孙无忌致仕,怕陛下拿他们开刀,自己乱起来了。”
杨夫人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这就叫自寻苦恼。”
上一篇:祖宗们,求你们别再爬出来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